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協委員曹永彬:通過「甲骨文等古文字資源」普查,助力河南...

2020-12-06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賀志泉 宋向樂)「河南是漢字發源地,擁有數千年連綿不斷的文字資源,品類豐富,數量龐大。但河南全省到底有多少文字材料,目前尚不明確,因為沒有完整詳細的目錄清單。」1月12日,河南省政協委員曹永彬接受大河網記者採訪時說。

為保護好河南這張享譽世界的重要「文化名片」,曹永彬委員建議設立「河南省甲骨文等古文字資源普查」專項文化工程,並將此作為重大文化工程立項,由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督查。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文物局等部門可聯合發文,要求全省文博部門和相關機構支持、配合該文化工程的實施。

另外,組建「河南省甲骨文等古文字資源普查與集成」文化工程項目組,主要由河南省文物局、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等單位與具備建設資料庫的文化企業承擔。文物局主要負責指導材料搜集、協調各地提供古文字原始材料;漢字文明研究中心主要負責材料整理和編撰;相關文化企業主要負責古文字資料資料庫建設。

同時,他還建議,通過對全省範圍內官方和民間所有古文字材料的大規模普查,包括文字材料的收藏點、出土地(或來源)、材質、品類、數量、時代、文字、內容、研究情況、是否著錄和公布等,進行登記,分門別類建立儘可能齊全的目錄清單,並結合實物圖片作出簡介和價值評估,編撰《河南省古文字資料總目提要》,並建立便於檢索查看的古文字資料資料庫。

在這項工程實施中,通過普查全省古文字材料,增設甲骨文等古文字專項項目等,有助於協調全省科研力量,使河南真正成為甲骨文等古文字和古文化的研究重鎮。與此同時,「甲骨文等古文字資源」的普查,也將有效推動古文字文創開發、博物館陳列展示以及古文字創意產業發展等,實現河南從古文字資源大省到古文字資源研究利用強省邁進。

