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醫大附一院兩個科室專家同臺手術,一個切口切除「原發雙癌」!

2020-12-18 健康界

57歲的永嘉金女士不僅肝臟有腫瘤, 還得了卵巢惡性腫瘤, 兩個部位同時查出腫瘤, 是原發「雙癌」?還是轉移? 關鍵時刻, 醫生的判斷, 決定著完全不同的命運…… 

日前,溫醫大附一院接到一例非常罕見病例,永嘉一名57歲的女性被查出患有原發性巨大肝癌合併原發性卵巢惡性腫瘤,即原發性的「雙癌」。  

在院黨委書記、肝腫瘤專家夏景林的牽頭組織下,多科室專家會診制訂了聯合切除腫瘤的治療方案,僅用了3個小時就成功切除了「雙癌」。

原發還是轉移?

這是一個考驗醫生的臨床診斷

一個多月前,金女士因反覆出現下腹部疼痛來到溫醫大附一院就診。經盆腔B超檢查發現,其雙側卵巢分別有大小約4.2×3.4cm(左側)和6.0×4.7cm(右側)的腫塊,考慮為雙側卵巢惡性腫瘤。讓醫生驚訝的是,經過全腹盆腔增強CT檢查,發現其左肝外葉有一個巨大腫瘤,大小約7.3cm×10cm, 而且懸掛於肝外緣,隨時可能破裂。

 

在進一步檢查以後,醫生們發現,金女士的影像報告提示考慮肝癌是轉移性,而腫瘤標誌物又比較符合婦科腫瘤,肝活檢沒有肯定肝癌是原發的……到底是原發「雙癌」?還是轉移?  這個臨床判斷非常關鍵,因為直接關係到治療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預後效果乃至生存期…… 4月28日,在溫醫大附一院黨委書記、肝腫瘤專家夏景林教授牽頭組織下,婦科、肝膽外科、病理科、介入科和放射科等相關科室專家進行了會診。討論的時候,專家們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意見:如果是肝臟惡性腫瘤伴盆腹腔轉移,患者可能已失去手術機會,可考慮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療法;如果卵巢原發惡性腫瘤伴肝臟及盆腹腔廣泛轉移,可能先予以新輔助化療;如果是雙原發腫瘤,可以聯合切除。 儘管原發性肝癌合併原發性卵巢惡性腫瘤十分罕見,但夏景林教授經過全面系統分析,憑藉其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患者的肝臟CT表現,考慮雙原發腫瘤可能性大,即肝臟和盆腔的腫瘤均為原發,而不是肝腫瘤轉移到盆腔或盆腔腫瘤轉移到肝臟,建議肝和盆腔腫瘤同時切除。 「在醫學上,這種現象稱為『雙原發癌』。」

夏景林教授解釋說,雙原發癌是指同一患者在身體不同部位同時發現兩處原發癌腫,肝和卵巢同時發生原發性癌非常罕見,英文文獻未見報導,中文只查到一篇類似報導。

兩個科室專家同臺手術,

一個切口,先後切除「雙腫瘤」

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並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病情和治療方案後,專家們最終制訂出詳盡的手術方案和相應的手術預案,認為可以通過一個切口手術一次解決這兩個部位的腫瘤,手術分為「上下半場」進行。 為搶抓手術時機,避免肝腫瘤破裂引發內出血,醫院趕在4月29日、五一小長假前,由婦科副主任張玉陽和肝膽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單雲峰聯手對金女士實施了盆腔腫瘤切除術及肝腫瘤切除術。 在手術過程中,婦科副主任張玉陽副主任醫師先進行腫瘤細胞減滅術。由於金女士整個盆腔被腫瘤侵犯,為防止轉移,醫生對子宮、子宮附件、卵巢、侵犯到的地方進行了全面徹底清掃(R0)。手術很順利,一個半小時後,由肝膽外科副主任單雲峰主任醫師進行下半場手術,切除了左肝的巨大腫瘤。 術後金女士生命體徵平穩,恢復順利,病理證實為卵巢高級別漿液性癌和肝細胞肝癌,目前已進行兩次化療治療。 

