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開始,商鋪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香餑餑。過去在房價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瘋狂的時候,商鋪就已經是備受搶手的房型了。原因很簡單,個體戶是所有創業行為中門檻最低的一門生意,而想要成為個體戶,首先要有一個商鋪,所以每逢交通便利的樓盤開售新的商鋪時,商鋪周圍儘是人山人海。
商鋪的起起落落
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想要做一門小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商鋪也越發的搶手,慢慢的商鋪的輝煌就來了,有人傳言一間好的商鋪能夠養三代人,雖然這句話有些誇張,但是在很多人心中,沒有什麼資產能夠和給子女留一套商鋪更有紀念意義的了。畢竟當房東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但是沒有想到曾經一鋪難求的商鋪發展到了今天,卻不斷的看到旺鋪轉讓的消息,直白的說在當下,商鋪的輝煌已經不在了,一鋪養三代也成為了歷史。曾經的香餑餑,今成了危險資產。那麼為何現在開店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少,曾經的旺鋪紛紛關門呢?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 電商的興起
以淘寶為首,京東、天貓為首的電商平臺的興起,改變了老百姓的購物方式。以前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都喜歡逛街,在無數商鋪中選擇自己喜愛的商品,然後再享受和老闆討價還價的過程。
但是電商平臺發展起來以後,老百姓發現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心儀的商品,而且價格要比商鋪便宜。雖然和老闆討價還價是一件樂事,但在更多的人的眼中,討價還價是一件心累的事情。所以在電商平臺的衝擊下,很多旺鋪都選擇關門。關門的這些人有的選擇去上班,有的選擇進入電商,總之,在電商的衝擊,商鋪受到的衝擊很大。
第二個原因 商鋪不再稀有
過去國內的房地產市場不太發達,商鋪也非常少。但是現在國內的房地產非常發達,商鋪隨處可見,稍微一個十字路口,都有數十個商鋪。現在開發商興建小區的時候,基本都會在外圍興建商鋪。如此一來,過去一鋪難求的商鋪如今滿大街都是。
商鋪多了以後,做生意的商家自然也就多了起來,但是客戶就那麼多,消費人群卻沒有發生改變。所以這樣一來,只有位置好的商鋪才能有機會生存下去,而那些位置不好的商鋪只能無奈關門。
第三個原因 消費水平下降
如果說前兩個原因屬於天時地利,那麼第三個原因就是人和了,直白地說就是現在的老百姓消費水平下降了,購買力沒有以前強了。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消費水平下降不是說老百姓的生活不好了,收入降低了。相反現在老百姓的收入和前幾年相比,還增加了不少。
而收入增加,消費水平卻下降,這並不是胡說八道,而是因為現在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比如房貸,車貸,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用支出,以及父母的贍養費用在,還有夫妻二人的生活費等等。綜合算下來,老百姓每年的收入還完貸款去掉基本生活費後,沒有多少了,如此一來,消費水平自然下降了。顧客沒有購買力,商鋪的日子自然也難過,關門也不是稀奇的事情。
總結
雖然商鋪沒有以前那般風光,但實際上並不是說現在商鋪沒有一點機會。雖然電商平臺能夠改變老百姓的購物方式,衝擊商鋪的生存空間。但是電商平臺永遠都無法取代商鋪。
直白地說,現在商鋪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要拿出真本事,以低廉的價格,優質的服務,以及完美的售後來提升商鋪的知名度,歸根結底,電商也好,實體店也好,競爭壓力大也好,老百姓花錢買的不是產品,而是服務,誰家的服務好,就去誰家。不管是電商還是商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