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農銀行發布上半年成績單:創新業務實現轉型發展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蘇農銀行發布上半年成績單:支持實體抗疫 創新業務實現轉型發展

8月27日,蘇農銀行發布了2020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蘇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9.24億元,同比增長10.36%,實現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23%。在資產規模方面,截止報告期末,蘇農銀行總資產1328.11億元,同比增長5.44%,每股淨資產為6.49元。蘇農銀行在2018年實現總資產突破千億元後,公司存款總額在今年上半年也實現千億元的突破。截至2020年6月30日,蘇農銀行的存款總額為1032.13億元,同比增長了7.56%;貸款總額為734.89億元,同比增長7.71%。在資產質量方面,截止2020年6月30日,蘇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24%,資產質量相比2019年末1.33%的不良貸款率有所改善。

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都帶來了嚴重的衝擊。如何在支持實體經濟抗擊疫情的同時降低疫情對公司經營的影響,保證經營業績,做到「抓防疫抓發展兩手抓兩不誤」成為蘇農銀行今年上半年的主要任務。蘇農銀行在其半年報中分享了公司通過業務創新來抗擊疫情穩定經營的舉措。

開闢綠色通道

支持實體抗疫

疫情爆發後,蘇農銀行著力保障各網點的線下金融服務。蘇農銀行在疫情時期假期服務不休業,在各區設置值班網點,在防護到位的前提下,滿足城鄉居民基本的線下金融服務需求。

在給實體經濟提供貸款支持方面,蘇農銀行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開闢櫃面及信貸服務「綠色通道」,組織現場辦公,召開「不見面」貸審會,上半年投放「抗疫復工貸」等系列融資產品745戶,金額10.47億元。蘇農銀行還積極推進線上金融服務,讓客戶辦理業務「一次都不用跑」。

在疫情爆發初期,蘇農銀行充分發揮了地方法人銀行服務屬地,高效快捷的優勢,為2家生產抗疫物資的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支持,從材料收集到方案制定,再到審批決策,全流程用時不超過24小時。

面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蘇農銀行還全力保障地區金融平穩,助力「六穩」「六保」,當好地方經濟的「壓艙石」。承諾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主動支持客戶延期還本付息,目前絕大多數客戶生產經營回歸正常,各項指標保持平穩。

蘇農銀行還通過下浮貸款利率等方式向實體經濟讓利。據悉,該行吳中支行為吳中區生產免疫調節劑的一家生物製藥企業授信1000萬元,融資利率在原有利率水平上下浮30%以上,為該企業的生產經營、抗擊疫情做好金融支援。對於1000萬元(含)以內優質客戶的普惠貸款利率可低至年化利率3.98%,為企業大幅度節約利息成本。

蘇農銀行還全面下調貼現利率,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1月31日實施「普降」,下調A類票據貼現利率30BP,其它檔次承兌行相應調整;2月8日實施「定向下降」,對防疫相關企業及民生保障企業的銀票貼現利率,下浮10BP。針對防疫相關企業及民生保障企業的各項進出口業務,蘇農銀行推行手續費全免政策,融資利率較掛牌價格下浮150BP。企業網銀轉帳匯款手續費、一碼通收單手續費、電票籤發手續費等方面開展持續優惠減免。

在給實體經濟讓利的同時,如何保障自身經營業績不受影響,給股東和投資者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也成為蘇農銀行今年上半年的重點課題。

持續推出創新產品

增強客戶粘性

定位於「蘇州人民自己的銀行」,蘇農銀行通過服務民生,著眼於老白姓的衣食住行,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來增強在屬地的客戶粘性。據悉,公司與吳江區大數據局、衛健委、醫保局進行合作,聯手打造網際網路醫院,上線手機銀行電子醫保卡功能,在手機端實現全流程醫療服務。加快智慧市場改造,上線客流儀、農產品殘留檢測、市場監控大屏等設備,實現市場整體的數位化運營。豐富智慧繳費功能,在原有收繳黨費的基礎上,新增了捐款、水電費、安保費等繳費場景,開拓智慧支付旅遊新場景,將同裡國家溼地公園售票業務接入本行統一支付平臺,實現行動支付購票。

