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兄如父——父親節有感

2020-12-18 禹州市三都文化

又到父親節了,網上網下都在談論父親,談論父愛如山。不管今天的父親節是不是我們定的,但是父愛是永遠也不能忘卻的記憶。

我出生四個多月,父親就去世了,在我的記憶裡父親是什麼樣子,一點印象也沒有,一直是母親帶著我們兄妹幾人,有二哥和姐姐陪著我。至於大哥,我小時候對他的印象很模糊,想像不出他長什麼樣子,只知道他很早就當兵去了。

我四、五歲的時候,母親曾帶著我到青島去看大哥,他在那裡當海軍。在青島,我因鼻子出血,血流不止,還在部隊醫院住了幾天院,真正跟大哥呆在一起總共也沒有多長時間,所以對大哥的容貌記憶也不深。

直到1958年,大哥帶著大嫂從東北錦西的海軍第一航空學校回老家探親,我才真正認識了大哥。

大哥回來那天,穿了一身藍色的海軍服,頭帶藍色的大蓋帽,腰扎武裝帶,不是一條腰帶,而是可以佩帶手槍的那種,肩膀上肩章的豆豆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特別威風。

大哥的身高有一米八,濃眉大眼,英俊瀟灑,典型的軍人形象。這次見面,大哥給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大哥這次回來,給我帶了一件漂亮的紅毛衣,當然了,這一件紅毛衣肯定是大嫂給挑的了。這件紅毛衣,我非常喜歡,它伴隨我很多年,上學穿,下鄉穿,衣服小了拆掉,加點毛線重新織了再穿。

那時毛線質量好,胳肢窩的線褪色變白了也還很有光澤。進廠後,我又把毛衣拆掉,織成背心又穿了兩年。當時,在我們那窮鄉僻壤,誰見過毛衣什麼樣啊! 那一件紅毛衣著實讓左鄰右舍和小夥伴們羨慕不已。

解放前,因為父親常年有病,家裡沒有男勞力,兩個哥哥小小年紀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人還沒有犁高,就得一人牽牛,一人扶犁去犁地,年紀小沒有勁,連犁都扶不住,可想得多作難了。

大哥十二歲就去石寺坡下邊的煤窯裡拉煤掙錢,貼補家裡。陰暗潮溼的巷道裡,人連身子都站不直,大哥光著脊梁,一根麻繩套在肩膀上,後邊拉了一個大煤筐,一步一步往外爬,肩膀磨出了血印,一天也拉不了幾趟煤,掙不了幾個錢,還要冒著煤窖隨時都會冒頂的危險,這樣艱難的日子真的是度日如年。

大哥十五歲的時候,幾年前參加革命的大舅受黨組織的派遣,從延安回到新安縣開劈革命工作,組建了第五區,任區委書記兼區長。在大舅的影響下,大哥決心出去參加革命工作。

他自己偷偷一個人跑到縣裡,找到縣委蘇書記,要求參加革命工作。那時大舅已調到宜陽石陵任區委書記兼區長,不在縣裡。因為大舅的關係,蘇書記常去姥爺家,而那時我們家窮,一家人都寄住在姥爺家裡,所以大哥他們都認識蘇書記。

母親知道後也趕到縣裡,不同意他出去,大哥是老大,他一走家裡更沒有勞動力了。可是,無論母親怎麼反對和勸說,大哥主意已定,堅決不肯回去。無奈,母親只好一人回到家裡。

參加革命以後,因為年紀小,他先是給縣委蘇振華書記當通信員,空閒時跟蘇書記的愛人學文化,進步很快,後來當了工作員,到磁澗搞土改,並任工作組長。

雖然年紀輕,只有十六、七歲,工作卻開展得紅紅火火,併到洛陽軍分區參加土改工作會議介紹經驗,回來後任區武裝部長。

抗美援朝初期,被抽調到北京參加幹部培訓班,這是抗美援朝的幹部預備隊,畢業後準備派往朝鮮前線去。後來韓戰結束了,就分配到了海軍,剛開始在青島,後來又調到東北錦西海軍第一航空學校工作。

