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輝煌不在,一鋪養三代成歷史?曾是香餑餑,如今成了危險資產

2020-12-11 柳可尋

自改革開放開始,商鋪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香餑餑。過去在房價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瘋狂的時候,商鋪就已經是備受搶手的房型了。原因很簡單,個體戶是所有創業行為中門檻最低的一門生意,而想要成為個體戶,首先要有一個商鋪,所以每逢交通便利的樓盤開售新的商鋪時,商鋪周圍儘是人山人海。

商鋪的起起落落

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想要做一門小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商鋪也越發的搶手,慢慢的商鋪的輝煌就來了,有人傳言一間好的商鋪能夠養三代人,雖然這句話有些誇張,但是在很多人心中,沒有什麼資產能夠和給子女留一套商鋪更有紀念意義的了。畢竟當房東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但是沒有想到曾經一鋪難求的商鋪發展到了今天,卻不斷的看到旺鋪轉讓的消息,直白的說在當下,商鋪的輝煌已經不在了,一鋪養三代也成為了歷史。曾經的香餑餑,今成了危險資產。那麼為何現在開店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少,曾經的旺鋪紛紛關門呢?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 電商的興起

以淘寶為首,京東、天貓為首的電商平臺的興起,改變了老百姓的購物方式。以前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都喜歡逛街,在無數商鋪中選擇自己喜愛的商品,然後再享受和老闆討價還價的過程。

但是電商平臺發展起來以後,老百姓發現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心儀的商品,而且價格要比商鋪便宜。雖然和老闆討價還價是一件樂事,但在更多的人的眼中,討價還價是一件心累的事情。所以在電商平臺的衝擊下,很多旺鋪都選擇關門。關門的這些人有的選擇去上班,有的選擇進入電商,總之,在電商的衝擊,商鋪受到的衝擊很大。

第二個原因 商鋪不再稀有

過去國內的房地產市場不太發達,商鋪也非常少。但是現在國內的房地產非常發達,商鋪隨處可見,稍微一個十字路口,都有數十個商鋪。現在開發商興建小區的時候,基本都會在外圍興建商鋪。如此一來,過去一鋪難求的商鋪如今滿大街都是。

商鋪多了以後,做生意的商家自然也就多了起來,但是客戶就那麼多,消費人群卻沒有發生改變。所以這樣一來,只有位置好的商鋪才能有機會生存下去,而那些位置不好的商鋪只能無奈關門。

第三個原因 消費水平下降

如果說前兩個原因屬於天時地利,那麼第三個原因就是人和了,直白地說就是現在的老百姓消費水平下降了,購買力沒有以前強了。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消費水平下降不是說老百姓的生活不好了,收入降低了。相反現在老百姓的收入和前幾年相比,還增加了不少。

而收入增加,消費水平卻下降,這並不是胡說八道,而是因為現在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比如房貸,車貸,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用支出,以及父母的贍養費用在,還有夫妻二人的生活費等等。綜合算下來,老百姓每年的收入還完貸款去掉基本生活費後,沒有多少了,如此一來,消費水平自然下降了。顧客沒有購買力,商鋪的日子自然也難過,關門也不是稀奇的事情。

總結

雖然商鋪沒有以前那般風光,但實際上並不是說現在商鋪沒有一點機會。雖然電商平臺能夠改變老百姓的購物方式,衝擊商鋪的生存空間。但是電商平臺永遠都無法取代商鋪。

直白地說,現在商鋪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要拿出真本事,以低廉的價格,優質的服務,以及完美的售後來提升商鋪的知名度,歸根結底,電商也好,實體店也好,競爭壓力大也好,老百姓花錢買的不是產品,而是服務,誰家的服務好,就去誰家。不管是電商還是商鋪。

