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2020-12-20 騰訊網

近兩年,許多幹實體商鋪的朋友反映,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相信幹實體店時間久的人都有體會,如今開店賺錢越來越不容易,近幾年店鋪轉讓的也越來越多。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深圳某整條街的店面批量倒閉,招租了許久也沒人問津,同樣在深圳坂田五和也發現有很多店鋪在轉讓中。」

其實不僅是深圳出現這種現象,其他地區也基本一樣。如今,滿大街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小廣告。甚至是一些人流最多的步行街的門面,也能看到很多店鋪轉讓的廣告。

有人說,如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會受到影響,曾經「一鋪養三代」的時代,將要終結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也就是說,在過去你只要能買一間商鋪,就能養活三代人的意思。顯然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可觀的。因此,在過去幾年,許多人也非常青睞投資商鋪。

尤其是過去的近二十年,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經歷的黃金期,在這期間商鋪投資也成了炙手可熱的項目。

然而讓很多投資者意料不到的是,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和崛起,商鋪火熱局面似乎被澆了涼水。

近幾年實體店生意不好做,大量店鋪轉讓,許多人認為是電商害的。許多實體店老闆也認為生意不好做,電商是「罪魁禍首」。

誠然,伴隨著電商的普及和崛起,許多實體店的生意確實受到不小的影響,而且隨著電商市場規模不斷在擴大,實體店行業市場份額也難逃被擠壓的命運。

比如早幾年在電商平臺購買衣服鞋帽之類的人比較多,對服裝實體的可能影響比較大。但是近兩年呢?很多人開始在電商平臺購買瓜果蔬菜、化妝日用生活用品、家電、家具等數碼產品,甚至是我們周邊附近店鋪沒賣的商品,在電商平臺都能買到。

就目前來看,除了餐館、理髮店之外,其他行業都有可能會受電商的影響。而隨著實體店生意每況愈下,很多實體店主也就堅持不下去了,紛紛選擇了轉讓。

但問題在於,現在很多人都不再熱衷開實體店,因此避免不了會出現鋪面租不出去也賣不掉的現象。

現在的實體店生意不好做,和電商的崛起肯定有關係。但是,如果把全部責任都推卸給電商,也有點說不過去。「一鋪養三代」可能將過去,和以下兩點也有著直接的關係。

一、房租居高不下

在過去近二十年,房地產行業蓬勃發展,房價也不斷攀升,與此同時房租也跟著上漲,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比如在一些大中城市,租個10幾平米的商鋪,有的月租金就要三四萬元。試想下,一個十幾平米的鋪子一年租金就要幾十萬元,一年能賺多少錢呢?

久而久之,很多實體店就被拖垮了,許多人明白開店還不如打工賺錢輕鬆,也就避免不了大量的店鋪轉讓。

雖然許多人認為開店房租太高不賺錢,但是一些房東們可不這樣想。有些房東認為實體店生意不好與房租沒關係,如果你覺得租金太高,在合同結束後可以退出,自然會有別人來接盤。就這樣,想要讓房租下降是不可能的。

甚至有一些房東不但不降房租,如果看到你生意不錯,還想給你漲房租。其實高房租也肯定會影響到實體行業生意,畢竟房租高了,所賣的商品成本自然就高了,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因為一直以來,消費者青睞的也是物美價廉的商品。

二、商鋪逐漸增多

如今雖然我國的住房價格居高不下,而我國目前也不缺住房,毫不誇張地說目前我國有很多「空置房」。殊不知,現在商鋪也很多。雖然現在商鋪有很多,有的商鋪被稱為「旺鋪」,有的被稱為「傷鋪」。

所謂「旺鋪」指的是人流量大、地段位置比較好的商鋪。而「傷鋪」指的就是無人問津的商鋪,這類商鋪一般地理位置都沒啥優勢,許多人投資了這類店鋪,沒賺到錢還虧錢,把它稱之為「傷鋪」。

近幾年,許多新建的小區商鋪,很多都是冷冷清清的,無人問津。可以說,現在的「旺鋪」還是比較稀缺的,但那些普通的商鋪,不僅不賺錢,反而有可能成為砸在手裡的「高危資產」。

總的來說,如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與電商有關係,也與房租高有關係。之所以很多店鋪出租轉讓,也說明現階段商鋪變多了,不像前多年想到街面上開個店,卻不好找店鋪。當然了,房東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與租戶商談房租,如果能適當降低店家租房成本,或許也能避免商鋪長期閒置,「一鋪養三代」或許還能持續!

