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孔子說,學生們,孩子們回到家裡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愛護兄弟朋友,做事情要嚴謹務實且要信守諾言,由此而推廣到愛護別的人,那麼就做到了仁的標準,在閒暇之餘,無事可幹的情況下,要多讀點書,充實自己。(這個標準也是老師和父母最希望達到的。
1.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子夏說:崇尚賢人就像娶媳婦一樣,侍奉父母能盡心盡力,侍奉國王能竭盡全力,與朋友交往,能夠信守承諾。他雖然說自己未學習禮樂,我也認為他學習過了。
注,此句難解的,只有「賢賢易色」賢賢好解釋,就是祟尚賢人,向賢人學習,但易色難解,有人解釋為不看重女色,我覺得更貼切的解釋為,交朋友就像娶媳婦兒,先看看朋友的品行,品行不好的,不能交往
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孔子說:正人君子如果不莊重嚴肅,就不會有威嚴。善於學習的人就不會成為老頑固,人的品質還是要以忠信為主。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自己犯錯了,就不要害怕改正錯誤。
注,威嚴來自於自己的莊重,一個整天嬉皮笑臉的人,是沒有威嚴的,善於學習,則不會抱殘守缺,守著自己的觀點變成一個老頑固,但我們最主要的品行,還是應該的為人做事時,就全心全意為別人謀劃,與朋友交往時應該言而有信。
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曾子說:認真謹慎的對待先人的葬禮,追思緬懷祖先的功績,長此以往就可以使人民的品德,淳厚質樸。
註:曾子的話,很多人譯得亂七八糟,我們不僅要知道這個樣子,還要知道為什麼是這個樣子。認真的對待先人的葬禮,有善心有感恩,還要有一定的規矩,緬懷先人的功績,明白祖先的不易,那麼發揚光大祖先的品德就是我們的責任,所以說,慎終追遠,它包含了仁義禮,就會讓民風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