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姻,是被長兄如父四個字毀掉的」

2020-12-18 鯉魚兩條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生活中,親情和愛情多數時候都會有重合點,一旦處理不好,可能將引起一場蝴蝶效應。

關於這兩者,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扮演著重要的身份。

但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它們在人生旅途中,各自承載的是怎樣的任務?而你,將它們的位置都擺正了嗎?

她說,她的老公就沒有擺正它們。與此同時,他也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所以,這種傾斜後來導致了他們婚姻的終結。

我一開始認為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件事就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她的老公有一個妹妹,因為家裡母親去世得早,父親後來再娶,懼怕妻子,他們兄妹時常有寄人籬下之感,那個名義上的母親也不怎麼喜歡他們。

所以,她的老公時常說一句話,我和我妹一直相依為命,且長兄如父,我從小就擔起了保護她的角色。

她老公告訴她這些事的時候,他們確立關係沒多久。她聽完以後,比較心疼他的遭遇,也能理解他和妹妹的感情。

那時的她,想不到長兄如父這四個字能夠有多大的能量,大到她都高估了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

她一直以為,自己才應該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愛的人才是。

認識的時候,她25歲,他29歲,一見鍾情,當然是他對她,後來開始追她,半年後兩人正式在一起。

她考驗了他半年,而這半年的考驗,也讓她堅信他是一個靠得住的人。

他有責任心,說話算話,也有能力,雖然沒有上過大學,但是社會經驗足夠,後來自己做生意,買車買房,是比較勵志的一個人吧。

他也有愛心,出門的時候經常給小區裡的流浪貓狗帶吃的,甚至還資助了一個貧困地區的學生,承諾把他供到大學。

這樣的人,真的是閃閃發光。所以,從在一起的那刻開始,她就認為他們一定能夠結婚。

因為,他們都是認真的人。

02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一開始再怎麼天作之合的兩個人,如果婚後處理不好婚姻中的各種關係,還是可能會面臨著離婚。

因為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所謂的愛情,並不能夠支撐一個人去面對生活中太多的雞飛狗跳。

我認識一個女人,因為婆媳矛盾而離婚,也聽過一個男人因妻子過分幫助娘家人而決定分開,因為有些事,沒有盡頭,是個無底洞。

與其說是識時務,倒不如說是及時止損。

有的時候,離開得越早,可能傷害也就能越小,而堅持只會讓一切越來越糟。

他們認識一年以後結婚,在這之前,她只見過她老公的妹妹一面。老公的妹妹住在老家的縣城,已經結了婚,沒有工作,平時主要就是在家帶兩個孩子。

而第一次見面,她就隱隱感覺到了小姑子在她面前的「優越感」,不停告訴她,她和哥哥的關係有多好。

後來她才明白,她小姑子的想法是這樣的:他是我哥,我哥和我是一家人,而你有的一切都是我哥給你的,所以你也應該感謝我。

偏偏她是一個受不得半分氣的主,見小姑子這樣說,直接就回懟:「我的東西都是我自己掙的,從來不有求於人,所以也不用看任何人臉色。」

後來,兩人也沒有什麼接觸。她認為兩家隔得較遠,以後來往少,能夠保持基本的禮貌就行了,她也不會去撕破臉皮。

而她,也盡力給了老公最大的理解。

比如,結婚之前,小姑子家裡孩子的奶粉和衣服這些,幾乎都是她老公買的,有些是他自己主動買的,有些是妹妹把連結發給他,他就買了。

結婚之後,也依舊買東西,她也沒有說一定不能買,只說要適量,不可能他一個人養著妹妹一家人吧。

沒想到,這話一語中的。

03

而婚姻,也讓原本更多的她不知道的細節逐漸顯露出來。

他的老公,還真的是養著妹妹一家人,有時小姑子家裡錢不夠用了,也是找哥哥拿,她的老公三千兩千地轉,一點都不心疼。

而這個拿錢的藉口,多得出奇,這次孩子要買什麼東西,下次她自己要買什麼東西,甚至連交電費這些理由都拿出來了。

她的老公從不質疑,妹妹要錢,從來都是只有多給的份。

她一說,他老公就是一句話:「長兄如父,母親去世得早,我就這一個妹妹,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我不可能不管她,更不會看她受苦。」

