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和條件。在農耕文明時代,耕地的多少則直接決定著一個王朝的發達程度,例如我國古代創下了盛世的南宋,清朝乾康時期,均是坐擁廣闊耕地的朝代養活了上億之多的龐大人口。
而到了工業文明普照的現代社會,耕地對於一個國家的作用雖然降低了很多,但仍舊充當提供人和牲畜口糧的關鍵作用,因此還是具備重要的戰略意義。那麼作為世界公認的三大強國的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它們的耕地面積分別有多少呢?
先來看一下我們中國,我國坐擁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位列世界第三,其耕地面積則有約一百三十萬平方公裡,也居世界第三。
我國的耕地大概只佔國土總量的百分之十四左右,主要分布於中東部的平原和低矮的丘陵一帶,連成一片的大面積耕地幾乎沒有,整體上分布非常之零散。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一線,集中了全國九成左右的耕地。這些區域處在季風區,雨熱同期,土壤肥沃,生產力很高。
其次在長江以南的東南丘陵一帶和四川盆地內也少量分布有耕地,該區域雖然地勢起伏算不上平坦,但好在氣候溫暖多雨,土地的產量較高,外加上如今機械化耕種普及率高,因此同樣能產出不少優質耕地。不過我國遼闊的西北、西南一帶就幾乎沒有耕地了。
從地圖上看可以發現我國的整個大西部區域呈土灰色,基本上都是高海拔缺氧,或者千溝萬壑的高原、荒涼的戈壁、貧瘠的沙漠以及崇山峻岭的山區,再加之年降雨量普遍在四百毫米以下,因此無法把土地開發為耕地。
俄羅斯地跨歐、亞兩大洲,其廣袤的國土如同是一頭握著的北極熊,橫躺在歐亞大陸的北端俄羅斯國土面積高達一千七百一十萬平方公裡,以絕對優勢高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俄羅斯的耕地面積卻還要少於我國,僅有約一百二十六萬平方公裡,位列世界第四,佔其國土還不到百分之七點四。俄羅斯耕地面積少的原因和我國不同,從地形圖上放眼望去,偌大的俄羅斯絕大部分國土綠油油的一片鮮少有灰色標識的沙漠、戈壁和貧瘠的高原。俄羅斯西部,坐擁遼闊的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總面積達到了上千萬平方公裡。
所以地形因素顯然不是制約俄羅斯耕地多少的原因。從經緯度圖上會發現,俄羅斯絕大部分的土地處在北緯五十度以北,屬於寒溫帶區域,外加上俄羅斯廣闊的西伯利亞是全球強冷空氣的發源地,以及東部太平洋沿岸有千島寒流經過,因而使得俄羅斯中東部以及北冰洋沿岸一帶終年氣候嚴寒,冬季極其漫長,土地上覆蓋冰雪的時間比看見土壤的時間還長,因此壓根就談不上能開發成耕地了。
俄羅斯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東歐平原南部的伏爾加河以及烏拉爾山南麓一帶,這裡也有東邊烏拉爾山阻擋住了西伯利亞寒冷空氣,以及西邊吹來自大西洋上的季風氣候,相對而言較為暖和,降雨量也充沛,加之是一望無垠的平原地帶,稱為耕地也就不困難。這一區域如今也是整個俄羅斯的糧倉,全國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
最後來說說美國,美國面積和我國差不多,也一樣處在中緯度的溫帶區域,不同的是人家在地形上卻接近俄羅斯,美國中部地區坐擁貫穿於南北的大平原,面積達到了四百萬平方公裡。全美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自北而南貫穿於其中,沿河一線被開發成了廣闊的耕地,總面積達到了一百七十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二位。
美國的耕地看上去雖然大不了我國的太多,但卻基本上是連成一片的大塊耕地區。上有利於發展規模型的農牧業。因此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形成了小麥區、玉米帶和棉花帶等多種農業以及經濟作物主產區。外加上美國發達的農業播種和收割技術,使得這一帶不僅成為了全美的糧倉肉倉,也還是世界級的糧食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