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候說,長兄為父長嫂為母,現實中有沒有這種兄嫂

2020-12-06 關東胡少
網絡配圖

古人說長兄為父長嫂為母,是因為 過去沒有計劃生育,親兄弟姐妹普遍比較多,有的老大和老小能相差很多,父母年邁後都是由老大照顧弟弟妹妹,有的大哥家的孩子比自己小弟弟還大,父母歲數大也照顧不了小的,一般都是大哥大嫂照顧。

配圖

我有位親戚今年61歲,兩個兒子,大的35歲,小的9歲,他的孫子12歲,他的大兒子一直在外地上學上班,結婚後也留在了外地,本來是,有孫子後由他們老兩口過去照顧,但大城市房價高當初買的是小戶型,老兩口過去根本不夠住,租房子照顧也不太方便,就沒過去,後來有一天親戚媳婦對親戚說可能懷孕了,就去醫院檢查,結果真的是懷孕了,兩人當時都蒙了,回家後開始商量咋整,兩人商量的結果也真的逗人,兩人說反正孫子不用他們帶,索性再生個兒子玩,也省的寂寞了,就這樣一直到小兒子4歲時候,大兒子因為工作原因也從外地回來安家了,這個時候親戚兩口子的問題也出來了,由於歲數大精力有限,帶小兒子很是吃力,這時候大兒媳就說了交給我帶吧,反正也得帶孩子兩個一起帶,就一直到現在小兒子已經上小學了一直是大兒媳婦帶,他家那大兒媳真的是賢惠,對待兒子和小叔子一樣,買吃的雙份,買穿的雙份,親戚兩口子心裡樂開花了,逢人都說大兒媳的種種好。

