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親、祭月、特色糕點、團圓飯,臨沂人的中秋風俗記憶

2020-12-18 在塵世間遊走

#臨沂深度文旅#

純粹從天文學上講,月圓月虧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但在中國人眼中,它卻深含著另外一種不同的寓意。

尤其是八月十五的月圓之夜,在中國人的心目之中,更是具有極為特殊,而且又無可替代的日子——這便是象徵著圓滿和團聚、浪漫和親情的中秋佳節。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用數不清的華麗辭藻和優美的筆觸,來描繪這個拜月之節,不論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亦或是「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無不鐫刻著濃濃的思念、美好的期許、多樣的習俗,流傳了千年萬年。

臨沂這座古老的城市,在八月中秋之日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拜訪親友

中秋節和春節一樣,是一個人情味劇濃的日子,「走親戚」便是這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不知道八月十五走親戚這一習俗的由來,想必是由出門在外的人回家團聚,向家族的親戚們報一聲平安、道一聲祝福延伸而來的吧。

不管它的起源如何,但千百年來它始終就這麼一代一代地傳遞著,帶上幾件稱心的禮物,去探望一下平日不常見的長輩和兄弟姊妹,聊聊家常,聯絡感情,中國人骨子裡的宗族觀念和親情,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今天路上的汽車是越來越多了,每到節前人們紛紛外出走親訪友,道路的擁堵也是臨沂過節之前的一大「特色」吧。

團圓宴

根據臨沂閻文徵老人所著《沂蒙民俗》一書的記錄,沂蒙人民經過大半年的辛苦勞作,田間五穀豐登,畜禽膘肥體壯,山上瓜果飄香,豐收的景象同時也代表著幸福的年景。所以說,這個節日是必定離不開「吃」的。

中秋是一個象徵著團圓的日子,外出的人不論身在何方,都要想方設法回到家鄉同家人團聚。「七月十五敬鬼神,八月十五犒勞人」,所以臨沂人通常不會搞祭祀活動,但置辦滿滿登登的一桌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

富裕的人家殺雞宰羊、買魚割肉:窮苦一點,哪怕是青菜豆腐、螞蚱豆蟲呢,也得辦上幾樣來應景。其實這時候吃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一家人能齊齊整整地圍坐一起,盡享團圓。

吃豐糕

在沂水一帶,中秋節還有一個特有的吃食——豐糕,當地百姓就有著中秋節配著月餅吃豐糕的習俗。

豐糕的樣子酷似「沙琪瑪」,用黏米麵發酵再拌上糖水,用油將其炸成圓柱狀,再用飴糖或糖稀將它們黏在一起,在模具內壓成板塊狀,上面撒一層白面糖,糖上再放幾根青紅絲,一塊「豐糕」便製成了。

豐糕上面一層白面糖就像一層麵粉,吃起來甜糯松香,正應了中秋節人們期盼豐收的景,對甜美生活的嚮往。

祭天拜月

雖然中秋節臨沂人不行祭祀禮,但傳統習俗文化中,還是有敬天這一活動的。

據老人講,傳統的敬天要準備5樣水果、5樣葷菜、5樣素菜,合起來是15道菜。

5果是:月餅、葡萄、石榴、蘋果、西瓜

5葷是:雞肉、魚肉、豬肉、丸子、蝦

5素是:鮮藕、炸豆腐、滷煮雞蛋、芹菜、小瓜。

等到月亮升起的時候,把這15道菜擺到供桌上,倒上酒,行完叩拜之禮後,一家人圍繞在桌旁,邊吃飯邊賞月,很愜意!

