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哪些城市商業地產最有活力?看這份報告

2020-12-21 聯商網linkshop

2016年,中國商業地產整體進入震蕩調整期,商業地產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運營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提升成為戰略重點。本土開發商用品牌輸出的輕資產模式下沉到二三線城市,有望為這些城市帶來生活方式的升級。在這種趨勢下,以快時尚為代表的大眾品牌拓展速度趨緩,輕奢品牌強勢增長,為品牌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電商企業正式布局線下,線上線下實現大和解、大融合。新的技術已經蓄勢待發,正在顛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

此份《2017中國商業地產活力40城》研究旨在通過代表城市在零售市場、休閒娛樂市場、購物中心市場的相關數據,透析我國各類型城市購物中心發展的新機遇,為對應市場的項目布局與調整提供啟發。

導語

今年的商業地產40城研究進行了評價指標的更新,剔除了傳統研究中宏觀經濟指標對結果的幹擾。選取了150餘組,2萬個數據,抽象出39個標籤,從商業地產角度對城市進行多維評估。其中在排名指標中,本研究更多地選取了能直接反映城市商業發展水平的結果型指標,去觀察各城市居民的消費觀,並走訪了十餘位行業專家,嘗試預測各級城市商業升級的可能方向。同時面向未來,增加了與技術、文化等指標的交叉分析,以期在消費升級的新形勢下,以新的解讀方式探究商業的真相。

總體排名

1. 分化趨勢明顯,上海和北京引領行業發展

市場已明顯分化為三個梯隊,上海和北京優勢突出,與第二梯隊已拉開較大差距。一方面,上海和北京經過多年的沉澱,在消費市場上已形成規模效應,品牌和消費者雙向買單。不僅國外品牌進入內地首選城市是上海、北京,新業態、新品牌的孵化和市場化通常也是集中在上海和北京。例如快閃店、買手店、明星店、文創書店均以北上最為集中;另一方面,上海和北京是中國時尚的發生地,聚集著從設計師到媒體的全線時尚資源,已經成為引領國內、比肩國際的生活方式風向標。

2. 成都超越廣深成為第二梯隊領頭羊

成都已超越廣州、深圳,成為第二梯隊城市的領頭羊。三座城市休閒指數相對聚集,成都雖然在消費力上距廣深有較大差距,但零售和購物中心指數突出,總體排名超越廣深。

A. 成都已是西南地區時尚消費中心

成都作為西部中心,對周邊城市的消費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屬於典型的消費流入型城市。縱觀全國,已形成四個零售型商業中心: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珠三角片區除了廣深兩個核心城市外,香港也具備極強的吸附能力,特別是在奢侈品消費方面,廣深存在較大比例的外流現象。西南地區則以成都、重慶最為突出,成都因交通便捷、商業基礎設施發達,對品牌具有更強的吸引力,成為了西部的時尚中心;另一方面,四川省自身消費基礎強勁,雖然成都平均消費力距離廣深有較大差距,但高淨值人群龐大,至 2016年底可投資資產超過 1 千萬的人群總數已經達到 5-10萬人,為成都的零售型商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基礎。

B. 城市包容度鑄就標杆項目,引領成都商業發展

成都購物中心市場多樣性突出,多樣性指數逼近上海和北京,遠超於深圳、廣州。政府對外來開發商體現出了較強的包容性,多個市中心地塊交由外來標杆企業操刀,從三峽主題的來福士到IFS,再到太古裡,這些項目的綻放從商業設施規劃平和品牌豐富度兩個方面,引領了城市商業的躍遷式發展。

C. 消費結構均衡,品牌開發商和外來消費共同催發輕奢產業發展,商務休閒業態存在升級機會

成都奢侈品、輕奢、大眾消費發展均衡,整體結構接近北京和上海。但受人口結構影響,商務休閒氛圍不足,以咖啡、健身房為代表的白領型消費與北上有較大差距,且弱於總體排名第六的杭州。由此可見,成都發達的輕奢產業不僅消化於蓉城內部,而是以西部中心的姿態吸引了大量外來消費。未來隨著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的優化,成都對高知人才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大,人口結構不斷優化,在中堅消費力量的壯大和消費升級的大勢之下,成都的商務休閒業態未來將出現升級機會。

