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一院婦科專家高難手術助患者重獲新生

2020-12-11 騰訊網

過去這一年多,對於家住伊春49歲的吳女士來說,簡直如同噩夢一般。盆腔長了一個如同嬰兒頭大小的巨大腫物,輾轉就醫的吳女士卻接連遭遇三次腦梗發作,令她的婦科手術一推再推,腫物瘋漲到近三十釐米,求醫無門!幸運的是,近日,吳女士在哈醫大一院婦科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張廣美主任為她經過三小時高難手術,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一年內腦梗三次發作 婦科手術一推再推

去年年初,吳女士出現了頭暈症狀,不放心的她去當地醫院做了一個全身檢查,結果頭核磁檢查提示「多發腦梗」,婦科超聲檢查發現,她的盆腔有一個新生兒頭大小的腫物,同時懷疑腫瘤有惡性傾向。然而由於吳女士的腦梗正處於活躍期,當地醫院沒有對她的婦科疾病進行治療。

去年3月,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吳女士的腦梗終於穩定了,她趕緊來到哈爾濱一三甲醫院就診,然而藥物化療三天後,吳女士突然雙眼失明!

經檢查,原來她的腦梗第二次發作,婦科手術不得不再次被擱置。

去年6月,不甘心的吳女士赴京求醫,但由於多次腦梗病史,醫院建議其暫時保守治療。

到了2019年年底,吳女士的盆腔腫物進一步增大,逐漸出現腹脹、消瘦、貧血等症狀體徵。為求進一步治療,吳女士輾轉去了濟南一家大醫院,腫瘤穿刺活檢病理提示,腫瘤為交界性,醫院建議吳女士化療後再手術。然而化療期間,吳女士的腦梗第三次發作,婦科手術又一次被推遲。

合併症多手術風險大 醫生冒風險收治入院

今年年初吳女士多次就診於省內大醫院,但均因為手術、治療難度大導致求醫無門。後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這讓吳女士的就醫之路難上加難。肚子裡的腫物一天天長大,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這讓吳女士憂心如焚。

今年8月,疫情緩解後,吳女士慕名找到哈醫大一院婦科張廣美主任。張主任仔細評估了患者的病情,同時得知她艱難曲折的就醫經歷後,頂著風險將吳女士收治入院,準備擇期手術。

麻醉、手術均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對於有三次腦梗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度貧血,對於吳女士來說,麻醉、手術均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術後再次發生腦梗,肢體偏癱,植物狀態的可能性極大,甚至有搶救無效死亡的可能。另外,吳女士盆腔腫物有很大可能為惡性,手術難度非常大,這些也是吳女士多次就醫被拒診的原因。

三小時手術 切除巨大腫物直徑達30釐米

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在經過神內科、神外科、麻醉科、心內科、內分泌科多學科會診後,張廣美主任團隊充分評估患者病情後,於8月24日在全麻下為患者進行手術。

由於患者併發症多,術中為保證腦灌注量,手術越快結束越好,但腫瘤巨大,病程長,患者盆腹腔粘連較重,腫物與膀胱、腸管均緻密粘連,進一步增加了手術難度。在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後,術中吸出腫瘤囊液約5000ml,切除囊實性巨大腫物直徑約30cm,術中病理提示「左卵巢癌」。

術後吳女士順利復甦、脫管,回到普通病房。查房時,吳女士的丈夫對張廣美主任激動地說:「這一年多我愛人看病實在是太難了,不僅被別的醫院判了『死刑』,有的甚至勸我說她的病實在太多、病情太重,家裡條件也不好,都叫我們回家別治了,感謝張主任沒有放棄我愛人,為她解除病痛……」