原發性肝癌合併原發性卵巢惡性腫瘤十分罕見,此患者的成功診治體現了我院醫務人員行醫為民的初心,也展示了多學科合作治療疑難複雜腫瘤的水平。  

來源:婦科、肝膽外科

文字:朱國慶等

攝影:吳蓓蓓等

編輯:王堅連

審核:黃麗穎

相關焦點

  • 肝癌腫瘤竟有足球大小 溫醫大附一院專家2小時妙手切除
    短短一個月時間,54歲的四川人陳先生(化名),體重足足瘦了20多斤,從原來的130斤瘦到現在的108斤,但是奇怪的是,他的肚子卻越來越鼓!什麼情況?日前,陳先生急著來到溫醫大附一院肝膽外科尋求救助。原來,此前意識到身體可能出現問題後,陳先生立刻到當地醫院做了檢查,診斷結果顯示,他的右肝長了一個「足球大小」的巨大腫瘤,且該腫瘤緊貼肝臟大血管,手術風險極大。溫醫大附一院肝膽外科在複雜肝癌的外科手術治療方面有許多成功經驗,肝膽外科主任餘正平主任醫師、副主任陳鋼主任醫師團隊隨即為陳先生開展診治。
  • 永嘉女子腹痛查出同時患兩種癌 兩個科室醫生一次手術切倆腫瘤
    ☉商報記者 李楊慈腹痛,結果查出肝癌和卵巢癌兩種癌。原以為同時患兩種癌症是身體裡的癌細胞擴散造成的,幸運的是,經進一步檢查確定,這兩種癌都為原發癌。昨天,記者從溫醫大附一院了解到,婦科和肝膽外科醫師聯手一臺手術切除患者兩種癌症病灶,術後患者已接受兩次化療,目前恢復得不錯。去年9月份以來,家住永嘉的金女士(化姓)總覺得腹部隱隱作痛,尤其是最近幾個月疼痛感越來越強,3月份右下腹還有包塊。
  • 省特級專家、溫醫大附一院院長周蒙滔的醫者仁心
    但這幾年,這道難題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溫醫大附一院)院長周蒙滔及其團隊的努力下,正不斷逼近終極答案。目前,在該院胰腺炎診治中心,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已經降至1%不到。從某種意義上講,重症急性胰腺炎這一頑疾已被攻克。
  • 「溫醫大附一院」到了龍港市民家門口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龍港市人民政府與溫醫大附一院智聯合作籤約暨溫醫大附一院龍港院區(龍港市人民醫院)授牌儀式在龍港市舉行。同時,由溫醫大附一院黨委書記夏景林教授、院長潘景業教授領銜的26位專家組成「義診天團」,開展義診,讓龍港市民享受到來自各個學科頂級專家的優質醫療服務。
  • 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精準手術切除巨大腮腺腫瘤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嶽金鳳)20年來,47歲的魏先生被臉上的一個大腫瘤折磨的苦不堪言。這個比拳頭還大的腫瘤長在他的左腮部,不僅嚴重影響美觀,而且看著十分「嚇人」,小朋友見了都繞著他走。當地醫生告訴他,這是腮腺腫瘤,由於距離面神經太近,手術難度很大。
  • 探訪|河北醫大一院:以愛補「心」,點亮生命之光
    先心病救助辦公室主任霍林峰說,「別看辦公室只有幾個人,但我們身後有一個近百人的愛心救助團隊,全力開展先心病的普查、診療、救助工作。」從2005年起,醫院聯合省婦聯啟動全國第一輛先心病愛心普查車,正式拉開先心病愛心救助工作的序幕。河北醫大一院先心病愛心救助團隊隨之組建,他們中既有知名專家,也有80後中堅力量,更有90後年輕的醫護人員,平均年齡33歲左右。
  • 哈醫大一院日間手術中心開診
    哈醫大一院全省首家日間手術中心昨天開診,90%日間手術患者可當天手術當天出院,留院最長時間不會超過48小時,日間手術患者適用住院醫保政策。  據哈醫大一院日間手術中心主任孫海軍介紹,日間手術病房最早起源於歐美發達國家,具有一定適應症的患者,在門診完成各項術前檢查辦理住院,住院當天手術,術後觀察、治療及恢復,能在24小時內達到出院標準。特殊患者最長也可在48小時內出院。該中心,計劃設立7個手術室、100張床位。開展日間手術後,醫院檢查科室會將為患者開闢綠色通道,術後康復期一般無需靜脈輸液,以口服藥為主。
  • 溫醫大附二院育英兒童醫院開設夜間門診 專家醫生坐診
    10月19日,溫醫大附二院育英兒童醫院將開設「夜診」服務,以滿足雙職工子女日間沒時間的就醫需求,收費與特需門診相同。「白天孩子上學大人上班,只有下班才有時間去醫院,但是基本上已經看不到專家號了。」 溫醫大附二院門診部主任顏雪琴說,這或許是很多忙碌一天的家長在晚上帶孩子去醫院診療的共同感受。
  • 哈醫大一院婦科專家高難手術助患者重獲新生
    盆腔長了一個如同嬰兒頭大小的巨大腫物,輾轉就醫的吳女士卻接連遭遇三次腦梗發作,令她的婦科手術一推再推,腫物瘋漲到近三十釐米,求醫無門!幸運的是,近日,吳女士在哈醫大一院婦科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張廣美主任為她經過三小時高難手術,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 一院四院專家聯手切除體內「炸彈」
    「沒想到,是一院和四院專家一起做的手術,更沒有想到,我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動了。」說這話的是一位85歲的老人,如果不是身上穿著病員服,完全看不出他剛剛接受過大手術——直腸癌的根治術。
  • 安醫大一附院多學科9小時接力手術成功摘除