相關焦點

  • 「一鋪養三代」成歷史,馬雲透露「新風口」?商鋪出路「在這」!
    很多商鋪主掛著「清倉甩賣」、「最後清盤」等字眼的橫幅,一大波實體店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衝擊下倒閉破產。從前,人們堅信「一鋪養三代」,但是,現在的商鋪卻從「香餑餑」變成了難啃的山芋。實體店發展不景氣,不少人都說是「馬雲的錯」。有人覺得,馬雲改變了這個時代,將電商帶進國人的生活,這是導致實體店開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 商鋪頻現「退租潮」,為何「不香了」?原因有三,都很現實
    曾經就有這麼一句話說「一鋪養三代」,看來一點也不誇張。 可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商鋪業主卻發現,租出去的商鋪頻頻退租,將商鋪放租卻找不到租戶,即使降價出租也租不出去,更別提售賣了。
  • 一鋪「養三代」成過去式,現在降價也沒人要?說到底就是沒錢!
    這些年,人們除了買房進行投資之外,還有一個投資就是商鋪。畢竟有那麼一句話「一鋪養三代」。要是能夠買到一個地段好、人流量也比較大的商鋪,光是一個月的房租就能夠養活三代人的開銷。因此,就算是在高房價時期,購買商鋪的人也比比皆是。
  • 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的出路在哪?
    近10年來實體店幾乎連年備受打擊,實體經濟也是備受打擊,這不得不把原因算在電商頭上,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成了實體經濟的噩夢。有人說,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倒閉的能是旺鋪嗎?不過沒有電商的話,或許真的就是旺鋪吧,那麼實體店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文:林蕭 「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簡單點來說,就是你買下一間鋪子,然後出租出去,基本上就可以養活三代人。這說明,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高的。所以長期以來,不少人手裡有餘錢的人,都非常青睞投資旺鋪。
  • 「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有人說,如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會受到影響,曾經「一鋪養三代」的時代,將要終結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也就是說,在過去你只要能買一間商鋪,就能養活三代人的意思。顯然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可觀的。因此,在過去幾年,許多人也非常青睞投資商鋪。尤其是過去的近二十年,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經歷的黃金期,在這期間商鋪投資也成了炙手可熱的項目。
  • 商鋪租賃 幾家歡樂幾家愁
    商界有一句投資金句:「一鋪養三代」。商鋪作為一種投資的方向,其最大的優點在於穩定性高。投資商鋪坐享其成,是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因而成為市場投資的「香餑餑」。然而,隨著商鋪的數量增加迅猛,電商的興起,當初瘋狂建設的商鋪如今面臨出租難、商家停業轉讓頻頻出現,一鋪坑三代的也不在少數。
  • 從「一鋪養三代」到「一鋪坑三代」,為何說「商改住」也救不了商業...
    2009年以來,中國城市進行了大量的商業地產建設,「一鋪養三代」言猶在耳。地方政府喜歡,開發商高興,銀行支持。但是線下商業很快受到經濟低迷和電商分流的雙重打擊。到國務院出臺「商改住」政策的地步,但瘦死的駱駝,真的能變成馬?
  • 商鋪投資成共識江橋老街黃金現鋪受寵
    隨著新「國五條」的出臺,商鋪投資成為投資者的主流選擇。俗話說「一鋪養三代」,對比住宅,商鋪受政策影響較小,以其穩定的投資回報、較高的利潤率,獲得眾多投資者的親睞。近日,在業內屢創銷售神話的上海江橋老街,推出了60-200平米的黃金現鋪,憑藉其在地段、交通、商圈、運營等多方面優勢,倍受投資者寵愛。
  • 槓哥每日一評:2020房價下跌就從商鋪開始!
    今年經過疫情這一折騰,房地產的分水嶺就馬上要來,有人會噴,唱了這麼多年的房價下跌,什麼時候跌啦,磚家都被拍死了多少回了!各位看官且聽我細細道來。今天我們就談房地產其中的一個黃金角色――商鋪自從人類有了商業活動以來,商鋪就誕生了,其歷史悠久,一直受到資本的追捧,風彌上千年,一鋪富三代也不是神話!如今看來,別說三代,一代都成問題了,其中兩代跑哪裡去了?
  • 「吃人」的昆明返租商鋪?難以置信!
    買商鋪,做的是長遠投資,打的是一鋪養三代的算盤。 昆明幾年前商業地產「十人搶一鋪,買到就是賺到,一本萬利」的黃金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在電商和地攤經濟的雙重衝擊之下,商鋪早已褪去了往日的光環。
