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2020-12-12 騰訊網

文:林蕭

「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簡單點來說,就是你買下一間鋪子,然後出租出去,基本上就可以養活三代人。這說明,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高的。所以長期以來,不少人手裡有餘錢的人,都非常青睞投資旺鋪。特別是早幾年,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商鋪投資迅速變成了有一個炙手可熱的行業。然而讓很多投資者沒有想到的是,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商鋪開始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現如今,滿大街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消息。就連人流量最多的步行街的門面,很多也沒能逃過關門轉讓的結局。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曾經的「一鋪養三代」,為何會淪落到今天這般境地?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實體店老闆都認為,電商才是「罪魁禍首」。誠然,電商崛起以後,很多實體店的生意確實稱得上是一落千丈。而且隨著電商的規模越來越大,幾乎所有實體店都沒能逃脫被擠壓的命運。

比如最早的時候,受電商影響最大的就是服裝店。但是現在,蔬菜、水果、藥品、家具、家電、數碼產品等,幾乎任何東西都能在網絡上買到。久而久之,除了餐館、理髮店之外,幾乎沒有實體店不受電商的影響。而隨著實體店的生意每況愈下,很多實體店主也就堅持不下去了,紛紛選擇了轉讓。但問題在於,現在很多人都不再看好實體店,所以出現了鋪面租不出去也賣不掉的情況。

可以說,旺鋪這個曾備受人們青睞的「香餑餑」,如今已經成為了「雞肋」。那麼,商鋪落到今天這個下場,真的全是因為電商嗎?其實客觀來說,現在的實體店生意不好做,和電商的崛起肯定有關,但如果把全部責任都推卸給電商,也是說不過去的。「一鋪養三代」之所以會成為過去式,和下面這3點原因有著直接的關係。

一、電商

前面我們也說了,電商的崛起對實體店的生意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不過,電商並非是造成實體店沒落的根本原因。喜歡線下購物的小夥伴會發現,大街上倒閉的實體店雖然很多,但也有很多實體店的生意非常紅火,仿佛完全沒有受到電商的影響,例如優衣庫、UR、HM等。所以還是那句話,凡事都是事在人為,能不能競爭過電商,還是要看實體店主的本領。當然了,電商的興起,從源頭上就減少了實體店很多客源。

不過,實體店主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現在電商的日子也不好過。隨著電商平臺的不斷發展壯大,入駐的商家也越來越多。相信一些朋友已經發現了,現在網購商品的質量和性價比已經大不如前了,甚至還沒有實體店的性價比高。這主要是因為電商商家之間的競爭太激烈,為了保障利潤,一些商家根本不顧產品質量。如果這種情況長時間持續,那麼可以預見,消費者會逐漸回歸實體店。

二、高房租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不斷發展,房租也越來越高,在很多大城市裡,一個10平米的鋪子,月租金就高達三四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實體店主都表示,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來一算帳才發現自己是在為房東打工。試想,一個10多平米的鋪子,年租金30—40萬元,賣什麼東西才能穩賺不賠。一方面是電商的衝擊,一方面是高昂的租金,以及水電、人工費用。久而久之,很多實體店就被拖垮了,認為還不如打工來的輕鬆。

另外,還有一些不規矩的房東,看你生意做得不錯,馬上就會給你漲房租。你如果不交,生意就沒法幹了。如果交了,利潤就沒了。不過現在好了,很多鋪子乾脆租不出去了,所以一些房東也是非常著急的。由此可見,房東在收租方面,也不能太過貪心,至少要堅持誠信,不要隨意漲租,不然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三、商鋪越來越多

隨著房子越建越多,商鋪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不過,商鋪和旺鋪是有本質區別的。人流量多,生意好的商鋪才能叫做旺鋪。而一些新建小區的商鋪,往往是冷冷清清,無人問津。可以說,現在的旺鋪還是比較稀缺的,但商鋪早已經「爛大街」了。那些普通的商鋪,不僅不賺錢,反而有可能成為砸在手裡的「高危資產」。

