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鄭州市一家大型中醫館的醫護人員正在熬製中藥
有人說實體店不好做了,可是,有一種店面,這幾年,圍繞著社區居民,越開越多,越開越大。
這就是中醫館。
2011年,由民營企業投資興建的第一家中醫館在鄭州市開業時,該市環社區商圈還沒有一家正規的中醫館。如今,鄭州市每年上規模的中醫館都要新開業8至10家。
「你看看,周邊人氣旺的社區哪個沒有中醫館?如果沒有,給人的感覺好像這個社區不成熟一樣。」鄭州市民趙先生這樣感慨。
故事 開個中醫館,有人一年能掙一二百萬元
李光(尊重被採訪者意願,化名)2011年從豫東老家來鄭州打拼,在鄭東新區一個高檔小區的社區診所負責中醫科室。2016年因兒子上了高中,學業緊張,他又回到老家。目前,他在老家花30多萬元買下了一處門面房,開起了自己的診所。
「買門面的這三四十萬元都是在鄭州掙的。」李光說,他當初來鄭州,就是衝著掙錢來的。
因李光為人和氣,再加上醫術高超,鄭東新區那個小區的不少業主一來二去就和李光成了朋友。業主們非富則貴,李光的醫術經業主們口口相傳介紹給親戚朋友,李光的病友越來越多。而且,不再僅限於鄭州和省內。病友們遠在外省的親朋多次相邀,出診成了李光的日常狀態。
2011年至2016年,李光稱,他有兩三年時間經常到外地出診,比如山東威海、湖北武漢、黑龍江佳木斯甚至福建等,短則一周飛兩趟,長則一兩個月都在外地。當然,出診的費用也較高。
「邀請我去出診的大部分是公司的老總,他們負責我的吃住和機票,去一個月,他們會給我介紹七八個甚至十來個患者,一趟能掙個五六萬元吧。」李光15歲開始學中醫,至今已有26年,尤甚擅長針灸、推拿,自己熬製中藥膏等。
「我這還不算掙錢的,人家幹專科的(相對綜合科,只治一種病),幹一年能掙一二百萬元,買門面房一買都是十來間。」李光說,在社區開中醫館,要想掙錢,必須得有「兩把刷子」,否則玩不轉。
數據 鄭州市每年新開上規模的中醫館8至10家
某中醫館醫護人員正在按方抓中藥
鄭州市潁河路和前進路交叉口東南角,是中原新城王府小區,該小區2010年交房,目前入駐業主3000多戶。
潁河路和前進路交叉口附近,短短的200米距離,路南和路北,就有3家中醫館。其中,路北的兩家是中醫按摩店,路南一家是中醫養生館。
採訪時,河南商報記者多次從這幾家店門前經過,透過玻璃門,只見裡面的床上或沙發上都有人在排隊,可見生意不錯。
據業內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透露,鄭州市第一家由民營企業投資的中醫館是2011年開業的。
「說實話,當時連住在這個中醫館後面的小區居民都不理解中醫館是幹啥的,沒人來。」上述人士稱,為了讓更多國人了解中醫接受中醫,國家一直在提倡中醫療法,這個中醫館為此也做了很多公益活動,轉機發生在2013年年中時,中醫館的求診者開始明顯增多,如今,坐診的中醫多時一天能接待100多個患者,少的也有二三十個。
「現在鄭州市每年都會新開8至10家上規模(面積在800至1500平方米)的中醫館。」該人士稱,中醫的好處和優點,正被越來越的社區居民所認可。
「社區周圍都有大大小小的中醫館,如果沒有的話,總感覺這個社區好像不成熟似的。」採訪中,鄭州市民趙先生這樣感慨。
林山寨社區醫院中醫科室的負責人王衍稱,最近三四年,中醫才開始被老百姓所接受。就拿該社區醫院的中醫科室來說,幾年前,每天來就診的也就三五個人,現在,每天都有二三十個人。
王衍翻著一本就診登記本說,這一本是100頁,每頁可登記14個求診者的信息,今年7月1日至8月24日,就用完了一整本,這說明不到兩個月該診室就接待了1400個求診者。
調查 進中醫館的中青年消費者佔三分之二
推拿很受歡迎
進中醫館的都是哪些人群?
