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女郭順芬11年無怨無悔照料癱瘓丈夫(圖)

2020-12-18 搜狐網
郭順芬每天為丈夫端屎倒尿、擦拭身體 記者張玉傑/攝

  東川農家女11年無怨無悔照料癱瘓丈夫

  只要丈夫活著,我就要照顧他一輩子

  讀者身邊「感動人物」推薦

  1號 郭順芬

  感動標籤:不離不棄

  記者李佳健 「只要丈夫活著,我就不會離開他,要好好照顧他一輩子。」11年前,林祖祥摔成重傷躺進醫院,他的妻子郭順芬懇求醫生施救時,當著親人的面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林祖祥經搶救活了過來,但下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落下了終身殘疾。

  「如果沒有妻子的細心照顧,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昨天,在東川區銅都鎮龍洞村5組3號林祖祥簡陋的家中,說起妻子獨自一人把兩個女兒拉扯大,還有這些年對自己的好,林祖祥感動得落下了眼淚。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郭順芬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11年來沒說過一句怨言。在當地,只要問起郭順芬,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她很了不起。」

  丈夫的心聲——

  「沒有妻子,我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我自己現在連翻身都困難,大小便失禁,全都需要她照顧。」這是前天下午6點,林祖祥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他說如果沒有妻子郭順芬,他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1999年3月24日,由於村裡缺水,林祖祥到新村鎮臘利村二姐家去移秧苗準備插秧。當晚9點半左右,他吃完飯獨自回家,經過臘利大橋時,聽到橋墩處有一女子喊救命。他想去一看究竟,準備救人,可不想卻掉到了橋下。隨後,林祖祥被送到了東川區人民醫院。林祖祥回憶,當時在醫院做完檢查,醫生跟他的妻子說可能沒希望了,即使救活,也會癱瘓。

  事情發生後,家裡的親戚朋友勸郭順芬放棄林祖祥,「趁兩個女兒還小,早做打算。」甚至還有人介紹她帶著女兒改嫁到江蘇,但郭順芬並沒有離開,而是四處借錢請醫生為丈夫做手術。

  隨後,林祖祥在區人民醫院接受了手術。命是撿回來了,可他雙腳和脊柱斷裂,被鑑定為一級傷殘。從此,他再也沒能站起來,在床上一躺就是11年。

  「只要他活著,我就不會放棄,我要照顧他一輩子。」郭順芬還清楚地記得11年前懇求醫生為丈夫做手術時說的話。那時兩個女兒都還年幼,大女兒還不到10歲。郭順芬說,她擔心改嫁後女兒會跟著她受苦,她更擔心受傷的丈夫沒人照顧。

  為了丈夫能成功做手術,郭順芬變賣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還借了4萬多元,至今還欠著2萬多元的債務。

  旁人的感動——

  「端屎倒尿11年,情比金堅」

  「端屎倒尿、擦身洗澡……這些事她連續做了11年,天天如此,卻沒說過一句怨言。」林祖祥說,從醫院回到家後,他只能躺在床上,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連翻身都要妻子幫忙。

  林祖祥出事後,生活重擔落在了郭順芬一人肩上。家裡雖然有四五畝地,卻只能種紅薯、玉米,還要靠天吃飯。如果不下雨,可能顆粒無收,連人畜用水都要到幾公裡外去背。當時,林祖祥70多歲的父母還跟著一起生活,郭順芬還要養育兩個正在上小學的女兒,生活十分艱苦。

  郭順芬說,她每天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給丈夫清理床鋪、洗臉、餵早點後,郭順芬就出門幹活。好在兩個女兒都很懂事,分擔了一些家務。因為家裡貧窮,兩個女兒沒上初中就輟學打工補貼家用。

  「做妻子的給丈夫端屎倒尿堅持11年,真是情比金堅。」林祖祥的姐夫蔡發科說,為了丈夫,郭順芬真的做到了無怨無悔。不管多累,郭順芬回到家裡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丈夫準備吃的。

  林祖祥喜歡吃羊肉、魚。家裡沒錢,她就去工地上挑混凝土,早上7點到下午5點,一天掙30元錢。除了給丈夫買藥,她還經常給丈夫買喜歡吃的食物,盡最大可能滿足丈夫的願望。

  現在,林祖祥能藉助床上吊著的木棍自己翻身。郭順芬每天出門前,會煮好麵條,把碗筷放在床前丈夫夠得著的茶几上,餓了他自己挑麵條吃。天氣好的時候,她會把丈夫抱出屋子,在院子裡洗澡曬太陽。11年來,林祖祥身上沒有一處受到感染或長瘡。

