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道理明白麼?」「我不給小叔子彩禮」

2020-12-04 三點的情感分析

導語:「兒媳,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道理明白麼?」「我不給小叔子彩禮」

作者:三點/原創

有中國傳統式大家族觀念當中,有一種非常奇怪而霸道的認知:只要是嫁進自己家的女人,就跟賣進了門一樣,從此只能以為夫家效犬馬之勞為唯一目的,人生的價值就在於孝順公婆、伺候老公、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這些事情上。

整個人、她所有的財產與勞動力,悉數歸於婆家所有。至於娘家,在她出嫁的那一刻起,就基本沒多大關係了。

在這種觀念主宰之下,直到現在這種社會,法制早已健全,對於家庭關係、權利義務及繼承方面都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之下,還有婆家長輩,動不動就以家族宗親、老式倫理道德一套試圖綁架與奴役兒媳,只能說,也未免有點太無知與可笑了。

「小叔子結婚上,大嫂應該幫忙麼?」這個看起來根本不需要發問的問題,現在卻成為了杜芳面對的來自對方的強壓與指責。自打她嫁進老馮家之後起,她婆婆就成天在她耳根子旁邊念叨著什麼「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讓她自覺自發疼愛比他老公足足小8歲的小叔子。其實有些事情,事到臨頭的時候,不用你一天到晚說,人家自然就會懂。比如:在嫁進來之前,公婆全都去世,小叔子還未成年。

只要她願意選擇這樣的人家,撫養與照顧小叔子,也就順理成章。但問題是,明明小叔子有自己的父母,還有一個處處為他考慮與著想的大哥,活成了小皇帝,婆婆還要在全心全意為自己小兒子服務的大軍當中強添上她,這就讓她

也是為了自己這個小兒子,當初他倆結婚的時候,婆家以家境為由,沒有給她家什麼彩禮,也沒得到來自他們家的多少助力。就連婚宴,也是他們用自己的積蓄再加上向朋友同事借來的錢辦的。

婚宴一完,收到的禮金就用來還錢了,說出來可能別人都不相信。此後多年,全部靠他們自己打拼,才買了現在的房子、車子。他們自己有兒有女有一個小家庭要照顧,可在這種情況之下,小叔子四年的大學學費也是大哥支出的,平時還經常給生活費或為他買生活用品。

他要買昂貴的手機與筆記本電腦,也悉數都是杜芳兩口子掏的錢。其實他家並沒有困難到這種程度,可多年以來,但凡自己小兒子需要自己爸媽覺得心疼的金錢與物品之時,杜芳婆婆就會用「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樣一句話來轉移重點,將原本應該由他們承擔的責任,轉嫁到大兒子兒媳婦的頭上。

一路虧吃到現在,杜芳等於一過門就多了一個兒子要撫養一般,與丈夫在經濟上支援了小叔子整整12年。細算一筆帳的話,已經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了。好不容易等到小叔子要結婚了,早已成人,早已工作,現在又將成家,這總該自己擔負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了吧?可是他小叔子未來的嶽父母向馮家索要20萬彩禮,杜芳的公婆心疼不想出,於是又習慣性找到了他們兩口子,讓他們幫著付。

以前沒跟婆家過分計較的杜芳這一次嚴詞拒絕,表示這得靠婆家自己想辦法。她婆婆一聽,怒不可遏,斜著眼睛望著杜芳說道:「兒媳,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道理明白麼?」「我不給小叔子彩禮,這不是中國法律規定必須要由他大哥大嫂支付的費用。如果想讓他結婚,請公婆以及他自己想辦法,如果結不成,也別怨在我們頭上。當初我進門,您家也沒給什麼彩禮,現在居然還讓我反過頭來幫你小兒子付彩禮,這是什麼道理?」杜芳毫不客氣給懟了回去。

作為大哥大嫂,在沒有義務與責任的情況之下 ,出於為家人分擔的目的,資助弟弟讀完大學已經盡力了。說實話,撫養未成年人的責任,只在父母身上,兄長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身為家長,沒有理由因為自己的自私就偷換概念,將本該自己負責的東西,強行壓到別人肩上。

當初結婚的時候,大兒子夫妻倆也都是靠自己打拼買房的,並沒有被人幫忙,公婆也只是一句家裡還有小兒子要負擔為由給推掉了,現在提這種要求實在太無理。

再者說,都已經走到要結婚程度的男人,像買、買車給彩禮這些事情,也都該自己承擔了。還毫無責任感與擔當,什麼事情都想著依賴大哥大嫂,哪裡說得過去。成家要從精神上獨立開始,否則人生不可能會成功。

