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超高的房租擊垮了實體店,養活了電商,其實是適者生存

2020-12-19 陌小生微世界

有一次我去蛋糕店給孩子買蛋糕,結果蛋糕店裡冷冷清清沒有人。我就跟老闆攀談兩句才知道這個實體店的秘密。

這家店只有一層一百多個平方,可是當時買的價格卻是二百萬,老闆說自己本來打算做點生意買下來門面房不用交房租也不用年年被逼迫漲房租,結果現在的生意入不敷出準備轉讓,結果也就是賺了一個裝修費根本沒有想像那麼簡單。

門面房賣的很貴,但是指望回本真的挺難,而電商不需要門面,只要有個工作場合就行,甚至寫字樓都沒有必要

很多電商都是中間商,那種收單待發貨。我曾經在萬達工作賣表,光門面費一個月一萬八千多,三十多個平方。電費三千塊用不到兩個月,兩個服務員一年六七萬,裝修又得七八萬,這樣算下來一年成本就得三十萬左右。所以開店以後啥都不幹就這麼多錢,敢問門麵店能夠跟電商競爭麼?除了一些特別雄厚實際的一些公司,其實個體經營商會很累很累。

門面房投資啟動資金很貴

最讓人避不開的坑,如果生意好房東可能會漲錢,但是如果生意不好,市場門面房漲價人家房東也會長,所以作為店主得考慮特別多的問題。很多飯點光裝修就得上百萬,如果說不接下來上漲的房租不就是等著賠本麼?所以實體店有很多的劣勢。

並且生意的好壞受人流量的影響,所以對於做生意的生意人很快就會意識到除了做餐飲沒有辦法,還有超市能夠有利潤,其他的真的開門市店特別的容易虧本。

而電商考慮什麼呢?基本就是保證快遞進貨商全部問題就解決了。

門面房老闆急需回本,漲價成為趨勢,因為門面房投資太大而得到利潤估計也是猴年馬月

門面房的價格並不是什麼秘密,基本寸土寸金,甚至一個門面房的價格每平方都要一萬以上,比住宅房都貴。所以投資多不回本會讓這些買主心裡不踏實。

做生意本來就得考慮成本,想要賺錢就得什麼都算的清清的,只有這樣才能不賠本,但是電商只有有門面,獲得資格證就能獲得售賣的權利在網上,所以無論門面在哪裡,價格租金多少都能取得這種在網絡上售賣東西的資格,比如鹹魚也成了一些售賣二手東西的超大市場,所以很多人開始把自己的視野轉換到了網絡之上。

雖然門面房也有人租,但是作為新式餐飲還有一些美容美髮等價格也開始有或多或少的價格飆升,過去十元能理發現在也提升到二十五十,甚至一百多。所以對於消費水平的提高只能提高利潤打造品牌才能在高房租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利潤。