在你的身邊有這種好大嫂沒歡迎分享出來。

配圖

相關焦點

  • 「兒媳,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道理明白麼?」「我不給小叔子彩禮」
    導語:「兒媳,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道理明白麼?」自打她嫁進老馮家之後起,她婆婆就成天在她耳根子旁邊念叨著什麼「長兄如父,長嫂如母。」讓她自覺自發疼愛比他老公足足小8歲的小叔子。其實有些事情,事到臨頭的時候,不用你一天到晚說,人家自然就會懂。比如:在嫁進來之前,公婆全都去世,小叔子還未成年。只要她願意選擇這樣的人家,撫養與照顧小叔子,也就順理成章。
  • 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是簡單地把小叔子當兒子養
    現實中有些人為的規則,在特定環境下,在舊時或許存在即合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多數人認為其不合理,當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不僅不合理的規則需要慢慢淘汰,合理的規則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發揚光大。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需要糾正的不是規則本身,而是人心。規則與時俱進很容易,只需要大多數人一起推動就好。
  • 中國式家庭「長兄為父,長嫂為母」,誰為我們想過?
    作者:寶寶知道 佳奇媽媽中國人,自古以來都說這個長兄如父,說的是年長的哥哥得像父母一樣,照顧弟弟或者妹妹,他們有什麼需要的時候,你得伸出你的雙手去支持,幫助弟弟妹妹渡過難關。在老公打工幾年後,家裡有了點積蓄,老家房子需要重新修建,當然,一部分錢是公公打工賺來的,公公在市區當保安,一個月工資也沒多少。老公從小比較節省,什麼錢都不會亂花,好不容易跟公公賺錢把房子休了一個外形,還沒來得及裝修的時候,婆婆出意外,離開了這個家,那時的小叔子正在上高中,老公回來對弟弟說,別怕,一切有哥哥呢!
  • 我為小叔子傾家蕩產,比扶弟魔更可怕的是:長兄如父
    常言道:「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這句話蘊含了我國由來已久的優良傳統,在子女中當老大的就有承擔家庭的責任,當兄長的不僅要照顧弟妹,還要肩負教育、培育的責任但需要明確的一點,這份責任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究竟承載的是怎樣的任務?而我們,將它們的位置都擺正了嗎?
  • 如何處理這種關係
    它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洞悉人性,看透世俗的紛爭,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所以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男怕妻妹,女怕夫弟」是何意?老話還在理嗎?如何處理這種關系所謂的「男怕妻妹」是男子就那麼怕女子的妹妹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三對水滸兄弟:哥哥未必是好人,卻都長兄如父,還有一人認弟為子
    長兄如父,老嫂比母,這是兄友弟恭的最高境界,傳說中包拯就是嫂子撫養成人的。這當然是傳說,正史中包拯排行第三,他當大理評事(八品審判官)、建昌知縣的時候,父母仍然健在,包拯為了奉養父母,還曾經辭官不做。
  • 磨難不棄的兄嫂情義
    有這樣同胞情義的好哥哥,還有賢惠善良的好嫂嫂,兄嫂倆把愛送給了阿文。雖然阿華當時吃低保,家庭生活困難,但沒有動搖兄嫂對阿文的感情。親兄為父,兄嫂磨難不棄,儘管條件有限,卻盡最大的能力和一片真情照顧好阿文。兄嫂倆總是說:「有自己吃的,就有阿文吃的。」可是,現實狀況比想像的要艱辛得多。阿文不能生活自理,連走路都要人扶。
  • 俗語:「下堂不為母,過繼不為兒」是什麼意思?老人為何會這樣說
    如果夫妻在婚姻中出現了不可調和的感情糾葛,只能離婚,那子女的撫養問題都是雙方爭論的焦點。那麼如果孩子跟了父親,母親再嫁後,孩子是不是還有贍養母親的義務呢?這也是很多離異家庭關注的問題,不過在民間有一句關於這方面俗語:「下堂不為母,過繼不為兒」,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奠基人韓愈,為唐代文學帶來更大的發展
    他所提出的「文以明道」、「不平則鳴」等具有現實性和戰鬥性的主張,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公元七六六年,韓愈出生於一個世代仕官的家庭中,河南河陽人。祖父韓睿素,曾任朝散大夫、桂州都督府長史,父韓仲卿,曾任武昌令、鄱陽令、秘書郎、贈留書左僕射。據書考證,其母在生他時,產後不到兩個月就去世了,在韓愈三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從此韓愈就成了孤兒。
  • 匈奴的習俗,為什麼會有父妻子繼這種情況?其原因究竟為何?
    若是自己的兄弟故去了,那作為兄長或是弟弟,就要將他的妻子納為自己的妻子,並以禮相待。那麼匈奴人"父妻子繼,弟娶兄嫂"的習俗是怎麼回事?欲望作祟?"父妻子繼,弟娶兄嫂"的習俗的由來其實放到現在,這種制度在我們看來,簡直算是非常難以接受的。畢竟沒有人願意想像,居然會在身邊出現這種情況。