相關焦點

  • 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有人說,如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會受到影響,曾經「一鋪養三代」的時代,將要終結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也就是說,在過去你只要能買一間商鋪,就能養活三代人的意思。顯然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可觀的。因此,在過去幾年,許多人也非常青睞投資商鋪。尤其是過去的近二十年,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經歷的黃金期,在這期間商鋪投資也成了炙手可熱的項目。
  • 「一鋪養三代」成歷史,馬雲透露「新風口」?商鋪出路「在這」!
    可以發現,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進程加快,街道上的「旺鋪出租」是越來越多了。很多商鋪主掛著「清倉甩賣」、「最後清盤」等字眼的橫幅,一大波實體店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衝擊下倒閉破產。從前,人們堅信「一鋪養三代」,但是,現在的商鋪卻從「香餑餑」變成了難啃的山芋。
  • 「一鋪養三代」成老黃曆,又一「暴利」行業衰敗,半年倒閉148家
    這兩位都是公認的網際網路行業的領軍人物了,可以說開創了一個新時代。馬雲當初是抓住了電商的風口,而馬化騰則盯上了社交這方面,這才讓阿里巴巴和騰訊成了世界級的企業。不過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勢必會對很多行業造成衝擊,例如實體店行業。
  • 2020年,實體店生意將更加難做,除了抱怨,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從9.9元包郵到5.9元包郵,實體店早已沒有春天。那個曾經豪言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人,早已改口為「無商可經」。身邊很多做實體店的朋友都在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都怪無底線的電商壓低價格,沒良心的房東壓榨成本,懶惰的消費者不再進店,外加目光短淺的同行惡意競爭。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實體店,就是被這些人逼上絕路。
  • 商鋪輝煌不在,一鋪養三代成歷史?曾是香餑餑,如今成了危險資產
    過去在房價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瘋狂的時候,商鋪就已經是備受搶手的房型了。原因很簡單,個體戶是所有創業行為中門檻最低的一門生意,而想要成為個體戶,首先要有一個商鋪,所以每逢交通便利的樓盤開售新的商鋪時,商鋪周圍儘是人山人海。
  • 實體店要「咋活」?
    擺地攤的人變多了,客人都被「地攤經濟」吸引去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實體店的生意又要不好了呢?要知道,現在的實體店主們是舉步維艱,因為高昂租金、電商影響、競爭壓力大、消費者的觀念改變等諸多影響,「一鋪養三代」早就已經成了過往。現在,不少實體店主也不「奢望」能賺多少錢了,只要不虧錢就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近幾年,大家反映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大家把這一原因歸根於電商的出現,殊不知近幾年電商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就在近些年,大家走在大街小巷會看到很多實體店鋪轉讓,或空房出租等字樣。
  • 從「一鋪養三代」到「一鋪坑三代」,為何說「商改住」也救不了商業...
    2009年以來,中國城市進行了大量的商業地產建設,「一鋪養三代」言猶在耳。地方政府喜歡,開發商高興,銀行支持。但是線下商業很快受到經濟低迷和電商分流的雙重打擊。到國務院出臺「商改住」政策的地步,但瘦死的駱駝,真的能變成馬?
  • 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的出路在哪?
    近10年來實體店幾乎連年備受打擊,實體經濟也是備受打擊,這不得不把原因算在電商頭上,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成了實體經濟的噩夢。有人說,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倒閉的能是旺鋪嗎?不過沒有電商的話,或許真的就是旺鋪吧,那麼實體店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 遍地「清倉甩賣」,實體店成「黃粱一夢」,董明珠暗指實體未來
    自從電商行業出現之後,實體行業的發展就受到一定負面影響。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生意不好做,人工成本增加、房租增加……每年總成本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收益卻沒有增長太多,因此有很多人都表示所謂的「一鋪養三代」不過是一場「美夢」罷了。其實,在電商崛起之後,實體行業會遭受到衝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 實體店生意「慘澹」,真的「只怪」馬雲嗎?這「3個」同樣是幫兇
    一提起實體店生意慘澹,大家第一「怪罪」的永遠都是馬雲。久而久之,大家紛紛把「生意不好」這個鍋,甩給馬雲。但是電商已經發展成熟,實體店生意仍舊不好,真的「只怪」馬雲嗎?不可否認,馬雲創造的電商,確實對國內大部分實體店造成了衝擊,而最受影響的莫過於服裝行業了。
  • 小縣城的房東們建了個微信群,然後噩夢開始了
    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最近幾個月實體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大部分商鋪都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租戶迫於無奈只能主動向房東提出暫時減租的要求,不少房東也是通情達理的答應了,畢竟現在大家都不好過。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有通情達理的好房東,就有傲慢無理的「壞」房東。
  • 服裝店生意不好做?AR虛擬試衣能挽救實體店嗎?
    經歷了去年的煎熬,2018服裝生意好做嗎?過去幾年,不少人都在抱怨服裝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電商對服裝實體店的衝擊太大,二是因為房租成本水漲船高。房租越來越高,實體店服裝價格也就不得不提高,許多消費者自然就選擇了價格更加便宜的網購。
  • 一鋪「養三代」成過去式,現在降價也沒人要?說到底就是沒錢!
    畢竟有那麼一句話「一鋪養三代」。要是能夠買到一個地段好、人流量也比較大的商鋪,光是一個月的房租就能夠養活三代人的開銷。因此,就算是在高房價時期,購買商鋪的人也比比皆是。而現如今,房價依舊高居不下,可是購買商鋪的人卻在逐漸減少,甚至有的商鋪就算降價也是無人問津。
  • 實體店的寒冬什麼時候才可以過去?巨頭們的責任心在哪裡
    雞蛋3毛錢一斤,土豆2.5毛一斤,胡蘿蔔0.9毛一斤,雞翅4.9元一斤……看到這些,相信很多做生鮮行業的實體店主已經坐不住了,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本想著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遇到了疫情的影響,只要自己扛住身心的壓力就可以見到雨後的彩虹,沒想到,疫情是扛過去了,但是卻遭到了各大巨頭的掠奪式進攻。
  • 實體店生意慘澹,是被網店影響?如果僅看到這一層,你也太膚淺了
    實體店生意冷淡有一部分是受到網店影響,主要還是因為經濟增長放緩、大家手頭缺錢消費導致的。無論是實體店還是網店,都是銷售商品的一種形式,在有了網店之後,實體店的客源自然要被分流一部分,因為在網店買東西方便,而且還可能比實體店便宜一些。
  • 為什麼說超高的房租擊垮了實體店,養活了電商,其實是適者生存
    我就跟老闆攀談兩句才知道這個實體店的秘密。這家店只有一層一百多個平方,可是當時買的價格卻是二百萬,老闆說自己本來打算做點生意買下來門面房不用交房租也不用年年被逼迫漲房租,結果現在的生意入不敷出準備轉讓,結果也就是賺了一個裝修費根本沒有想像那麼簡單。
  • 原因有三,都很現實
    許多貸款購買商鋪的業主在「以租養貸」的情況下仍舊能賺不少錢。 曾經就有這麼一句話說「一鋪養三代」,看來一點也不誇張。 商鋪的投資回報率大大下滑,從「一鋪養三代」變成了「三代養一鋪」。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商鋪頻現「退租潮」、商鋪投資者血本無歸呢?答案很現實。 電商對實體行業的衝擊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許多電商平臺不斷湧現。例如我們熟知的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