本文由社區智庫首發,任何媒體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文:林蕭 「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簡單點來說,就是你買下一間鋪子,然後出租出去,基本上就可以養活三代人。這說明,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高的。所以長期以來,不少人手裡有餘錢的人,都非常青睞投資旺鋪。
  • 「一鋪養三代」成歷史,馬雲透露「新風口」?商鋪出路「在這」!
    很多商鋪主掛著「清倉甩賣」、「最後清盤」等字眼的橫幅,一大波實體店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衝擊下倒閉破產。從前,人們堅信「一鋪養三代」,但是,現在的商鋪卻從「香餑餑」變成了難啃的山芋。實體店發展不景氣,不少人都說是「馬雲的錯」。有人覺得,馬雲改變了這個時代,將電商帶進國人的生活,這是導致實體店開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 2020年,實體店生意將更加難做,除了抱怨,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從9.9元包郵到5.9元包郵,實體店早已沒有春天。那個曾經豪言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人,早已改口為「無商可經」。身邊很多做實體店的朋友都在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都怪無底線的電商壓低價格,沒良心的房東壓榨成本,懶惰的消費者不再進店,外加目光短淺的同行惡意競爭。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實體店,就是被這些人逼上絕路。
  • 「一鋪養三代」成老黃曆,又一「暴利」行業衰敗,半年倒閉148家
    不過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勢必會對很多行業造成衝擊,例如實體店行業。曾經我們經常聽說過一句話「一鋪養三代」,這是因為,在實體行業成主流的時代,不管是開店還是靠店面收租都是非常不錯的,因為生意好,老闆賺到錢,所以房租也相對比較高,對於很多手頭有鋪子的人家來說,靠著這一件店鋪每年就可以多不少收入了。
  • 實體店要「咋活」?
    擺地攤的人變多了,客人都被「地攤經濟」吸引去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實體店的生意又要不好了呢?要知道,現在的實體店主們是舉步維艱,因為高昂租金、電商影響、競爭壓力大、消費者的觀念改變等諸多影響,「一鋪養三代」早就已經成了過往。現在,不少實體店主也不「奢望」能賺多少錢了,只要不虧錢就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 從「一鋪養三代」到「一鋪坑三代」,為何說「商改住」也救不了商業...
    2009年以來,中國城市進行了大量的商業地產建設,「一鋪養三代」言猶在耳。地方政府喜歡,開發商高興,銀行支持。但是線下商業很快受到經濟低迷和電商分流的雙重打擊。到國務院出臺「商改住」政策的地步,但瘦死的駱駝,真的能變成馬?
  • 服裝店生意不好做?AR虛擬試衣能挽救實體店嗎?
    經歷了去年的煎熬,2018服裝生意好做嗎?過去幾年,不少人都在抱怨服裝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電商對服裝實體店的衝擊太大,二是因為房租成本水漲船高。房租越來越高,實體店服裝價格也就不得不提高,許多消費者自然就選擇了價格更加便宜的網購。
  • 實體店生意「慘澹」,真的「只怪」馬雲嗎?這「3個」同樣是幫兇
    一提起實體店生意慘澹,大家第一「怪罪」的永遠都是馬雲。久而久之,大家紛紛把「生意不好」這個鍋,甩給馬雲。但是電商已經發展成熟,實體店生意仍舊不好,真的「只怪」馬雲嗎?不可否認,馬雲創造的電商,確實對國內大部分實體店造成了衝擊,而最受影響的莫過於服裝行業了。
  • 遍地「清倉甩賣」,實體店成「黃粱一夢」,董明珠暗指實體未來
    自從電商行業出現之後,實體行業的發展就受到一定負面影響。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生意不好做,人工成本增加、房租增加……每年總成本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收益卻沒有增長太多,因此有很多人都表示所謂的「一鋪養三代」不過是一場「美夢」罷了。其實,在電商崛起之後,實體行業會遭受到衝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 商鋪輝煌不在,一鋪養三代成歷史?曾是香餑餑,如今成了危險資產
    原因很簡單,個體戶是所有創業行為中門檻最低的一門生意,而想要成為個體戶,首先要有一個商鋪,所以每逢交通便利的樓盤開售新的商鋪時,商鋪周圍儘是人山人海。商鋪的起起落落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想要做一門小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商鋪也越發的搶手,慢慢的商鋪的輝煌就來了,有人傳言一間好的商鋪能夠養三代人,雖然這句話有些誇張,但是在很多人心中,沒有什麼資產能夠和給子女留一套商鋪更有紀念意義的了。畢竟當房東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 小縣城的房東們建了個微信群,然後噩夢開始了
