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迎來拆店潮!倒閉最多是奶茶店火鍋店

2020-12-10 川觀新聞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劉婧宇 原標題為《餐飲設備回收生意旺,折射餐飲行業冷暖》

從年初到現在,不少行業尤其餐飲業受疫情衝擊生意不景氣,而幾個在上海做餐飲設備回收的90後,卻忙得不亦樂乎——白天忙著砸牆拆店,夜裡經常被電話吵醒,不是被催問有沒有蒸箱,就是打聽有沒有刨冰機……很多剛收的餐飲設備沒進倉庫就賣掉了。

五一假期,上海具超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創業合伙人劉修虎和曹志偉,領著工人連幹幾個通宵,5天拆了6家店、發了3車貨,過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勞動節」。

上海羽青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劉宏兵,半年來業務量同樣接近飽和,來不及入庫的一些設備,放在街道上「生怕被城管收走」。前不久,進口的火箭牌咖啡機剛收入庫裡,就被心急的浙江台州客戶,驅車幾百公裡以「火箭速度」現場提走。

餐飲行業市場競爭充分,每天都有很多餐館開業和倒閉,「開關店」如同家常便飯。這些號稱「終結者」的設備回收商,出現在哪裡,意味著哪裡的餐館關張了。他們經常「一手託兩家」,不僅聽到「舊人哭」,也看見「新人笑」,對餐飲行業興衰更替洞若觀火。

有別於市場出清的優勝劣汰,大疫之下餐飲業危如累卵。據企查查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國內餐飲類企業註銷2.8萬家,僅3月份就達1.2萬家,平均每小時關閉16家。

餐飲業恢復速度同樣驚人。扛過最難的時間後,徐俊星在寧波開了兩年半的小店「六金海南雞飯」,5月份營業額就達到38萬元,業績十分喜人;已有6家直營店的「西安印象」創業合伙人王薇薇,最近一直忙著準備即將在浦東國際機場和盒馬生鮮開業的新店;江蘇靖江的90後小夥黃凱,剛投資的「起點火鍋」,也已平穩試運營一個多月……

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提供的餐飲門店復工數據,2月份為25%,3月份達77%,預計6月份,熬過疫情重創的店鋪復工率將超九成。

本報記者從餐飲設備回收商的視角,觀察疫情對餐飲行業的真實影響,聚焦餐企的痛點與思變,助力經營者理性避「坑」脫「困」。

倉庫裡堆滿了全新「二手設備」

上海小夥劉修虎和曹志偉,一起搭檔做餐飲設備回收,註冊成立了上海具超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劉修虎主內,曹志偉負責對外。每次與客戶談好後,他們一塊兒開著貨車、帶著工人去砸牆拆店搬設備。

經歷了二月份的停擺,三月份迎來了「回收潮」。復工以來,預約商家一直不斷,他倆一天要看七八家店,最忙時一天拆過五家店。這些倒閉的餐館,營業面積小到十幾平方米,大到上千平方米。不少店面年前剛裝修好,結果疫情來了,一天沒營業就打包賣掉。

有著十多年餐飲業經歷的蕭禮晨,今年也遭遇「滑鐵盧」:在北京望京SOHO的海鮮小館,苦心經營8個月仍賠了300萬元。3月份,他還沒有把整店設備打包賣掉,回想小店開鎖的一剎那,滿腦子都是曾經客滿為患的熱鬧場景。

曾在上海一家外企做通信工程的王薇薇,12年前同朋友創辦「西安印象」,停業期間,一貫內心平和的她總坐在無法營業的店鋪門口,說比在家裡「安心」。偶爾有路過的流浪貓,她還很歡喜地給一個肉夾饃,憐惜地和小貓說:「現在不允許堂食,你自取『外賣』吧。」