相關焦點

  • 河南省政協委員曹永彬:通過「甲骨文等古文字資源」普查 助力河南...
    大河網訊(記者 賀志泉 宋向樂)「河南是漢字發源地,擁有數千年連綿不斷的文字資源,品類豐富,數量龐大。但河南全省到底有多少文字材料,目前尚不明確,因為沒有完整詳細的目錄清單。」1月12日,河南省政協委員曹永彬接受大河網記者採訪時說。
  • 省政協委員曹永彬:大力加強青少年學生紅色文化教育 把紅色基因...
    參加省兩會的省政協委員曹永彬表示,他的提案主題就是「大力加強青少年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建議通過組織編寫紅色文化教育讀本、組織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主題教育讀書活動、紅色故事宣講活動等舉措,讓更多青少年更加懂得珍惜,愛黨愛國,奮發有為。
  • 河南省政協委員楊瑋斌:開展"翻譯河南"活動 沿一帶一路傳播中原文化
    河南省政協委員楊瑋斌發言   大公網1月27日訊 (記者 劉蕊 鄭州報導)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外僑辦副主任楊瑋斌認為講好河南故事,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在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偉大工程中,河南理應作出應有的貢獻。   然而他發現目前對中原歷史文化資源的認識、挖掘力度不夠。
  • 為「地上懸河」降「身高」 河南省政協委員建議統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正在召開的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泵閥業商會會長張朝祥就黃河生態保護提出建議。  自古以來,治理黃河都是歷朝歷代的大事,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保障黃河流域生態安全,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在今年的河南「兩會」上是個熱門話題。
  • 傳承中華文明 增強文化自信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全國政協常委、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高體健在致辭中說,出土於安陽殷墟的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為研究中國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與社會形態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河南是漢字發源地,具有豐富的古文字文化資源,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文明史上具有發端和母體的地位。
  • 為「地上懸河」降「身高」河南省政協委員建議統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河南鄭州,遊客在黃河沿岸遊玩。韓章雲 攝  中新網鄭州1月13日電 (記者 韓章雲)「把『地上懸河』改造為地下河,消除黃河決堤隱患,降低黃河水患風險,使黃河兩岸人民能夠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獲得感,消除後顧之憂,安居樂業。」正在召開的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泵閥業商會會長張朝祥就黃河生態保護提出建議。
  •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學術年會(2020)在我校開幕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組織籌辦中國古文字學第二十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是我校人文社會科學的一件大事。河南大學一直都很重視古文字專業建設,甲骨文和古文字研究,始終是河南大學的特色學科。此次年會的召開正當其時,對於推動河南大學及河南省的甲骨文和古文字研究,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 河南首批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 16所中小學幼兒園入選
    原標題:河南命名首批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16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入選12月9日,河南省教育廳宣布,經委託專家評審,決定命名16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為河南省首批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名單顯示,這16所學校包括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灕江路小學、鄭州市二七區隴西小學南校區、安陽市北關區區直幼兒園和安陽市龍安高中等。
  • 吉林大學林沄教授獲聘「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專家委員...
    吉林大學林沄教授獲聘「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專家委員會顧問吳振武教授獲聘專家委員會委員、發布日期:2021-01-07     作者:社會科學處     編輯:王松林     點擊: 【消息來源:社會科學處】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古文字工程部際聯席會議擴大會暨專家委員會成立會
  • 河南日報:與甲骨文打交道的人
    「古文字的形、音、義都是學問,學習古文字可以躲避世俗。」也就是從那時起,王蘊智立志把人生交給古文字。1980年初,他通過書信拜投河大著名文字學家、音韻訓詁學家於安瀾教授為師。於先生很快用蠅頭行楷回復了一封熱情洋溢的長信,信中充滿了鼓勵、獎掖和期望之情:「深入研究(甲骨文)是國家所需要,我們衰老已至,唯望你們肯來接班。」
  • 馬蕭林委員:加快建設河南博物院新館,助力打造河南文化高地
    1月11日,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列席社科、體育、新聞出版界別分組討論,他指出,河南博物院是河南也是中國的一張名片,建議加快河南博物院新館建設,助力打造河南文化高地。
  • 加快編輯出版甲骨文普及讀物
    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3000多年,3000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提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對甲骨文宣傳推廣的提案,引發廣泛關注。如何讓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融入當下人們的生活?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 河南省政協開的這個會信息量很大
    12月1日,由河南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人民政協網聯合舉辦的罕見病醫療保障機制專題研討會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及相關職能部門深入交流,探索多方助力解決罕見病醫療保障難題的方法。會議現場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0.65‰到1‰之間的疾病。據此估算,我國罕見病患者總數高達2000萬。
  •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啟動 全面開展甲骨文等研究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1月24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 全面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2019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去年1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為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
  • 河南命名首批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16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入選
    新京報訊(記者 蘇季)12月9日,河南省教育廳宣布,經委託專家評審,決定命名16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為河南省首批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被命名的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將發揮在以甲骨文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深入發掘甲骨文文化資源。河南省教育廳今年7月印發通知稱在全省中小學、幼兒園中開展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評選工作。
  • 河南省政協專題協商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本報訊6月9日至10日,河南省政協召開十二屆十三次常委會議,圍繞「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進行專題議政,並專門邀請黃委會總工程師李文學作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幾個重大問題思考》的輔導報告。在整個黃河流域中,河南黃河段歷史災害最多最重,保障黃河長久安瀾是重中之重。
  • 提升政治站位牢記政協使命 履行委員職責貢獻智慧力量
    被選舉為河南省農民田間學校聯盟理事長的她,決心在農業部和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肯定和支持下,幫助更多農民通過培訓實現職業提升,和一群同樣懷揣夢想、充滿情懷的「雙新雙創」年輕人,在家鄉希望的田野上努力拼搏,奏響鄉村振興的田園交響曲。
  • 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1月22日召開
    經中共河南省委研究批准,並經河南省政協十一屆二十五次常委會審議通過,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將於2018年1月22日至29日在鄭州召開。   建議會議的主要議程   聽取和審議政協第十一屆河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聽取和審議政協第十一屆河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   選舉政協第十二屆河南省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
  • 世界四大古文字——甲骨文
    ,又稱「卜辭」,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用於殷商時期鍥刻在龜甲和獸骨上佔卜與記事,出土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截至目前,已經挖掘出甲骨文、司母戊鼎青銅器、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竹木器、漆器、皮革製品、紡織品等數十萬件文物以及宮殿宗廟基址、王陵遺址、手工作坊遺址、車馬坑遺址等眾多殷商遺蹟。    目前,殷墟甲骨文已出土15萬片左右,總字數約100萬字以上,堪稱商代王室的「檔案庫」。
  • 甲骨文神秘又有趣,期待您來破譯古文字
    書法家們用甲骨文來書寫作品時,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顯得古樸而爛漫,別有韻味。而用甲骨文來鐫刻印章,其獨特的字形也受到業界的推崇。對甲骨文有所研究,創作中就不易寫錯字。周錫民說,現在一些書法界人士喜歡用各種古文字來創作作品,但經常會出現問題。他舉例說,「裡」字有表現一裡路、兩裡路這樣裡程的意思,還有表示裡面的意思,在古文字中,這是兩個不同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