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順芬每天為丈夫端屎倒尿、擦拭身體 記者張玉傑/攝 |
東川農家女11年無怨無悔照料癱瘓丈夫
只要丈夫活著,我就要照顧他一輩子
讀者身邊「感動人物」推薦
1號 郭順芬
感動標籤:不離不棄
記者李佳健 「只要丈夫活著,我就不會離開他,要好好照顧他一輩子。」11年前,林祖祥摔成重傷躺進醫院,他的妻子郭順芬懇求醫生施救時,當著親人的面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林祖祥經搶救活了過來,但下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落下了終身殘疾。
「如果沒有妻子的細心照顧,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昨天,在東川區銅都鎮龍洞村5組3號林祖祥簡陋的家中,說起妻子獨自一人把兩個女兒拉扯大,還有這些年對自己的好,林祖祥感動得落下了眼淚。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郭順芬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11年來沒說過一句怨言。在當地,只要問起郭順芬,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她很了不起。」
丈夫的心聲——
「沒有妻子,我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我自己現在連翻身都困難,大小便失禁,全都需要她照顧。」這是前天下午6點,林祖祥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他說如果沒有妻子郭順芬,他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1999年3月24日,由於村裡缺水,林祖祥到新村鎮臘利村二姐家去移秧苗準備插秧。當晚9點半左右,他吃完飯獨自回家,經過臘利大橋時,聽到橋墩處有一女子喊救命。他想去一看究竟,準備救人,可不想卻掉到了橋下。隨後,林祖祥被送到了東川區人民醫院。林祖祥回憶,當時在醫院做完檢查,醫生跟他的妻子說可能沒希望了,即使救活,也會癱瘓。
事情發生後,家裡的親戚朋友勸郭順芬放棄林祖祥,「趁兩個女兒還小,早做打算。」甚至還有人介紹她帶著女兒改嫁到江蘇,但郭順芬並沒有離開,而是四處借錢請醫生為丈夫做手術。
隨後,林祖祥在區人民醫院接受了手術。命是撿回來了,可他雙腳和脊柱斷裂,被鑑定為一級傷殘。從此,他再也沒能站起來,在床上一躺就是11年。
「只要他活著,我就不會放棄,我要照顧他一輩子。」郭順芬還清楚地記得11年前懇求醫生為丈夫做手術時說的話。那時兩個女兒都還年幼,大女兒還不到10歲。郭順芬說,她擔心改嫁後女兒會跟著她受苦,她更擔心受傷的丈夫沒人照顧。
為了丈夫能成功做手術,郭順芬變賣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還借了4萬多元,至今還欠著2萬多元的債務。
旁人的感動——
「端屎倒尿11年,情比金堅」
「端屎倒尿、擦身洗澡……這些事她連續做了11年,天天如此,卻沒說過一句怨言。」林祖祥說,從醫院回到家後,他只能躺在床上,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連翻身都要妻子幫忙。
林祖祥出事後,生活重擔落在了郭順芬一人肩上。家裡雖然有四五畝地,卻只能種紅薯、玉米,還要靠天吃飯。如果不下雨,可能顆粒無收,連人畜用水都要到幾公裡外去背。當時,林祖祥70多歲的父母還跟著一起生活,郭順芬還要養育兩個正在上小學的女兒,生活十分艱苦。
郭順芬說,她每天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給丈夫清理床鋪、洗臉、餵早點後,郭順芬就出門幹活。好在兩個女兒都很懂事,分擔了一些家務。因為家裡貧窮,兩個女兒沒上初中就輟學打工補貼家用。
「做妻子的給丈夫端屎倒尿堅持11年,真是情比金堅。」林祖祥的姐夫蔡發科說,為了丈夫,郭順芬真的做到了無怨無悔。不管多累,郭順芬回到家裡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丈夫準備吃的。
林祖祥喜歡吃羊肉、魚。家裡沒錢,她就去工地上挑混凝土,早上7點到下午5點,一天掙30元錢。除了給丈夫買藥,她還經常給丈夫買喜歡吃的食物,盡最大可能滿足丈夫的願望。
現在,林祖祥能藉助床上吊著的木棍自己翻身。郭順芬每天出門前,會煮好麵條,把碗筷放在床前丈夫夠得著的茶几上,餓了他自己挑麵條吃。天氣好的時候,她會把丈夫抱出屋子,在院子裡洗澡曬太陽。11年來,林祖祥身上沒有一處受到感染或長瘡。
妻子的內疚——
「照顧丈夫,沒盡到孝敬公婆的責任」
「我照顧丈夫,卻沒盡到孝敬公婆的責任。」提起80多歲還健在的婆婆,郭順芬眼睛一下子就紅了。
林祖祥沒出事之前,他的老父老母都跟著兒子夫妻倆生活。老人幫忙帶娃娃,一家人和和睦睦。林祖祥出事後,家裡的重擔落在郭順芬一人身上,親朋好友提出讓老人跟林祖祥的大哥一起生活。
剛開始半年,公公婆婆還和大哥一起生活,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半年後,老人就自己開火做飯。5年前公公去世後,婆婆一個人住,沒人照顧。
只要一說到年邁的婆婆,郭順芬就覺得內疚。今年大哥大嫂在東川城裡找了份工作,把婆婆接去了城裡。可老人耳背,出去怕走丟,白天只能關在家裡。郭順芬說,老人生活得很清苦,連個說話的伴都沒有。每隔1個月,她就去城裡看婆婆一次。
和郭順芬說話語速要慢,還要大聲,因為她小時候不幸吃了假貝母,中毒導致輕度耳聾。
林祖祥出事後,她曾因經濟困難無錢給丈夫繼續治病,再加上各種壓力,兩度服毒自殺。所幸每次都是女兒發現及時送往醫院搶救,才從鬼門關撿回性命。
「不管以後會怎樣,我都會好好照顧丈夫,陪他到最後一天。」郭順芬說, 現在女兒都已長大成人,一家三口都申請了低保,每月有100多元的費用供丈夫買藥,「壓力沒那麼大,也不會做想不開的事情了。」
互動
有母親推薦兒子
有學生推薦老師
讀者推薦好人不避親
首席記者楊麗菊 CCTV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的消息經本報報導後,引起了市民的關注。昨天,不少讀者積極向本報推薦自己身邊的「感動人物」。
市民李女士推薦了自己的妹夫。她說,10多年來,自己一直被妹夫無微不至照顧妹妹的行為所感動。李女士的妹妹結婚9年,因患痛風不能碰冷水,嚴重時甚至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雖然周圍的人勸妹夫和妹妹離婚,但他一直毫無怨言地照顧妹妹,努力打工賺錢給妹妹看病,這讓我很感動。」
市民王女士的兒子今年28歲,自己開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吸納了不少的大學畢業生和下崗工人到公司工作。她自豪地推薦兒子成為「感動人物」。
劉女士的丈夫為救從樓上摔下來的工友,自己被砸成重傷;大專畢業生小陳的老師無私幫助同學……昨天,很多讀者都為自己心目中的好人感動著。
快來和我們分享你的感動
熱線電話5353000、5833333
能感動中國的人,首先應該能感動他(她)周圍的人。
他們或是為社會和時代進步做出了貢獻;或是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風尚;或是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2009年,如果你身邊有人感動了你,就請參與到「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中來。你的推薦,也許感動的不只是你和周圍的人,他們也許還將「感動中國。」我們還歡迎單位或行業推薦人選。本報熱線5353000、5833333繼續開通,期待和你一起分享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