「還沒等來報復性消費,先等來報復性回收。」劉修虎告訴本報記者,公司上千平方米的倉庫裡,堆滿了全新的「二手設備」。

同樣來自上海的劉宏兵,兩年前入行餐飲設備回收,見慣了動輒賠掉幾百萬的老闆,深切體會到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4月份,上海青浦一家餐廳老闆約劉宏兵看店,憤懣中突然情緒失控,吼叫著「倒閉就要有倒閉的樣子」,親自動手把後廚砸了個稀爛,各種沾著調料的碗碟和啤酒瓶碎了一地。

聞訊趕來的物業人員,看過現場後冷靜地說:「再交3000塊垃圾清理費。」

倒閉的店鋪接踵而至。曹志偉去上海市南京西路拆一家談好的大酒店時,直呼「開眼」——昔日富麗堂皇的大堂如今凌亂不堪,橫七豎八地躺著一堆剛拆下來的鋼管,角落擺著幾十個TOTO牌馬桶。隔著十幾米,不鏽鋼廚具堆成了小山。

一位路過的收廢品大叔,拉著小車進來,問曹志偉有沒有不要的東西。最終,十幾本皮面銅版紙的菜譜,被他捆起來打包了。菜單裡面有鮑魚、象拔蚌、東星斑等,動輒上百元一例。大叔看著說:「這十幾本菜譜賣了,能換一碗炒麵。」

曹志偉知道,這種級別的菜譜,普通列印店做不了,得去影樓定製,按寫真集的標準收費,一本幾百塊錢很正常。有的酒店光菜譜就花了上萬塊,置辦的時候費盡心思,拆店時都成了垃圾。

他們在南京西路拆的一家西餐店,投資近800萬元、佔地1000多平方米。店主確實捨得花錢,單四臺德國進口烤箱就花了20多萬元。「我們整店打包回收,價格最高不會超過一折。」劉修虎說。

想賺快錢的交了昂貴學費

據劉修虎統計,從去年6月至今,在公司拆除的幾百家店鋪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奶茶店」,堪稱「小白創業殺手」:做美容的95後女生,半年賠了七八十萬元;30歲的老闆,一個月把打工賺的30萬元賠光;幹金融的小夥,2個月賠了40多萬元……

很多餐飲「小白」以為,20萬元就能開一個奶茶店。結果,付完轉讓費、加盟費、裝修費、押一付三的房租,再貯備一些原材料,五六十萬元就花出去了。有位00後小夥子,前後虧了近70萬元,令劉修虎印象十分深刻,「不明白他怎麼會加盟那樣一個品牌。」這個酷愛健身、一身潮牌穿搭的小夥子,有一個接地氣的網名「富貴兒」。

去年11月,「富貴兒」在上海人民公園地鐵口,開了一家名為「Supreme tea」的加盟奶茶店。裝修很新潮,牆壁上都是各類塗鴉,收銀臺旁小架子上,擺著幾雙球鞋,乍一看還以為是紐約的服裝潮牌Supreme進軍奶茶業了。

奶茶行業資本競相追逐,各種品牌紛紛崛起,他卻選了一個打著潮牌旗號的假品牌。據說從看到招商信息,到繳納20萬元加盟費,也就幾個小時。「我們拆的時候,很多設備連保護膜都沒撕掉,叫什麼、怎麼用他都不清楚」,劉修虎覺得惋惜,「從開張到倒閉,每天的營業額最多幾百塊」。

今年1月份,「富貴兒」還咬著牙說「跪著也要堅持下去」。4月6日,是他最後一天營業,他決定做飲料贈送給路人,結果到關店前,桌上還擺著好幾杯沒有送出去。「嘗著就像小時候小賣部賣的飲料,全是香精。」劉修虎回味說。

本來價格談好了,拆店當天「富貴兒」卻反悔了——這也捨不得,那也要拿走。雙方一直僵持到夜裡。但下一家商鋪在等著進場,房東那裡的10多萬元押金由於違約,也不會退還給他了,這樣耗著沒有任何意義。

