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得起的贏家:「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的人生經營課》第2講

2020-12-11 森財之道

內容簡介

胡雪巖一生的是非功過褒貶不一,本書只剖析他人生經營之道。胡雪巖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他善於用人,以長取人,不求完人。他說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這樣的本事也最終成為他成功的最大砝碼。

薦語

「紅頂商人」胡雪巖是如何從一個店鋪夥計走上商場,並創下了前無古人的商業戰績?在這些經商過程中,處處可以領略到他的商業智慧和不拘一格的商業運作之道,體會到他那種氣吞山河的氣勢。他為後代商家們展示出他獨特而行之有效的商業謀略。

大家好,我是書森,歡迎來到今天的讀書會。上一期的「森財之道」中書森為您講到了胡雪巖的人生經營課中關於要有長遠眼光、與人方便的經營之道。

今天書森將繼續為您講述這位傳奇商人的人生創富課——

先賺名氣,後取利益

對於一家企業或者店鋪來說,招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響亮的招牌能夠幫助企業迅速地提高知名度。任何一家企業在開業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確定招牌,讓人們通過招牌來認識企業,對企業產生好感,從而認同企業,進而成為企業的客戶。

在胡雪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雖然人們普遍還沒有品牌意識,但是胡雪巖非常重視招牌的樹立。胡雪巖在給自己的錢莊起名的時候就煞費苦心,他認為招牌對於錢莊未來的生意有很大的影響。

胡雪巖雖然不懂怎樣遣詞造句,但是他認為題招牌應該注意這麼幾條原則:「第一,要響亮,容易上口;第二,字眼要與眾不同,省得與別人攪不清楚。至於招牌要跟錢莊有關,要吉利,那當然用不著說了。」

胡雪巖向自己的好朋友請教,王有齡根據胡雪巖的這幾點要求,從「世平道治,明物阜康」一句中取「阜康」二字作為招牌名,胡雪巖對於這個名字非常滿意,當即決定以此為招牌名。

有了招牌後,宣傳也是做生意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宣傳可以為自己和自己的生意帶來名氣,有了名氣之後,財源自然也就滾滾而來。

胡雪巖深諳「先賺名氣後賺錢」的生意經,因此他每開始一種生意的時候,總是先想著如何把名氣做大,為此他甚至不惜先賠上一筆銀子。

胡雪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每年盛夏時節都會有一批舉人進京趕考,由於季節原因,再加上飲食住宿條件差,經常會感染痢疾等病。於是胡雪巖決定給每位考生奉送兩枚藥丸,不夠的還可以到北京的胡慶餘堂的分號拿藥。有了胡雪巖的贈藥,瘧疾等流行病暴發的情況比以往少了很多。

胡雪巖的這一舉動也等於是為他的胡慶餘堂做宣傳。在北京城裡,胡慶餘堂成了除「同仁堂」以外最有名氣的藥店。不僅如此,那些趕考的舉人回家之後,向親戚朋友、街坊四鄰宣傳胡慶餘堂的藥,使得胡慶餘堂在南方聲名鵲起。

胡雪巖免費向趕考的舉人贈送藥品,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不僅宣傳了自己的藥和藥店,還為自己贏得了好名聲。

知人善任,用對人,做好事

胡雪巖在用人上講過這樣一段話:「根據他的才幹,給予他適當的事情,則不會失敗。根據他的能力,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則能少犯錯誤。客商把貨物交給中間人,把資本託付給合伙人,要事先觀察他們的為人,看他們的能力達到了何種程度。所用之人的才幹與所做的事情不相稱,必然導致錢財的損失、生意的失敗。所用之人的能力不能擔當所託付的重任,必然導致事業的傾覆。家僕、傭人之類,也要根據他們的能力來使用,否則只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胡雪巖的身邊人才濟濟,這些人在胡雪巖的領導下,每個人都獲得了一個合適的位置。

胡雪巖關於用人,如在杭州的時候突發奇想,認為打更的那個人是一個可用之才,認為他盡忠職守、兢兢業業,因此,胡雪巖僱他去看倉庫;陳世龍年輕、悟性高,胡雪巖就安排他做自己絲生意方面的幫手,還要求他學外語,以便將來和洋人打交道;老張為人本分,胡雪巖就讓他當絲行老闆,以約束他那聰明卻愛貪便宜的老婆;古應春懂外語,了解洋人的一些習俗和洋行的規矩,善於和洋商打交道,胡雪巖便安排他打理和洋人有關的生意,如販賣軍火、買賣生絲等;尤五掌控漕幫,熟悉黑道規矩,胡雪巖就讓他主持杭州經松江到上海一路的絲、糧水運;朱福年出身朝奉世家,對典當行業非常熟悉,胡雪巖就讓他做自己典當行的主事;黃儀是絲行的「檔手」,為人精明,文字功底好,胡雪巖把他安排在自己身旁做文書。