3. 二梯隊城市項目需加強對北上熱點業態的洞察和承接

第二梯隊城市雖然在購物中心指數和消費力指數上逐漸逼近北上,但零售和休閒指數與第一梯隊仍有較大差距。深圳奢侈品市場較弱,廣州則出現了明顯的輕奢斷檔。天津和蘇州輕奢型市場繁榮,中堅力量消費強勁 。杭州和瀋陽奢侈品消費旺盛。此輪消費升級中,對北上新業態、新品牌的鑑別能力和承接速度將直接影響其突圍效果。二梯隊城市項目可加強對北上消費熱點的追蹤和洞察,尋找調整方向,引領所在城市消費熱點 。

4. 休閒業態的提升是三梯隊城市消費升級的重點

三梯隊城市在休閒指數上出現了明顯的收斂,在咖啡、健身類白領型休閒業態上整體偏弱,品牌開發商的下沉將成為縮小這一差距的突破口。三梯隊城市數量龐大,人口眾多,亮點項目將有機會引領當地生活方式的升級。例如2017年4月開業的徐州蘇寧廣場,在眾多一線品牌外引入了徐州首家西西弗書店和MUJI等品質型休閒品牌,成功引領了徐州商業水平的升級,開業首日迎來50萬人流、4800萬銷售額。此外,休閒基礎設施相對發達的長沙、合肥、鄭州、無錫、南通可結合城市消費結構考慮提升白領型休閒業態佔比。

二、開發商與品牌布局

商業地產開發商及品牌的進駐是城市商業活力的直接反應,通過對國內外大型商業地產開發商在2013-2016年市場布局的動態跟蹤,以及對零售業態的代表品牌布局的數據可以看到商業地產開發商及品牌商最青睞的活力城市。

開發商

1.外資開發商採取多元化布局策略, 1線和1.5線城市仍是主力戰場

2016年知名外資開發商投資的新開業商業項目總量增加10個,90%集中在1線及1.5線城市。其中,上海、武漢和青島均新增2個項目,北京、深圳遇冷。未來幾年,即將開業的外資項目同樣大部分集中於1線和1.5線城市。43%的項目將亮相於上海,其餘將在瀋陽、重慶、大連、蘇州開業,同時二三線城市的比重略有提升。鄭州嘉裡中心、福州嘉裡中心、昆明恒隆廣場等項目的開業將為當地的商業地產帶來新的活力。

2.品牌輸出模式助力本土開發商加大二三線城市的布局

隨著近幾年一線城市土地政策的收緊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未來一線城市新增供應將逐漸縮緊,轉向以舊改項目為主的存量市場。本土開發商加大了在二三線城市的拓展力度,品牌輸出模式加快了其下沉步伐,預計將帶動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升級。在本土知名商業地產開發商中,萬達對2016年及未來幾年新增項目數量的貢獻最大。2016年,萬達新開業52個商業項目,多數集中於三四線城市;其中,輕資產項目21個,佔比40.38%。一線城市中,新增項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未來3年開業項目中北京佔比七成。

3. 行業競爭加劇,一二線城市大宗交易市場活躍,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

隨著土地和融資政策的雙重收緊,行業競爭加劇,對企業的資金管理能力、土地儲備、周轉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地產大宗交易活躍,行業聚集度提升。購物中心因資產價值高、退出渠道有限成為了大宗交易的重要標的。一方面,強勢商業地產開發商在通過收併購擴大市場布局,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核心區新增土地增加有限的市場預期下,項目交易成為了深化布局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參與角色更加多元,保險、人民幣基金開始更多地參與到商業地產資產交易中來。