「看著他拔下一個個設備插頭,我理解他心裡的不舍,但及時止損是好事。」曹志偉很理性,「希望他能吃一塹長一智,以後不要這麼衝動。」

倒閉店鋪中排名第二類的是「火鍋店」。

5月末剛拆的一家加盟火鍋店,店主是一位50多歲的大叔。想著開店比打工要好,他投了7萬元加盟費,裝修和廚房設備50多萬元,每月租金4.5萬元,還有之前的十來萬元押金,前後總共花費100多萬元,半輩子的積蓄就這樣沒了。

很多人以為火鍋店好做,不需要請大廚,只需備好火鍋底料,找幾個小工洗菜、擺盤就可以了,覺得「一學就會,一幹就賺」,結果卻是「一看就會,一幹就廢」。今年1月份,劉修虎和曹志偉9天看了7家火鍋店,曹志偉戲稱「給其中4家發了『結業證』」。

行業數據顯示,火鍋是中餐領域最大的細分品類,2018年佔比已經超13%,市場規模也在逐年穩步增長,近年來被譽為餐飲業「最佳賽道」。

但火鍋門店投入比較大,很多支出普通消費者看不到。比如想開在沿街的商鋪,有時光天然氣管線入戶,少則五六萬元,多則十幾萬元,還沒開始裝修就已花費不少。很多餐館籌備不到一半,花銷就超出預算,只能硬著頭皮增資,幾乎都得投入百十來萬才行。

曹志偉以「火鍋」為關鍵詞搜索周邊,就有二十多家店,「競爭相當激烈」。在全國火鍋類門店中,單體門店不具備連鎖店的品牌、供應鏈等優勢,存活率較低,但佔比卻超75%,還不斷有新人進入。

想進軍餐飲業的「小白」數量太多。「只知道民以食為天,就敢扔個幾十、上百萬進去!好比學遊泳時,狗刨還沒學會就一頭扎進深水區,哪來這麼大的膽量?」

許多新手開店沒有經驗,貪多求大圖排場。有的店為了氣派,花2萬元定做一個高1.8米的巨大銅火鍋放在前廳,倒閉時扔都嫌費勁;單價近3萬元的400公斤製冰機,有「小白」一次就買了2臺,曹志偉感嘆:「這得忙成什麼樣,才能用得了1600斤冰塊!」

相比之下,29歲的河南小夥張留偉就很精打細算。他賣了寶馬車自創餐飲品牌「蠔小腰燒烤」,為了節約成本,找劉修虎求購二手設備,近200平方米的店鋪也沒有過分裝飾。他笑著說:「為設計花幾萬塊有點冤枉,比起那些虛的東西,乾淨好吃有特色才最重要。」

靠著一碗海南雞飯俘獲眾多食客的徐俊星,也是同樣的觀點,「餐館如果脫離產品和服務,只想輕鬆賺快錢,註定不會長久。」

房租是繞不開的話題

據中國飯店協會調研數據,我國傳統餐飲行業普遍面臨「三高一低」的困境:食材成本高、房租高、人力成本高、毛利率低。持續高企的房租成本,也讓房東和店主之間關係瀰漫著緊張氣息。

已經入行12年的王薇薇看來,餐飲店毛利率至少要達到65%,其中30%支付房租成本,另外30%支付人工成本,剩下的5%才是利潤。

說起開在上海外灘一家商場的「西安印象」直營店,她覺得很「幸運」,2017年開業時,獲得了免除一年半房租的優惠,爭取到足夠的立足時間。這個店終於在2019年下半年迎來「高光時刻」,單日營業額從原來的幾千元達到了近3萬元。王薇薇說,「這一把證明了最初的堅持是正確的!」她眼中,商鋪和商場需要互相成就,「我們互相扶持,才能一起扛過最難的日子。」

不是所有租戶都能如此順心。三個月前,劉宏兵在上海市長寧區,拆了一家開了16年的中等規模酒店。房東要漲租金,店主帶著不舍憤然離場,要求把所有東西全部砸完賣光,「一個水龍頭都不留給房東」。