這一次他從東北回來,就是因為母親身體不好,領導特地批准來接我和母親去東北隨軍的。在當時,按他的級別還不夠資格帶家屬隨軍,是航校領導特批的。為此,他一直念念不忘領導的好,工作積極,處處努力。

剛到學校時,學校教導隊的學員都是從全國各地、各部隊抽調去的,都是些英雄模範和連、排幹部,學校領導還安排他當隊長,那時他才二十二歲,可見領導對他的信任。

我和母親去東北以後,大嫂又生了侄女,那時部隊是供給制,津貼很少,一家五口靠大哥的津貼過日子,生活很緊張。於是,大哥就向學院領導申請轉業。

航校領導再三挽留並跟他說,你是部隊的重點培養對象,將來很有前途,參謀長再有兩年就該退休了,你是接班人之一,再考慮考慮吧!

但是為了我們這個家庭,他還是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毅然選擇了轉業。大哥轉業時,被分配到武漢船校工作,我和母親也隨大哥一家到了武漢。

在武漢的那兩年,恰逢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不夠吃。母親帶侄女回新安縣老家生活,我和大哥大嫂留在武漢,我還在上小學。

那時候糧食不夠吃,我們在船校宿舍後邊開了荒地,種了些蘿蔔,蠶豆等。大哥大嫂的腿都腫了,還把大米飯留給我,先讓我吃飽肚子,自己以菜充飢。

後來母親念家,大哥又想方設法從武漢調到了洛陽,這才算在洛陽真正落下腳,定居下來。

大哥是家裡的老大,我跟大哥年紀差十八歲。人都說長兄如父,一點兒都不錯,在我的眼裡大哥就像父親一樣,我雖然早年失去了父親,但是在大哥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父親的溫暖和慈愛。

我和侄女差八歲,後來又有了侄子,侄女侄子享有的,我都能享受到。侄女做衣服,肯定也會給我做一件同樣的衣服。

星期天改善生活,到上海市場大新酒樓喝餛飩吃包子,也少不了我。母親吃素,每次都是哥嫂帶著我和侄女一起去。

在廠裡,好多人都弄不清我們的關係,說起大哥,他們老會對我說你爸怎麼怎麼的,提起母親,他們又會說你奶奶怎麼怎麼的,我老是要向別人解釋:那是我哥,不是我爸。

從這裡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倆年齡懸殊大,相差十八歲。另一方面我們關係親密,形同父女,所以常引起別人的誤解。

大哥是家裡的老大,真有老大的樣子。我們兄妹四人,不管誰有事情他都管。二哥在農村老家,二嫂常年有病,家裡生活十分困難,他時常給二嫂買藥,接濟二哥家。

二哥有一年胃出血病重,他給接到柴油機廠醫院住院,白天上班,晚上守在醫院護理,一直有半個月的時間。

有一年我生病住院,每天早晨上班前他都要拐到醫院看看我,晚上下班不回家,也要再到醫院去看看我。

大哥不僅對家人好,對廠裡的職工也一樣。大哥在廠裡是幹部,對職工關心備至。

記得有一年下大雪,他連夜冒著刺骨的寒風,頂著鵝毛大雪,從武漢路步行到谷水鐵路邊,查看老職工自己蓋的棚戶房是否安全。

廠裡一位職工,東北農村老家的弟弟、弟媳出車禍雙雙身亡,留下一個年幼的孩子,他們收留了這個苦命的侄子,可是戶口落不上,是大哥三番五次去有關部門交涉,才給孩子解決了戶口問題。這件事雖說過去了幾十年,那家人還是念念不忘。

在我的眼裡,大哥是我的榜樣,是我的崇拜者。因為家裡窮,大哥小時候沒有上過學,他的文化知識都是參加革命後自學的。

儘管如此,他作報告、寫總結從來不用秘書,都是自己親自動手寫稿子,在我們家的廁所裡,經常能看到他寫的稿子,我也就先睹為快了。大哥要求我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要刻苦努力學習,我也是這樣做的。