品牌

1.零售品牌中部市場布局不足,武漢零售市場值得矚目

零售品牌在中部城市整體布局不足,弱於西部和東部地區。中部地區零售指數最高的武漢僅位列全國第12名,相比其購物中心指數排名第5的成績,零售發展仍有巨大的空間。從各類零售品牌的分布來看,武漢屬於輕奢斷檔型市場。雖然進駐武漢的知名開發商不少,但商業市場缺乏亮點的項目,購物中心的整體規划水平和品質、品牌豐富度有限。未來幾年,隨著K11、歸元寺太古裡、恒隆廣場、華潤萬象城等標杆項目的開業,武漢市場將引來新一輪的生活方式升級,品牌可重點關注。

2.奢侈品市場回暖,品牌加大了1.5線城市布局,廣州奢侈品市場得到補足

2016年,國內奢侈品整體市場從下半年開始逐漸回暖。數據表明2016年奢侈品在中國本土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首次出現由海外向內地回流的趨勢。奢侈品品牌拓展謹慎,但開閉店動作頻繁,門店數小幅增長,通過積極的調整迎接新的消費形勢。一線城市中,上海2016年關閉LV、Burberry各一家門店;廣州2016年新開4家精品店,奢侈品市場得以補足。奢侈品品牌加大1.5線城市的拓展力度,總量佔比高於一線城市近十個百分點。廈門、長沙、成都、鄭州、武漢等1.5線城市受到品牌商青睞,均有新店開業。

3.輕奢市場動力強勁

新的消費形勢下,我國中堅消費力量出現年輕化趨勢,自我犒賞型消費逐漸取代禮品型消費成為中堅力量,國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也使得這一群體日益壯大,亞洲市場成為輕奢品牌的布局重點。Coach2016財年中國大陸門店數淨增14家,銷售額同比增幅達到兩位數。Furla開設了9個直營店和4家特許經營店。總體來看,輕奢市場目前依舊以美國為主,例如Michael Kors、KateSpade的銷售額70%集中在北美市場,在亞洲的市場還未完全釋放,空間廣闊。預計未來輕奢品牌在中國將迎來快速的增長。城市布局方面,1.5線城市得到了品牌更多的關注,門店比例連年增長。

4.大眾消費品牌門店增幅放緩,進入平穩發展期,創新變革成為關鍵詞

大眾消費品牌(含快時尚)開店速度持續放緩,進入平穩發展期,變革創新成為關鍵詞。ZARA推出尺碼預約功能、MUJI進軍酒店行業、H&M推出第三個高端副牌Arket、MO&CO推出男裝品牌。二三線城市成為品牌新增門店的主要貢獻市場。快時尚品牌中,MUJI的門店數增長勢頭最猛,在華門店總數突破200,漲幅達到25.47%。門店數最多的優衣庫突破500大關,2016年新增72家門店,但整體增速放緩。

三、商業創新趨勢分析

1.無人零售引發行業對服務的再思考,技術顛覆將成為商業市場的新常態

電商、共享經濟、無人零售只是開始,技術對實體商業的幹預將會更加深刻,也更加頻繁。正如無人零售提出了一種優化傳統零售業成本結構的可能方向,引發行業對標準化服務與個性化服務組合的重新思考。技術對商業的影響不僅來自於消費者行為習慣的改變,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和優化行業邏輯的契機。

電商與百貨、購物中心十餘年的紛爭,讓實體商業的從業者對新技術經歷了從傲慢到驚慌,再到適應發展、去粗取精、共同繁榮的過程。當前人們的生活節奏、技術更新節奏、行業變革節奏都在加快,異業入侵型的技術顛覆將成為商業新常態。技術創新能力將成為繼時尚產業之後又一個激發城市商業創新的新力量。

2.京滬仍是主陣地,深穗杭蓉共同引領商業地產技術創新

零售型商業的創新因其 2C屬性,屬於人才驅動、需求主導型的市場創新。技術引領型商業創新一方面需要城市商業繁榮、基礎紮實,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高;另一方面需要城市技術人才供應充足,新的商業想法能在產品設計和實施層面快速落地。北京和上海因市場消費理念超前、小眾社群文化聚集,仍舊在商業創新上佔據領導地位,如阿里總部雖位於杭州,但首屆造物節依舊選址上海。具有「創業天堂」、「宇宙中心」之稱的北京在網際網路人才聚集方面佔有極大優勢,2016 年網際網路從業人員高達417.8萬人,約佔全國網際網路從業人數的1/4。高校聚集,計算機、軟體人才供應充足,為行業不斷注入新的血液。同時北京實體商業發達、城市居民消費理念超前,在商業創新方面值得期待。上海與杭州、廣州與深圳則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值得關注的是商業活力指數突出的成都,對IT人才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躋身第二集團軍。阿里巴巴、騰訊均已開設成都辦公室,成都自身也孕育出了百詞斬、咕咚等多個活力網際網路公司。