劉宏兵雖然替店主惋惜,也配合了「砸完賣光」的需求,但他說,「最多就是讓自己心裡痛快點,下一家進場時同樣會大張旗鼓地裝修,對房東也不會造成任何損失。」

交不起房租跑路的店主也大有人在。4月,一家物業公司約劉修虎和曹志偉去看店:由於店主欠租跑路,這裡已經停電很久,店裡黑燈瞎火,一開門就有異味撲面而來。他們查看廚房設備時發現,冰箱內壁斑斑點點都是黑色的蛆蟲,裡面的凍貨已經全部腐爛。

曹志偉胃裡一陣翻湧,趕忙跑到門口嘔吐,現在說起來都心有餘悸。

商業廣場是餐飲店的聚集區,疫情期間也成了「關店重災區」。白天商場冷清,服務人員比顧客都多;晚上的商場,有人拆店,有人卸貨,還有不少新商戶入場裝修,比白天都熱鬧。經常去拆店的一些商業廣場,物業和他們都混熟了,會主動介紹生意。

租賃合同是被店主「吐槽」最多的點。很多商場與租戶一般籤較長期的合同,提前關店屬於違約,押金概不退還,關店時還需要恢復毛坯狀。所以,餐飲店倒閉後淨身出戶不算,還得花一筆不小的費用「清場」。

曹志偉說,因為涉及汙水排放、管線鋪設等,餐飲店還會在毛坯上加不少東西。比如拆一個300平方米的店,人工、設備、垃圾費等,七七八八算下來起碼得8萬塊。

有的商家打小算盤:自己已經賠了很多,設備也賣不上價,又得花錢復原,還拿不到押金,何苦耗在這裡,乾脆把物業「拉黑」一走了之。鐵打的商場流水的店,對於商場來說,商戶交的押金足夠覆蓋恢復毛坯的費用了。

有的商家按規定離場,也遇到很多煩心事。上海陳女士開在外灘商場的甜品店,年前就倒閉了,直到4月份才約人清理店面。她回店取設備時,保安攔在貨梯口堅持要出門單,但物業下午五點半就下班了,要辦出門單得改天再來。

她抱怨「入駐時笑臉相迎,走人時百般刁難」。一個個的申請單、一次次的「等通知」,把她整得暈頭轉向,凡是涉及退費,沒有小半年根本搞不定。在這些商家看來,和商場籤的幾十頁合同全是套路,只有倒閉時才能看明白。

劉修虎崇尚契約精神,他認為不能用「病毒無情、房東有愛」進行道德綁架,即便有些商家覺得協議內容不公平,但雙方自願籤了白紙黑字的條款,就應該執行。

他們經常遇到同一家門面拆幾次,每次拆的時侯,下一家都躍躍欲試準備進場。他們感慨之餘,只能心裡默默祝福「新人」好運。

看似沒門檻,進門之後全是檻

曹志偉15歲就南下深圳打工,從月工資500元的服務員幹起,送外賣、當領班,做過供應商代理,在餐飲業兜兜轉轉15年,一直夢想著有一家自己的餐館。雖然也積累了一些資本,豐富的從業經驗,反而讓他始終怯場。

沒想到做設備回收後,他親手拆的第二家店,就是曾經的「東家」。認識了七八年的老闆,叫自己去拆曾經上班的地方,曹志偉心裡很不是滋味。

餐飲業看似沒門檻,其實進門之後全是檻,競爭還異常激烈。無數細小環節,例如宣傳營銷、人員配比、品類特色、價格優勢、標準化、出餐率、翻臺率等等,沒有一處不需要操心。

徐俊星作為一個從金融跨行餐飲的創業者,對這點感受頗深。

他是一個「細節控」,以匠人精神虔誠地對待每一碗飯:曾為尋找理想的肉雞跑遍沿海幾個省份,沒錢請配送就自己一趟趟跑養殖場;為了感受不同地方的飲食特色,愣將「蜜月之旅」改成「美食之旅」,甚至一天嘗十幾家海南雞飯,吃出了「工傷」——體重單月飆漲20多斤;為了找到最對味兒的醬油,專門去生產廠家「追根溯源」……