在哪都遵守的原則—適者生存

只有在改變中適應現實的問題才能謀取生存,所以高房價影響了一批人,也有一部分人轉型並適應了環境。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推薦語: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國的電商基本也成為了大多數人生活中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畢竟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無論是可選擇性還是價格上都比實體店有優勢,所以很多人在幾年內都養成了電商購物的習慣。
  • 適者生存——但——誰是適者?
    「適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這個說法就是史賓莎提出的,而且被達爾文採用於《物種起源》第五版(1869);達爾文這樣做是否明智,那倒難說 ──「適者生存」固然是方便宣傳的好口號,但也正正是這個口號,令不少人誤解了他的演化論。
  • 都說實體店不好做,但為什麼很多人依然會選擇投資實體店?
    不是說電商火起來,實體就不能做了,電商想完全取代實體零售是不可能的,兩者必然要回到共存的終極狀態,而且在各自業態下,都有成功者和失敗者,這是很正常的,電商賣家倒閉的也不在少數,賺錢的也只是那些頭部賣家,相比之下,線下實體店投資,能不能賺錢不敢說,但生存的概率要比電商大一些,操作起來也簡單一些。
  • 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歐美卻不行?
    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為啥美國卻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隨著國內電商的興起,一大批實體店相繼倒閉,或者轉讓出去,如今國內的實體商店確實「不好混」。而在美國。電商亞馬遜平臺卻並沒有把美國的實體店幹掉,反而在線上、線下都有著各自的發展之路。
  • 同款商品不同價位,電商和實體店真的有差異嗎?網友:其實差不多
    人們都說,如今的時代是網際網路的時代,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網絡,而行動裝置的大面積普及,讓網際網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又加深了一步。而這其中,電商就是一個佼佼者,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算一算,也就發展了20餘年,但其對中國人的影響,比很多有幾千年歷史的古老行業都要深遠的多。
  •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網際網路的發展,確實帶來了很多的改變,尤其是在我們中國,可以說,從2010年到2020年,在這短短10年的時間內,由於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的實體店,也都被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打敗,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國內實體店頻倒閉現狀堪憂 1、一月賣2580個包才夠交房租,高房租攆走店老闆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 2020大批店鋪倒閉轉讓背後,實體店如何生存和盈利
    2020實體店如何生存和盈利?2020年,受到疫情的衝擊與「線上電商」、「網店」的衝擊,一批批的店鋪不得不面臨著倒閉轉讓的風險,大街上一排排的空店鋪,著實讓人看著心疼。難道說是實體店無法生存下去了嗎?真的是主要因為電商的衝擊?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國內實體店頻倒閉現狀堪憂 1、一月賣2580個包才夠交房租,高房租攆走店老闆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達芙妮等本土品牌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 PS4《方舟:生存進化》將提前?適者生存被擱置
    【本文由巴士單機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方舟:適者生存》是從開放世界類遊戲《方舟:生存進化》中獨立出來的遊戲,而PS4版本的《方舟:適者生存》原定於本月發布,但最近我們卻被告知其開發計劃已經被擱置。
  •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這個社會很豐富,不是你想的那麼可怕,也不是你幻想的那麼美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有的人在負重前行,有的人在墨守成規,有的人成了社會的精英,有的人被社會淘汰。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改變,不斷適應的過程,改變自己,適應環境,才能隨著時代巨輪滾滾向前。
  • 適者生存,不一定是進步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一條著名的定律——適者生存。這是出自達爾文著名的《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本意是講不能適應競爭進化的物種會遭到無情的淘汰,從理論一出世,它就被引入來解釋各種社會現象。很多人都認為,事物的發展一定是一個進步的過程。
  • 迪卡儂實體店,為什麼沒被電商打垮?
    說是「白嫖」,細心的話,也不難發現每個來玩的人都會帶上那麼幾樣小東西,畢竟不花點錢,也有點過意不去,價格足夠親民。 迪卡儂實體店, 為什麼沒被電商打垮?
  • 鄱陽築閘,讓白鶴適者生存就行嗎?
    然而前不久,江西省鄱建辦副主任紀偉濤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草不夠吃了,適者生存,鳥類也會捕魚,或者到農民田裡去吃玉米、番薯。「我們救助的時候給白鶴吃小魚,也都是吃的。」採訪中紀偉濤說,就算出現最差的結果,鳥類還是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尋找到生存方法。
  • 「適者生存」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表達——適者生存,其正確的表達是:survival of the fittest 適者生存In college, it’s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 在中國,電商幹掉了實體店,為何在日本,電商卻會敗給實體店?
    提到電商平臺,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了。淘寶成立的時機很好,恰逢之前的國內電商巨頭易趣網易主,eBay貿然進軍中國市場,中國電商行業出現動蕩。同時,由於支付寶、花唄等事物的出現,更是讓網上購物成為了一種潮流。而隨著國內電商行業的發展壯大,實體店的日子也是變得越來越難過。
  • 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相信幹實體店時間久的人都有體會,如今開店賺錢越來越不容易,近幾年店鋪轉讓的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深圳某整條街的店面批量倒閉,招租了許久也沒人問津,同樣在深圳坂田五和也發現有很多店鋪在轉讓中。」其實不僅是深圳出現這種現象,其他地區也基本一樣。如今,滿大街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小廣告。甚至是一些人流最多的步行街的門面,也能看到很多店鋪轉讓的廣告。
  • 世界不是弱肉強食,也不是適者生存!
    後來有一個人在研究了生物進化之後說出一句話,生物的本質不是弱肉強食,而是適者生存。因為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定義的,所以沒有什麼是對的,同樣也沒有錯的,有的只是多少人認為而已,多數則是真理,少數則是錯誤。達爾文一個人說的話微不足道!但是現在卻是普遍認知,中間只隔了一個傳播。
  • 世界不是弱肉強食,也不是適者生存
    後來有一個人在研究了生物進化之後說出一句話,生物的本質不是弱肉強食,而是適者生存。因為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定義的,所以沒有什麼是對的,同樣也沒有錯的,有的只是多少人認為而已,多數則是真理,少數則是錯誤。達爾文一個人說的話微不足道!但是現在卻是普遍認知,中間只隔了一個傳播。他說的很有道理,並且我們去研究之後無法反駁,很好,你說的都對。
  • 服裝行業利潤這麼大,為什麼實體店卻喊「倒閉」?如今真相來了
    那麼,為什麼連暴利的服裝行業,都有很多實體店開不下去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這幾點,首先,這其實和電商沒什麼太大的關係,要知道,男性朋友是很少會去買衣服的,而女性買衣服,大多數都是以實體店為主,而且,就算女性在電商平臺中購買衣服,也一樣不影響她們逛實體店,所以說,電商其實並沒有帶來什麼影響。 其次,和價格也一樣沒什麼關係,有貴的衣服,就會有便宜的衣服,買不起貴的,可以去買便宜的,而且一樣不影響服裝行業的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