3.技術加速商圈極能的扁平化,二三線城市迎來商業創新機會

網際網路助推城市商圈打破資源邊界,為二三線城市的商業創新帶來了新的機會。網際網路的發展不僅加快了時尚信息和消費理念的傳播速度,極大消除了一二三線城市的信息不對稱。電商和物流設施的發展,進一步讓新產品能夠及時觸達二三線城市。二三線城市自身也孕育出了一批覆蓋全國的明星產品,反哺一線城市。同時,被擠壓進一線城市郊縣和二三線城市的新移民,受過良好教育,消費觀念與一線城市看齊,進一步帶動了郊縣及二三線城市的整體時尚觸覺和對新消費的接受度。消費理念的迭代為二三線城市的商業創新帶來了新的機會。例如淘寶造物節將來自眾多二三線城市的手藝人、時裝精、復古控等各類網店達人聚集起來,讓他們突破城市的邊界,散發創新的光芒。

一方面,業主可以考慮挖掘隱藏在中小城市中的網絡資源作為合作夥伴,將其轉換為實體商業創新的源泉;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數量眾多,人口基數龐大,隨著本土開發商的下沉,未來商業市場的總體容量將持續攀升。雖然行業引領型的創新預計將以一線城市作為主要陣地,但二三線城市具備其特有的痛點,這些痛點也將成為其特有的商業創新源泉。例如三隻松鼠的投食店FeedingStore,首店開業於其總部所在地安徽蕪湖的金鷹新城市購物中心,以場景化的「投餵」主題和松鼠的IP形象圈粉無數,迅速躥升成網紅店,後又布局蘇州、南京等核心城市。

4.場景時代內容運營能力成為致勝關鍵,本土IP與消費市場日趨成熟

存量時代隨著競爭的加劇,購物中心的差異化需求日益緊迫,而結構性疲軟的品牌市場尚未積蓄好力量給購物中心以充足的選擇,傳統的品牌和業態的替換很難不落窠臼,場所的內容運營成為差異化的關鍵。城市的文化氛圍正是培養這些跨界項目的土壤,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能保證文化資源上供給充足,還培養了在精神文化訴求上更加豐富飽滿的消費者。城市文化氛圍方面,北京和上海依舊遙遙領先。因此也孕育出了僑福芳草地、K11這些藝術氣質突出的博物館型商業。

一線城市的這些商業創新受到熱捧,反映了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已經從購物轉向文化體驗。購物中心承載的功能也從購物、吃飯轉向更加豐富的文化體驗場所,比如遊樂場、劇院、美術館。雖然僑福芳草地、K11的模式在二三線城市不能簡單複製,但已經改變了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的期待,引領全國商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一線城市外,成都、蘇州、杭州、重慶、南京這些城市也脫穎而出,預計模式新鮮的場景式跨界項目在這些城市的合作資源和市場接受度更高。2017年,兼具藝術性與普適性的開心麻花,已經開始開設劇場院線,聯手購物中心打造線下劇場生態。在LineFriends、變形金剛之外,本土IP的羽翼也日漸豐盈,周邊孵化能力不斷加強,「吾皇駕到」、「同道大叔」紛紛走入購物中心,為二三線城市的內容運營帶來了新的機會。

5.電商與實體商業發展水平呈正相關關係互為補充

商業地產活力指數和網購指數總體上呈正相關關係,相關性係數0.514。二者協同發展,互為補充。總體而言,同類城市中,零售品牌和購物中心設施發達的城市,呈現實體優勢突出的特點。品牌和設施相對落後的城市呈現網購指數發達的特點。上海和重慶為典型的實體商業優勢突出型城市,深圳、廣州、杭州、廈門則電商優勢突出。