    就在家人近乎絕望之際,通過病友打聽到,安醫大一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對心臟病的疑難重症治療有較多經驗,邵女士遂來到安醫大一附院就診。針對這一疑難疾病,接診醫生也犯了難,但科室迅速組織內部討論,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表示只要方案得當,這個病可以治。邵女士得知後,又一次燃起了對治癒的希望。
  • 哈醫大一院三亞醫院專家組聯合作戰根治性頸淋巴結清掃術
    (鴻軒 李勇力)11月15日,哈醫大一院三亞醫院(三亞哈爾濱醫科大學鴻森醫院)普外科、口腔頜面外科、血管外科,三科緊密配合,同一臺手術為患者進行根治性頸淋巴結和甲狀腺殘餘腺體清掃手術,在普外科專家宋春芳教授全程指導並親自操作下,慢工細作,精準完成。
  • 如何快速方便就診 哈醫大一院多科室專家...
    龍頭新聞訊(徐旭 劉航 記者霍營)「我是從外地來的,提前預約掛了神經內科的第一號,想早點到醫院排著,沒想到專家7點半就來了,一上午連檢查都看完了。」6日,一名海倫的患者一上午就在哈醫大一院完成了就診、檢查、開藥等流程,醫生指導她回家用藥3個月後,通過網際網路門診複診,省得再跑一趟了。據悉,為了滿足廣大患者就醫需求,從7月6日起,哈醫大一院每日開放出診專家號源4500個,12個患者比較多的科室提前半小時開診,周末全面開診,為患者帶來方便。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當下,去醫院如何才能更方便的就診?
  • 哈醫大一院原副院長劉宏宇涉嫌受賄案開庭
    哈醫大一院原副院長劉宏宇涉嫌受賄案開庭 2019-12-04 0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周之內,溫州醫科大學附二院院長、附一院書記相繼被查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溫醫大附一院」)和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溫醫大附二院」)是浙江南部兩家主要醫療機構,周蒙滔和連慶泉分別是這兩家三甲醫院的黨委和行政一把手。周蒙滔和連慶泉還有一個共同點是:自參加工作就在現任職單位供職,浸淫其中分別長達22和36年。
  • 哈醫大二院普外科邰升團隊成功將直徑6釐米肝腫瘤切除
    日前,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邰升帶領團隊,通過ICG螢光導航系統完成了腹腔鏡下肝中葉5、7、8段的微創切除手術,成功將直徑6釐米的腫瘤精準切除,既實現了殘肝體積的極限保留,又確保腫瘤切除。  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因為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受到了患者的青睞,但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仍然是目前外科微創手術中的難點,尤其是肝中葉腫瘤涉及兩個肝臟斷面,保留6段的肝臟5、7、8段行腹腔鏡肝切除手術難度很高,術前對6段肝臟靜脈回流的預判和術中精準判斷要求極高
  • 周蒙滔任溫醫大附一院黨委書記 潘景業任黨委副書記、院長
    現任黨委書記:周蒙滔醫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外科學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浙江省特級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浙江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頭顱大小腫瘤切除手術!歷時13個小時,7個科室、10名醫生參與...
    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一名老年胸壁巨大腫瘤切除後患者順利康復,痊癒出院。這名患者成功手術、順利出院的背後,是醫院胸外科、整形外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手術室、放射科、病理科7個科室、10名醫生聯手,手術治療13個小時的結果。
  • 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骨科醫院)4月27日全面開診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甌江口院區、溫州醫科大學附屬骨科醫院(以下簡稱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開診新聞通氣會。小布從會上獲悉,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將於2020年4月27日全面開診。
  • 哈醫大一院眼科專家:近視手術並非人人可做 有時需要「私人訂製」
    記者從哈醫大一院視光中心獲悉,不少考生在高考後扎堆做近視手術。「很多家長在高考前半年就開始考慮視力和專業的問題,有的學生高考一結束,9號就過來做術前檢查了。」哈醫大一院眼科視光中心副主任李雪介紹,每年暑假都是考生們做近視眼手術的熱潮,人多的時候每天有近百人來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