前段時間,網友諮詢:
自己以前是國企職工,下崗之後從事網約車司機,打算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繳納職工社保,工齡怎麼算呢?聽人說,靈活就業人員交職工養老保險,是不計算工齡的,豈不是意味著養老保險白交了?
實際上,這個答案,一半正確、一半錯誤。
工齡,顧名思義,指的是員工在國家法定企業的工作年限,通常建立在勞務合同基礎上。
根據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30日內為職工代繳社保,因此,正常情況下,職工工齡和其社保繳費年限是相同的。工齡越長,意味著職工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越長,根據我國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計發原則,職工退休時、養老金也就越多。
但是,對於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下崗職工等靈活就業人員而言,略有差異。
這是因為,靈活就業人員和用人單位之間是不存在任何勞務合同關係的。按照前面對工齡的定義,繳納職工養老保險時,自然不計算工齡,等同於0 。
儘管如此,並不會影響個人的退休養老金,沒必要刻意在乎。
眾所周知,職工養老金額主要取決於社保繳費基準、繳費年限、當地社平工資以及退休年齡等四個指標,公式如下:
也就是說,靈活就業人員自己交社保時,養老金多少的關鍵在於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與工齡關係不大。只要按時、足額繳納了養老保險,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就會正常增加,退休時、養老金就更多一些。
比如,某下崗工人失業之前工齡10年,等同於用人單位代繳養老保險10年;失業之後,個人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繼續交了5年社保。此時,該下崗工人雖然工齡是10年,但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卻是15年。養老金核算時,自然按15年計算,而不是10年。
需要注意的是:
一是,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至少滿15年。
根據規定,職工申領養老金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滿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對於下崗工人而言,其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失業前繳納社保年限+自繳社保年限。只有二者之和滿足15年,退休時、才能申領養老金。否則可能會遲緩你領取養老金的時間。
二是,醫保繳費年限需要滿足參保地標準。
職工社保包含職工醫療保險。而職工退休時,醫保累計繳費年限,通常男年滿25~30年、女年滿20年~25,少數地區要求15年即可,退休之後終生享受醫保待遇。繳費年限不足的,可以一次性補繳,或繼續逐月繳納。
綜上所述
下崗工人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繳納職工社保,退休時不計算工齡,但不會影響職工的養老金待遇,建議繼續繳納。另外,退休時務必關注: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是否滿15年、醫保累計繳費年限是否達到參保地標準。
拾壹說社保,大型國企人資工作經驗,歡迎關注、交流、評論,每天分享職場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