胡雪巖身邊的人才數不勝數,這都是他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的結果。如果他不能正確地使用這些人的才能,那麼這些人不但不能幫助他,還會對他的事業產生危害。胡雪巖根據這些人的不同的才能安排了不同的工作,讓他們每個人都得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華,在他們的幫助下,胡雪巖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隨勢而變,在靈活變通中求發展

《孫子兵法》中說,「踐墨隨敵,以決戰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作戰的時候,要懂得靈活變通,根據情況的變化改變作戰計劃。

做生意也是如此,胡雪巖是一個善於靈活變通的人,在做生意的方方面面,他都能夠適時地改變。他曾經這樣說:「店櫃不是死的,有些事不能通融,有些事可以改良。世界日日在變,做生意貴乎隨機應變。」

在胡雪巖聯合生絲行業的同行聯合抵制洋人的時候,當時已經初見成效,只要繼續堅持下去就可以成功地制伏洋人,他所囤積的大量的生絲就可以賣一個好價錢。然而就在這種大好形勢之下,胡雪巖依然決定將生絲按照洋人開出的那個並不合理的價格賣給了洋人。

太平天國時期,清政府禁止中國商人和洋商做生意,然而當時太平天國已經是強弩之末,這個禁令遲早是要被解除的,也就是說將來和洋人通商將會家常便飯。當時的洋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正準備與清政府續接「洋務」。按照當時的規矩,清政府是不參與洋人的生意往來的,而清政府那些貪官汙吏們也不可能為了中國商人的利益和洋人較勁。

所以,將來與洋人貿易,中國商人的權益要靠商人自己爭取,如果當下將洋人徹底地得罪了,將來想要在與洋人的交易中獲利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因此不如趁這個機會,先「放點人情給洋人」,將來就好辦事一些。

胡雪巖是精明的,雖然這單生絲生意做下來並不能賺到錢,但是這單生意可以幫助他和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為以後的生意鋪平道路。

事實上,這筆看起來不賺錢的生意,在當時就為他帶來了與洋人生絲購銷的三年合約。在以後的日子裡,胡雪巖和洋人做生意長達幾十年,這都是胡雪巖當時打下的基礎。

良好的心態是成就大事的精神力量

《莊子·秋水》篇中有言道:「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得到了榮譽、寵愛不必狂喜狂歡,失去了也不必耿耿於懷、憂愁哀傷。

胡雪巖曾經說:「我是一雙空手起來的,到頭來仍舊一雙空手,不輸啥!不但不輸,吃過、用過、闊過,都是賺頭。」不難看出胡雪巖是一個能夠拋開得失的人,正因為這樣,胡雪巖在生意的經營中才能夠屢戰屢勝。

「紅頂商人」胡雪巖白手起家,如果不具備輸得起的心態,他豈敢拿自己的前途做賭注,挪用500兩銀子來幫助落魄的王有齡。胡雪巖決定在王有齡身上下注的時候,就已經是做好了輸的準備了,所以當他被趕出錢莊的時候,他沒有說什麼。

胡雪巖輸得起的心態一直持續到他的生意結束。強勢的胡雪巖最後也不免落得個敗亡的結局,他一手打造的商業帝國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煙消雲散,但是他沒有因為輸而悲戚,在處理最後的事宜的時候,他充分地展現出自己輸得起的心態。

胡雪巖從籍籍無名的錢莊夥計一躍成為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最後一落千丈,變得一無所有。在盛極一時的時候,胡雪巖沒有表現出高人一等,反而處處行善積德,與人為善;在一敗塗地的時候,胡雪巖依然不改一貫作風,妥善地完成了最後的工作。

