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縣王俊芳:27年悉心照顧精神殘疾婆婆和多病公公

2020-12-17 瀟湘晨報

個人簡介:王俊芳,女,1970年9月生,蒙城縣楚村鎮大劉村人。

事跡簡介:1994年,王俊芳結婚剛剛8個月的的丈夫因車禍離開人世。面對患有精神殘疾的婆婆和體弱多病的公公,當時身懷有孕的王俊芳毅然決定扛起家庭重擔。作為家中唯一的勞動力,王俊芳將困苦化為力量。當時唯一可以養家餬口的便是家中的四畝半耕地,王俊芳便學會了使用手搖式拖拉機耕種農活。婆婆的間接性精神病隔三差五發作,王俊芳總是護理在婆婆身旁,及時調理好生活,精心照顧。後來,公公又不幸患上腦血栓,行動不便並伴有老年痴呆症。王俊芳沒有退縮,無怨無悔地付出著,獨自撫養孩子長大成人,並悉心照顧公婆。27年的堅守,王俊芳在當地被傳為佳話。2019年12月份,王俊芳獲評「蒙城好人」及第十一屆「感動蒙城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正文: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

在莊周故裡——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楚村鎮傳頌著大劉村農村婦女王俊芳,27年的堅守,無怨無悔的孝敬公婆,撐起一片天,為了有一個完整的家的故事……

王俊芳,1970年生,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一些,這也許就是她的人生磨難給她留下的烙印。

27年前,對於王俊芳來說是最痛苦的一年。這一年的農曆四月初十,結婚剛剛8個月的王俊芳,她的丈夫劉慶廣有事外出時所乘坐的貨車發生交通事故不治身亡,離開人世,王俊芳悲痛萬分。當時王俊芳身懷有孕,她的婆婆早年患有間接性精神病(精神四級殘疾),公公身體狀況也不太好。

那時候,婆婆和公公的想法就是怕王俊芳起身改嫁。婆婆和公公一再請求,讓王俊芳把孩子生下來養到2、3歲後,把孩子留下來,王俊芳就可以改嫁他人,娘家也是多次勸說讓王俊芳早日有個好歸宿。善良的王俊芳為了孩子和這個家,她對婆婆和公公說:「我不會離開這個家的!你二老就是我的父母,慶廣雖然離開這個家,我要對這個家負責!我要照顧你們二老,我要把孩子生下來養大培養成人!」王俊芳幾句話讓公公婆婆吃下了「定心丸」。善良、倔強的王俊芳終於也說服了自己的父母家人。那一年,王俊芳剛剛24歲。

當年10月2日,王俊芳生下來一個男孩,這也是她的人生寄託和希望。

伺候婆婆的確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由於婆婆的間接性精神病,平時一天三次都要讓婆婆按時吃藥。婆婆的間接性精神病發作時,王俊芳總是護理在婆婆身旁,及時調理好生活,一天三頓飯都要進行餵食,精心照顧著,生怕出現點意外。一年365天,王俊芳從沒有出過遠門,就是回娘家也都是早去早回,沒有在娘家過過夜。正是她的精心照顧,婆婆的身體狀況有很大的好轉。後來,公爹又不幸患上腦血栓,留下了行動不便並伴有老年痴呆症。面對家庭兩位老人的實際困難,王俊芳沒有退縮,無怨無悔的默默無聞的付出著。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27年來,王俊芳不僅精心照顧著婆婆和公公,還要操勞著四畝多耕地。她學會了原本屬於男人幹得活,如開拖拉機耕種等農家活。

27年來,王俊芳為了這個家,挑起了家裡的大梁,含辛茹苦地還將孩子培養成一名大學生。現在,王俊芳的兒子劉國軍已經大學畢業在合肥上班。

2000年,正當王俊芳為自己的時出迎來的人生喜悅的時刻,王俊芳感到身體出現異常,經過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檢查確診為:糖尿病。這讓王俊芳再次感到人生路上的又一次打擊……冷靜之後,為了不讓家人擔心,王俊芳隱瞞著自己的病情,不顧自己患有慢性病的情況,依然堅持精心照顧有病的婆婆和公公,一直到五年後才被婆婆和公公以及自己的娘家知道。幾位老人無不心疼地說她;「你這傻孩子,有病咋不說一下啊?」王俊芳卻說:「我一直堅持用藥,能挺得住!不能讓老人家為我操心!」