  妻子的內疚——

  「照顧丈夫,沒盡到孝敬公婆的責任」

  「我照顧丈夫,卻沒盡到孝敬公婆的責任。」提起80多歲還健在的婆婆,郭順芬眼睛一下子就紅了。

  林祖祥沒出事之前,他的老父老母都跟著兒子夫妻倆生活。老人幫忙帶娃娃,一家人和和睦睦。林祖祥出事後,家裡的重擔落在郭順芬一人身上,親朋好友提出讓老人跟林祖祥的大哥一起生活。

  剛開始半年,公公婆婆還和大哥一起生活,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半年後,老人就自己開火做飯。5年前公公去世後,婆婆一個人住,沒人照顧。

  只要一說到年邁的婆婆,郭順芬就覺得內疚。今年大哥大嫂在東川城裡找了份工作,把婆婆接去了城裡。可老人耳背,出去怕走丟,白天只能關在家裡。郭順芬說,老人生活得很清苦,連個說話的伴都沒有。每隔1個月,她就去城裡看婆婆一次。

  和郭順芬說話語速要慢,還要大聲,因為她小時候不幸吃了假貝母,中毒導致輕度耳聾。

  林祖祥出事後,她曾因經濟困難無錢給丈夫繼續治病,再加上各種壓力,兩度服毒自殺。所幸每次都是女兒發現及時送往醫院搶救,才從鬼門關撿回性命。

  「不管以後會怎樣,我都會好好照顧丈夫,陪他到最後一天。」郭順芬說, 現在女兒都已長大成人,一家三口都申請了低保,每月有100多元的費用供丈夫買藥,「壓力沒那麼大,也不會做想不開的事情了。」

  互動

  有母親推薦兒子

  有學生推薦老師

  讀者推薦好人不避親

  首席記者楊麗菊 CCTV2009「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的消息經本報報導後,引起了市民的關注。昨天,不少讀者積極向本報推薦自己身邊的「感動人物」。

  市民李女士推薦了自己的妹夫。她說,10多年來,自己一直被妹夫無微不至照顧妹妹的行為所感動。李女士的妹妹結婚9年,因患痛風不能碰冷水,嚴重時甚至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雖然周圍的人勸妹夫和妹妹離婚,但他一直毫無怨言地照顧妹妹,努力打工賺錢給妹妹看病,這讓我很感動。」

  市民王女士的兒子今年28歲,自己開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吸納了不少的大學畢業生和下崗工人到公司工作。她自豪地推薦兒子成為「感動人物」。

  劉女士的丈夫為救從樓上摔下來的工友,自己被砸成重傷;大專畢業生小陳的老師無私幫助同學……昨天,很多讀者都為自己心目中的好人感動著。

  快來和我們分享你的感動

  熱線電話5353000、5833333

  能感動中國的人,首先應該能感動他(她)周圍的人。

  他們或是為社會和時代進步做出了貢獻;或是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風尚;或是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2009年,如果你身邊有人感動了你,就請參與到「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中來。你的推薦,也許感動的不只是你和周圍的人,他們也許還將「感動中國。」我們還歡迎單位或行業推薦人選。本報熱線5353000、5833333繼續開通,期待和你一起分享感動。