河南柴油機廠歸屬六機部管,屬海軍系統的廠子,廠裡除了海軍軍代表外,連幹部、職工也大多數都是從海軍轉業的,就連我大侄子也是海軍轉業的,所以我總是對別人說,我對海軍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別人告訴我說,那是因為你對你大哥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才會對海軍情有獨鍾。的確如此,我對大哥就有這種既是長兄,又是父親的複雜感情。

中國人比較含蓄,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我也一樣。今天,趁父親節的機會,我想對八十七歲的大哥說一聲:「大哥,我打心眼兒裡敬你、愛你!以你為榮!」(文:如 煙 丨 圖:網 絡)

相關焦點

  • 長兄如父
    長兄如父! 」好一個長兄如父!我為之震動之餘,喜悅得好像經年後撞見一位久違的朋友。子恩問:「What is長兄如父? 」 「長兄如父就是,哥哥可以像爸爸一樣照顧你,愛護你,管教你……因為哥哥比你大,也比你懂得多一些。」我連忙解釋道。子恩得到了「權威」解釋,「噢」了一聲,低頭繼續吃飯。這位「長兄」在弟弟八歲時親口說出自己「如父」,有意思。
  • 「我的婚姻,是被長兄如父四個字毀掉的」
    她的老公有一個妹妹,因為家裡母親去世得早,父親後來再娶,懼怕妻子,他們兄妹時常有寄人籬下之感,那個名義上的母親也不怎麼喜歡他們。所以,她的老公時常說一句話,我和我妹一直相依為命,且長兄如父,我從小就擔起了保護她的角色。她老公告訴她這些事的時候,他們確立關係沒多久。
  • [德州]一句「長兄如父」哥嫂成了小叔子的「提款機」
    婆婆說「長兄如父」,於是結婚8年來,自己家成為小叔子的「衣食父母」,不斷地被以各種理由要求資助。  如果說長兄應該在弟弟成家之前如父親一樣盡心盡力照料是一種傳統,那麼這個「長兄如父」是不是也應該有一個期限?小叔子成家後,是不是就應該獨立成長?
  • 太好笑了,拍張「長兄如父」的照片,你把王一博的臉放在哪裡?
    兒童節已經過去好幾天了,但是「童年照」的攤位網友們玩得還不夠開心,尤其是王一博的童年照,尤其是「照顧」。。我小時候看過王一博的照片,我知道王一博的小時候和肉嘟嘟的肉嘟嘟非常可愛,這讓人看到總有一種掐他的衝動小臉。
  • 三對水滸兄弟:哥哥未必是好人,卻都長兄如父,還有一人認弟為子
    長兄如父,老嫂比母,這是兄友弟恭的最高境界,傳說中包拯就是嫂子撫養成人的。這當然是傳說,正史中包拯排行第三,他當大理評事(八品審判官)、建昌知縣的時候,父母仍然健在,包拯為了奉養父母,還曾經辭官不做。
  • 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是簡單地把小叔子當兒子養
    我們今天要講的需要與時俱進的是一種道德層面的規則,也就是所謂的「長兄如父,長嫂如母」。01「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在舊時的理解有失偏頗,因為舊時很多人條件都差不多,並不富裕,所以總是主觀認為做哥哥嫂子的,在照顧小叔子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 長兄如父!他用51年完美詮釋
    長兄如父!
  • 傳統觀念有「長兄如父」一說,但你知道有管父親叫「哥」的朝代嗎
    答案是「父親」。古人的家族觀念、尊卑意識是很強的,「長兄如父」這個詞在詮釋兄長的責任時,也體現了兄長的家庭地位。兄長的地位在某些環境下,可以拔到「如父」的高度,然而父親不可能和子女「輩分拉平」。我們現在說父親好,可能會說「他不光是我的父親,還是我的老師和朋友」。
  • 長兄如父,哥,原諒我十年的無知
    哥,長兄如父,請你原諒我這個不懂事的妹妹吧!
  • 我為小叔子傾家蕩產,比扶弟魔更可怕的是:長兄如父
    常言道:「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這句話蘊含了我國由來已久的優良傳統,在子女中當老大的就有承擔家庭的責任,當兄長的不僅要照顧弟妹,還要肩負教育、培育的責任但需要明確的一點,這份責任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究竟承載的是怎樣的任務?而我們,將它們的位置都擺正了嗎?
  • 父親節來了,關於父親的詩詞古文
