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發布了《雙城記——2017年西南雙城商業地產年終盤點》,針對西南經濟中心城市重慶、成都進行了觀察對比,從雙城2017年整體的宏觀表現及具體商業表現,對未來雙城的商業趨勢進行預判分析。
中西部崛起,西南雙城或成領頭羊
1980年代開始到2000年的20年時間裡,有一個國家發展戰略叫東南沿海優先發展戰略,大量人口、優秀人才跑到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鮮有人問津。如今,網際網路的發展,消除了信息不對稱;而中國高鐵的裡程數,已經佔到了全球高鐵裡程數的70%,是中國十年前的186倍。高鐵已經把城市與城市、區域與區域之間的距離,物流的距離和人口流動的距離壓扁了。中西部地區的產業優勢和能力開始凸顯後發效應,而西南雙城表現亮眼。在此社會經濟背景下,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通過對2017年商業數據的盤點及分析,發現在2017年的商業市場中兩城各具優勢,共同推動西部的商業繁榮。
2017年雙城宏觀表現
一、 城市經濟
兩城經濟位居全國前十,增幅強勁,為商業發展創造潛力和後勁
2017年,成都,重慶兩城連續兩年GDP穩居全國城市GDP前十,經濟發展狀態良好,生產總值與經濟增速逐步與一線城市靠攏;
2017年前三季度,成都、重慶GDP保持較高增速,其中重慶以10%的增速引領全國重點城市。
第三產業產出比不斷上漲,兩地服務業未來會成為支撐性產業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兩城第三產業產出逐漸佔到總產出的「半壁江山」 。這也意味著未來服務業將會成為支撐產業,成為助推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動力。
二、人口變化
1、 人口吸引力
成渝常住人口逐年攀升,具備越來越強的人口吸附能力
2、人口政策
人才引進政策助推兩城的人口結構優化,成都對人才引進範圍更廣
2017年成都在人才引進方面開放三種渠道,而重慶僅開放一條渠道,成都對人才引進、人口吸納的範圍更,力度更強。
兩城魅力的飆升,未來或成為高淨值人群優選落戶城市
成渝兩城重視人才引進,通過提供優厚的福利條件,吸引一批有才幹的中青年。在為城市注入更多新鮮、活力的血液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優化兩城的人口結構。
三、消費市場
1、消費市場
成渝零售市場規模逐年增大,消費市場潛力也在進一步被釋放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放緩成為全國趨勢,從總趨勢看來,2017年成渝兩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高於全國平均增長水平。
2、消費意願
居民消費意願提升,為成渝消費市場提供強大支持
根據成都、重慶城鎮居民人均支出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測算,成渝兩地居民的消費意願正在提升,是成渝經濟發展強大的牽引力。
3、消費結構
成渝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更加注重精神性及發展性消費
近5年來,相對於衣食住行的基礎物質支出,成渝兩地居民在交通通訊、醫療保健支出、文化娛樂等精神性、發展性消費支出比例顯著提升。
小結:基礎良好,潛力巨大
成都、重慶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必然,同時居民消費力需求的釋放,為城市商業發展提供了基本土壤。
成都、重慶居民消費加速升級助推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的繁榮也將增強城鎮的服務功能、集聚水平和輻射能力,從而帶動商業發展。
城市人口穩定增長,對消費增長及消費升級有促進作用。持續增加的人口紅利又進一步支持了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也促進著城市商業的繁榮。
2017年雙城商業表現
一、 市場概況
1、商業存量
成渝兩地處於商業存量時代,商業總量逐年增長,去庫存仍然是重中之重
2、商業供應
成渝新增商業供應呈下降趨勢,市場趨於理性,從源頭緩解高庫存
從2015-2017年數據顯示,基於龐大的商業庫存,成渝商業土地供應量近幾年呈持續下降的趨勢,從源頭上緩解高庫存。
中心城區無商業供應,多集中於新區,未來將呈現商業多中心格局
成都商業供應以二環以內為中心呈放射供應狀態,其中天府新區供應數量最大,未來天府新區將形成新商業格局;
重慶供應以北偏東方向為主,呈多點供應形態。
3、 企業拿地
商業地產百家爭鳴,商業地產發展模式逐漸呈現多樣化
據統計,近3年來,百強房企在成渝兩地拿地數量有下降趨勢,而中小地產企業拿地數量2017年有大幅增長,商業地產發展模式 將逐漸呈現多樣化。
4、房企入駐
外來百強房企的不斷入駐,成渝兩地商業地產開發將越發包容、多元,成都外來房企實力更為強勁
2017年新進入成都房企共有11家,這11家皆是全國百強房企;
新進入重慶的房企共有14家,其中6家為全國百強房企。
5、開業情況
2017年成渝商業項目開業表現搶眼,為市場注入新鮮血液
從城市來看,重慶開業數量僅次上海位居第二,成都以18個項目位居第四,兩城開業項目中不乏優質項目;?