  • 長兄為父 家庭棟梁
    再也沒有您在殷殷期盼著我;再也沒有您饒有興趣地為我準備飯菜;再也沒有您忙碌地為我返城找這找那;再也沒有您默默地聽我敘說。分別時,您總是對我說:「咱們都自己照顧好自己,誰也不要牽掛誰。」我回城後就忙起了工作,真的不再牽掛您,可是,父親,您卻時時刻刻在牽掛著我。只有在您病重的時候,我才牽掛著您;只有在您病重的時候,您終於牽住我的手,再也不趕我返城。
  • 古代判刑時兼顧情與法 漢代董孝子為母復仇傳為佳話
    而《唐律》更有「諸夜無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時殺者,勿論」的規定。中國古代法律不僅賦予「殺人而義」及對抗「賊盜」的人以無過當防衛權,對於對抗強暴的婦女及其家人,法律亦允許他們行使無過當防衛權。例如,在《左傳》中規定:丈夫殺死企圖強暴妻子的罪犯無罪。除了正當防衛,儒家提倡血親復仇,孔子就說: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 痴情二女將:為嫁薛丁山殺父兄被三休,為嫁王伯當氣死兄嫂被槍挑
    評書裡有好幾個痴情女將,讓人記憶最深的就是樊梨花和新月娥兩個女將。一個為嫁薛丁山殺父兄被三休,一個為嫁王伯當氣死兄嫂被槍挑,多不值啊!樊梨花嫁給薛丁山很有戲劇性,她是奉師父之命在寒江關等著薛丁山,讓薛丁山找媒人到寒江關去說媒,薛丁山不幹,樊梨花就三擒薛丁山。薛丁山被打服了,派程咬金去說媒,誰知樊梨花回去之後一說,他父親和兩個哥哥都不願意,結果就打起來了,她失手就殺了父親和兩個哥哥。就為這事,薛丁山認為她不仁不孝,三次休她,如果不是徵西路上有許多強敵得她擺平,根本就沒有三請她回去的事。
  • 從現實生活中的「道士下山」,說道教「無為」中的「有為」
    說的是某地山門關閉的道觀,派道士下山向政府捐款數十萬元,用於當地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外界評價這種行為,體現了「齊同慈愛,異骨成親」的道教大愛情懷,更是踐行了道教的社會責任和宗教擔當。於是乎,我就在思考: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其主要思想是「崇尚自然,提倡無為」。那麼為何又為會出現「道士下山」給政府捐錢抗「疫」的這種「有為」呢?
  • 哥嫂無怨無悔地為我遮風擋雨,真正做到了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正在猶豫是否要參加第二年高考複習之際,又收到大哥的來信,要我放下去年預考失利包袱,全力支持我報名參加七八年高考複習,信中承諾所需費用由大哥全額承擔,並答應高考時一定回家為我送考。正在舉棋不定的我,收到大哥的來信,猶如注入了強心劑和吃下了定心丸。高考之際,大哥如約而至,每天準時將我送至考場,考試結束又在考場外迎接,早、中、晚還為我準備了可口的飯菜。
  • 古代到底有沒有輕功?說出來別不信
    我們看一些古裝劇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武林高手可以輕輕鬆鬆飛到了屋頂之上進行武術搏鬥,在武俠小說中將這種本事規定歸為輕功。尤其在古龍的小說之中,更是將輕功定為每一個英雄必須會的一個技能,尤其是那些殺人越貨的江洋大盜,輕功更是好的沒法說。那麼在古代的時候到底有沒有輕功呢?輕功到底有沒有影視劇中所演的那麼玄乎呢?
  • 長兄如父
    英國奶爸,愛裡沒有懼怕http://blog.sina.com.cn/tzhou35毛毛有個患腦癱還不會走路的弟弟,叫子恩。一天晚上,子恩耍賴皮,想讓我餵他吃飯。毛毛看了他一眼,板起臉說:「子恩,不可以!你自己吃! 」子恩沒買哥哥的帳,回敬到:「不,你只是嫉妒!
  •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你不來養我的弟弟誰來養?
    導語: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句老話被世人傳承了很久,確實沒毛病,但是要看是什麼情況。有些男人根本不適合結婚,因為當他結婚的時候,不僅自己不幸福,反而連累了整個家庭。有時,賈加的丈夫無法承受壓力,對賈加破口大罵,說她真沒有用,如果她有能力,她就不必僱保姆,這個家庭會省下很多錢。簡而言之,賈加的丈夫把一切都歸咎於賈加……由於丈夫的態度,賈加想到了離婚,但她只有這個想法,沒有下定決心。
  • 古代的忤逆之罪有多嚴重?犯則非死即傷,瞪長兄一眼就要杖打八十
    一旦有父母忍受不了子女的不孝順,上府衙去告狀,這將形成一項明文規定的重罪&34;!古代地方官員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有人送忤逆。因為這一帶一旦出現不孝之子,整個縣城將會蒙羞,不僅如此,縣令也會連降兩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差事自然沒有人想碰到。
  • 電視劇中有哪些不符合事實的地方?夜市並不是常常都有?
    所以很多影片在過分的渲染劇情的時候,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家一些錯誤的認知。那些不符合事實的地方都有哪些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電視劇中有哪些不符合事實的地方?夜市並不是常常都有?第一個是夜市,在很多影片中男女主角都是在夜市的茫茫人海中相遇,這種相識的方法很浪漫,可是卻多少有些不符合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