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兒媳,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道理明白麼?」「我不給小叔子彩禮」
作者:三點/原創
有中國傳統式大家族觀念當中,有一種非常奇怪而霸道的認知:只要是嫁進自己家的女人,就跟賣進了門一樣,從此只能以為夫家效犬馬之勞為唯一目的,人生的價值就在於孝順公婆、伺候老公、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這些事情上。
整個人、她所有的財產與勞動力,悉數歸於婆家所有。至於娘家,在她出嫁的那一刻起,就基本沒多大關係了。
在這種觀念主宰之下,直到現在這種社會,法制早已健全,對於家庭關係、權利義務及繼承方面都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之下,還有婆家長輩,動不動就以家族宗親、老式倫理道德一套試圖綁架與奴役兒媳,只能說,也未免有點太無知與可笑了。
「小叔子結婚上,大嫂應該幫忙麼?」這個看起來根本不需要發問的問題,現在卻成為了杜芳面對的來自對方的強壓與指責。自打她嫁進老馮家之後起,她婆婆就成天在她耳根子旁邊念叨著什麼「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讓她自覺自發疼愛比他老公足足小8歲的小叔子。其實有些事情,事到臨頭的時候,不用你一天到晚說,人家自然就會懂。比如:在嫁進來之前,公婆全都去世,小叔子還未成年。
只要她願意選擇這樣的人家,撫養與照顧小叔子,也就順理成章。但問題是,明明小叔子有自己的父母,還有一個處處為他考慮與著想的大哥,活成了小皇帝,婆婆還要在全心全意為自己小兒子服務的大軍當中強添上她,這就讓她
也是為了自己這個小兒子,當初他倆結婚的時候,婆家以家境為由,沒有給她家什麼彩禮,也沒得到來自他們家的多少助力。就連婚宴,也是他們用自己的積蓄再加上向朋友同事借來的錢辦的。
婚宴一完,收到的禮金就用來還錢了,說出來可能別人都不相信。此後多年,全部靠他們自己打拼,才買了現在的房子、車子。他們自己有兒有女有一個小家庭要照顧,可在這種情況之下,小叔子四年的大學學費也是大哥支出的,平時還經常給生活費或為他買生活用品。
他要買昂貴的手機與筆記本電腦,也悉數都是杜芳兩口子掏的錢。其實他家並沒有困難到這種程度,可多年以來,但凡自己小兒子需要自己爸媽覺得心疼的金錢與物品之時,杜芳婆婆就會用「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樣一句話來轉移重點,將原本應該由他們承擔的責任,轉嫁到大兒子兒媳婦的頭上。
一路虧吃到現在,杜芳等於一過門就多了一個兒子要撫養一般,與丈夫在經濟上支援了小叔子整整12年。細算一筆帳的話,已經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了。好不容易等到小叔子要結婚了,早已成人,早已工作,現在又將成家,這總該自己擔負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了吧?可是他小叔子未來的嶽父母向馮家索要20萬彩禮,杜芳的公婆心疼不想出,於是又習慣性找到了他們兩口子,讓他們幫著付。
以前沒跟婆家過分計較的杜芳這一次嚴詞拒絕,表示這得靠婆家自己想辦法。她婆婆一聽,怒不可遏,斜著眼睛望著杜芳說道:「兒媳,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道理明白麼?」「我不給小叔子彩禮,這不是中國法律規定必須要由他大哥大嫂支付的費用。如果想讓他結婚,請公婆以及他自己想辦法,如果結不成,也別怨在我們頭上。當初我進門,您家也沒給什麼彩禮,現在居然還讓我反過頭來幫你小兒子付彩禮,這是什麼道理?」杜芳毫不客氣給懟了回去。
作為大哥大嫂,在沒有義務與責任的情況之下 ,出於為家人分擔的目的,資助弟弟讀完大學已經盡力了。說實話,撫養未成年人的責任,只在父母身上,兄長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身為家長,沒有理由因為自己的自私就偷換概念,將本該自己負責的東西,強行壓到別人肩上。
當初結婚的時候,大兒子夫妻倆也都是靠自己打拼買房的,並沒有被人幫忙,公婆也只是一句家裡還有小兒子要負擔為由給推掉了,現在提這種要求實在太無理。
再者說,都已經走到要結婚程度的男人,像買、買車給彩禮這些事情,也都該自己承擔了。還毫無責任感與擔當,什麼事情都想著依賴大哥大嫂,哪裡說得過去。成家要從精神上獨立開始,否則人生不可能會成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