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人們除了買房進行投資之外,還有一個投資就是商鋪。畢竟有那麼一句話「一鋪養三代」。要是能夠買到一個地段好、人流量也比較大的商鋪,光是一個月的房租就能夠養活三代人的開銷。因此,就算是在高房價時期,購買商鋪的人也比比皆是。而現如今,房價依舊高居不下,可是購買商鋪的人卻在逐漸減少,甚至有的商鋪就算降價也是無人問津。在內行人看來,出現這樣的原因無外乎這幾點:
第一、投資回本慢
大多數人對於投資的回報還是太高,現在的商鋪出售,一般都採取返租的政策,宣傳的都是10年左右回本,每年可以獲得多少的回報率。尤其是前幾年,大多數商鋪宣傳的都是8%的回報率。其實從商鋪經營的實際情況來說,想要在前兩年就達到8%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截止到目前,市場上通行的都是開發商在前三年進行補貼,開發商也不是做慈善的,於是這部分成本就加到銷售價格上了,造成商鋪的銷售價格過高,給予投資戶的回報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多數的投資戶也知道這個小小的伎倆,於是對於開發商就越加的不信任了。
第二、競爭壓力過大
跟著房地產的不斷發展,不僅是住房的數量在逐漸增加,就算是商鋪也在越變越多。隨著國家進行的城鎮化締造,新的小區居民點也開始逐漸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自然就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商鋪了。因為商鋪數量的增加,那些想要買商鋪出資的人,挑選的空間也就因此而擴大,而買了商鋪的人能夠賺錢的機會自然就會變少。
第三、電商的衝擊
在現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很多年輕人在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出門的,大多數也都是在網上挑選商品,所以實體商鋪的生意自然就有所下降。對於已經買了商鋪的人來說,他們的現狀就是花費了昂揚的成本去買商鋪,可是到最後連本都賺不回來,尤其是在住所小區邊上的商鋪,他們的目標客戶基本上也就是小區的居民,而除了藥店、美容店、菸酒雜貨鋪等,其他類型的商店基本上就沒有什麼生意。
第四、購買商鋪成本
跟著房價的不斷上升,商鋪確實價格也是越來越高的,而且相比起住所而言,商鋪的單價會愈加的「嚇人」,而且即便是狠下心買了商鋪,以後想要轉手也是十分困難的,還有昂揚的稅費,相比起買住所的人,所能取得利潤實在很低,所以即便是想要出資的人,自然也是不會將自己陷入這種泥潭邊的。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因為房價的不斷上漲,很多人就算是買了房子也過的是節衣縮食,加上每個月固定的消費和房貸,在這樣大的壓力之下,人們的消費水平自然會有所下降,誰還會再想著去買商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