好說歹說,一切都無效,她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直到後來,她的小姑子打電話過來說,老公把工作辭掉了,縣城找不到合適的,想過來工作,他們一家人都跟著過來。

她的老公聽完就開始忙前忙後,看房子找房子,自己買房的時候都不見這麼熱情。

小姑子還沒搬過來,她的老公就繳了半年的房租,不用說,這個錢肯定不會還,也不會有還錢這兩個字眼。

而兩家住得近後,小姑子時常帶著孩子來家裡玩,隨便得像在自己家裡一樣,不做飯不幫忙,進屋也不脫鞋,更不用說幫忙做一下家務了。

就連對她,也是時常帶著命令的口氣說話,還會告訴她,自己想吃什麼飯,讓她做。毫無意外,他們吵架了。

她的老公還是那句話,聽得她心裡火大:「長兄如父,我就這一個妹妹……」

而後來,當類似的事情太多以後,她終於意識到一件事:他作為一個哥哥,卻把自己擺在父親的位置太久,已經不能擺脫了。

後來,她要離婚,他不願意,她賭氣:「你妹妹和我,只能選一個,你選誰?」

他沉默了,過了一會兒道:「你變了。」

她說:「想來要是有孩子,我的籌碼應該會更大一些吧,可是他工作忙,我也正在上升期,準備明年再要孩子的。」

從結婚到離婚,兩年的時間。而聽說離婚以後,他妹妹一家甚至搬過來了,說他們房子是自己買的,不用租金。

04

原先她以為,自己嫁給他,不會遇到所謂的婆媳問題,沒想到還有更大的難關在等著自己。

她更沒有想到:「我的婚姻,是被長兄如父這四個字毀掉的。」

這四個字,聽起來分量很沉,她也明白。她自己也有一個弟弟,從小關係很好,一路打打鬧鬧長大,弟弟也是他生命裡很重要的人。

但是,她說自己分得清輕重,也辯得了主次。

結婚之前,她也經常給弟弟花錢。但是結婚以後,她明白自己的重心該往何處偏移,也明白誰才是生命裡真正的永恆。

她的老公想來還是愛她的,離婚之後,時常在關心她。她的感情也還有,但她說不想復婚,饒是所有人都在說他們有可能會復婚。

因為如果問題不解決,還會重蹈覆轍,在這一點上,她看得很明白。

遺憾的是,他們的愛情,最終未能得償所願。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相關焦點

  • 長兄如父
    英國奶爸,愛裡沒有懼怕http://blog.sina.com.cn/tzhou35毛毛有個患腦癱還不會走路的弟弟,叫子恩。一天晚上,子恩耍賴皮,想讓我餵他吃飯。毛毛看了他一眼,板起臉說:「子恩,不可以!你自己吃! 」子恩沒買哥哥的帳,回敬到:「不,你只是嫉妒!
  • 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是簡單地把小叔子當兒子養
    我們今天要講的需要與時俱進的是一種道德層面的規則,也就是所謂的「長兄如父,長嫂如母」。01「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在舊時的理解有失偏頗,因為舊時很多人條件都差不多,並不富裕,所以總是主觀認為做哥哥嫂子的,在照顧小叔子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 長兄如父,哥,原諒我十年的無知
    最近的我成為了被人們呵護的重點對象,每天陪著我,生怕我有什麼閃失。被親人們呵護是一種無比的幸福。十年來,我在婆家,和婆婆公公一起生活,為爭取做一個好兒媳,什麼活都幹,什麼冤都受。每天上班,下班,做飯,帶孩子,輔導孩子作業,洗衣,做家務……人人都誇我可是就是這樣,老公開始嫌棄我了,我不注重自己的打扮,不化妝,不穿高跟鞋…他想來想去說我「摳」,這是他要和我離婚的原因。我摳可我對你們都不摳,該我買的我全買,不該我買的我也買。我摳著為了這個家,最終苦了自己,還落得一人終老的下場。
  • 我為小叔子傾家蕩產,比扶弟魔更可怕的是:長兄如父