如果你認為都是年齡五六十歲的退休老人,可就大錯特錯了。
伏牛路一家中醫館的負責人劉先生稱,自己剛開始開中醫館時,想著退休的五六十歲的老年人是主要客戶,沒想到在接診過程中卻發現,中青年佔了三分之二,老年人只佔三分之一。而中青年人中,女性又佔了三分之二。
為什麼年輕人和女性較多呢?
劉先生說,現在都市生活節奏較快,上班族壓力較大,經常熬夜、加班會導致很多職業病,如頸椎病、腰肌勞損等,下了班或雙休日,他們就會選擇離家較近的中醫館緩解一下。
那麼,哪些項目最受歡迎呢?
王衍說,選擇針灸、推拿、拔罐、埋線、刮痧的較多。
呂沛宛在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科任副主任,平常很忙,自己雖然是中醫,可她也經常去社區中醫館做足療和按摩。
「離家近,收費不高,按按能讓身體放鬆下來,緩解一下疲勞。」呂沛宛說,國家是鼓勵基層中醫館大力發展的,所以,最近幾年,社區周邊的中醫館如雨後春筍般新開了不少,很方便。
說法 有特色的中醫館最受歡迎 什麼樣的中醫館最賺錢?
「第一,手藝得好,真能給人治病;第二,得有特色,治哪一種病特別在行。」李光稱,他觀察發現,現在市場上開的中醫館,20%的中醫館有醫術會經營,真的能掙大錢;20%的手藝不咋的還老想著掙錢,結果病沒給你治好,也沒掙著錢,幹不多長時間就關門了;另外60%的中醫館則介於這兩者之間,時好時壞,賺不了大錢但也餓不著。
劉先生認為,中醫館要想做好,和掌舵人的經營理念有很大關係。
「你是想以賣藥為主還是想以治療為主?賣藥的中醫館,一心只想著掙錢,這種功利性病人很快就會感應到。」 劉先生說,掙錢沒有錯,但中醫館和其他的生意不一樣,它的首要目的應該是先治療再掙錢,如果把這個弄反了,這樣的中醫館很快就會關門。
劉先生認為,中醫館要想做好,還得有一個善於管理的團隊。這又是中醫館和別的店鋪不一樣的地方。別的生意,管得最多的可能是物,而中醫館,則以人為主。對內,得能讓名中醫為病人盡心盡力治療;對外,則能讓病人花錢少、見效快,這樣回頭客就會越來越多,而且,回頭客還會成為中醫館的免費宣傳員。
劉先生稱,從去年開始,國家開始抑制房產投資,這讓社會上的一部分閒散資金無處可去,加上國家從上到下都在鼓勵發展中醫,社區中醫館就成了投資熱點,所以,現在市場上的社區中醫館可謂魚龍混雜,鄭州每年新開的上規模的社區中醫館雖然有8至10家,但每年也都有中醫館在關門倒閉。
提醒 同樣是推拿,保健用和治療用手法不一樣
針灸也很受歡迎
離家近、治療方便,中草藥、花費少,這些都是中醫館的優勢,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利有弊,那麼目前市場上的中醫館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鄭州市民馬女士曾經接觸過幾位省內的名老中醫,從此對中醫頗感興趣,有一次身體偶有小恙,她就照以前中醫院醫生開的方子去樓下一家社區中醫館抓藥,但印象很不好。
「一是藥價比在正規中醫院的貴;二是同樣的方子,熬出來的藥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馬女士說,從此,她就很少再去社區中醫館了,還是選擇了正規醫院。
呂沛宛稱,據她的了解,目前鄭州市的很多社區中醫館,做推拿、按摩的比較多,佔比約80%。
王衍說,現在社區附近的中醫館很多都有推拿項目,其實,從醫學上來說,保健做的推拿和治療做的推拿手法是不一樣的,二者也由不同的部門頒發不同的證書,如勞動部門頒發的是推拿證是保健用的,而衛生部門頒發的才是治療病症用的推拿證,所以,她建議消費者做推拿時還是要仔細甄別一下,如果身體確實有不適,建議還是去正規的醫院治療。(記者 吳軍/文 張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