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記者來到隆德縣沙塘鎮街道村,接受採訪的是一位中等身材、面容黝黑的致富帶頭人,也是被老百姓稱為「致富書記」的街道村黨支部書記許小龍。
許小龍1990年高中畢業後先後去浙江杭州和寧夏靈武等地務工,10年間,通過在工廠務工和承包建築工程,他攢下了一些積蓄。2004年,回鄉投資辦起了麵粉加工廠,2010年選為村主任,2013年換屆選舉中被村民推選為村黨支書記,這一幹就是9年時間。自從當了村支書後,他無暇顧及自家的生意,一心撲在村裡大大小小的事兒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多年積累的「致富經」為全村的經濟發展出良策,謀思路。多年了,在他和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5.52%下降到2018年的0.46%,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395元。
惠偉彪老人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五年前家裡來了一窩中蜂,用老人詼諧的話說,這突然鑽進蜂窩裡的「飛財」,讓他欣喜倍加。許小龍得知惠偉彪老人有養蜂的經驗,就支持他發展起了中蜂養殖,6年間,這些「飛財」改變了惠偉彪老人的生活,一年下來僅賣蜂和蜂蜜收入淨賺4萬元。
沙塘鎮街道村中蜂養殖戶
惠偉彪:
由於我家庭經濟困難,原來愛人有病,家裡經濟困難,我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家裡的老人在的時候養過蜜蜂,也學了一點經驗,後來家裡又來了一窩蜜蜂。為了改進技術,村上支書和主任給我大力支持借了5000元,經過我的努力奮鬥,把蜂窩發展到80多窩,這還是黨的政策好。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為了讓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家有產業,戶戶能脫貧,許小龍因戶施策,因人施法,對有發展潛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量身定製」脫貧產業。
郝永忠是2018年脫了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983年退伍回家後因為一次醫療事故讓他遺留下了左腿殘疾。為了改變家庭的貧困現狀,郝永忠在家裡發展起了土雞養殖,2016年,經許小龍多次動員,他又擴大養殖規模,在本村北山退耕還林地發展林下蘆花雞養殖,如今存欄3000餘只,年純收入5萬元左右。
沙塘鎮街道村蘆花雞養殖戶
郝永忠:
我養雞是從2016年開始的,國家搞精準扶貧,當初家庭很困難,村上把我定為扶貧戶。我起初發展也是得益於我們村上的「兩委」班子,特別是支書和主任在這方面給了我大力的扶持,剛開始款項比較緊,沒有錢,支書給我聯繫國家貼息款,在我周轉困難的時候又給我聯繫商業款。可以說我從一個貧困戶發展到現在脫貧,離不開村支部書記的幫忙。
2018年,街道村在黨支部書記許小龍的帶領下,在村「兩委」班子成員的不懈努力下,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將3687畝流轉的土地按照每股500元量化到每戶村民。今年將村積累資金180萬元和自籌120萬元用於建設40棟60畝的蔬菜大棚和8棟20畝的採摘園及垂釣中心,這些項目實施運營後,預計年創收60萬元,同時帶動20餘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
沙塘鎮街道村黨支部書記
許小龍:
明年我村將多方籌措資金,建成以休閒採摘園為基礎的休閒蔬菜大棚,再一個就是發展100畝的西瓜種植基地,還有生態餐廳等項目,使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成為我們街道村的支柱產業,發展壯大我村的村集體經濟,解決我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後的繼續增收問題。
【記者:張銀江】
監 制:祁 華 責任編輯:彭甲龍
值班主任:安長燕 編 輯:張芳芳(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