6.電商對一線城市消費者的作用在於效率提升、時尚消費需求在實體商業中解決;對三四線城市的作用主要在於解決長尾領域的時尚消費痛點

一線城市消費者生活節奏快、時尚產業發達、品牌門店可觸達性高,最稀缺的資源是時間,電商對一線城市居民來說主要是效率提升工具。因此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消費,更傾向於在線上完成,例如食品飲料、生鮮、圖書。盒馬鮮生等新的零售物種也是以此為出發點,便捷下單、快速配送、送貨上門,率先出現在一線城市,提高其居民的生活效率。在其已開業的20個項目中,85%布局在一線城市。

三四線城市品牌滲透率低,消費者卻能通過網絡在第一時間接收到來自上海、北京,甚者紐約、巴黎的時尚消息,其時尚消費需求無法在實體商業中得到釋放。電商充當了解決長尾領域消費痛點的角色,為其提供觸達一二線城市時尚單品的渠道。從時尚產業的發展角度來看,品牌通過電商這一低成本的方式觸及了更廣泛的消費群體,電商發揮了市場教育者的功能。為城市時尚產業與生活方式的升級打下了基礎。品牌和開發商在門店拓展過程中,可以從數據出發,將電商消費結構作為參考,綜合評估城市商業升級潛力。

7.出行效率的提高或帶來停車場面積的釋放,地下商業運營整合有望成為亮點

購物中心從誕生初期就已和汽車綁定在了一起,公路交通的發展和人口的膨脹助推了購物中心在全球的發展。進入21世紀,大城市病的問題開始日益凸顯,交通工具的使用邏輯開始被重新審視。公共運輸得到了更多的鼓勵,共享經濟和無人駕駛技術的出現,為出行解決方案帶來了新的曙光。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已經出現在我們身邊,據HIS Markit預測, 全球自動駕駛銷量在2025年將達到60萬輛。

無人駕駛和共享經濟產生將共同提高汽車的使用效率,城市所需汽車總量得到控制,閒置汽車數量減少,移動中的汽車增多。由此將帶來停車需求減少,特別是市中心停車需求會得到大量縮減。一方面未來商業在規劃中的車位配比將有可能減少;另一方面,現有停車場面積或得到釋放,地下商業的整合運營能力成為下一個城市商業亮點。

8.存量時代,算法將成為商業地產的進化誘因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中,消費者已適應數位化的生活環境,零售領域的數據基礎設施也在迅速普及。如何打破數據壁壘並通過算法挖掘數據的價值成為核心。存量市場競爭的加劇,進一步強化了行業對創新的饑渴。未來商業地產的創新將包括但不僅限於商戶組合模式 、業態配比、場景內容的創新,更深刻的變化將會由算法帶來。數據的價值將從呈現變為預測,將從優化推廣變為優化流程與邏輯,推動商業地產走進智能時代 。

(來源:RET睿意德)

