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長兄為父,長嫂為母」,誰為我們想過?

2020-12-04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佳奇媽媽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說這個長兄如父,說的是年長的哥哥得像父母一樣,照顧弟弟或者妹妹,他們有什麼需要的時候,你得伸出你的雙手去支持,幫助弟弟妹妹渡過難關。

老公,家裡長子,下面還有一個相隔6歲的弟弟,從小家庭貧困,爸爸媽媽忙於務農,什麼都落在了老公身上,弟弟從小就是享受,爸爸媽媽出門,老公放學時得煮飯做家務活,帶弟弟,做過太多太多的事情,數不過來。

老公初中畢業時,考慮到家裡沒錢供兩個孩子上學,所以做為老大的他,從小懂事聽話,就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自己選擇了出門打工。

老公打工回來工資全部交給父母,弟弟上學回來,看到哥哥買的衣服好看點,便拿到學校穿,要知道,那個時候老公可是想了又想才買那一件衣服,好幾百塊錢呢?相當於有的一個月工資了,拿去穿就算了,後來回來說掉了,不知道去哪裡了,看哥哥的被子也說好,在學校冷,一家人怕弟弟冷著凍著,就把被子也拿給了弟弟。

在老公打工幾年後,家裡有了點積蓄,老家房子需要重新修建,當然,一部分錢是公公打工賺來的,公公在市區當保安,一個月工資也沒多少。老公從小比較節省,什麼錢都不會亂花,好不容易跟公公賺錢把房子休了一個外形,還沒來得及裝修的時候,婆婆出意外,離開了這個家,那時的小叔子正在上高中,老公回來對弟弟說,別怕,一切有哥哥呢!也許就因為知道家庭條件,也許是本來就不想讀書了,小叔子就說哥我休學一年,腦袋很疼,明年不疼了我再去讀書。

弟弟出門打工了,沒再讀書,不過一年到頭也看到他打工賺的錢,老公這時跟我認識,後來到了談婚論嫁時,我們回到了老公家,商量結婚事宜,可並不是很了解老公家庭情況。只是知道媽媽不在了,有一個弟弟,公公每天只是自己幹活,什麼都不過問,我還讓老公問公公,這裡結婚都是什麼禮儀,免得到時候給老公家丟臉可不好。老公也不說話,我也沒看到老公跟公公有多餘的交流,我是遠嫁,這是第一次到老公家來,而且是已經談婚論嫁的地步了,其實也就是因為懷孕了,又看老公那麼踏實,可靠。

結婚時媽媽問老公要的彩禮,按我們當地風俗要的,並不多,那時流行3金,彩禮3萬左右,媽媽說的時候老公悶著不說話,後來跟著老公回到他家看到情況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公公什麼都不管,老公得一個人扛。老公自己去堂姐家借錢,其實我私底下跟媽媽商量過,雖然是這樣流行的,不過以後只要他對我好就行,不一定拿那麼多,就是看看老公的態度而已。

老公走哪裡帶著我一起,看著他因為彩禮的事愁眉不展,而又不願意找公公,我也不好說什麼,那時畢竟沒結婚,雖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回到媽媽家時,因為老家風俗太多了,老公家又遠,沒錢包車,只能是在娘家辦完婚禮再跟老公坐火車輾轉到老公家辦婚禮,老公上上下下只是拿了1萬多點,其實我們出門之前媽媽就給了我1萬,我覺得沒必要瞞著老公,兩個人過日子靠的是信任。

那時的我很單純,心想著只要老公對我好,其他的無所謂了,反正他只有一個弟弟,以後大家能和平相處更好,婚後一年不到我生下了大寶,不過公公對我並沒有什麼改觀,還是什麼都不管,哪怕是我懷孕8個多月,家裡還沒買洗衣機,老公一天到晚忙很多事,他都不會自己洗一件衣服或者一雙襪子。

我們結婚時老公弟弟都沒回來,理由是沒錢,剛剛才轉了地方,我生大寶坐月子,老公得照顧我跟孩子,同時還兼顧跟公公挖地種菜,有人來了公公也不招呼一下,完全是老公一個人忙活。

記得前年,我們剛剛從外面打工回來,公公火急火燎的打電話給老公,讓馬上回家,明天小小叔子相親對象要到家裡來看看,要是沒意見,就會訂下來了,這時的弟弟已經26 歲了,老大不小的,一個個親戚每天都在催促弟弟的婚事。放下電話,我們一家人從火車站往家裡趕,公公家裡什麼都沒有,買菜,煮飯,收拾屋子都是我們夫妻倆的事,這也無所謂,應該的。