—END—

相關焦點

  • 古代時候說,長兄為父長嫂為母,現實中有沒有這種兄嫂
    網絡配圖古人說長兄為父長嫂為母,是因為 過去沒有計劃生育,親兄弟姐妹普遍比較多,有的老大和老小能相差很多,父母年邁後都是由老大照顧弟弟妹妹,有的大哥家的孩子比自己小弟弟還大,父母歲數大也照顧不了小的,一般都是大哥大嫂照顧。
  • 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是簡單地把小叔子當兒子養
    要知道,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經濟條件都不是太好,夫妻二人努力養活彼此以及婚姻,努力為以後的生活做鋪墊,努力給孩子鋪路,已經可以說是耗盡心力了,如果這時候還要單獨抽出時間和精力把小叔子當兒子養活,不合理。
  • 我為小叔子傾家蕩產,比扶弟魔更可怕的是:長兄如父
    常言道:「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這句話蘊含了我國由來已久的優良傳統,在子女中當老大的就有承擔家庭的責任,當兄長的不僅要照顧弟妹,還要肩負教育、培育的責任但需要明確的一點,這份責任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究竟承載的是怎樣的任務?而我們,將它們的位置都擺正了嗎?
  • 中國式家庭「長兄為父,長嫂為母」,誰為我們想過?
    老公也不說話,我也沒看到老公跟公公有多餘的交流,我是遠嫁,這是第一次到老公家來,而且是已經談婚論嫁的地步了,其實也就是因為懷孕了,又看老公那麼踏實,可靠。結婚時媽媽問老公要的彩禮,按我們當地風俗要的,並不多,那時流行3金,彩禮3萬左右,媽媽說的時候老公悶著不說話,後來跟著老公回到他家看到情況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公公什麼都不管,老公得一個人扛。
  • 兒媳回娘家過年,婆婆擅自讓小叔子搬進來,大年初一她後悔了
    然而有些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仗著自己是長輩,一味的操縱子女,要求晚輩們乖乖順從。如果有血緣關係的話,這一目的或許很容易就打到了,但如果是婆媳之間,那就沒那麼簡單了,就比如下面這個真實例子。兒媳回娘家過年,婆婆擅自讓小叔子搬進來,大年初一她後悔了!
  • 「兒媳,你小叔子沒錢付首付,你救濟一下」「想要我彩禮,沒門」
    很多夫妻因為彩禮,因為嫁妝,因為雙方很多解決不了的金錢問題而弄得反目成仇,這樣的故事我們也不是沒見過。我在之前很多文章裡也都寫過。 結婚之前,男方都會給女方彩禮,那麼至於彩禮之後怎麼用,每個家庭都不一樣。
  • 「兒媳,反正你們都領證了,不給彩禮你能怎樣」「我能離婚」
    劉逸晨和女友關芷如交往了三年,好好的感情,卻因為劉母的幹涉和彩禮上的出爾反爾,變得支離破碎。「兒媳,反正你們都領證了,不給彩禮你能怎樣?」關芷如沒有想到,婆婆處心積慮的讓他們先扯證,竟是為了逃避彩禮,出爾反爾。看到婆婆的算計,關芷如告訴她:「我能離婚!」
  • 「兒媳,你月薪五萬,理應出二十萬給小叔子買房」「我沒那義務」
    所謂「善財難捨」,講得就是這方面的道理。一個人有錢,始終是他自己的錢,無緣無故用道德綁架讓他去「扶貧」,他會覺得肉疼,不願意花錢很正常。尤其是遇到上面那種「我窮我有理」的人,有錢人更是不願意「扶貧」。因為我手裡的錢比較多,所以在我們結婚這件事上,我付出地也相對比較多。我沒要彩禮,沒要房子,什麼都沒要就跟他結婚了,買房子的錢大部分都是我出的。結婚之後,我沒有懈怠,依舊專心賺錢,與此同時,跟他一起經營著我們的婚姻。我本以為我們會一直這樣好下去,可沒想到婆婆卻盯上了我手裡的錢。
  • 「兒媳,你陪嫁全拿出來剛好夠你小叔子的彩禮」「俺又不是他媽」
    我叫曉楠,是我們家的獨生女,從小我就沒我錢發過愁,雖然我家是農村的,但是我敢說在村子裡,沒哪戶人家比我們加過的滋潤了。只不過我高考失利了,我也沒打算復讀,直接就出門打工去了,我家條件雖然還算不錯,但是我還是希望我能夠自力更生,不叫爸媽操心。
  • 「兒媳,你要是不把彩禮給我女兒當嫁妝就離婚吧!」兒子一夜未眠
    有些婆婆的想法實在太精明,居然提出把兒媳的嫁妝當成小姑子的陪嫁,提出這種奇葩的要求。按理說,只有父母雙亡了,才有長嫂如母的說法,才可能承擔起這份責任,也會名正言順。你的嫁妝是你父母為了讓你以後在婆家過得好一點,而給你準備的,並不是給你婆家的某個人準備的。
  • 「兒媳,你小叔子沒能力,房貸你替他還!」「房本加我名字嗎?」
