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鋪養三代」成歷史,馬雲透露「新風口」?商鋪出路「在這」!

2020-12-04 聚富財經

可以發現,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進程加快,街道上的「旺鋪出租」是越來越多了。很多商鋪主掛著「清倉甩賣」、「最後清盤」等字眼的橫幅,一大波實體店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衝擊下倒閉破產。從前,人們堅信「一鋪養三代」,但是,現在的商鋪卻從「香餑餑」變成了難啃的山芋。

實體店發展不景氣,不少人都說是「馬雲的錯」。有人覺得,馬雲改變了這個時代,將電商帶進國人的生活,這是導致實體店開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如果將「罪」全部怪在馬雲身上的話,那真的是有些太偏激了。就像馬雲說的:「馬雲不做,李雲做。淘寶不做,張三做......新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大批的實體店倒閉,但這並不是電商的錯。而實體經濟的衰落也是必然的,馬雲只是加快了這個進程而已。換句話說,電商只是虛擬經濟,並不可能完全替代實體經濟存在。所以說,在將錯全部歸結在馬雲和電商身上的時候,實體店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的問題。

「實體經濟難做」並不能全部歸咎於電商的崛起,房租的居高不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等,都是導致實體經濟衰敗的原因之一。中國的房價很高,而商鋪的租金更讓不少店主承擔不起,在生意平平但是商鋪租金昂貴的時候,商鋪倒閉的頻率也就更快了。

其次,習慣網購的人會發現,同樣的一個商品,商鋪售賣的價格要比網上貴上好幾倍。在綜合考慮之下,不少消費者還是會選擇「網購」。

前段時間,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了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從報告中得知,截止到2020年3月,中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9.04億人,比2018年底新增了7508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超9億人都會成為電商的「潛在客戶」。這也就意味著,超9億人在實體店中的消費能力會被減弱。那麼,我們就要眼睜睜看著實體店發展不斷下行嗎?

怎麼能讓實體經濟不衰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主動求變」。馬雲說:「時代在變革,零售行業恨我沒有用」。

現在,不少商鋪店主已經開始順應時代,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例如,這兩年爆火的「直播帶貨」,就是典型的成功例子。順著風走的人,才能率先到達終點。如果你非要逆風而行,結果也是可想而知。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這樣的言論:「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所以說,實體經濟是不可能消失的。那麼,實體店的後路要怎麼走?其實,馬雲已經指出了一條「明路」,這就是「新零售」。

馬雲在前兩年提出,未來會有五大趨勢,即「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與新能源」。對於新零售,馬雲認為,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10到20年都沒有電子商務之說,只有「新零售」一說。而「盒馬鮮生」,就是馬雲涉水的一個棋子。

萬事萬物都不是固守成規的,懂得靈活變通、及時作出改變,就沒有什麼絕對的事情。而實體店的倒閉真的要全怪給馬雲嗎?恐怕不能。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網民超過9億》

