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是一家工廠的廠長,受疫情影響,許多湖北的員工還不能趕過去上班。為了這事,叔叔特別著急,四處招人。我提醒叔叔,遠方親戚小偉就在附近的餐館打工,可以找他過來幫忙。可令人驚訝的是,小偉卻直接拒絕了。
小偉是一家餐廳的服務員,一個月的工資2000左右,包吃包住。看起來條件還行,但吃得很差,幾乎只有蔬菜,宿舍環境也很糟糕,樓頂老是漏水,空間狹小。叔叔請他來幫忙,提了兩次,小偉都拒絕了。
為了這事,叔叔氣得不行:「飯店2000塊一個月,工作到半夜。我給他5000一個月,從早上八點工作到晚上八點就行。居然不來,那就看看他一個月2000塊錢能做什麼,能不能買得起房子。」
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願意進入工廠上班,寧願去做酒吧做服務員,或者是去超市做導購。寧願在餐館拿2K,也不願意去工廠拿5K的月薪。
總之,越來越多的企業找不到合格的一線工人了。主要原因是年輕人的擇業觀念也變化了,工資的具體數字,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對比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2點:
、
1、職場人選擇工作不只看工資
現在,人們選擇工作已經不單只看工資了,而是先看收入的綜合性價比。實事求是地說,現在的流水線一線崗位,吸引力正在大幅下降,即便工資比其他高出不少,也很難吸引年輕人去參加工作。
許多工人紛紛表示:在工廠裡上班,一沒有休息時間,二得不到上級、廠裡的尊重,三還要被各種「皇親貴族」欺負。
我家的親戚小芳也是一位工人。進廠的時候,人事說的天花亂墜,吃好喝好住好還不用加班。結果,早上七點半到晚上八點,除了短暫的吃飯時間,其他時候都在忙碌,連偷懶都沒辦法。處理好的水果過來以後,她們就得迅速做包裝,吃飯都顧不上,等著送貨的工人已經來催了。
這樣的經歷在工廠裡是常態。更讓小芳感到寒心的是,工廠裡有很多老闆的遠方親戚,她們往往喜歡仗勢欺人。即便自己胃病犯得很嚴重,負責人也不批假,工作的時候還要受欺負。
2、受社會就業價值觀的影響
在整個大環境中,工人並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一提到工人這份職業,很多人都覺得只有走投無路才會做這份工作。
很多人或許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在自己不認真讀書的時候,爸媽或者其他長輩會說:「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只能進廠打工或者是回家種地。」工人這份職業得不到認可,而年輕人也大多愛面子,自然不願意做這份自己覺得不夠體面的工作 。
現在的求職者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有所轉變,以前是為了生存 ,而現在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比生存更廣闊,自然選擇的機會也就更多。於是,他們往往都有這樣的想法:工作本就不應是生活的全部,為什麼要為了相對更高的薪酬出賣自己大量的自由餓和時間呢?
正所謂360行,行行出狀元。無論是從事哪份工作,我們都要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