    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最近幾個月實體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大部分商鋪都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租戶迫於無奈只能主動向房東提出暫時減租的要求,不少房東也是通情達理的答應了,畢竟現在大家都不好過。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有通情達理的好房東,就有傲慢無理的「壞」房東。
  •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近幾年,大家反映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大家把這一原因歸根於電商的出現,殊不知近幾年電商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就在近些年,大家走在大街小巷會看到很多實體店鋪轉讓,或空房出租等字樣。
  • 趨勢:2020年以後,實體店的生意該怎麼做?如何實現收入最大化?
    今年的疫情就給很多實體店的老闆狠狠的上了一課,這次疫情不光摧毀了很多實體店,同時也讓一大批公司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紛紛倒下。實體店的靈活性差,抗風險能力弱,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開實體店的風險之所以大,就是因為風險可控度很低。比如遇到隔壁店裝修、門店周邊修路這類情況,生意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商鋪陷入「租不出、賣不掉」僵局,投資商鋪還有未來嗎?
    在10年之前投資商鋪仍然非常吃香,當時投資商鋪根本就不怕租不出去,所以很多房東都是一年漲一價,甚至有的房東一年就可以漲20%。 因為當時商鋪非常吃香,所以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也就是說有一個商鋪之後,家裡基本上就不愁吃不愁喝,光靠租金就可以獲取豐厚的收入,比如在一二線城市一些黃金地段,一個10平米的商鋪,每個月就有可能達到上萬元的租金,光是商鋪的租金就比很多人的月工資高出很多。
  • 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的出路在哪?
    近10年來實體店幾乎連年備受打擊,實體經濟也是備受打擊,這不得不把原因算在電商頭上,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成了實體經濟的噩夢。有人說,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倒閉的能是旺鋪嗎?不過沒有電商的話,或許真的就是旺鋪吧,那麼實體店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 生意越來越難做?學會這三招,生意越做越好
    為什麼生意越來越難做?有人說是淘寶搶了人,有人說是市場不景氣,其實只是市場變了,而你沒有跟上改變,又沒有做好原來的事,所以生意就越來越難做了。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說說當今市場的經濟變化有哪些,以及如何轉變。
  • 最近火熱的地攤經濟真的對實體店有衝擊嗎?聽我細細道來
    地攤經濟的重啟對實體店真的有那麼大的衝擊嗎?我個人覺得地攤經濟可以長久的存在下去,但是,地攤卻只能短期拯救經濟。在今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範城市管理的同時,也要因地制宜,展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
  • 原因有三,都很現實
    許多貸款購買商鋪的業主在「以租養貸」的情況下仍舊能賺不少錢。 曾經就有這麼一句話說「一鋪養三代」,看來一點也不誇張。 商鋪的投資回報率大大下滑,從「一鋪養三代」變成了「三代養一鋪」。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商鋪頻現「退租潮」、商鋪投資者血本無歸呢?答案很現實。 電商對實體行業的衝擊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許多電商平臺不斷湧現。例如我們熟知的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
  • 實體生意為何這麼難做了?
    實體生意為何這麼難做了?推薦語:眾所周知,就在馬雲打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口號之後,國內網際網路電商正式崛起,可隨之而來的卻是,實體生意開始變得每況愈下。特別是房價上漲的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實體老闆們開始抱怨:生意太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