相關焦點

  • 臨淄好兒媳張豔豔 無怨無悔照料癱瘓公婆18年
    齊魯網淄博12月24日(臨淄電視臺 王凱 石瀟)在臨淄區辛店街道車站小區,有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十八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先後癱瘓在床的公婆,用愛心踐行孝道,她就是親戚鄰居口中稱讚的好兒媳
  • 丈夫遇車禍成植物人 妻子無怨無悔精心照料20年
    二十年來,她無怨無悔地照顧植物人丈夫,將醫生估計的「一年」存活期延續至今。  王芷渭家住紅梅街道紅梅假日小區。1997年10月2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完全改變了全家的命運。那天晚上,趙建明騎電瓶車行至到小東門橋地道時,遭遇一場嚴重車禍,由於目擊者不多、趙建明失憶,車禍的很多細節,王芷渭至今還不清楚。丈夫頭部受傷後昏迷,被送入市一院搶救,做了開顱手術。
  • 劉小明:20多年悉心照料 為癱瘓家人撐起一片天
    面對先後患病癱瘓在床的母親、妹妹、哥哥3位親人,於山風景區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劉小明與妻女始終無怨無悔,悉心照料他們。  1995年,妹妹在家中因煤氣中毒導致癱瘓,現在只能通過發簡訊與家人交流。僅僅過去3年,母親因患腦栓塞導致中風偏癱,如今已雙目失明,完全喪失自理能力。2007年初,哥哥因患腦梗塞截癱臥床。父親離世之後,照顧家人的重擔落在了劉小明的肩上。
  • 山東省開元街道孫紅:照顧癱瘓丈夫15年,她要做丈夫一輩子的拐杖
    寒亭區開元街道東寺夾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孫紅年近50歲,已經照顧癱瘓丈夫15年。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經村委、幫扶責任人、行業部門共同發力,為這個不幸而又溫馨的家庭在小康道路上不斷前行保駕護航。
  • 因為愛與堅守,她照顧了癱瘓丈夫33年
    身邊永康人系列:照料癱瘓丈夫33載章香閨:只要我夫妻二人同心即使喝湯水也甘心都說夫妻之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在我市石柱鎮郎村,章香閨33年如一日悉心照料高位截癱的丈夫,不離不棄,用愛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每天一早,章香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上一盆熱水,給躺在床上的丈夫洗臉、擦拭。33年前,章香閨的丈夫王正勇在幫同村人家裡蓋房子時,失足從樓上墜下,不幸摔成了高位截癱,從此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突如其來的打擊讓這個家庭一下子陷入了谷底。在金華搶救期間,醫生甚至一度勸章香閨放棄,想想尚且年幼的子女,看看眼前的丈夫,堅強的章香閨沒有選擇放棄。
  • 新疆哈薩克族女子為了愛情擔當嫂子責任 照料癱瘓小叔子20年
    新疆哈薩克族女子為了愛情擔當嫂子責任 照料癱瘓小叔子20年 2015-04-15 19:31:15  記者採訪獲悉,加海未嫁之前就知道未來的丈夫家中不但有年邁的公公,還有兩個小叔子分別只有10歲、17歲,而17歲的小叔子努賽力克就在他們結婚前一年因病全身癱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當時剛滿20歲的加海為了愛情,為了一種擔當,嫁給了丈夫賽力克。加海還是如花的年紀,卻承擔起這個年紀所該承擔的壓力與重擔。  加海從結婚的第一天起,就悉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小叔子努賽力克。
  • 濟寧:弱女子扛起家庭重任 伺候癱瘓丈夫12載
    在濟寧任城區南張街道蘇家村的村民中流傳著一段佳話,村民陳德民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王存友十餘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精心照料,一個人扛起了照顧家裡兩個孩子的責任,撐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知道她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而她卻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盡了一個妻子、母親的責任」。
  • 悉心照料癱瘓公婆 孝心事跡感動鄉鄰
    點擊藍字2020羅連香,一名極為普通的農村婦女,作為一個兒媳,多年來她一直不辭辛勞悉心照顧著癱瘓在床的婆婆羅連香,高新區江邊村委江背村小組,今年58歲,嫁到江背村幾十年來,吃苦耐勞經營著家庭,兒女均己成家。羅連香夫婦家庭多年來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裡。長期以來,羅連香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侍奉老人,教導孩子,遵紀守法,料理家務。村裡老人重活幹不起她會主動幫助老人。
  • 沛縣好嫂子韓雪梅:悉心照料癱瘓小叔子,她的義舉感動鄉裡!