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中秋節風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食在中秋丨最全的山東傳統糕點清單 15種記憶裡的專屬味道
    屆時家家都要置辦佳餚美酒,懷著豐收的喜悅,歡度佳節,從而形成我國豐富多彩的中秋飲食風俗。吃月餅「中秋佳節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除了月餅,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的糕點?如今尋一口兒時的傳統糕點味,似乎成了件難事。平日超市買回的所謂「老味道」點心,已在各種因素下再也吃不出最初的滋味。大蝦酥、蜜三刀、江米條……那味道在童年記憶中卻難以忘卻。
  • 洛陽中秋風俗之吃月餅
    洛陽地區一直有吃月餅、送糕、祭月等中秋節風俗。  我市知名歷史學者鄭貞富介紹,中秋節吃月餅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源於民族拜月的儀式。  鄭貞富說,在明清和民國時期,一些洛陽人會自製月餅——首先用麵粉做皮,包上白糖、芝麻、桂花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然後在鍋內烙制。自製月餅的風俗主要存在於洛陽南部深山區。其他大部分家庭,是到市、鎮購買糕點店製作的月餅。這種月餅,是洛陽傳統月餅,俗稱「老月餅」。
  • 中秋節祭月·賞月·拜月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 古代中秋祭月月餅可以放到除夕再吃
    中秋節俗大多圍繞著天上的月亮展開,包括祭月、賞月等。中國很早就有秋分「夕月」的祭祀,後世演變為中秋祭月、拜月。祭月有特製的神像,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等。人們在中秋夜向月而供,焚香行禮。祭月有特別的供品。
  • 中秋到,民間有哪些有趣的風俗?「拜月、燃燈、觀潮」必不可少
    每當秋季來臨時便會祭月,祈求能夠風調雨順、人畜安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古老的祭月節,而中秋節的起源之一,便是祭月節。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中秋祭月逐漸演變成了中秋拜月,隨著時代變遷最終確定為「賞月」。
  • 中秋飲食習俗知多少
    哪些習俗是北京地區的專屬中秋記憶……中秋前夕,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一起穿越古今,共話中秋節的飲食文化。秋分曾是中秋節歡聚同食慶豐收民間故事中,關於中秋流傳最廣的就是嫦娥奔月,許多人認為中秋節就是源自這個上古神話傳說。
  • 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中秋習俗盤點
    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中秋習俗盤點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黎川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婺源縣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  安徽省績溪縣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其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 【2020年網絡中國節·中秋】柚子配月餅,北海人中秋是這麼過的!
    -網絡中國節·中秋- 中秋祭月 發展至今,各地也衍生出了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祭月,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燃燈,猜燈謎等習俗。
  • 中秋起源、中秋節傳說、中秋習俗
    《周禮》記載,我國周朝時就有中秋之夜擊鼓賦詩以「迎寒」的活動,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舉行「夕月」儀式。春秋戰國時,日月神分別稱為東皇公、西王母。後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變而來。北魏、隋唐以來,歷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禮儀。人們為了祈求月神為農業發揮有利作用,或為了慶祝豐收,答謝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視祭月、拜月禮俗,現在北京的月壇公園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壇場。
  • 中秋祭月習俗由來
    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這是明《帝京景物略》記載中秋祭月的場面,其實,祭月的習俗由來已久。「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
  • 中秋吃月餅要注意,這3種儘量不要買,很多人卻當成寶,切莫貪嘴