通過科技賦能,蘇農銀行在屬地居民看病、上學、飲食、繳費、旅遊方面開發相應的服務,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切切實實的便利。

甚至在推廣垃圾分類方面,蘇農銀行也能為此開發出相應的產品。據悉,蘇農銀行在研發特定行業人群、特定節假日產品的基礎上,首次創新「垃圾分類」專屬理財,引導客戶上傳垃圾分類行為的照片,獲取專屬理財購買資格,提升客戶參與感和環保意識,進一步彰顯全行社會責任感。

在客戶粘性不斷增加的同時,蘇農銀行大力向零售銀行轉型。

據半年報披露,公司零售存款佔比39.44%,較上年末提升了1.19%,零售貸款突破20%,零售收入佔比23.77%,提升了0.95%。公司零售中高端客戶AUM值達到567.46億元,比年初增加85.53億元,增長17.75%。在全行零售轉型發展的基調下,蘇農銀行主攻理財配套。根據普益標準2020年二季度銀行理財能力排行榜,蘇農銀行綜合理財能力排名位列農村金融機構第六位。淨值化轉型比例達76.42%,佔據同業領先地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成為明星產品,6月末規模較年初大幅增長166%,其中錦鯉寶A款理財產品獲評普益標準五星淨值型產品。在明星產品催化下,公司的理財產品在終端市場的認可度也在不斷提高。在較為豐富的現金管理類淨值型理財產品管理經驗的基礎上,開發出T+0「錦鯉寶B款」,客戶體驗更優,上市即成為了爆款,帶動全行各項理財產品銷售業績有力上漲。強化定製理財的營銷能力。

蘇農銀行的創新還不止於民生和零售環節,公司還創新推出了「環保貸」產品,支持省內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及環保產業發展項目。還自主創設科創金融拳頭產品「蘇新貸」,對接市科技局,成為「科貸通」風險補償合作銀行。在探索智慧財產權融資方面,公司聯合東吳證券成功發行全國首單智慧財產權質押創新創業公司債,並創設全國首單智慧財產權質押創新創業債券信用保護合約。

一系列創新業務的推出,使得蘇農銀行在2020年上半年的經營抵抗住了疫情的衝擊,業績和資產質量實現了穩定提升,存款規模也突破了千億元關口,在規模穩步擴張和資產質量持續提升方面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相關焦點