借債盤下這家半死不活的小店,兩年半的時間裡,執著於顧客體驗的徐俊星,讓小店不知不覺中登上了寧波「粵菜評價榜第1名」,不少食客慕名來「打卡」。

徐俊星很喜歡電影《喜劇之王》,他覺得自己對細節的追求,如同周星馳苦讀《演員的自我修養》,在耐心的積澱之後一定會迎來曙光。

他的小店只有不到十張桌子,每天卻能接待130桌食客,排隊等位是常態,但他目前沒有開分店的打算,「把我這邊的一整套照搬過去,不見得能把店開好。」

相比之下,蕭禮晨生意做得更大,也有過曾經的輝煌。回憶近十幾年的餐飲從業經驗,40歲的蕭禮晨五味雜陳。

20年前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蕭禮晨一邊做設計一邊入行餐飲。2004年他在望京主打海鮮,賺到了「第一桶金」。之後繼續滾動發展,最近幾年陸陸續續開了七八家社區店。

他對記者說,「生意人追逐利潤的衝動是本性。」這些社區店的盈利能力未達預期,而 2019年重回望京開店的這次嘗試,把之前的收益大部分「梭哈」了。

反思整個運營過程,他並沒把倒閉的責任全推給疫情,它只是讓問題提前暴露了而已。

蕭禮晨認為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是原因之一,以他的海鮮小館為例,2004年,一份鮑汁撈飯賣88元,廚師長月工資才2000元,整個店毛利率不會低於85%;對比現在,一份鮑汁撈飯只賣18元,而沒有1萬元的月工資是請不到廚師長的。

定位失誤也給了小店致命一擊。去年開業前,他花了5個月的時間選址,總覺得望京SOHO「每天好多人,每家餐廳都滿滿的」,這樣的人流量怎麼可能不掙錢?開業後,每天確實有很多人在排隊,他也幹得精疲力盡,但最初設想的「高端寫字樓=高消費場所」的等式並不成立,日營業額連預期的一半都達不到。

苦苦掙扎了8個月,蕭禮晨見證了許多餐廳的來來去去,自己也難以走出「先逼死同行,再搞死自己」的價格戰怪圈。

尤其疫情之後,一些餐飲店的短板暴露明顯,有的企業已經在用短視頻、直播帶外賣了,有的店才開始涉足外賣;有的店員工餐訂單忙不完,有的店還在門口發傳單招攬散客,蕭禮晨苦笑著說:「錯過了發展趨勢,好比別人已經在用飛彈了,你還在苦練射箭。」政策、客戶、技術、資本,都在重塑競爭規則和實力格局,沒有做好準備就冒失進場,只會摔得頭破血流。

這個行業再生能力很強大

飛速發展的餐飲業仍在吸引眾多創業者入場,但創業成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據行業數據,國內餐飲店平均壽命不到1年半,2017年新增的311萬家餐飲店中,2018年倒閉了285萬家,佔比超9成。

這種行業的新陳代謝,做設備回收的人感受很深。

疫情這段時間,劉宏兵確實收了不少設備,但根本不夠賣。在他看來,每年都有大量的餐館關門,他們的倒閉是零散、無聲的,「關店潮」只是提前且集中地將問題暴露了,必然對應的「開店潮」也只是時間問題。

曹志偉笑稱自己,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客戶。他的微信好友申請裡,連續翻好幾頁都是還沒來得及添加的「新朋友」。他說這些都是來買貨的,有的老闆性子急,直接開著貨車來倉庫挑設備,還有人來時給他帶幾隻老母雞。

「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雖然當年做羊肉供應商虧過四十多萬,曹志偉對餐飲業依然熱情不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餐飲收入規模達4.67萬億元。以1978年為基點,突破第一個萬億歷時28年;從3萬億到4萬億,只用了3年,且仍在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

王薇薇堅信,在非標準化特徵如此明顯的餐飲業,標準化反而是大勢所趨。她將通信工程的標準化理念注入對菜品的管理,比如說滷肉,就是三十多種調料的複合呈現,「我們每個門店的滷肉味道一致,用通信術語講,就是把模擬的過程數位化。」疫情期間不能營業,她反而更潛下心去優化各種香料的配比。