    中秋節很快就要來臨,今年的中秋恰逢與國慶節是同一天,實數難逢,今年的特殊情況也不太適合長途跋涉的旅遊,可以趁假期陪伴父母和孩子,中秋節的傳統是月餅,提前備上美食,絕對能讓你在家過足嘴癮!中秋吃月餅要注意,這3種儘量不要買,很多人卻當成寶,切莫貪嘴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有祭月,觀潮,猜謎,吃南瓜,食田螺,吃芋頭等等風俗,但最傳統的習俗便是吃月餅,不管是走親訪友還是自己家食用,在購買月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3種儘量不要買!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靠譜科技再現中秋祭月禮
    轉眼,又是一年中秋時。9月11日晚,湖南靠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靠譜科技」)舉行了隆重而又莊嚴的中秋祭月祈福典禮。▲靠譜科技副董事長劉嶽輝女士恭讀祭月祝文。據了解,中秋作為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歷來就有中秋祭月的傳統。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不只是寓意團圓美滿,還有多少故事
    所以,中秋節的傳統風俗多與月亮和桂花有關,主要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和吃桂花鴨等。一、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歷史悠久,為逐漸發展形成。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中已有「中秋」一詞出現。祭月日期,為農曆8月15日。
  • 中秋祭月,為什麼用月餅?這裡面的故事很長
    中秋祭月則是源於古人對天象的崇拜,古人非常注意時令,四時穿衣顏色各不相同,更喜歡節令的食物,月餅就是其中之一。 月餅因形如滿月,逐漸成為祭月的主要貢品。 在中秋節,闔家團圓,在月下擺設香案,以月餅和時令水果作為貢品,家人拜祭月亮,然後分食月餅,賞月吟詩。經過元明兩代,月餅寄予團圓的意思,因而中秋吃月餅、饋贈月餅的風俗日盛。
  • 有很多風俗一直在民間流傳,你都知道幾個
    中秋佳節的風俗在我國一直盛行,特別是在唐代長安一代,很多著名的詩人,都有關於詠月的名詩佳句,如中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更是中秋充滿了神話浪漫的色彩,一時興起了八月十五望月、玩月之風。在中秋之夜,各朝各代、南方北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最常見的有以下3種習俗,經久不息,成為人們必備的習俗。
  • 2020年中秋節放假通知出爐,今年與往年都不同……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走親訪友,幾乎是必備攻略,買上一盒像樣又好吃的月餅就無比的重要,買月餅要有很多講究,首先要找大的廠家,然後在選擇好評多的商家購買,今年特別是的是雙節又趕到了一起,無論是放假回家,還是去看望朋友,那拿一盒月餅好看好吃又實惠。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
  • 山東人傳統的中秋節 :天上月圓 人間團圓
    在臨沂的沂蒙山區,民間此日還有吃「大鍋全羊」的習俗。臨近鄉民湊錢買一肥羊,放大鍋煮而共食之,別有情致。  舊時,中秋之夜拜月、賞月的習俗十分流行。月亮升起時,人們在庭院中對月設香案,掛上月光禡兒,月光禡上印製的是一個類似嫦娥奔月的人物,稱作太陽星君,下面還有一小兔;然後擺上供品,供品有月餅、西瓜及其他一些水果。濟南還像北京那樣家家都供兔子王。
  • 福建地區中秋怎麼過特色習俗有哪些 福建各地中秋節習俗匯總
    廣州的樹中秋——中秋節在廣州有種富有情趣的傳統風俗,叫「樹中秋」。每逢中秋節,各家要用竹條扎燈,燈的開頭多樣,不果品燈,也有鳥獸、魚蟲燈,也可砌成字燈。到了夜裡,就在燈內燃燭,下面再聯結許多小燈,用繩系在竹竿上。然後將竹竿插在房屋高處,如平臺、屋頂或高樹之上。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和天上明月爭輝,以此慶賀中秋,也叫「豎中秋」。
  • 中秋節祭月的傳統習俗:除月餅外,這些供品也必不可少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當然曾經韓國人居然拿去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好在他們申請的是秋夕節夜晚的一個風俗環節——圓圈舞「羌羌水月來」。中國人的中秋節,在韓國人眼裡,其實叫秋夕節。古人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他們一般會扎燈籠,玩花燈,燒鬥香,舞火龍,祭月,燃燈,賞月,觀潮,猜謎,吃月餅以及飲桂花酒等多種環節。截止到目前為止,現代人的中秋節則簡單許多,他們省去了很多的繁文禮節。現在大部分人都只保留祭月,燒鬥香,賞月等這些重要環節,當然一頓中秋大餐肯定少不了。
  • 福建中秋習俗地圖:拜月賞月吃團圓飯 各地是怎麼過中秋的?
    原標題:福建各地中秋習俗別具一格 抱走他人南瓜不算偷 昨晚,福州三坊七巷舉辦中秋活動,中秋節前後,福建各地都會舉辦類似的活動 北宋太宗年間,官方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此後,中秋節日漸隆重。明朝以來,賞月、祭月、吃月餅的風俗大盛,一直流傳到現代,中秋節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作為民間大節,中秋節的民俗活動特別豐富,而且主要集中在晚上進行,包括拜月、賞月、吃團圓飯、吃月餅,以及在月下進行各種遊樂活動和觀月佔候活動等,天上的圓月與人間的團圓、豐收聯繫起來,賦予了節日美滿、喜慶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