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發現,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進程加快,街道上的「旺鋪出租」是越來越多了。很多商鋪主掛著「清倉甩賣」、「最後清盤」等字眼的橫幅,一大波實體店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衝擊下倒閉破產。從前,人們堅信「一鋪養三代」,但是,現在的商鋪卻從「香餑餑」變成了難啃的山芋。
實體店發展不景氣,不少人都說是「馬雲的錯」。有人覺得,馬雲改變了這個時代,將電商帶進國人的生活,這是導致實體店開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如果將「罪」全部怪在馬雲身上的話,那真的是有些太偏激了。就像馬雲說的:「馬雲不做,李雲做。淘寶不做,張三做......新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大批的實體店倒閉,但這並不是電商的錯。而實體經濟的衰落也是必然的,馬雲只是加快了這個進程而已。換句話說,電商只是虛擬經濟,並不可能完全替代實體經濟存在。所以說,在將錯全部歸結在馬雲和電商身上的時候,實體店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的問題。
「實體經濟難做」並不能全部歸咎於電商的崛起,房租的居高不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等,都是導致實體經濟衰敗的原因之一。中國的房價很高,而商鋪的租金更讓不少店主承擔不起,在生意平平但是商鋪租金昂貴的時候,商鋪倒閉的頻率也就更快了。
其次,習慣網購的人會發現,同樣的一個商品,商鋪售賣的價格要比網上貴上好幾倍。在綜合考慮之下,不少消費者還是會選擇「網購」。
前段時間,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了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從報告中得知,截止到2020年3月,中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9.04億人,比2018年底新增了7508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超9億人都會成為電商的「潛在客戶」。這也就意味著,超9億人在實體店中的消費能力會被減弱。那麼,我們就要眼睜睜看著實體店發展不斷下行嗎?
怎麼能讓實體經濟不衰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主動求變」。馬雲說:「時代在變革,零售行業恨我沒有用」。
現在,不少商鋪店主已經開始順應時代,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例如,這兩年爆火的「直播帶貨」,就是典型的成功例子。順著風走的人,才能率先到達終點。如果你非要逆風而行,結果也是可想而知。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這樣的言論:「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所以說,實體經濟是不可能消失的。那麼,實體店的後路要怎麼走?其實,馬雲已經指出了一條「明路」,這就是「新零售」。
馬雲在前兩年提出,未來會有五大趨勢,即「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與新能源」。對於新零售,馬雲認為,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10到20年都沒有電子商務之說,只有「新零售」一說。而「盒馬鮮生」,就是馬雲涉水的一個棋子。
萬事萬物都不是固守成規的,懂得靈活變通、及時作出改變,就沒有什麼絕對的事情。而實體店的倒閉真的要全怪給馬雲嗎?恐怕不能。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網民超過9億》
人民日報《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