  • 河南「開掛了」,這個鎮曾是夏王朝都城,如今發展成「香餑餑」鎮
    河南省位於黃河中下遊地區,是中原地區的重要省份之一,同時也是歷史悠久的省份,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國內遺蹟文化相當豐富。 今天河南依然是國內重要的勞動力大省,是國內勞動力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河南經濟發展看鄭州,但在鄭州託管的縣級市,下屬真的有一個「開放」的城市。
  • 重慶主城 「這處商鋪」:多年租不出去,反交14元/㎡物管費
    日前網友私信,自己前幾年在華南城和親戚一起購置了商鋪,當時說某某批發市場要整體搬遷到那邊,未來肯定很火爆。然而幾年過去了,時至今日,那邊非但沒有火爆起來,反而是人跡罕至,她的商鋪當初買來後又花了很多錢裝修,如今卻空置在那裡,想租都租不出。不僅如此還得繼續交納物管費,她現在最大的願望是這個地塊什麼時候能夠起來,不知道能不能盼到那一天,會不會三代養一鋪。
  • 當年我們「看走眼」的那些電視劇,原來最後都成了香餑餑
    現如今的很多電視劇,一出來都是超強陣容,大製作,大IP,觀眾看到這樣的配置,總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期待這是一定的,相反像那些低配置的總給人一種不入流的感覺,相對來說關注與期待會少一些甚至於不抱希望。但是人嘛總也有不慎看走眼的時候,那些很多高配置另人無比期待的劇播完後居然沒一點水花,而那些低配置的電視劇最後卻成為了香餑餑。那麼今天小編就要來為大家奉上這麼三部被「看走眼」的成為香餑餑的神劇。1.
  • 香港街鋪寒冬,生意跌七成,半年白做……
    全球最昂貴的街區之一,租值大減三成,租金下跌至12年來最低點;6月,銅鑼灣。街鋪空置率創新高,達12.2%,租金跌至2013年水平;7月,灣仔謝斐道。地鋪減價57%至1950萬元出售,而此前叫價曾高達4500萬元;8月,旺角。
  • 什麼樣的商鋪是好商鋪,買錯了虧一千萬,買對了賺一個億
    這種商鋪是抗壓能力最差的商鋪,賣價和租價都不會很高。買了這種商鋪的人基本上算是砸手裡了。市場價值又不高,客戶群體又不多,租戶容易虧損,一旦租戶虧損,99%的選擇都是關門跑路。因為他們投入小,沒有特別多的回頭客,沒有品牌壓力,所以跑路成了常態。在這種情況之下,房東們經常會面對租客不交租,或長期租不出去的情況。如果要買商鋪,應該買哪一種?首選人流鋪。
  • 曾經無數人眼中的「香餑餑」,現在卻迎來「倒閉潮」?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鋪傳三代」這樣的說法,不過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上各種電商平臺的出現,使得商鋪不再有原來的吸引力。認為如果電商不出現的話,自己的實體店再發展個十年八年都不是問題,也絕不可能出現現在這種租不出去、賣不掉情況。商鋪淪為「傷鋪」和電商肯定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但如果只將原因歸咎於電商的誕生顯然是有點無理取鬧了。歸根結底,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還是以下三點。
  • 曾經的大上海16鋪碼頭,現如今發展成什麼樣了
    曾經的大上海16鋪碼頭。現如今發展成什麼樣了 十六鋪碼頭,是上海外灘最著名的碼頭,擁有150年歷史。曾是遠東最大的碼頭、上海的水上門戶,承載著很多關於上海的歷史人文記憶。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會,隨著上海外灘歷經近3年整體改造,這座外灘最著名的老碼頭也脫胎換骨,重新精彩亮相,功能再造。
  • 100萬買的商鋪,一年租金5萬,商鋪還值得投資嗎?
    曾經市場上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而在2020年實體經濟發展受阻,商鋪的生存狀況更是遭遇寒冬。沿街商鋪長期空置招不到租、商鋪即使有人租價格也提不上來、商鋪出售無人問津這樣的現象處處可見,商鋪真的變成了"傷鋪"。 相關人士表示,近兩年商鋪的租金回報率大致為2%-5%,超過6%的已經算高回報。
  • 它在印度「爛大街」,到中國卻成「香餑餑」,如今為何國人不敢吃
    它在印度「爛大街」,到中國卻成「香餑餑」,如今為何國人不敢吃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美食大國。我國的美食可謂是世界之最,不僅有八大菜系、宮廷佳餚,還有各色的地方小吃、特產零食以及各種山間美味。不過有一種零食,是從國外傳入我國的,而且還曾經在中國異常火爆,成了「香餑餑」。但是如今國人卻都不敢吃了。沒錯,這種零食就是芒果乾了。說起芒果乾,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印度的特產。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人的飲食一般都是比較粗曠的。他們不太注重衛生,許多食物都是直接拿著手抓著吃。但是,印度也是一個水果大國。芒果在印度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