在輸贏之間,胡雪巖淡然處之,這種心態正是一個做大事的人應該具備的。人生跌宕起伏,輸贏其實只在一線之間,在不斷的輸贏中,我們的人生不斷地向前推進。

好了,感謝您收聽本期的「森財之道」,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胡雪巖——紅頂商人
    胡雪巖(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順官, 字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13歲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對於敏感的借款對象問題,胡雪巖的態度是:"談得成功,我是代表中國政府;談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經過幾晝夜的秘密談判,雙方終於就利息、期限、償還方式等細節達成一致。胡雪巖終於以江蘇、浙江、廣東海關收入為擔保,為西徵籌得第一筆借款二百萬兩,開中國政府商借外債之先例。
  • 紅頂商人胡雪巖故居
    這次來杭,首先參觀紅頂商人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故居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耗巨資,佔地10.8畝,建築面積5815平方米。光緒二十五年(1899),其子孫抵債給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文煜,後又轉讓蔣家。宅內有13樓、芝園、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明廊暗弄,建築構思巧妙。磚雕、木雕、石雕、灰塑無品不精。其中芝園假山為國內現存最大的人工溶洞。
  • 一代商聖-紅頂商人胡雪巖
    清末著名商人, 是當時朝廷和民間共同認可,具有官企私辦性質的紅頂商人。曾被慈禧太后賞賜頂戴,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這就是紅色頂戴「紅頂商人」的來歷。在胡雪巖全盛時期,民間曾流傳「當官要看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 紅頂商人胡雪巖——混跡官場的投機商人
    提起紅頂商人,所有人都會想到一個名字——胡雪巖。其實,紅頂商人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普遍現象。那麼,為什麼胡雪巖能夠從眾多紅頂商人中脫穎而出,被後人所銘記呢?胡雪巖幼年時的家境不好,12歲時,父親就己撒手人寰。經親友介紹,他到杭州一家錢莊當學徒。他機敏勤勉,深得老闆的器重。
  • 紅頂商人胡雪巖故居,快速走向衰敗的晚清第一豪宅
    胡雪巖故居內被譽為商界奇才的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他的人生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祖籍安徽績溪,幼年時家境貧寒,為了養家餬口,13歲移居杭州,他從掃地胡雪巖有生意頭腦,長袖善舞,除經營錢莊外,兼營糧食、房地產、典當,還進出口軍火、生絲等,後又創辦了胡慶餘堂國藥號,不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賺得盤滿缽滿富可敵國,且與大清重臣左宗棠關係十分密切,他還多次用資金襄助清廷,備受朝廷恩寵,官拜二品賞賜黃馬褂,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以至當時流傳這麼一句話:當官必讀
  • 胡雪巖: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結局卻很慘澹
    作為商人過多地參與到政治中,古往今來,落得善終的那可真是鳳毛麟角。歷史上的紅頂商人從吳越的範蠡,秦王朝的呂不韋到清朝的胡雪巖。只有範蠡在助越滅吳後,不迷戀權力,不迷戀財富,瀟灑的帶著美女西施出遊並且據傳定居於西湖邊。不得不說這是他的過人之處,有大智慧。
  • 「紅頂商人」胡雪巖改變了當時商人的地位了嗎?
    我覺得,紅頂商人胡雪巖沒有改變商人的地位。「商人」這個稱呼的來歷,與商朝密不可分。在商朝出現後,人們除了從事各種種植糧食和飼養家禽、家畜之外,有一些還從事著釀酒、建房、織布、銅器製作,甚至造車、造船等手工行業。
  • 歷史人物:唐太宗的後裔—紅頂商人胡雪巖
    小時候有一次給東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個包袱,打開一看,裡面儘是白花花的銀子。他把牛拴在路邊吃草,將包袱藏起來,然後坐在路邊等待失主。幾個時辰後,失主才慌慌張張地找了來,胡雪巖問清情況後,從路邊草叢中將包袱取出交還給失主。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來到績溪,把胡雪巖帶到杭州學生意去了。
  • 同樣是大清國的著名商人,為什麼結局卻截然不同?紅頂商人胡雪巖...
    首先胡雪巖、喬致庸作為大清國晚期的著名商人,當然了胡雪巖的名氣相對大一些,對於後世影響也更深。從地區上來看,胡雪巖是晚清徽商的代表人物,而喬致庸是晉商的代表人物。胡雪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則是大清國的官員,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紅頂商人」,古代有一項政策是「重農抑商」,俗話說「士農工商」,商人在古代是沒有很高的地位。而喬致庸是近代有名的儒商代表,為什麼是儒商呢?
  • 「紅頂商人」胡雪巖被抄家後,他的子孫後代如今過得怎麼樣?
    胡雪巖是晚清著名商人,他有一個知名度極高的外號叫「紅頂商人」。胡雪巖從一個放牛娃逆襲成為富可敵國的商人,他創立胡慶餘堂,擁有巨額資產,曾經擁有的財富一度超過清朝國庫,後來因結交權貴,惹來滅頂之災,被清廷抄家,那麼胡雪巖被抄家後,他的子孫後代過得怎麼樣呢?