王俊芳說到兒子的時候,面帶笑容,「兒子很懂事,也很孝順老人,每次回來都要給爺爺奶奶和我買點好吃的和生活用品,我為了這個家庭再苦再累也值得!」

大愛之心,心系疫情防控。2020年春節後,王俊芳主動報名參加村裡疫情防控宣傳和值守。16天裡,王俊芳白天挨家挨戶發放宣傳材料,進行打工返鄉人員信息登記,夜間參加村內執勤卡點值班。後來,村幹部考慮到王俊芳的身體及家庭公公婆婆的實際情況,只好「強制性」勸阻不讓她參加值守。儘管如此,王俊芳依然心系疫情防控,只要把家庭公公婆婆的生活照顧好,在家燒好開水,為堅守疫情防控值守的人員送過去。疫情防控期間,王俊芳為值守人員無償提供方便麵6箱。

現在,王俊芳的婆婆和公公身體狀況良好。每當村裡人誇獎王俊芳的時候,她的婆婆和公公都會激動地說:「俊芳真是俺劉家的好兒媳婦!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這個家!俺老劉家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她的恩情!」

另外,王俊芳還有一手針線活,平日裡抽時間自己做布鞋(拖鞋),除了給婆婆公公穿以外,還向村裡人送鞋50多雙。

王俊芳,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女,27年的堅守就是為了有一個完整的家。她的事跡在當地被稱之為「孝敬老人的好兒媳」「好心人」。