    圖文:張建設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我們驅車再次來到沛縣張寨鎮的蔣集村,先前我們曾來這個村莊進行採訪,因當時得到的新聞線索只是短短的一句話,說是有一位女性悉心照料癱瘓病人,在村莊中詢問了一些鄉親和幾位村幹部都不知道。
  • 賢良村婦,用愛喚醒癱瘓丈夫
    想喝水就閉一隻眼睛……」全椒縣襄河鎮居民潘長雲在給癱瘓丈夫儲德雲進行意識訓練時說。到今年9月19日,儲德雲癱瘓在床5年零1個月。  潘長雲夫婦育有兩個兒子,這對農民夫妻通過勤勞的雙手掙錢在縣城買了房子,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很溫馨。然而,2012年8月19日這天,潘長雲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被徹底打破了。
  • 妻子用抱枕捂死癱瘓丈夫辯護人稱是「憐憫性殺人」
    今年11月下旬,52歲的南京女子田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在南京中院受審。田某稱,自己因長期獨自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郝某而患上抑鬱症,早就萌生了自殺的念頭。今年4月她再次表達想死的念頭時,郝某說她死了沒人照顧自己,不如一起死,她就用抱枕將郝某捂死然後自殺,但沒有成功。法庭上,田某的辯護人提出,田某行為屬於「憐憫性殺人」,請求法院在3年以下量刑並考慮緩刑。
  • 妻子用抱枕捂死癱瘓丈夫 辯護人:為憐憫性殺人
    今年11月下旬,52歲的南京女子田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在南京中院受審。田某稱,自己因長期獨自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郝某而患上抑鬱症,早就萌生了自殺的念頭。今年4月她再次表達想死的念頭時,郝某說她死了沒人照顧自己,不如一起死,她就用抱枕將郝某捂死然後自殺,但沒有成功。
  • 正能量丨無怨無悔照顧患病大哥18年 壽光文家村出了個「好弟媳」
    自打結婚18年來,她一肩扛起承擔起全部家庭重擔,讓沒有後顧之憂的丈夫安心工作。此外,她還是鄉親們眼裡的最美的兒媳、弟媳,精心照料年邁的公公,讓癱瘓在床的大哥感受到家的溫暖。她叫田桂雲,文家街道文家村人,是四鄰八莊公認的「好弟媳」。
  • 妻子27年照顧癱瘓丈夫 溫情詮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1991年,榮將鎮和愛村八組村民江幫華因病癱瘓在床,幸運的是,27年來,賢良淑德的妻子楊德蓉與他患難與共,養育子女,竭力為他撐起一個溫暖的家。想著丈夫對自己的好,楊德蓉不願意就這樣放棄丈夫。
  • 「被冒名頂替上大學農家女」丈夫:相信調查組,她感到很欣慰
    「被冒名頂替上大學農家女」丈夫:相信調查組,她感到很欣慰 澎湃新聞資深記者 王選輝 實習生 洪莉圓 鄭旭 2020-06-11 17
  • 千裡背父從江西到玉林,他邊打工邊照料癱瘓父親,這句話讓人淚目
    父親癱瘓臥床,陳庚生背著父親從江西老家來到玉林,一邊在工地幹活掙錢,一邊悉心照顧父親。獨自照料父親數年,讓陳庚生笑著感嘆:遇到再大的困難,只要掙扎一下,希望還是有的。每天早晨5點半起床,照料好父親再去工地眼下,陳庚生和父親的「家」安在博白城區一棟自建樓裡。
  • 「是他給了我活下去的信心」16年前因病癱瘓 丈夫不離不棄
    她16年前因病癱瘓,丈夫不離不棄悉心照顧、勤奮打拼,一家三口實現脫貧黃從令對妻子不離不棄泉州網12月14日訊(記者 陳靈 黃耿煌 通訊員 黃瑋虹 文/圖)陳秋玲家的灶臺高度與別人家不一樣,低了10多釐米
  • 好媳婦1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丈夫 堅強撐起一片天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見習記者 馬玉盼)走進開封市祥符區袁坊鄉託養院,總能看到一個年輕的身影,照顧患病在床的丈夫,她十年如一日,像照顧剛出生的嬰兒一樣不離不棄,細心周到地為按摩、擦身、刮屎擦尿、清洗尿布……從未有過驚天動地的誓言,也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只有相濡以沫的陪伴。
  • 農家女周畢霞面對癱瘓丈夫 不離不棄照顧他至尊至愛感動人
    2000年9月,周畢霞高中畢業後來到東莞,在一個臺商建立的服裝廠工作,並認識了鄭念祖。鄭念祖對周畢霞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漸漸地他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後來擦出了愛情火花。2006年,他們所在的企業破產,周畢霞和鄭念祖回到固始老家辦理了結婚手續。 回到固始以後,由於多種原因,很長一段時間鄭念祖都找不到工作。
  • 老人癱瘓十年由鄰居照料,女兒從不登門,臨終前才知女兒去世多年
    由於害怕生活在貧困中,趙光秀為兒子制定了娶媳婦和丈夫的標準。兒子和兒媳的家庭條件不應該太差。他的女兒不得不找一個富裕的家庭結婚。趙光秀的視力高於普通家庭。雖然媒人已經突破了他們家的門檻,但她並不著急,覺得一定要精心挑選。可以選擇去,總覺得不開心,看到大兒子過了婚姻的黃金時代,趙光秀這才著急。最後,藥業有個老闆願意把女兒嫁給長子,但他提議讓長子當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