  • 解讀蘇農銀行半年報:轉型業務提速 服務三農和實業初心未變
    在保持兩年之久的快速擴張之後,蘇農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速開始穩健放緩。與此同時,公司的業務經營由規模驅動轉為質量和價值驅動,盈利點則向創新業務快速轉變,實現高質量可持續增長。半年報顯示,蘇農銀行的對私板塊、金融市場板塊及中間業務收入方面都呈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報告期內,公司對私業務實現營收3.98億元,同比增長79.6%,佔營業總收入的比重達到22.82%,較上年同期提高8.23個百分點;資金業務實現營收3.35億元,同比增長84.06%,佔比19.21%,較上年同期提高7.23個百分點;中間業務較上年同期增長44.02%。
  • 蘇農銀行上市後第四個年報 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截止年末,蘇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5.21億元,同比增加3.71億元,增長11.79%,實現歸母淨利潤9.13億元,同比增加1.11億元,增長13.84%,兩項盈利指標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蘇農銀行自2016年11月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後,三年多的時間裡已經在資本市場公開發布了4個年度報告。
  • 蘇農銀行資產規模實現穩步增長 零售貸款增長近30%
    日前,蘇農銀行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報告。今年前三季度,蘇農銀行實現營收26.09億元,同比增長13.90%;實現歸屬淨利潤8.28億元,同比增長15.11%。上市當年末,蘇農銀行的總資產規模還只有813億元,不僅在蘇南五家上市農商行中最小,同時在A股上市銀行隊伍中也最小。不過上市三年來,蘇農銀行資產規模實現穩步增長,2017年、2018年突破900億、1100億的關口。
  • 蘇農銀行董事會換屆 海安農商行董事長徐曉軍或履新領銜
    提名候選人莊穎傑現年45歲,長期履職蘇農銀行,此前任該行國際業務部副主任、主任、桃源支行行長;黨委委員、副行長、黨委副書記、行長;現任蘇農銀行黨委副書記、董事、行長。此外,新一屆董事會提名候選人中的王明華現任蘇農銀行黨委委員、董事、副行長;張亞勤現任蘇農黨委委員、董事、副行長。
  • 零售業務規模持續增長 蘇農銀行前三季盈利8.28億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10月29日晚間蘇農銀行發布三季報,前三季度蘇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6.09億元,同比增長13.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28億元,同比增長15.11%。財務數據顯示,蘇農銀行零售業務規模穩步擴大,經營結構逐步優化。近年來該行大力度突破零售業務,聚焦鄉村振興、場景化建設、渠道平臺拓展,實現服務場景的線上線下融合,優化客戶體驗,提升客戶黏性。截至9月末,蘇農銀行零售貸款為140.26億元,較年初增長30%,高淨值客戶規模持續增長,整體零售轉型快速推進。
  • 蘇農銀行盈利增速放緩,逾期貸款增加
    日前,江蘇蘇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蘇農銀行,603323.SH)發布公告稱,選舉徐曉軍為蘇農銀行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在此之前,徐曉軍為海安農商行董事長。   資料顯示,徐曉軍是土生土長海安人,其最早從一名信用社櫃員開始,歷時18年做到海安農商行董事長。
  • 重整行裝 再燃激情——爭用五年時間再造一個「蘇農銀行」
    蘇農銀行是蘇州農商銀行的證券簡稱。作為蘇州人民自己的銀行,蘇農銀行和蘇州這座城市一樣,一直走在時代發展的前沿、走在行業改革的前端。2000年在全省農信社系統第一家開辦國際業務,2004年全國第4家改制組建農商銀行,2016年全國第4家A股上市農商銀行……可以說,「敢闖敢試」是這家法人銀行骨子裡的基因,「爭先率先」是這家百姓銀行血脈中的底色。
  • 蘇農銀行更名後首份年報:總資產突破1200億元,淨利潤增速創4年新高
    4月23日晚間,蘇農銀行(603323,股吧)披露更名後的首份年報,報告顯示,蘇農銀行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5.21億元,同比增長11.79%;實現歸母淨利潤9.13億元,同比增長13.84%,利潤增速為4年以來最高。
  • 【原創】商業銀行商戶業務轉型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大型B端、G端客戶本身體量也很大,業務轉型面臨著整個體系的重新搭建、技術的重新適配、制度的重新制訂、人員的培訓和大量的資金投入與資產減值計提,需要較長的過渡期。對安全性、合規性、穩定性的高要求也使得商業銀行對業務轉型存在遲疑,業務轉型動力不足,限制了銀行的業務轉型。 轉型發展方向尚不清晰。
  • 選讀|河北銀行:科技與業務協同發展的數位化轉型之路
    技術與業務協同發展的轉型之路 定規劃,打造金融科技創新體系。2016年,河北銀行啟動了「科技協同發展規劃」項目,為未來新一代信息系統轉型提供方向與指引。 搭平臺,提升基礎技術能力。
  • 息差漸窄,上市農商行發力中間業務,非息收入最多增逾6成
    來源:一財網隨著中報季的收官,A股8家上市農商行的成績單也已披露完畢。根據半年報,8家農商行經營業績整體表現較好,上半年營業收入均實現了同比正增長;淨利潤表現上,渝農商行一家出現同比下滑,其他均為正增長,不過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明顯下降。