【來源:亳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2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家中四位老人...
    然而,在華池縣悅樂鎮悅樂村廟梁子組,卻有這樣一個好兒媳:結婚22年來,勤儉持家,先後精心照料了年老體邁的婆家爺爺、奶奶和殘疾並患有癲癇的公公、婆婆四位老人,用孝心和愛心溫暖著整個家。她叫苟建芳,今年42歲。1998年,20歲的她和丈夫張治勇結了婚。一進張家門,在娘家從未面對過的困難一下子撲面而來,一家6口人中有4個老人需要她照顧。
  • 姐姐帶著「唐氏妹妹」出嫁,夫妻倆悉心照顧妹妹...
    李明和丈夫賀照亮幾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顧著妹妹。姐姐帶著「唐氏妹妹」出嫁1964年出生的李明是家中的長女,3年後出生的妹妹李軍是個「唐氏寶寶」。「我從小就很照顧妹妹,並沒有因為她智力有殘疾而嫌棄她。上小學時,學校組織看電影我都帶著妹妹一起去看。
  • 照顧癱瘓婆婆和腦癱兒女18年
    後來,我和丈夫去檢查,才發現彼此血型對抗。也就是說,生出的孩子很可能患有殘疾。」付雪美痛苦地說,儘管他們夫妻倆接受了相應治療,但第二次懷孕生下的女兒,六個月後肌肉開始萎縮,檢查結果又是腦癱。面對命運的捉弄,她選擇了「堅持」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2000年,年邁的婆婆突然中風臥病在床,給這個本來就苦難的家庭增加了新的負擔。
  • 烏蘭其其格:孝兒媳精心服侍4個婆婆和1個公公
    就像她的名字一樣,這位樸實、善良的蒙古族婦女平凡之中孕育著大愛的力量,她一人承擔起悉心照料、服侍5位老人的重任。十幾年來,她沒有絲毫怨言,真情奉獻,為這個家庭營造了無盡的溫馨。   烏蘭其其格的事跡傳遍了十裡八鄉,感動了草原,內蒙古各族人民都為她感到驕傲。
  • 央視名嘴朱迅:吃婆婆剩飯照顧癱瘓公公,親媽也沒有婆婆親
    沒有誰的成功會是一種偶然,成功都是背後默默努力和付出後的結果。可是大家更喜歡看到的,就是這種成功後的光鮮,卻很少去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就像央視著名的主持人朱迅一樣,大家都看到她在電視上那些光彩奪目的時刻,卻很少了解背後的生活。
  • 花甲兒媳同床照顧90歲婆婆
    花甲兒媳同床照顧90歲婆婆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24日 09:49:52 | 作者:杜思遠 | 編輯:董之震  「沒有大嫂的辛苦照顧,媽媽就不可能安享晚年,我們這些兄妹都很感恩大嫂的付出……」22日中午,在湖溪鎮南塘村老人郭秀茶的90歲生日宴上
  • 鄒城市田慶英:不懼流言照顧婆婆與大伯哥的好媳婦
    夫妻恩愛、和諧興家田慶英和丈夫是2000年認識的,兩年的相處後,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小家。持家對於剛結婚的小兩口來說完全是一片空白,但他們互相照顧,互相支持,學做飯、學縫被子、學收拾屋子,學著操持各種家務,也學著如何讓兩個獨立的人出現在一個交集裡和諧地相處。
  • 李傳梅十多年如一日任勞任怨侍奉太婆婆、公公和婆婆 當代孝媳故事...
    十多年來,李傳梅任勞任怨侍奉年邁的太婆婆、身患癌症的公公和雙目失明又聾啞癱瘓的婆婆。儘管生活貧困,但她對老人始終不離不棄,就連出門打工也把婆婆背在身上。李傳梅用她的無私付出詮釋了當今社會的大賢大孝,被全國婦聯負責人譽為"全國婦女學習的好榜樣"。她的溫暖事跡經媒體報導後廣為傳頌,被譽為"當代孝媳"。李傳梅先後被授予"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廣東省道德模範""深圳市文明市民"等稱號。
  • ...十多年如一日任勞任怨侍奉太婆婆、公公和婆婆 當代孝媳故事...
    十多年來,李傳梅任勞任怨侍奉年邁的太婆婆、身患癌症的公公和雙目失明又聾啞癱瘓的婆婆。儘管生活貧困,但她對老人始終不離不棄,就連出門打工也把婆婆背在身上。李傳梅用她的無私付出詮釋了當今社會的大賢大孝,被全國婦聯負責人譽為 " 全國婦女學習的好榜樣 "。她的溫暖事跡經媒體報導後廣為傳頌,被譽為 " 當代孝媳 "。
  • 雲陽一兒媳悉心照顧75歲患上老年痴呆的婆婆
    老人是蒲自淑的婆婆,今年75歲,名叫顏昌英。  婆婆患病 兒媳用心照顧  2015年4月16日,顏昌英婆婆和隔壁一位老人一起去衛生院做免費體檢,顏昌英婆婆體檢完後本應回家,可到吃中飯時,顏昌英婆婆還沒回家。於是,蒲自淑就發動鄰居幫忙尋找,然而,怎麼也沒找到。
  • 婆婆悉心照顧產後兒媳,卻結下月子仇,兒媳:你看她給我吃的啥?
    很多人就是因為在這個時期和婆婆結下了月子仇,按理說懷孕和生產的時候,對於一個女性來說,是最需要家人幫忙與照顧的時候。那麼為什麼兒媳會和照顧她的婆婆產生這麼大的仇恨呢?