「現階段的餐飲註定是厚積薄發的過程。」王薇薇從2012年開始,為門店做基礎建設,建立了初級的供應鏈,「發展到現在,不僅可以給很多餐飲門店做供應,也控制了自己門店的品質和成本,這也是我們能經受住疫情風波的法寶之一。」

劉修虎說,「越做越大的餐飲企業都有共同特徵:潛心提高客戶體驗。炒作、營銷、靠各種『玩法』開的店,只是借了餐飲的名頭,消費者也就看個熱鬧。」大公司都是靠長期戰略致勝的,一些大型餐飲集團早就在布局私域流量,開發自己的小程序,主動培養消費者線上點餐,提前做了用戶線上化。

早在三月份的時候,劉修虎注意到有一些「後知後覺」的餐飲公司,也開始招聘「私域流量運營主管」,而一些仍舊「不知不覺」的企業,總在依據固有經驗,試圖「用戰術性的努力,來彌補戰略上的不足」。

蕭禮晨有著很執著的態度,他將人生看做一場拳擊賽,「要有強烈的求生欲,更要有強大的抗擊打能力。」餐飲業天然有著強大的再生能力,他也一直有著重新做餐飲的打算,目前只是暫時休息。

他建議那些想從事餐飲業的「小白」,不要僅做浮於表面的認知,先去找一家餐館應聘打工,把很多普通消費者平時無法看到的問題都看透了,再決定要不要做。

劉宏兵很堅定地要在設備回收行業繼續深耕下去。畢竟這是一個冷門行業,做好了利潤很可觀。2019年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研報中,預計2020年餐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五萬億元,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註定這一天的到來不會太慢,「就好比在餐飲這場淘金熱中,大家都奔著金礦去了,我就做那個在渡口擺渡的人吧!」