當天晚上,弟弟也回到了家,一家人吃過晚飯,收拾好上樓看電視時,由於我多了一句嘴,笑著問公公:爸爸,明天人家就要來了,要是都沒有意見,肯定少不了紅包,你準備好了嗎?這倒好,公公知道老公剛剛才從鄰居家結帳回來,就說我只有1000,我反問,那還有3000,誰拿……有(我老公),我立刻就翻臉了,因為之前吃飯時,一家人正在商量這個事,公公時人家現在都這樣,見面禮4000,老公跟弟弟還說,自己家什麼條件,看條件來而且這是第一次,有個意思就好了,可公公就咬著這個數字不放了。

我說到,當初我結婚你什麼都不管我沒說什麼,考慮到還有一個弟弟,你也要為他考慮,這也不說了,我們這幾年運氣不好,做什麼都賺不了什麼錢,你大兒子養不起我跟你孫子沒找你拿一分錢,這是他的責任。可現在這是你小兒子,理應你來承擔,憑什麼叫你大兒子來承擔,我是不可能拿這個錢的,如果今天是我兒子的事,我自己有能力就拿這麼多,沒能力再說別的話。老公跟小叔子在客廳裡看電視,聽到我們的談話,都沒說什麼,我其實不是故意說給小叔子聽的,我是氣老人的態度,同樣兩個都是他孩子,待遇截然不同,而且這只是個見面禮,那真的我們拿了,以後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老人家拿不出來一分錢,人家要個10萬8萬也來找我們嗎?我們一家人也要生活吧?

本來聽說小叔子相親,人家願意到家裡來看,就證明有那麼一絲絲機會,我跟老公還悄悄的商量了一下,小叔子這兩年在家裡學藝,也沒什麼錢,不是過年恰逢2.17情人節嘛,我們自己拿1000塊錢給小叔子,算我們支持他的,萬一他跟人家女孩子出去逛街,想吃點什麼或者買點小禮物沒錢多尷尬。公公說這個話之前,又沒找過老公通一下氣,說支持一個還是借,突然就通知我老公拿錢,所以他們兄弟倆也懵了,誰也不知道說什麼。公公看氣氛不對,自己就話語就軟了下來,說就算借嘛!我話趕話,好,那算誰借的,親兄弟,明算帳,有借有還,總要說清楚吧!公公又不說話了,小叔子沒辦法,就硬著頭皮說姐姐,算我借吧!

事以至此,我心裡還是憋著氣,不想把錢拿出來,後來老公到了我們臥室,把錢數了出來,叫我進去,把錢交在我手裡,讓我親手交給小叔子。老公因為他爸爸的表現,冷了心,不過又沒辦法,以為我不會再給那1000塊錢給他弟弟,然後對我說隨便我做主,我覺得這個家就這樣,我們是大的,能支持就支持,可也得看事情吧!老公是賺了錢,可不是一個家的提款機呀,哪裡能說提多少就有多少呢?

帶孩子這幾年,我又沒辦法上班賺錢,所有的開支都是老公那一點微薄的工資來維持,孩子上學要花錢,老人平時買個肥料也打電話叫我們拿錢,吃酒也找我們拿錢,過年回家一家人開銷是我們的,還給老人買衣服,我們一家人沒誰買過新衣服過年,只要我們在家,一家人的衣服都是我或者老公洗,不管內衣內褲,不管公公還是小叔子的,我們從來沒有嫌棄過,洗了還晾曬,還管收拾疊了放衣櫃裡去,我自問我們夫妻倆沒什麼對不起這個家的了。

身在這個家,我心力交瘁,可有誰能懂呢?最哭的是老公了,我煩躁時可以兇兇他,發發脾氣,可老公呢?都是他們家人,他是最苦最不容易的人了。家裡還有更多更多讓我心寒的事,每次都是看到孩子,老公,又不忍離開,我跟老公之間沒如何問題,只是被他家這些事折磨得太久太久,不知道何時,才能不再為這些事壓在身上。

聽到大寶同學媽媽的述說,我們更多的是憤怒,怎麼會有這樣的公公,還有這個小叔子,也老大不小了,為什麼還這麼不懂事,還給哥哥嫂嫂增加負擔,自己該存錢就存錢,哥哥嫂嫂也是一個家庭了,得為孩子考慮未來,不可能哥哥什麼時候都只是為你們考慮吧!誰給他們考慮過呢?希望他們能越過越好,勇敢向前,要學會勇敢說不,該承擔的讓他們自己去承擔,也許老人就是知道大兒子太好說話,從小會為這個家考慮,可手心手背都是肉。