    父愛如山,安詳而沉穩,父愛如海,深邃而洶湧。是不是很久沒有和遠在家鄉的父親喝兩口了?父母不圖兒女東西,只是需要人陪。父親節來了,讓我們一起欣賞描述父親的古詩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田家》聶夷這句話的意思是父親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這句不單單是寫父子兩個人的事情,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萬萬辛苦的農民家庭,為後文對官僚的諷刺奠定基礎。
  • 父親節與父系社會
    今天是來自於西方的父親節。中國是父系社會和實行祖宗崇拜的。現在的祖宗崇拜就是父系崇拜。
  • 都說長兄如父,《陳情令》中藍忘機的兄長這是連母親的事也管了?
    原本以為,藍曦臣於藍忘機而言也就是長兄如父,但不曾想,藍曦臣他竟連母親的事也一起做了呢。大家都知道,藍忘機自小在雲深不知處長大,他冷若冰山,沉默少言,又無欲無求的,從小便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太優秀了,優秀到讓人不想靠近。但是魏無羨的出現打亂了他本來平淡的生活,他開始一點點的走出自己的世界,一點點地接受了魏無羨。
  • 彭昱暢在妹妹心中真的很高大,一句問話,代表著「長兄如父」
    但熱衷於和老哥互懟的她,但卻因為這一句話的發問,讓大家看到了"長兄如父",以及哥哥在她心中所受到的尊重,對於她來說一種高大而值得依賴的感覺。在此次和暢、楓兩兄妹都有過大量合作的幾位演員到來後,大勳花"被迫"請客,則帶著大家一起前往小賣部。再邀請兩個妹妹挑選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子楓的一句話,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王一博關係最好的兄弟,不是肖戰,不是大張偉,而是長兄如父的他
    王一博關係最好的兄弟,不是肖戰,不是大張偉,而是長兄如父的他說到王一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王一博是一個非常有人氣的男明星,有不少的網友喜歡他都是因為看了他和肖戰主演的電視劇《陳情令》,這部劇是去年夏天開播的,當時非常的火,《陳情令》在還沒開播的時候其實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 長兄為父 家庭棟梁
    我回城後就忙起了工作,真的不再牽掛您,可是,父親,您卻時時刻刻在牽掛著我。只有在您病重的時候,我才牽掛著您;只有在您病重的時候,您終於牽住我的手,再也不趕我返城。在您最後的幾天,您仿佛知道時日不多,您要求我們姊妹什麼也別幹,陪您多坐一會兒。
  • 長兄如父!即使苦難重重,也會義無反顧
    父親承受不不住如此沉重的打擊,在2017年12月份的時候帶著遺憾撒手人寰;年過花甲的母親日復一日在門口苦苦等待,終日以淚洗面;家裡變得冷冷清清,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幸福與歡笑。這讓作為家中長子的呂彪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呂先生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六口之家。
  • 父親節|古代父親節竟是結婚紀念日
    魯迅的這首詩,寫出了父親偉岸深沉的愛。興風狂嘯的虎並不是沒有柔情,只是父愛深沉、大氣,更難體會到裡面內在的深情。父親節到來之際,讓我們對我們的嚴父表達崇高的敬意。【漢源學堂】父:會意字,古文字形的「父」字,非常強調工具。關於「父」字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一說是手持教鞭,表示父親是行使責打教育權利的家長。
  • 什麼是長兄為父,看看布魯克林和小七的照片你就明白了
    什麼是長兄為父,看看布魯克林和小七的照片你就明白了。小七簡直就是天使下凡,不僅有爸爸貝克漢姆的疼愛,三個哥哥更是寵愛有加,尤其是大哥布魯克林。每次看到小七不是爸媽抱著,就是布魯克林抱著,看看照片中的布魯克林,簡直就是妹妹控。
  • 回顧父親節的由來 思與天父的關係
    6月16日下周日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父親,是兒女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聖經當中一共出現了1634次「父親」的字樣。實際上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於美國。它最初的來由是這樣的。1909 年,住在美國華盛頓州士波肯市(Spokane)的杜德夫人(M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