    當時我父母聽說老公家這個情況就百般不同意。老公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是龍鳳胎。我父母覺得作為家裡的老大要吃很多虧,要照顧著弟弟妹妹,怕我嫁過去受委屈。我和他上學的時候就認識,這麼多年他寵我護我,高中時跟欺負我的人打架被打斷一根肋骨,畢業後他願意為我穿過大半個城區買早點。我們談了五年,怎麼可能因為他是家裡的老大就分手?
  • 「兒媳,長嫂如母,我小兒子你必須管」「誰生的誰管,與我無關」
    長嫂如母這一說法其實由來已久,真正的含義是在沒有父母照看的情況下,兄嫂對弟弟妹妹好,弟弟妹妹把嫂子當做母親來對待。可演變到了今日,很多人卻主次顛倒,即便父母還健在,也強行要求嫂子像母親一樣對待弟弟妹妹,卻忘記了弟弟妹妹也該敬重和善待兄嫂。
  • [德州]一句「長兄如父」哥嫂成了小叔子的「提款機」
    婆婆說「長兄如父」,於是結婚8年來,自己家成為小叔子的「衣食父母」,不斷地被以各種理由要求資助。  如果說長兄應該在弟弟成家之前如父親一樣盡心盡力照料是一種傳統,那麼這個「長兄如父」是不是也應該有一個期限?小叔子成家後,是不是就應該獨立成長?
  • 「長嫂如母,小叔子就該你養」媽媽的一番話,卻讓公婆慚愧低頭
    文/育兒全明白近年來國家開放了全面二胎政策,不管父母是不是獨生子女,都可以要兩個孩子。二胎政策開放後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看法。當然新的政策出來之後,難免會產生一些爭議。「長嫂如母,小叔子就該你養」媽媽的一番話,卻讓公婆慚愧低頭茹茹上大學的時候結識了未來的老公,茹茹非常欣賞老公的才能,對方也看中了茹茹溫柔大方。兩人很快就在一起了,畢業之後兩人經過了一段艱難的異地戀,雖然戀愛的過程發生了種種波折,不過好在最終修成正果了。
  • 「兒媳,既然你媽去世了,老家的地賣了給小叔子買房」「憑什麼」
    現在很多人都在推崇不婚主義,我接觸過很多大喊著不結婚的女性朋友,問及理由,有人說一個人更自在,也有人說怕承擔不起責任,但接近一半的人告訴我,害怕處理不好婆媳關係。林佳結婚的時候,婆婆是看不上她的,她家裡沒什麼錢,當時工作也不太好,母親身體還不是很好,婆婆很擔心她會成為家裡的負擔。但是最後還是同意了,一是因為她無意中知道林佳老家還有好幾塊地,目前正在徵收,可能會賣一大筆錢,這些都是林佳不知道的,結婚時婆婆給了五萬八的彩禮,就這樣把她娶回了家。
  • 「媽,小叔子和我們住一起不合適」「你大概忘了是誰買的房」
    張雅是家裡的獨女,雖然從小生活在農村家庭,父母卻一直視她為掌上明珠。張雅的母親不想她為生活吃太多的苦,知道她一直想在城裡發展,於是向男方提出結婚前必須在城裡買房的條件。而張雅呢,覺得父母把自己養大不容易,無論是出於報恩還是老家的習俗,都應該為他們爭取一筆數額不小的彩禮。
  • 婆婆:「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小叔侄結婚,你們出十萬彩禮」
    劉姓夫婦為了養五個孩子費盡心力,老大能完成大專學業,靠犧牲大女兒換得,她早早輟學,打工沒幾年,嫁了個年紀大的小生意人,彩禮錢夠家裡兩年開銷。大兒子既已成人理應照顧弟弟妹妹,不需要他管兩位妹妹的學業,只要他幫弟弟娶上媳婦就行。說起和弟弟的感情,大兒子十分動情,從小在一個鍋裡吃飯,吃不好也吃不飽,弟弟總是假裝飽了留給其他人吃,長得又瘦又小,臉發黃。
  • 「兒媳,你把房子賣了,我兒子住哪裡」「我不是他媽」
    婆家還有一個小叔子,比丈夫小了七八歲,從大學畢業正在實習。實習的公司離家挺遠,再加上小叔子正在談戀愛想要搬出去住,而今租房也很貴小叔子負擔不起只能朝公婆伸手,於是不想花錢的婆婆就打起了劉夢薇房子的主意。
  • 女人嫁得好,依舊不滿公婆給弟媳8萬彩禮:我只有5000
    說起來,讓陳穗婆婆心裡愧疚的事倒是有一件,那就是當初娶她進門的時候,彩禮給的太少了。其實,這倒不是婆家刻薄兒媳,而是當時老伴兒生了大病,家裡的錢實在是湊不出來了。難為親家是明白人,並沒有覺得他們家給的彩禮少了,反倒是一心勸著自己女兒要嫁過去以後,要好好過日子。
  • 「兒媳,你小叔子結婚,你出十萬份子錢吧」「已經準備好了」
    李婷的小叔子要結婚了,李婷和老公也只是走了一個過場,親情已經很淡薄了。果然,婆婆問:「兒媳,你小叔子結婚,你出十萬份子錢吧!」李婷笑了笑,脫口而出:「已經準備好了。」於是婆婆笑著離開了,認為兒媳終於懂事了,以後是不是應該對兒媳好一點。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