據悉,目前吳女士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

來源:哈醫大一院

作者:徐旭 梁田 張潔

見習編輯:賈玉飛

相關焦點

  • 哈醫大一院日間手術中心開診
    哈醫大一院全省首家日間手術中心昨天開診,90%日間手術患者可當天手術當天出院,留院最長時間不會超過48小時,日間手術患者適用住院醫保政策。  據哈醫大一院日間手術中心主任孫海軍介紹,日間手術病房最早起源於歐美發達國家,具有一定適應症的患者,在門診完成各項術前檢查辦理住院,住院當天手術,術後觀察、治療及恢復,能在24小時內達到出院標準。特殊患者最長也可在48小時內出院。該中心,計劃設立7個手術室、100張床位。開展日間手術後,醫院檢查科室會將為患者開闢綠色通道,術後康復期一般無需靜脈輸液,以口服藥為主。
  • 哈醫大一院採用「坐位」手術精準治療肝癌患者
    近日,哈醫大一院肝臟外科、腹部超聲室、麻醉科多學科合作,創新思想,破解難題,採用坐位局麻手術,成功為一名病灶位於肝左葉近膈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行超聲引導下肝癌射頻消融治療,精準清除肝癌隱患,為患者的生命贏回了更多的生機。
  • 94歲老人腎臟內長「鹿角」 哈醫大一院多學科協作挽救患者生命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三病房修有成教授團隊成功為94歲的腎半鹿角結石女性患者,完成微創碎石取石手術,成功解除泌尿系感染與梗阻,避免危及生命的全身炎性反應症候群進一步發展,挽救患者生命。
  • ...中歐專家線上分享頂尖技術 哈醫大一院 北京安貞 貝爾法斯特...
    本報訊(徐旭王定宇)8月27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柳景華教授、哈醫大一院副院長李悅教授和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城市醫院Simon J.李悅教授團隊在進行手術演示和交流與會專家包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呂樹錚教授、吳錚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喬樹賓教授、吳永健教授、錢傑教授,哈醫大一院李為民教授、周立君教授、楊樹森教授和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江西省人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和空軍醫科大學唐都醫院等數十位國內
  • 哈醫大一院14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記者從哈醫大一院獲悉,2日,該院14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據悉,14名患者均為4月28日轉入哈醫大一院治療,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並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腫瘤等既往疾病。通過國家專家組和省內專家聯合會診,為患者制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經過一系列的救治措施,患者的病情陸續好轉。
  • 哈醫大一院省內首例後循環搭橋術助後循環出血及缺血性疾病更早康復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鄭秉傑副教授為一名蛛網膜下腔出血合併右側小腦後下動脈瘤女性患者成功行腦動脈瘤夾閉聯合枕動脈-小腦後下動脈血管搭橋術,解除腦動脈瘤再破裂風險,並完好保留載瘤動脈的血供。
  • 哈醫大一院眼科專家:近視手術並非人人可做 有時需要「私人訂製」
    記者從哈醫大一院視光中心獲悉,不少考生在高考後扎堆做近視手術。「很多家長在高考前半年就開始考慮視力和專業的問題,有的學生高考一結束,9號就過來做術前檢查了。」哈醫大一院眼科視光中心副主任李雪介紹,每年暑假都是考生們做近視眼手術的熱潮,人多的時候每天有近百人來做檢查。
  • 哈醫大一院普外科團隊「披肝瀝膽」再獲科研佳績
    近日,哈醫大一院普外科白雪巍等人發現IDH1信號通路的TET1蛋白酶在腫瘤組織中呈高表達,且與病人預後密切相關。他們通過上調和沉默TET1蛋白,從細胞學和動物學層面證實了TET1可以促進膽管細胞癌增殖。該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被國際著名肝臟疾病期刊Hepatology(影響因子IF=14.789, JCR 1區)收錄並發表。
  • 哈醫大第一醫院專家來院鼎力相助便捷就醫惠及民生
    11月14日,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人民醫院特邀請哈醫大一院婦科副主任醫師趙璐、普外科主任醫生陳華、眼科副主任醫師呂嘉、前來出診幫扶,這是繼10月8日籤定協作醫院後迎來的首批專家。哈醫大一院婦科專家工作側記之一 此時的大興安嶺,早已經是天寒地凍,12:45飛機降落在加格達奇,專家老師下飛機簡單的午餐後,顧不上旅途的疲勞,立刻投入到緊張的手術工作中。
