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蛋糕店給孩子買蛋糕,結果蛋糕店裡冷冷清清沒有人。我就跟老闆攀談兩句才知道這個實體店的秘密。
這家店只有一層一百多個平方,可是當時買的價格卻是二百萬,老闆說自己本來打算做點生意買下來門面房不用交房租也不用年年被逼迫漲房租,結果現在的生意入不敷出準備轉讓,結果也就是賺了一個裝修費根本沒有想像那麼簡單。
門面房賣的很貴,但是指望回本真的挺難,而電商不需要門面,只要有個工作場合就行,甚至寫字樓都沒有必要
很多電商都是中間商,那種收單待發貨。我曾經在萬達工作賣表,光門面費一個月一萬八千多,三十多個平方。電費三千塊用不到兩個月,兩個服務員一年六七萬,裝修又得七八萬,這樣算下來一年成本就得三十萬左右。所以開店以後啥都不幹就這麼多錢,敢問門麵店能夠跟電商競爭麼?除了一些特別雄厚實際的一些公司,其實個體經營商會很累很累。
門面房投資啟動資金很貴
最讓人避不開的坑,如果生意好房東可能會漲錢,但是如果生意不好,市場門面房漲價人家房東也會長,所以作為店主得考慮特別多的問題。很多飯點光裝修就得上百萬,如果說不接下來上漲的房租不就是等著賠本麼?所以實體店有很多的劣勢。
並且生意的好壞受人流量的影響,所以對於做生意的生意人很快就會意識到除了做餐飲沒有辦法,還有超市能夠有利潤,其他的真的開門市店特別的容易虧本。
而電商考慮什麼呢?基本就是保證快遞進貨商全部問題就解決了。
門面房老闆急需回本,漲價成為趨勢,因為門面房投資太大而得到利潤估計也是猴年馬月
門面房的價格並不是什麼秘密,基本寸土寸金,甚至一個門面房的價格每平方都要一萬以上,比住宅房都貴。所以投資多不回本會讓這些買主心裡不踏實。
做生意本來就得考慮成本,想要賺錢就得什麼都算的清清的,只有這樣才能不賠本,但是電商只有有門面,獲得資格證就能獲得售賣的權利在網上,所以無論門面在哪裡,價格租金多少都能取得這種在網絡上售賣東西的資格,比如鹹魚也成了一些售賣二手東西的超大市場,所以很多人開始把自己的視野轉換到了網絡之上。
雖然門面房也有人租,但是作為新式餐飲還有一些美容美髮等價格也開始有或多或少的價格飆升,過去十元能理發現在也提升到二十五十,甚至一百多。所以對於消費水平的提高只能提高利潤打造品牌才能在高房租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利潤。
在哪都遵守的原則—適者生存
只有在改變中適應現實的問題才能謀取生存,所以高房價影響了一批人,也有一部分人轉型並適應了環境。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