  • 上海銀行:擁抱金融科技 以數位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0年,國內外形勢紛繁複雜,對於一家銀行而言,如何才能逆勢而上,在更高的起點再出發?上海銀行給出的答案是:繼續加快數位化轉型發展的步伐。成立高規格創新推進工作小組、成為首批籤署創新使命責任書的國企之一、設立創新實驗室……在黨建引領下,上海銀行圍繞「精品銀行」戰略願景,以數位化轉型為驅動,全力助推上海「五個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整體實力和市場地位得到顯著提升。
  • 淨利增速同業領先 蘇農銀行前三季度營收28.02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蘇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8.02億元,同比增長7.4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83億元,同比增長6.72%;每股收益0.49元,同比增長4.26%;業績保持穩健增長的同時,報告期內,蘇農銀行資產質量持續向好。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末,蘇農銀行不良貸款率1.22%,較年初下降11個bp,不僅連續多個報告期呈現下降趨勢,而且創下近年來新低。
  • 以金融科技賦能上海銀行高質量轉型發展
    來源:華夏時報王強/文2020年上半年,上海銀行信息科技堅持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聚焦提升獲客能力、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風控能力的「一體兩翼」金融科技創新戰略,運用數位化思維,加大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力度,在深化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聚焦提煉內功、服務民生工程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 託克託縣農商銀行:實現由規模發展向效益發展的轉型
    在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提出了由規模發展向效益發展的轉型發展思路。即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一系列重要會議及全區農村信用社工作會議精神,以轉變思想、調整產品結構、增加經營效益為主線,以優化人力、業務、合規、責任等七個管理為抓手,實現規模發展向效益發展轉型,把託克託農商銀行建設成客戶信得過、政府靠得住的三支銀行。  在實施具體創新經營與管理中,託克託農村商業銀行側重進行了以下精細實施。
  • 中國建設銀行劉建忠:新時期私人銀行業務轉型發展對策
    未來面對市場和客戶的變化,仍要切記為客戶創造價值、為銀行轉型發展貢獻力量、最終服務於社會的初衷,繼續砥礪奮進、不斷深化發展。  私人銀行業務的重要意義▲▲▲  私人銀行業務是銀行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業務之一。十年的發展表明,私人銀行業務代表商業銀行的頂尖服務能力,經營持久信任的客戶關係,是客戶口碑和品牌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 江蘇上市農商行成績單出爐,營收、淨利潤兩位數增長...
    透視財務數據會發現,去年江蘇地區農商行均維持了營收、淨利潤的雙位數增幅,在銀行息差承壓大背景下,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受考驗,大零售業務轉型仍是銀行戰略重點。但是,今年一季度以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已有銀行一季度信用減值損失明顯大幅度提升影響營業利潤,蘇農銀行一季度零售貸款首次出現負增長,數家銀行不良率有所抬升。
  • 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數位化檔案託管業務
    原標題: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數位化檔案託管業務   今年以來,日照保安發展集團為貫徹落實全市「9+3」重點
  • 信用卡業務助推郵儲銀行「新零售」轉型
    基於客戶分群和量化分析,實現差異化信用卡客戶精準營銷管理,從而提升信用卡業務精細化管理能力,提高發展質效,創造更大價值。為做好風險防範,多年來郵儲銀行不斷健全信用卡業務風險防控體系,加強風控制度建設,創新風控技術手段,建立數據驅動的貸前審批授信體系和貸後管理體系,專注於優化迭代風險模型和風控策略,實現貫穿客戶整個生命周期各環節的全流程風險量化管理。
  • 穩步推進創新運營業務,宇信科技深挖業績新亮點
    基於當前金融科技市場的發展趨勢,宇信科技未來的重點策略之一將是提升創新運營業務收入在整體收入的比例,深挖業績新亮點,採取與客戶聯合經營、共贏互利的合作模式,將創新運營業務打造成轉型期重要戰略。宇信科技這一老牌銀行IT服務商的創新業務被推至聚光燈下。其實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銀行IT 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宇信科技創立20餘年以來,在傳統業務方面早已奠定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