相關焦點

  • 餐廳終結者的夏天:9000元收購20萬設備,能被拆店是一種幸運
    餐廳終結者最喜歡拆大店。「比如5萬元收一個店,雖然要一兩天才能拆完,但我能賺5萬元。拆小店至少也要一天時間,但我只能賺幾千塊錢。」劉宏兵解釋,拆店主要是回收冰箱、空調以及各種高級廚具,「像桌椅板凳、餐具這些是我們最不想要的,既佔地方,還浪費人工、運費。」拆火鍋店當天,是馮家飛和劉宏兵第一次到店裡。
  • 情緒失控、棄店跑路……餐飲業如何重振旗鼓?
    每次與客戶談好後,他們一塊兒開著貨車、帶著工人去砸牆拆店搬設備。經歷了二月份的停擺,三月份迎來了「回收潮」。復工以來,預約商家一直不斷,他倆一天要看七八家店,最忙時一天拆過五家店。這些倒閉的餐館,營業面積小到十幾平方米,大到上千平方米。不少店面年前剛裝修好,結果疫情來了,一天沒營業就打包賣掉。
  • 又一行業迎「倒閉潮」?傳言「十店九虧」,有人卻靠此登上富豪榜
    既然是暴利行業為何「不受歡迎」呢,甚至還迎來「關店」潮?當喝奶茶早已成為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事情時,街頭巷尾各種品牌的奶茶店也越來越多地開張。無論是一線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都不乏各種品牌的奶茶店。在交通繁忙的商業街等地區,一條街上可能有三四家奶茶店。
  • 明星開店:劉嘉玲開酒吧倒閉 潘瑋柏開潮店受捧
    而作為成都首家明星潮店,李燦森自創的潮牌專賣店UNITY七年前在春熙路開張時,賺足了人氣。當時,李燦森對店鋪的位置尤其重視,團隊經過一年多的考察和選址,最終確定了位於香檳廣場樓下的店面。開店當天,前來圍觀的粉絲和市民將店前圍得水洩不通,火爆異常。後來,潮店搬到了旁邊的科甲巷第一城二樓。如今,這裡早已人去樓空。
  • 關曉彤的奶茶店和陳赫的火鍋店一樣 明星餐飲加盟都違規了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原標題:關曉彤的奶茶店和陳赫的火鍋店一樣,明星餐飲加盟都違規了越來越多的加盟商  正被頭頂光環的明星誘惑而來  明星們也被這筆輕鬆賺錢的生意  誘惑著,爭相進入餐飲加盟是如何被明星「吃掉」的本刊記者/趙一葦不到一年,全國門店突破600家。
  • 關曉彤奶茶店陳赫火鍋店疑涉嫌違規 明星餐飲加盟疑違規?
    關曉彤奶茶店陳赫火鍋店疑涉嫌違規 明星餐飲加盟疑違規?時間:2021-01-16 15: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曉彤奶茶店陳赫火鍋店疑涉嫌違規 明星餐飲加盟疑違規?
  • 日本珍珠奶茶泡沫破滅,在倒閉潮下存活要靠哪些招數?
    然而,日本《Daily新潮》上月報導,東京原宿表參道商店協會表示,疑似受新冠疫情影響和風潮退去等原因,有著「珍珠奶茶聖地」稱號的原宿,出現了奶茶點倒閉潮,當初珍珠奶茶繁盛的情景已消失,被視為「珍珠奶茶泡沫大崩壞」。
  • 疫情下菸酒店或迎倒閉潮?酒類連鎖面臨加速發展拐點
    來源:酒業家菸酒店或迎「倒閉潮」?酒類連鎖面臨加速發展拐點丨疫情影響酒業系列報導文丨酒業家團隊「倒閉」或將成為今年全國零售市場的普遍現象,酒類零售也難獨善其身。這種兩重擠壓的情況之下,個體菸酒店還有機會嗎?連鎖店在疫情之後的致勝關鍵是什麼?值得關注。1「倒閉潮」真的會到來嗎?
  • 很多實體店都關門倒閉,為什麼奶茶店卻越開越多呢?很現實!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漸漸的變得好了起來,所以很多的人都會更加的注重飲食上面的問題,不僅僅是吃飽這個問題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吃的開心,選擇餐飲行業的競爭壓力是越來越多,尤其是奶茶店,因為很多的人都喜歡在下午茶時間或者是逛街的時候買上一杯的奶茶,很多實體店都關門倒閉,為什麼奶茶店卻越開越多呢
  • 明星成都開店大多失敗 潮店比餐飲店日子好過點
    在剪彩儀式後,溫兆倫很有信心地表示,這家店的生意一定會很紅火,「因為我知道成都女孩愛美、追求時尚全國有名!」可惜這家名字高大上的美容美髮中心如今已經灰飛煙滅,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究竟是在哪一年靜悄悄地關門大吉。李燦森的潮店不知去向
  • 小鎮加盟創業者:沒踩火鍋店的坑,沒上假奶茶的當,卻栽在滷汁飯上