  • 「好婆媳」柯玉英:耄耋老人數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百歲婆婆
    泉州「好婆媳、好妯娌、好鄰居」事跡系列報導(二十三)「好婆媳」柯玉英:耄耋老人數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百歲婆婆「好婆媳」柯玉英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百歲婆婆今年81歲的柯玉英是泉港區界山鎮大前村村民。她從小被抱養到大前村,丈夫英年早逝,自己獨自一人幾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如今已經108歲的婆婆。柯玉英的婆婆其實也是她和丈夫兩人的養母。柯玉英的丈夫去世早,別人勸她趁年輕改嫁,但她捨不得、丟不下婆婆。她說:「如果改嫁,婆婆就一個人無依無靠,生活孤苦無依」。最終她毅然決然打消這個念頭,決定留下來全身心照顧年邁的婆婆。
  • 【身邊】婆婆患有精神疾病 兒媳婦竟然這樣對待
    孫傳紅正在為婆婆換衣服,照顧婆婆的生活起居已經成了她的日常,「早上起來給她穿上衣服,把被褥疊好了,我做飯的時候,婆婆就在旁邊坐著。」由於婆婆患有精神疾病,身邊離不開人,如今的孫傳紅走到哪裡就將婆婆帶到哪裡。
  • 伺候走了臥床的公婆,又照顧半身不遂的叔公!她用孝心撐起一個家
    婆婆和公公一個臥床不起,一個行動不便,她從黑龍江嫁到山東後,全年無休地照顧老人,一日三餐,端屎端尿,直到兩位老人先後去世。如今,半身不遂的叔公又成了胡豔玲照顧的重中之重。胡豔玲攙扶著叔公走路鍛鍊。借著晨曦的光亮,胡豔玲發現婆婆已經醒了,公公還在睡著。打過招呼,胡豔玲開始了一天中的第一個工作——倒尿盆。一手端著尿盆,一手微微向外張著,慢慢向廁所的位置走去。這就是十幾年前胡豔玲悉心照顧公婆,開始一天生活的場景。因為視力不好,哪怕是在自己家中,胡豔玲也常常被地上的東西絆倒,所以她走路都要小心翼翼。
  • 豐都曾應碧:孝順兒媳悉心照顧公婆20多年無怨無悔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7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郎克志)昨(16)日,筆者從重慶市豐都縣獲悉,湛普鎮春安村二組57歲村民曾應碧,自1992年與丈夫朱成林結婚以來的20多年裡,在勤儉持家的同時,還無怨無悔地悉心照顧公婆,讓他們安享晚年。
  • 公公婆婆全癱瘓 喪夫兒媳撐起天
    誰能想到,喪夫之痛還未平靜,婆婆公公又先後癱瘓在床,女兒上大學,17歲的兒子為了幫助媽媽照顧爺爺奶奶,輟學在家。丈夫出事後,一家5口人,照顧兩位老人和兩個孩子的重擔一下落在了金桂花一個人身上,那年,她32歲,這位堅強的蒙古族女人,一方面要安慰公公婆婆、女兒兒子,一方面自己要承受巨大的喪夫之痛。看到女兒這種困境,金桂花的娘家父親因著急過度,不久也不幸去世。有好心人勸她再嫁個人,或者入贅一個上門女婿,她說:「上有老,下有小,哪個不揪著我的心呀,我哪有心思啊,為了老人,為了孩子,咬著牙過吧。」
  • 央視主持朱迅,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兒媳:吃婆婆剩飯,照顧癱瘓公公
    朱迅和爸爸媽媽熟悉朱迅經歷的朋友都知道,她的父親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母親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典型的書香門第,朱迅姐三個都很優秀,但是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一直和他們聚少離多,小時候跟姥姥長大。為了靠近父親,他外派,她跟隨去日本留學,媽媽病重,朱迅看著爸爸的背影,放下在日本已經漸入高峰的事業回國,爸爸是記者,她就選擇了做主持人,一路走來都把爸爸當榜樣,而父親也感受到她這個小棉襖的貼心和溫暖;但是和媽媽的關係,則是她一生放不下的心結。
  • 村媳婦悉心照顧7位無血緣關係老人長達10年
    今年30歲的貴州省石阡縣河壩場鄉普興村村民肖飛,10年前嫁到夫家後,丈夫外出打工,獨自一人照顧自己的養父母、公公婆婆和叔叔嬸嬸及伯伯共7位沒有血緣關係、身體殘疾或弱智的老人以及自己的2個孩子,成為當地群眾有口皆碑的好媳婦。30年前,石阡縣河壩場鄉高屯村村民肖守義與妻子潘昌英在去幹農活的山路邊,意外撿到了一名出生只有3天的女嬰並帶回家中撫養,她就是肖飛。
  • 婆婆去世半年,公公花30萬娶38歲女人,再婚一年後公公癱瘓
    由於公公腦子聰明,嘴巴會說,很快在工地混開了,後來跟著包工頭接小工程,在工地打拼20多年,腰包越來越鼓了,一年能掙三四十來萬。都說男人有錢就變壞,公公也是這樣。自從公公有錢了,他經常打著應酬的幌子,在外面拈花惹草。雖然婆婆知道,可婆婆為了這個家,一直忍受著這份委屈。雖然公公有點花心,不過對三個孩子不錯,一心一意的把我老公和兩個姑姐培養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