    常言道:「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這句話蘊含了我國由來已久的優良傳統,在子女中當老大的就有承擔家庭的責任,當兄長的不僅要照顧弟妹,還要肩負教育、培育的責任但需要明確的一點,這份責任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究竟承載的是怎樣的任務?而我們,將它們的位置都擺正了嗎?
  • [德州]一句「長兄如父」哥嫂成了小叔子的「提款機」
    婆婆說「長兄如父」,於是結婚8年來,自己家成為小叔子的「衣食父母」,不斷地被以各種理由要求資助。  如果說長兄應該在弟弟成家之前如父親一樣盡心盡力照料是一種傳統,那麼這個「長兄如父」是不是也應該有一個期限?小叔子成家後,是不是就應該獨立成長?
  •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你不來養我的弟弟誰來養?
    導語: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句老話被世人傳承了很久,確實沒毛病,但是要看是什麼情況。有些男人根本不適合結婚,因為當他結婚的時候,不僅自己不幸福,反而連累了整個家庭。「扶弟魔」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做一個「扶弟魔」女人真的很煩人,但做一個「扶弟魔」的男人更讓人噁心,因為這樣的男人總是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藉口為自己找理由,顯然他沒有這麼大的本事,但他必須讓自己的臉浮腫和肥胖,做一些特別腦殘的事情,然後突然毀掉一個好家庭,讓對他充滿信心的妻子失望,最後走向離婚的哪一步。賈加對她的丈夫完全失望。結婚第三年,她忍不住選擇離婚。
  • 長兄如父——父親節有感
    我出生四個多月,父親就去世了,在我的記憶裡父親是什麼樣子,一點印象也沒有,一直是母親帶著我們兄妹幾人,有二哥和姐姐陪著我。至於大哥,我小時候對他的印象很模糊,想像不出他長什麼樣子,只知道他很早就當兵去了。我四、五歲的時候,母親曾帶著我到青島去看大哥,他在那裡當海軍。
  • 長兄如父!他用51年完美詮釋
    長兄如父!
  • 「長兄如父,我理應照顧半癱的哥哥」「你哥絕後了嗎?」
    阿姨的老公說:「長兄如父,我理應照顧半癱的哥哥。」阿姨的老公從小就是在自己的哥哥身邊長大的,因為自己的父母都是無法養活自己的人,所以那時候自己上學還是找老婆依靠的都是哥哥。女人也需要丈夫女人說"我愛你"不容易,因為通常她們會深思熟慮,所以比較理性。我覺得,男人說"我愛你",是要得到女人的肉體,而女人說"我愛你"是因為她已經把肉體奉獻了。一個女人往往把愛情看得比較重要,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都需要丈夫的照顧。
  • 長兄為父 家庭棟梁
    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回老家、清明回老家,行至半途,我已淚流滿面。  再也沒有您在殷殷期盼著我;再也沒有您饒有興趣地為我準備飯菜;再也沒有您忙碌地為我返城找這找那;再也沒有您默默地聽我敘說。分別時,您總是對我說:「咱們都自己照顧好自己,誰也不要牽掛誰。」我回城後就忙起了工作,真的不再牽掛您,可是,父親,您卻時時刻刻在牽掛著我。
  • 三對水滸兄弟:哥哥未必是好人,卻都長兄如父,還有一人認弟為子
    長兄如父,老嫂比母,這是兄友弟恭的最高境界,傳說中包拯就是嫂子撫養成人的。這當然是傳說,正史中包拯排行第三,他當大理評事(八品審判官)、建昌知縣的時候,父母仍然健在,包拯為了奉養父母,還曾經辭官不做。
  • 彭昱暢在妹妹心中真的很高大,一句問話,代表著「長兄如父」
    一向不善言談,始終靦腆,不願意誇大言語的妹兒,卻突然活躍的舉手表示到:接下來他的妹妹我都要去演!從這有點幼稚的話裡,你就能知道她對這個哥哥的到來,究竟是有多麼的珍視,也一定在拍攝結束後,用心的維護著這段感情。在作品之後,兩人應該有約摸半年的時間沒有見過面,彼此都進入了新劇組。