從區域來看,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一家獨大,西南地區在重慶和成都的助推下,超過經濟較為發達的華南地區,西南商業勢頭更勝。
成都商業開發以外來為主,重慶本土房企與外來房企勢均力敵
2017年成都新開業的項目中由外來房企打造的商業項目高達68.75%,商業更加豐富多元;
重慶本土開發商實力強勁,長期以來是重慶商業的主力軍。今年在新開業的項目中發現眾多優質的外來開發項目,代表重慶商業正在走向更加開放、包容、多元的階段。
成都進入多點開花的小體量社區商業時代,重慶偏愛打造綜合性大型商業地標
成都2017年新開的商業項目中,低於5萬m²的小體量佔半壁江山,多為社區型商業;?
重慶2017年新開業的商業項目中,高於10萬m²的商業佔64.3%,多為綜合性大型商業。
6、閉店情況
重慶率先進入百貨閉店高峰,今年成都百貨業態洗牌更加激烈,追求坪效的單一功能商業市場萎縮加劇
2017年成為成都百貨閉店高峰期,共關閉8家百貨;?
重慶在經過2016年百貨密集閉店期後,在今年有所緩和,關閉2家;?• 從百貨閉店情況來看,追求坪效的單一功能商業逐步萎縮,未來多元化功能的商業才能在市場存活
7、運營概況
購物中心近三年來空置率小幅上漲,成渝購物中心處於升級調整期,品牌孵化和引進速度需要提升
成都空置率近四年來維持在7.1%-10.2%之間;重慶空置率近四年來在13.7%-10.8%之間浮動;成都和重慶近三年來, 購物中心空置率均呈小幅上升趨勢;
其原因一是進入存量時代後,由於部分購物中心戰略的轉變以及品牌的調整,導致空置率的小幅上升;
其原因二是品牌的孵化和引進的速度與商業體量的增長無法匹配,導致購物中心的空置率上升。
重慶購物中心租金水平較為均衡;成都購物中心的租金分化嚴重,新區商業運營面臨更大的壓力
從租金方面來看,重慶的非核心區域與核心區域租金水平差距較小,發展較為均衡;
成都非核心區域與核心區域租金分化嚴重,新區商業運營面臨較大的壓力。
小結:商業調整期來臨,多元化成主旋律
成都、重慶核心商圈飽和,在高庫存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商業進入調整動蕩期,開發步入理性階段,新商業向外延伸。隨著交通的快速發展,內陸城市固有的信息不對稱壁壘被逐漸打破,成都、重慶商業更加開放、多元化。未來,運營能力將是雙城商業需要重點提升的方向。
二. 品牌表現
1. 首進品牌表現
外來首進品牌搶灘登陸成渝,成渝具備強大的品牌吸引力,其中國際奢侈品牌中國首店選址成都
成渝首進品牌中零售業態佔比較大,兩城相較之下,重慶市場品牌業態類型更為豐富
2017年新進駐成渝兩城的品牌中腦闊餐飲、服務、零售、娛樂業態,類型豐富,其中進駐成渝的零售品牌佔新進駐品牌的絕大 部分比重,相較之下,重慶新進駐品牌相對業態更加豐富。
2、零售品牌表現
成都奢侈品牌進駐及開店情況領先、重慶市場後繼發力,未來西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因奢侈品牌同一區域布局的門店有限,同為西南區域兩大重鎮面臨著品牌名額的競爭。從截止2017年奢侈品牌進駐數量來看:
成都37大奢侈品品牌已全部進入,並且以55家高於品牌在重慶開店數量,整體表現突出;
重慶37大奢侈品品牌新開店數量9家,奢侈品牌市場後繼發力,未來表現可期。
成渝零售品牌引領全國絕大部分重點城市,成都成為僅次上海 、北京第三大零售市場,重慶趕超兩大一線城市
從快時尚、輕奢、奢侈品三個維度來看,成渝零售市場位列全國重點城市前段位;?
成都表現尤為突出,輕奢、奢侈品布局僅次上海、北京;重慶在輕奢、奢侈品布局數量上超過深圳、廣州兩大一線城市,為西南零售市場蓄力。
小結:西部市場潛力喚醒,重慶對品牌的吸引力上升
商業的成功表現在強大的品牌吸引力和人群號召力,西部兩大重鎮——成都、重慶在2017年的品牌市場 中有著非常搶眼的表現,甚至超越一線城市。其原因歸結於兩大城市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日益優化的消費 結構。
未來,西部將成為更多品牌入駐的首選地,同時雙城需要利用市場優勢孵化更多的本土IP,提升自我再生能力,塑造完整的商業鏈。
三、 商業亮點
1. 以文化為核心的商業崛起
成都、重慶文化歷史底蘊濃厚,趕超廣深一線城市,文化將成為商業市場的重要競爭力
存量時代隨著競爭的加劇,購物中心的差異化需求日益緊迫,而結構性疲軟的品牌市場尚未積蓄好力量給購物中心以充足的選擇,傳統的品牌和業態的替換很難不落窠臼,場所的內容運營成為差異化的關鍵。城市的文化氛圍正是培養這些跨界項目的土壤,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能保證文化資源上供給充足,還培養了在精神文化訴求上更加豐富飽滿的消費者。成都、重慶在文化氛圍方面有著較好的底蘊,成為商業市場的重要競爭力。
連鎖模式的品牌無法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成渝本土IP羽翼日漸豐盈
成都餐飲、休閒娛樂、生活服務本土十大人氣品牌中本土IP佔優,重慶餐飲本土IP強勢;?