相關焦點

  • 商業地產報告:大多城市過度開發商業綜合體
    那麼,商業綜合體市場正面臨哪些困境?未來發展趨勢又是怎樣?開發過程中最關鍵的問題有哪些?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約有49個綜合體項目竣工,其中有18個位於1.5線城市,佔比36.7%;按竣工面積來算,1.5線城市中商業綜合體新竣工面積佔比達到51.2%,其中,一線以及1.5線城市的商業綜合體存量分別達到5000萬平方米和1.15億平方米,分別佔總存量的17.2%和39.7%。
  • 最新商業地產研究報告:多數城市過度開發商業綜合體
    近日,萊坊發布《商業綜合體的發展趨勢及成功要素研究報告》。該報告研究全國主要城市商業綜合體開發的分布以及體量,得出了商業綜合體開發不應該一哄而上,而應規劃出與自身條件相匹配的開發量的結論。  房地產躍入「商業綜合體」時代  報告指出,近幾年來,商業綜合體幾乎成為房地產開發項目的代名詞,各種商業綜合體項目在各地紛紛湧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商業綜合體項目約有近800個,總開發面積超過3億平方米,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國內的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  那麼,商業綜合體市場正面臨哪些困境?未來發展趨勢又是怎樣?
  • 一周要聞丨2017中國西北商業地產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上周商業地產要聞包括:2017年4月27日,由贏商網主辦的2017第五屆中國西北商業地產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落幕;4月28日,備受矚目的西安益田假日世界購物中心盛大開業;西安房管局重拳處理萬科,12個項目被叫停銷售;品牌資訊方面,震驚!Dior和LV合併!LVMH以65億歐元收購Dior;一萬多隻海洋精靈喊你來太奧廣場約會!
  • 58同城、安居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商業地產報告》:深圳、廣州搜索...
    來源:時刻頭條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面世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科技創新領域都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地區之一,商業地產的發展也迎來了新變化。12月15日,58同城、安居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商業地產報告》,報告顯示,大灣區廣東9個城市中,深圳、廣州搜索量佔比最高,辦公需求逐漸往大城市周邊擴散,大灣區內部數據中心仍具長期投資價值。
  • ...中國商業地產將面臨什麼樣的新局面?CBRE發布《2030年大中華區...
    關注我們,發現實體商業的一切最近,我們獲取了一份不錯的研究報告,來自CBRE 世邦魏理研究部出品的最新報告《應運而生:大中華區2030年展望報告》。本文為銳裘針對報告進行內容的提取與精簡,方便你快速瀏覽這份有價值的乾貨。
  • 58安居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商業地產報告》:深圳、廣州搜索量佔比...
    >規劃綱要》正式面世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科技創新領域都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地區之一,商業地產的發展也迎來了新變化。細分來看,香港、澳門的第三產業佔比均超過90%,但大灣區廣東九市的第三產業佔比僅為58%,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第三產業的增長將會帶動辦公和商業場所需求的提升,利好商業地產的發展。
  • 贏商盤點丨2017年新疆商業地產最具影響力十大事件
    透過一年來層出不窮的行業大事件,折射出2017年新疆商業地產的發展軌跡。    一、友好集團虧損嚴重 奎屯店、五家渠店、庫車店關門止損   關鍵詞:友好集團 關店      事件點評:友好集團虧損並非始自2017年。在此之前,友好集團已經連續四年業績下滑、虧損。2013年-2016年,友好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從96億元一路下滑至82億元、65億元、61億元。2017年友好集團半年度報告中提到,公司營業收入28億元。   對於大幅度淨利虧損的原因,與近年來網購的興起有關,網購對於實體店的衝擊有目共睹。
  • 16年(華南)商業地產創新論壇秋季峰會圓滿收官
    11月24日,恰逢感恩節之際,由廣東省商業地產投資協會主辦、第一商業網承辦、華南商業智庫、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中國服裝精英聯盟聯合主辦的「2016年中國(華南)商業地產創新論壇秋季峰會暨華南商業地產風雲二十載盛典」在廣州陽光酒店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外知名商業地產企業
  • 2017中國一線城市有哪些?一線城市名單及排名(表)
    近日,第一財經周刊·新一線城市研究所依據最新一年的160個品牌商業數據、17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和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排名,正式發布《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同時,第一財經周刊推出封面故事《什麼樣的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予以深度解讀。結果顯示,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的地位不可動搖,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成都以98.97的平均分獲得第一。