  • 溫醫大附一院兩個科室專家同臺手術,一個切口切除「原發雙癌」!
    關鍵時刻, 醫生的判斷, 決定著完全不同的命運…… 日前,溫醫大附一院接到一例非常罕見病例,永嘉一名57歲的女性被查出患有原發性巨大肝癌合併原發性卵巢惡性腫瘤,即原發性的「雙癌」。  在院黨委書記、肝腫瘤專家夏景林的牽頭組織下,多科室專家會診制訂了聯合切除腫瘤的治療方案,僅用了3個小時就成功切除了「雙癌」。原發還是轉移?這是一個考驗醫生的臨床診斷一個多月前,金女士因反覆出現下腹部疼痛來到溫醫大附一院就診。
  • 哈醫大一院升級周末門診,預約號源增加至近3000人
    龍頭新聞訊(記者 霍營)3日,記者從哈醫大一院獲悉,為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復工複診工作,哈醫大一院全面升級周末門診和住院醫療服務,增加周末專家門診、增加周末醫技診室、開放周末預約手術等舉措,緩解患者就醫需求。
  • 哈醫大一院掛號繳費「攻略」來了
    聽說醫院掛號窗口要取消了,記者趕緊去哈醫大一院看看。原來,是哈醫大一院的智慧醫院上線了,記者體驗了整個流程發現,掛號、繳費、退號、取報告均可通過手機完成,大大簡化了就醫流程,提高了患者就醫體驗。預約掛號時間精確到分掛號窗口仍將保留據說一般智慧醫院是要先建卡,再預存才能看病,而哈醫大一院智慧醫院完全不需要,只要你有微信或者支付寶,就能一鍵搞定。記者在志願者的指導下,綁定了身份證,就進入智慧醫院了。
  • 哈醫大一院援疆抗疫醫療隊凱旋
    哈醫大一院於凱江院長帶領援疆抗疫醫療隊從舷梯上走下,經過30天的奮戰,他們勝利凱旋!日前,1064名確診和無症狀感染者出現在新疆。於凱江院長率隊飛赴新疆,憑藉此前積累的重症救治經驗,提出早期幹預和集中救治等理念,將全疆所有重患收到烏魯木齊市集中救治,對患者儘早進行俯臥位通氣、氣管插管、體外循環、EMCO等治療。
  • 哈醫大一院於凱江院長率援疆醫療隊載譽歸來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哈醫大一院人始終秉承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崇高信念,奔波在全國抗擊疫情的各個主戰場上!
  • 哈醫大一院成為國內第三家下肢靜脈疾病微創技術培訓基地
    7月15日,下肢靜脈疾病微創技術培訓基地掛牌儀式暨ClosureFast靜脈腔內射頻消融閉合術培訓班在哈醫大一院舉行,哈醫大一院血管外科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管外科分會授予——下肢靜脈疾病微創技術培訓基地,為北京協和醫院,浙江邵逸夫醫院後,國內第三家被授予的培訓基地。
  • 男子肝移植術後又患嚴重痔瘡 哈醫大一院多學科聯合解決難題
    (陳英翔)家住哈爾濱的男患王某今年34歲,但是在身體正當壯年的階段,他卻在三年內因為不同疾病經歷了3次手術,如今,在哈醫大一院肛腸外科病房恢復的他馬上就可以出院了,嚴重困擾他生活的痔瘡問題解決了,然而,這背後凝結了哈醫大一院多學科醫療團隊辛苦的付出!
  • ...中看更中用——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王錦鋒 焦治興 杜彥玲 王玉)「把解除患者的疾苦當成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說這句話的正是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二病房倪少濱主任。最近倪少濱主任新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達文西」,它不僅名字洋氣,樣子也十分炫酷。
  • 八旬老人體內「血管炸彈破裂」 哈醫大一院多學科協作助其成功脫險
    (陳英翔)近日,哈醫大一院多學科協作成功搶救一名年過八旬的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家住齊齊哈爾市的鄭老今年81歲,11月13日晚,突發劇烈腹痛,在當地醫院檢查後高度懷疑腹主動脈瘤先兆破裂,由於患者年齡較高,病情危重。
  • 哈醫大一院11位「大主任」透露健康「秘笈」↘
    哈醫大一院11位「大主任」透露健康「秘笈」↘ 2019-08-23 0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砒霜」治療白血病 醫學成就舉世矚目
    哈醫大一院院長血液科專家周晉教授向榮獲「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張亭棟教授表示祝賀。得知這一消息,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原哈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張亭棟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組長、帶隊「採風探秘」,了解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