簡單的複製商業難以滿足各個地區的不同的消費者,購物中心承載的功能也從購物、吃飯轉向更加豐富的文化體驗場所,本土IP更能抓住消費者的訴求。
文化氛圍濃厚,文創類品牌進駐成渝意向高,但本土文化類品牌的孵化及拓展力度還需加強
全國TOP50文創品牌進駐成都20家,重慶10家;?
成都3家本土文創品牌入圍全國TOP50文創品牌榜單,品牌類型以小眾業態為主,分別為刺青品牌——紋玩刺青,潮牌集合店—SPARKO,創意皮影戲——冰人創藝影戲館,但知名度都相對較低,且目前暫未打入其他城市市場。
成都、重慶文化氛圍濃厚,但在本土文化品牌打造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2、個性化商業時代到來
時尚、個性化資源擴散至西南市場,成都表現尤為亮眼,成為時尚第三城
作為西南兩大重鎮,成都、重慶在時尚、個性化資源上有較好的表現,尤其是成都,在明星店、買手店數量上位居第三,已經成 為僅次上海北京、引領國內、比肩國際的生活方式風向標。
3、 新商業的初步試水
技術升級促使新零售應運而生,西南市場處於初步試水階段
當前人們的生活節奏、技術更新節奏、行業變革節奏都在加快,異業入侵型的技術顛覆將成為商業新常態。新零售在2017年成為 大熱趨勢,但在西南市場今年僅僅是試水階段,還未形成大爆發。
業態邊界越來越模糊,更多綜合跨界品牌進入成渝市場,逐漸取代單一的功能店
2017年首進西南品牌中,較多品牌跨界店、集合店,品牌跨界打造多功能複合店鋪成為趨勢;
另外,品牌通過旗艦店、概念店等方式提升消費體驗感與場景感。
打造新場景體驗型業態成為商業升級調整、走差異化道路的主攻方向,成渝體驗式商業正處於2.0階段
體驗式商業1.0:探索階段,停留在喊口號。?
體驗式商業2.0:試水階段,體驗業態單一。?
體驗式商業3.0:契合階段,業態多元化。業態、定位、消費人群三者形成高度契合,商業真正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格」。
小結:緊跟市場趨勢,西南全面落地
2017年實體商業重新煥發生機,技術的升級和消費 結構的改變催生新零售,使電商和實體找到平衡點,追求共同發展。成都、重慶憑藉強大的包容性步入這 場商業顛覆戰之中,緊跟市場前沿趨勢。
未來,成渝雙城將有更多新零售的表現形式出現,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
未來雙城商業趨勢研判
成都本土企業發力,重慶外來企業助力
城市發展模式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商業發展格局。成都長期以來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迎接多元商業,但同時也存在著本土企業較為弱勢的問題;重慶本土房企實力強勁,在商業中一直以來佔主導地位,外來房企難以打開局面,但在今年出現了新的轉機。
未來,成都本土房企的發力和外來房企對重慶商業的助推,將使雙城商業格局更加完善,形態更多豐富、多元。
回歸中心,城市再生將是核心命題
城市資源已趨於飽和,產業轉型正在發生,商業地產進入存量時代,雙城應該以「再生」的眼光,將城市發展中的問題前置,堅定走「城市再生」之路。
未來,雙城將更多參與城市文化建設,追求城市的宜居,這客觀上成為「城市再生」的動力。
新零售進一步突破場內界限,服務成為實體商業場景打造核心
新零售時代,誰能更高效更優質地服務,誰就能贏得消費者。
未來,雙城將利用場景化思維打造營銷閉環。雙城實體商業將致力於挖掘場景模塊下的感性消費,提供給消費者的是從消費需求滿足、溝通互動體驗、情感紐帶輸送。
新技術將驅動新物種進化
雙城商業地產市場向一線城市看齊。
未來將更加數據化和內容化,複合業態將成為主流。生活方式能夠覆蓋商業的全維度空間,不但可以對傳統品牌、空間、文化賦予新的消費內涵,還可以創造新的消費生命。
消費陣地向年輕化轉移,亞文化或成創新爆發點
年輕消費群體的小眾化重組、亞文化聚合,產生了西南地區多元消費的動力機制。
未來,雙城商業將滿足、適應和挖潛個人化、小群體的需求,將充滿個體表達的設計感融入消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