  • 紅頂商人胡雪巖(1)
    紅頂商人胡雪巖(1)   高 陽  今天開始連載長篇歷史小說《紅頂商人胡雪巖》,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 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成功心法,你知道幾點?
    胡慶餘堂胡雪巖,著名清代徽商、紅頂商人,是當時的中國首富。胡雪巖雖然胡雪巖的結局讓人痛心,但他成功走上紅頂商人的經驗卻值得我們當代人借鑑。今天我就為大家解讀和剖析一下胡雪巖的成功心法。提到胡雪巖的從商經歷,不得不提到晚清的民族英雄左宗棠,胡雪巖的成功與左宗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起初,胡雪巖以賣糧食為主,後來在杭州做起了錢莊的生意。在沙俄入侵新疆,左宗棠是缺錢少糧的情況下遠徵新疆,是胡雪巖一如既往的對左宗棠及其部隊送錢送糧。左宗棠收復伊犁之時,他向外國人借債,積極籌措軍糧軍械,不得不說,收復新疆的功勞的40%得歸功於胡雪巖這個愛國商人。
  • 「紅頂商人」胡雪巖籠絡人心的另外一個秘訣!
    胡雪巖胡雪巖,大名鼎鼎,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憑藉其卓越的商業才能,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胡雪巖故居一、胡雪巖籠絡人心還有一個秘訣經商要學胡雪巖,其實不獨經商要向胡大人學習,我們普通人也應該或多或少地向這位紅頂商人學習,學習他的優點,學習他的長處。
  • 為什麼說胡雪巖是清代的紅頂商人呢?
    我想大家看見這個題目也是心中有很多問號,為什麼說胡雪巖是紅頂商人呢?小艾心中也是很疑惑,所以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胡雪巖。胡雪巖終其一生,他以『仁』、『義』經商,對當今的商人仍有借鑑意義。為什麼說胡雪巖是「紅頂商人」呢,這就要從他和左宗棠合作開始說起了,他是一個商人和左宗棠合作,當然是為了賺錢。胡雪巖託人找關係終於有一次拜見左宗棠的機會,他帶去的見面禮便是十萬兩現銀,「報效軍中」。
  • 紅頂商人胡雪巖死於左宗棠和李鴻章「神仙打架」
    他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紅頂商人」,在清末的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都極具影響力。胡雪巖出身貧寒,為了支撐家庭生計,作為長子的他很早便到杭州的錢莊做起了學徒工。在此期間,結識了一個名叫王有齡的候補官員,從言談舉止中斷定此人日後必定大富大貴,竟擅自將錢莊的銀子借給王有齡打點仕途。於是乎,胡雪巖失業了。
  • 紅頂商人胡雪巖
    小說家高陽在歷史小說《紅頂商人》一書中用了很大篇幅,為它想像了一連串充滿中國式智慧的機警對話,來刻畫胡雪巖左右逢源的商人性格,以及兩個雄心勃勃的中國人如何在這次見面後一拍即合。1862年,胡雪巖39歲,生意剛有起色;比他大11歲的左宗棠也剛剛從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府裡走出來獨挑大梁,他心懷大志,給朋友寫信都署名「署亮白」以自比「諸葛」。二人在晚清歷史舞臺上的表演都才剛剛展開。
  • 晚清第一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傳奇歷史
    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白手起家,在短短的幾十年裡,由一個錢莊的夥計發展成為聞名朝野的紅頂商人。隨後,又在更短的時間內破產倒閉。攀上高官胡光墉(1823~1885), 字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
  • 人物丨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寬恕之道
    清朝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巖一生叱吒商場和官場,其經營之道自有其獨到之處。胡雪巖曾與友人龐二合作經營洋莊,他們的下屬、掌柜朱福年卻暗地裡私吞公款。龐二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氣憤,對胡雪巖說一定要清查朱福年的問題,並狠狠整治他,將他掃地出門。胡雪巖雖然也對朱福年相當不滿,並不贊同龐二的處理手法。他認為一旦發現下屬手腳不乾淨就將他掃地出門,只是普通人的做法。而他另有自己的手段。
  • 紅頂商人胡雪巖破產史!一個人與金融風暴的對抗
    摘要:胡雪巖破產之謎撰文|黃大拿&編輯|楚琦引文:沒輸給洋人,卻輸給了金融風暴,他是政商界的傳奇。「紅頂商人」胡雪巖,是清末政商界的一個傳奇。【2】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在晚清時期國際貿易場上,胡雪巖要對抗的往往是幾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後援,這樣的舊式商人怎麼可能是對手呢?被洋人聯合擠兌垮了,這真是一個悲情的英雄。但這個英雄很可能並不真實。
  • 胡雪巖熱的背後:當代紅頂商人在大行其道
    《胡雪巖》成為熱門的暢銷書,多次再版,銷勢不衰。這當然與這本書膾炙人口的文字、曲折動人的情節有關。但是我感到,胡雪巖這個人物與當代社會某些情況相吻合,大概也是「胡雪巖熱」的一個原因。《胡雪巖》成為熱門的暢銷書,多次再版,銷勢不衰。這當然與這本書膾炙人口的文字、曲折動人的情節有關。但是我感到,胡雪巖這個人物與當代社會某些情況相吻合,大概也是「胡雪巖熱」的一個原因。胡雪巖是晚清的一名富商。他本來是錢莊的一個小夥計,為人精明強幹,很有心計。他因資助困境之中的王有齡丟掉了自己的飯碗,由此二人結成生死之交。王有齡後來官場發跡。胡雪巖利用王有齡的關係,開設錢莊成為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