這就是中國式家庭,「長兄為父,長嫂為母」,不過父母尚在時,能自己承擔為什麼不承擔呢?這是你的責任,你的大兒子再怎樣,他都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三頭六臂,他沒有家財萬貫,只有靠自己雙手去賺那一點微薄的工資來養活老婆孩子。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

相關焦點

  • 我為小叔子傾家蕩產,比扶弟魔更可怕的是:長兄如父
    常言道:「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這句話蘊含了我國由來已久的優良傳統,在子女中當老大的就有承擔家庭的責任,當兄長的不僅要照顧弟妹,還要肩負教育、培育的責任但需要明確的一點,這份責任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究竟承載的是怎樣的任務?而我們,將它們的位置都擺正了嗎?
  • 長兄為父 家庭棟梁
    再也沒有您在殷殷期盼著我;再也沒有您饒有興趣地為我準備飯菜;再也沒有您忙碌地為我返城找這找那;再也沒有您默默地聽我敘說。分別時,您總是對我說:「咱們都自己照顧好自己,誰也不要牽掛誰。」我回城後就忙起了工作,真的不再牽掛您,可是,父親,您卻時時刻刻在牽掛著我。只有在您病重的時候,我才牽掛著您;只有在您病重的時候,您終於牽住我的手,再也不趕我返城。
  • 「兒媳,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道理明白麼?」「我不給小叔子彩禮」
    導語:「兒媳,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道理明白麼?」「我不給小叔子彩禮」作者:三點/原創有中國傳統式大家族觀念當中,有一種非常奇怪而霸道的認知:只要是嫁進自己家的女人,就跟賣進了門一樣,從此只能以為夫家效犬馬之勞為唯一目的,人生的價值就在於孝順公婆、伺候老公、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這些事情上。
  • 「長嫂當母」的由來
    「長嫂當母」這句民諺便由此得來。其實,不是包拯被其嫂子救護收養,而是包拯的幼子包綖是由其長媳崔氏撫養成人的。但他們畢竟比較開明,不希望兒媳崔氏在包家守節,勸她趁年輕改嫁,重建一個家庭。包公長媳崔氏,跟與「包公同朝的駙馬陳世美」皆為湖廣荊州人氏,其外公是當過三朝宰相的呂蒙正,有部叫《狀元媒》的京戲,說呂蒙正為楊六郎(楊延昭)與柴郡主喜結連理充當月下老人。由此可見當時呂氏門閥之顯赫。
  • 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是簡單地把小叔子當兒子養
    我們今天要講的需要與時俱進的是一種道德層面的規則,也就是所謂的「長兄如父,長嫂如母」。01「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在舊時的理解有失偏頗,因為舊時很多人條件都差不多,並不富裕,所以總是主觀認為做哥哥嫂子的,在照顧小叔子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 三對水滸兄弟:哥哥未必是好人,卻都長兄如父,還有一人認弟為子
    長兄如父,老嫂比母,這是兄友弟恭的最高境界,傳說中包拯就是嫂子撫養成人的。這當然是傳說,正史中包拯排行第三,他當大理評事(八品審判官)、建昌知縣的時候,父母仍然健在,包拯為了奉養父母,還曾經辭官不做。
  • 哥嫂無怨無悔地為我遮風擋雨,真正做到了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新過門不久的大嫂也通情達理,不僅亳無怨言,還經常安慰大哥,說弟弟如果一直在農村生活,我們將來的付出肯定要比現在更多,現在小家庭過點緊日子算不了什麼,將來弟弟大學畢業後不僅有能力自立,還能和我們共同贍養父母,當下為弟弟的付出完全是值得的。1982年,我大學畢業後成了一名中學教師,1984年又娶了城裡的媳婦,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
  • 長兄如父
    一天晚上,子恩耍賴皮,想讓我餵他吃飯。毛毛看了他一眼,板起臉說:「子恩,不可以!你自己吃! 」子恩沒買哥哥的帳,回敬到:「不,你只是嫉妒! 」我故意不動聲色,任憑哥倆「胡鬧」。哥哥有些生氣,理直氣壯地問:「子恩,你怎麼可以這樣說話!長兄如父! 」好一個長兄如父!我為之震動之餘,喜悅得好像經年後撞見一位久違的朋友。子恩問:「What is長兄如父?
  •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你不來養我的弟弟誰來養?