  • 傳統觀念有「長兄如父」一說,但你知道有管父親叫「哥」的朝代嗎
    近期,某網綜提到了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興趣:「哥」在唐代,會被用來稱呼誰?答案是「父親」。古人的家族觀念、尊卑意識是很強的,「長兄如父」這個詞在詮釋兄長的責任時,也體現了兄長的家庭地位。兄長的地位在某些環境下,可以拔到「如父」的高度,然而父親不可能和子女「輩分拉平」。
  • 王一博關係最好的兄弟,不是肖戰,不是大張偉,而是長兄如父的他
    王一博關係最好的兄弟,不是肖戰,不是大張偉,而是長兄如父的他說到王一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王一博是一個非常有人氣的男明星,有不少的網友喜歡他都是因為看了他和肖戰主演的電視劇《陳情令》,這部劇是去年夏天開播的,當時非常的火,《陳情令》在還沒開播的時候其實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 太好笑了,拍張「長兄如父」的照片,你把王一博的臉放在哪裡?
    我小時候看過王一博的照片,我知道王一博的小時候和肉嘟嘟的肉嘟嘟非常可愛,這讓人看到總有一種掐他的衝動小臉。繼王一博童年照被「揪成」表情包後後,又有網友玩起了新花樣,這張照片,網友笑瘋了!如果一博看到了,他的心情會怎樣?
  • 天官賜福:淺析風水師的兄弟情,水師長兄如父,守護了青玄的一世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阿銀。在《天官賜福》中,不僅有著跨越800年的愛情,還有著讓人動容的兄弟情。風水師的兄弟情,誰看完不嘆一聲無奈呢。(本文由銀空動漫原創,禁抄襲、搬運。)都說長兄如父,我想在風師青玄眼裡,水師無渡大概也是這個位置吧。
  • 長兄如父 87歲哥哥照顧78歲弟弟已堅持了27年
    每天他臥床沒法出門,我的心也必須留在房裡。」這是昨天記者在採訪申建華時,聽到的最有感觸的一次對話。在本應該被人照顧的年紀,87歲的申建華卻與妻子一起承擔起照顧78歲弟弟申芝祥的責任,用行動書寫著「長兄如父」這四個字沉甸甸的擔當,這一照顧就是27年,成為合江亭街辦大慈寺社區廣為傳頌的一段佳話。
  • 都說長兄如父,《陳情令》中藍忘機的兄長這是連母親的事也管了?
    原本以為,藍曦臣於藍忘機而言也就是長兄如父,但不曾想,藍曦臣他竟連母親的事也一起做了呢。大家都知道,藍忘機自小在雲深不知處長大,他冷若冰山,沉默少言,又無欲無求的,從小便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太優秀了,優秀到讓人不想靠近。但是魏無羨的出現打亂了他本來平淡的生活,他開始一點點的走出自己的世界,一點點地接受了魏無羨。
  • 哥嫂無怨無悔地為我遮風擋雨,真正做到了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正在猶豫是否要參加第二年高考複習之際,又收到大哥的來信,要我放下去年預考失利包袱,全力支持我報名參加七八年高考複習,信中承諾所需費用由大哥全額承擔,並答應高考時一定回家為我送考。正在舉棋不定的我,收到大哥的來信,猶如注入了強心劑和吃下了定心丸。高考之際,大哥如約而至,每天準時將我送至考場,考試結束又在考場外迎接,早、中、晚還為我準備了可口的飯菜。
  • 什麼是長兄為父,看看布魯克林和小七的照片你就明白了
    什麼是長兄為父,看看布魯克林和小七的照片你就明白了。小七簡直就是天使下凡,不僅有爸爸貝克漢姆的疼愛,三個哥哥更是寵愛有加,尤其是大哥布魯克林。每次看到小七不是爸媽抱著,就是布魯克林抱著,看看照片中的布魯克林,簡直就是妹妹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