  • 地震帶上的城市 宜賓商業地產十年風雲錄
    消費品零售數據增長、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帶來城市服務水平的提升、城市輻射能力的增強,從而助推宜賓商業的快速發展。而最能直接反映城市商業繁榮程度的,是商業地產的活躍和發達程度。2009年至2019年,宜賓商業地產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每個時期又有怎樣的特點?
  • 「狼圖騰」下 2015年商業地產的「下一站」在哪?
    近日,商業地產全程服務機構RET睿意德與德勤中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發布的《商業地產·中國潛力城市40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顯示,廣大中西部城市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商業地產「新一線城市」已經脫穎而出。在剛剛過去的12個月中,快時尚、輕奢品牌在全國開店數量激增40%,連鎖咖啡與甜品店增幅甚至高達61.9%。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近日發布《中國城市繁榮活力2020報告...
    2020年12月31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中國城市繁榮活力2020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成都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被一齊劃為第一方陣,屬於「均衡型高活力城市。」40個城市,圍繞「人」的活力度評估《報告》借用「多維度聚類分析」及「差異化評估方法」為中國城市繁榮活動度作出科學性的評估,其中,重點選取了4個直轄市、15個副省級城市以及21個其他省會城市和活力特色城市,共40個城市作為評估對象。
  • 2017年哪些城市最具投資價值?榜單揭曉
    張正憲從城市布局和城市生態兩方面的結構優化角度切入,指出中國城市化進程正在發生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從形象塑造轉向價值創造的深刻變化,結構優化、品質提升、特色引領成為中國城市化的新特點。為了回應這一新變化帶來的城市發展新分化,有必要將城市結構優化與區域協調發展相結合,以創新性驅動促進發展升級,以跨區域融合帶動發展轉型,以結構性改革為發展提供長遠動力。
  • 新一線城市商業地產項目考察地圖丨重慶
    編者按: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和城鎮化進程,正在不斷更新人們對城市等級的定義。隨著一線城市商業逐漸呈現飽和狀態,新一線城市正在展現城市繁榮背後的商業潛力,成為群雄逐鹿的新戰場。在這些城市眾多已開業項目中哪些值得一探究竟?贏商網特別策劃12個新一線城市商業地產項目考察地圖,一起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考察之旅。
  • 速來投票 | 2017年東北區哪些商業項目最值得期待?
    摘要:搜鋪網2016中國商業地產年度「展·招匯」暨高峰論壇(9.22-23·上海)正式啟動,作為商業地產領域最負盛名的獎項本屆金項獎將頒出囊括2017年最值得期待商業項目、2016年商業地產王牌操盤手等系列金牌大獎,敬請期待!作為由「搜鋪網」主辦的2016中國商業地產年度「展·招匯」暨高峰論壇(9.22-23·上海)上最有份量的獎項之一,2017年最值得期待商業項目投票評選活動率先啟動!
  • RET睿意德2017年西南雙城商業地產年終盤點 成渝購物中心處於升級...
    近期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發布了《雙城記——2017年西南雙城商業地產年終盤點》,針對西南經濟中心城市重慶、成都進行了觀察對比,從雙城2017年整體的宏觀表現及具體商業表現,對未來雙城的商業趨勢進行預判分析。
  • 七大關鍵詞,復盤中國商業地產的2019
    商業亦是如此,不管是併購、合作還是內部調整,2019商業地產圈上演了好幾場併購大戲。一、凱德中國的資產騰挪近年來,凱德中國進行了大體量的資產騰挪。從近幾年來看,萬達保持著每年約50座萬達廣場開業的速度:2016年,包括20座輕資產在內共計開業56座;2017年計劃開業50座;2018年開業52座;2019年計劃41座。截止今年年底,萬達將在全國開業330座萬達廣場,未來十年萬達將有1000座萬達廣場開業,直接覆蓋中國九成有消費力的人口。
  • 李凌:中國將是響應式地產最主要市場之一
    來源: 證券時報即將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商業地產服務公司將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加速向大城市、都市圈集聚,對商業地產帶來的影響有哪些?哪些科技未來將成為商業地產行業的標配?針對上述話題,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總裁李凌。
  • 世邦魏理仕:2030年中國內地將成亞太最大商業地產市場
    世邦魏理仕近日發布的《大中華區2030年展望報告》預測,2030年中國內地可投資商業地產總量將大幅增長至約80萬億元,成為亞太區最大的商業地產投資市場,商業地產大宗交易金額有望較當前水平增長兩倍左右至每年近6500億元。
  • 回顧2018年度中國商業地產大事記:在變革中進步!
    時光流轉,2018年已經成為過往,回顧今年來時的路,我們是以怎樣的心情出發,又以怎樣的收穫結束?中國商業地產市場今年發生了哪些影響著行業的事件,且看贏商網盤點2018年度中國商業地產大事記,看懂中國商業地產市場過去一年的風潮變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