    導語: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句老話被世人傳承了很久,確實沒毛病,但是要看是什麼情況。有些男人根本不適合結婚,因為當他結婚的時候,不僅自己不幸福,反而連累了整個家庭。她想餓死,這讓賈加很生氣。起初,她非常願意帶婆婆呆在家裡。然而,婆婆說了這樣的話,這真的深深傷害了賈加的心。此外,她的丈夫不理解她,聽她母親的話,使賈加的話毫無價值。然後賈加的丈夫決定請保姆來照顧他的母親,但是每月幾千元增加了這個家庭的負擔。有時,賈加的丈夫無法承受壓力,對賈加破口大罵,說她真沒有用,如果她有能力,她就不必僱保姆,這個家庭會省下很多錢。
  • 什麼是長兄為父,看看布魯克林和小七的照片你就明白了
    什麼是長兄為父,看看布魯克林和小七的照片你就明白了。小七簡直就是天使下凡,不僅有爸爸貝克漢姆的疼愛,三個哥哥更是寵愛有加,尤其是大哥布魯克林。每次看到小七不是爸媽抱著,就是布魯克林抱著,看看照片中的布魯克林,簡直就是妹妹控。
  • 古法命理論父母,為什麼壬辰為父,丁未為母,為什麼庚子年會喪母
    辰未寅亥周易微學堂講解:前文《神白經》不是說甲人丁為父,壬為母嗎那這個八字既有丁也有壬,日幹是甲,那他是不是以月幹丁火傷官為父,年幹壬水偏印為母的呢?我們定位這個命主的父母親,首先不是要看哪個是父哪個是母?先看的不是性別,先統看父母,看誰生了我,判斷這個性別是第二步了。
  • 百孝為先心為善 明德惟馨品為高
    秦明桂,1968年2月出生,1986年7月參加工作,現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中心學校教師。工作中盡職盡責,家庭裡任勞任怨,憑善良導航,用誠信處事,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創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 古代時候說,長兄為父長嫂為母,現實中有沒有這種兄嫂
    網絡配圖古人說長兄為父長嫂為母,
  • 此人本是山西王之子,為娶二嫂遠走美國,晚年因一事後悔不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早上好!最近子淵介紹了許多民國風雲人物,就有讀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後人產生了極大的好奇,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閻錫山的小兒子,一位出身豪門卻半生潦倒的「官二代」。▲攝於1947年的閻錫山全家福(後排左一為閻志惠)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閻志惠,身為幼子的他自小深受父母寵愛,也因其聰慧過人、面容帥氣,常被稱為五公子。21歲那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陸軍軍校,並在一系列訓練中脫穎而出,深得教官讚許。後來太原被解放軍圍困,閻志惠陪伴家人輾轉抵達臺灣,之後又獨自一人前往日本經商。
  • 長兄如父!他用51年完美詮釋
    長兄如父!雖然家庭條件拮据,但夏對根從未放棄過弟弟。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
  • 「我的婚姻,是被長兄如父四個字毀掉的」
    所以,她的老公時常說一句話,我和我妹一直相依為命,且長兄如父,我從小就擔起了保護她的角色。她老公告訴她這些事的時候,他們確立關係沒多久。她聽完以後,比較心疼他的遭遇,也能理解他和妹妹的感情。她一說,他老公就是一句話:「長兄如父,母親去世得早,我就這一個妹妹,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我不可能不管她,更不會看她受苦。」好說歹說,一切都無效,她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直到後來,她的小姑子打電話過來說,老公把工作辭掉了,縣城找不到合適的,想過來工作,他們一家人都跟著過來。
  • 父親不在,長子為父,對一個家庭為什麼至關重要?
    【父親不在,長子為父,擔當起父親的責任,對一個家庭為什麼至關重要?】父親不在,長子為父,不是非要一定長子為父,他是根源於,一定的易學風水理論為基礎的,舉例說」父親有如參天大樹的根脈與樹幹,他的兒女們有如」參天大樹繁茂的樹杈與枝葉。
  • 君為青山,我為松柏,君子之義,朋友之器
    在家靠親人,出門靠朋友,朋友在中國人的定義內是在君,父,兄之後的重要感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沒有朋友是不幸的,友情的價值無法能夠用言語來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