    他認為,火鍋店開起來容易,需求旺盛,利潤還高。於是趙毅在2019年上半年就開始頻繁打聽有沒有相關的創業資源,就遇到了廣西回來的朋友張明(化名)。張明之前在廣西開過火鍋店,雖然最後失敗了但積累了一些經驗。於是趙毅和張明開始合計開一家自己的火鍋店,也正好打聽到重慶有一家大概100平米左右的中餐店想要轉讓,他們打算合夥把這家店盤下來,做成一個火鍋店。
  • 揭秘:適合沒有經驗的女性開的店
    那麼沒有經驗的女性都適合開一些什麼店呢?下面小編為姐妹們揭秘一些簡單易上手的店鋪,供大家參考哦!!!一、奶茶店加盟費用:幾萬——十幾萬不等推薦指數:★★★★奶茶作為年輕人的神仙續命水,一直都在霸佔著餐飲業的巨頭!
  • 奶茶店的競爭進入「戰國時代」
    但是上半年學生街有一家店活的比較「滋潤」,它的名字叫「古茗」。那時候因為整個學生街奶茶店幾乎就是它一家在營業,別的也有一兩家不起色的奶茶甜品類店,但不是關門就是生意冷冷清清,古茗店那時幾乎可以說壟斷了學生街的奶茶市場。看著生意越來越好,古茗老闆在暑假期間又花重資把店面重新進行了裝修。但是九月份開學以來,市場行情突變,學生街陸續冒出了六七家不同品牌的奶茶店。
  • 許留山差點「倒閉」,珍寶海鮮坊閉店,香港餐飲業還有望回暖嗎?
    隨即傳出「許留山倒閉」的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引網友熱議。就連他們自己也調侃自己,稱這是許留山60年以來最火的一次。3月13日,許留山中國官方微博終於回應:一切如常。香港地區只是個別門店關店,目前大陸地區的許留山門店已陸續恢復堂食和外賣經營業務。從一度輝煌,到如今頻頻關店,許留山難道只是中國香港餐飲界的特例嗎?
  • 日本餐飲業也開始了?大批壽司店關門,拉麵館倒閉量創近20年之最
    受到「黑天鵝事件」影響,今年的餐飲業發展非常不順利。當前事件的影響還在繼續,無以為繼的餐飲業開始出現了「倒閉潮」。其實,餐飲業的倒閉潮是可以預想到的。不光是餐飲業,服務業的現狀都是如此。調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9月份,日本一共有23家壽司店倒閉,是2019年同時期1.5倍。按照這樣的趨勢,今年倒閉的日本壽司店將會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日本「壽司行業」為什麼出現「倒閉潮」?這種情況,跟今年年初的特殊事件肯定是有關的,這毋庸置疑。
  • 開奶茶店需要哪些設備?
    炎炎夏日喝上一杯涼爽的奶茶,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奶茶行業的興起,促使街道上的奶茶店數不勝數。眾多投資者紛紛投入此行,想要分一杯羹。當然也有許多新手看著行業火爆在完全不了解行情的情況也投入進來,甚至連奶茶設備都認不全。接下來小編就教大家開奶茶店需要哪些設備?
  • 為何流量明星線下開設奶茶店?是線下斂財還是另有隱情?
    從黃曉明來說吧,原本是二線男星的他因影視劇本正能量爆棚,如今已是成功的流量明星,還與楊穎有過一段感情糾葛,雖然目前他們已經和平分家,但是黃曉明的烤肉店卻依舊運營,這就不由得讓人產生疑惑。楊穎沒有烤肉店重要?烤肉店他都能親力親為,楊穎作為他昔日的妻子,竟然在分開之後再無合作的通告傳出,而黃曉明的烤肉店可是開了七家之多,虧損倒閉的不少,但依舊沒有放棄。難道黃曉明更愛烤肉?
  • 開一家奶茶店在奶茶店設備上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奶茶設備參考價!
    一般開一家奶茶店投入的資金分為三個部分,1、店鋪;2、奶茶店全套設備;3、人工。其中的店鋪與人工都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而奶茶店的全套設備我們在開奶茶店的前期就會有一個價格清單提供給各位參考。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上升,奶茶店也是在不斷的提升店鋪的設備要求,從以前的202材質的操作臺到現在的304不鏽鋼材質。一般水吧操作臺是由櫃、臺、架三個部分組成的,櫃是用於存放奶茶製作的小工具、材料、日常工作用品等等;臺是用於奶茶飲品的製作、水閥安置、冰塊放置等等;架是用於存放奶茶設備,例如奶茶桶、封口機、果粉盒等等。
  • 辭職開奶茶店真實經歷:砸了 100 萬,卻沒換來自由
    這些年來,奶茶品牌不斷升級,長得越來越好看。奶茶店,怎麼看都是個暴利而又時髦的生意。開家奶茶店,是不是就離 " 一夜暴富 " 不遠了?既有財富自由又有人身自由,從此歲月靜好,春暖花開。但是,開奶茶店這件事情,遠沒有喝奶茶那麼簡單。喝奶茶的快樂,在開奶茶店上並沒有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