人民日報《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

相關焦點

  • 「一鋪養三代」成老黃曆,又一「暴利」行業衰敗,半年倒閉148家
    雷軍曾一語成讖,他的那句「站在風口,豬都能飛」一直被頻繁提起,因為說的的確有道理。在「風口行業」,只要你稍微能動動腦筋吃點苦,基本上都能賺到錢,甚至可以將小企業辦成知名品牌,目前活躍在富豪榜上的很多人都擁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在累積了一定的財富之後,看到「風口」就會立馬投資布局,這樣才能將產業越做越大,例如馬雲、馬化騰、李嘉誠等人。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文:林蕭 「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簡單點來說,就是你買下一間鋪子,然後出租出去,基本上就可以養活三代人。這說明,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高的。所以長期以來,不少人手裡有餘錢的人,都非常青睞投資旺鋪。
  • 「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有人說,如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會受到影響,曾經「一鋪養三代」的時代,將要終結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也就是說,在過去你只要能買一間商鋪,就能養活三代人的意思。顯然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可觀的。因此,在過去幾年,許多人也非常青睞投資商鋪。尤其是過去的近二十年,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經歷的黃金期,在這期間商鋪投資也成了炙手可熱的項目。
  • 商鋪輝煌不在,一鋪養三代成歷史?曾是香餑餑,如今成了危險資產
    自改革開放開始,商鋪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香餑餑。過去在房價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瘋狂的時候,商鋪就已經是備受搶手的房型了。原因很簡單,個體戶是所有創業行為中門檻最低的一門生意,而想要成為個體戶,首先要有一個商鋪,所以每逢交通便利的樓盤開售新的商鋪時,商鋪周圍儘是人山人海。
  • 商鋪頻現「退租潮」,為何「不香了」?原因有三,都很現實
    房產向來是國人最喜歡投資的項目,除了住宅以外還有一些好商鋪也是人們投資的首要選擇。 要知道,商鋪租金的投資回報率在5%—10%之間,是普通住宅的3—5倍。許多貸款購買商鋪的業主在「以租養貸」的情況下仍舊能賺不少錢。
  • 一鋪「養三代」成過去式,現在降價也沒人要?說到底就是沒錢!
    這些年,人們除了買房進行投資之外,還有一個投資就是商鋪。畢竟有那麼一句話「一鋪養三代」。要是能夠買到一個地段好、人流量也比較大的商鋪,光是一個月的房租就能夠養活三代人的開銷。因此,就算是在高房價時期,購買商鋪的人也比比皆是。
  • 巖板成新風口 陶瓷品牌未來出路何在?
    2020年11月17日,在中國家居品牌大會·2020佛山峰會之巖板沙龍上,來自依諾巖板|瓷磚、依諾費恩澤巖板、東鵬控股、博德倍麗雅家居、蒙娜麗莎綠屋建科、諾貝爾陶瓷、簡一大理石瓷磚、冠珠陶瓷、義大利加德尼亞中國運營中心、華耐家居、科凡定製、怡欣居家具、瑪格定製家居的13位家居大咖以「巖板成風口,陶瓷品牌何處去」為主題展開智慧碰撞,從他們的思辨中,或許可以探索出陶瓷品牌未來發展之路。
  • 商鋪投資成共識江橋老街黃金現鋪受寵
    隨著新「國五條」的出臺,商鋪投資成為投資者的主流選擇。俗話說「一鋪養三代」,對比住宅,商鋪受政策影響較小,以其穩定的投資回報、較高的利潤率,獲得眾多投資者的親睞。近日,在業內屢創銷售神話的上海江橋老街,推出了60-200平米的黃金現鋪,憑藉其在地段、交通、商圈、運營等多方面優勢,倍受投資者寵愛。
  • 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的出路在哪?
    近10年來實體店幾乎連年備受打擊,實體經濟也是備受打擊,這不得不把原因算在電商頭上,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成了實體經濟的噩夢。有人說,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倒閉的能是旺鋪嗎?不過沒有電商的話,或許真的就是旺鋪吧,那麼實體店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 不是房子,馬雲表示未來最值錢的,是這2種東西
    大家經常聽到馬雲預測未來的商業走勢,在公開場合上馬雲十分敢於表達自己的各種想法,開始的時候,這種想法,一般都是受到質疑,但是經過很長時間之後,往往都能夠驗證其所有的表達都是正確的。因為這種原因,馬雲每一次講話都被人們重視,去年的下半年,當時電商對於線下經濟已經形成了碾壓之勢,那個時候大家都認為其實線下銷售已經沒有什麼生命力了,未來這種一鋪養三代,做個小生意的夢想都會破滅,當時馬雲卻不這麼認為,去年,馬雲在公開場合表示,其實未來的零售歸途不在電商,也不再實體店鋪,而是在於新型零售。這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一體的銷售形式。
  • 商鋪陷入「租不出、賣不掉」僵局,投資商鋪還有未來嗎?
    因為當時商鋪非常吃香,所以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也就是說有一個商鋪之後,家裡基本上就不愁吃不愁喝,光靠租金就可以獲取豐厚的收入,比如在一二線城市一些黃金地段,一個10平米的商鋪,每個月就有可能達到上萬元的租金,光是商鋪的租金就比很多人的月工資高出很多。
  • 實拍重慶一大型商場,冷冷清清,商鋪不是賣就是出租
    曾經有那麼一句話「一鋪養三代」,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你有錢,拿這些錢投資市場商鋪,商鋪的租金都能養活三代人了,表示有一個商鋪就能賺到大錢。可是,如果社會在變了,商業圈太多,而且現在是電商時代,越來越多人在網上買的東西。
  • 35萬商鋪竟被改成廁所!男子協商不僅沒停工,連蹲便器都裝好了
    說起商鋪,可能很多人還是「一鋪養三代」的觀點,認為它租金高,投資一間就能躺著賺錢。可你們知道嗎,這棵搖錢樹有時會淪為雞肋,甚至稍不留神還會讓人賠錢掉大坑。近日,就有一男子自己花幾十萬買的商鋪竟被改成了公共廁所,真是扎心。這究竟是什麼情況,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90%的人應該明白的道理:商鋪投資今非昔比,輕易不要越入雷池
    曾經的「黃金」商鋪如今卻淪為「鬼街」,主城區商業圈的住宅底商大多空置,今非昔比,再難翻紅。西安商圈近些年的發展究竟如何?「一鋪養三代」還是不是投資的風向標?2018年西安發布商圈建設三年規劃,力爭建成28個區域商圈、6個城市商業中心,那現在完成的進度又如何呢?
  • 二線城市商鋪引來浙江淘金客
    「一鋪養三代」是很多投資者的夢想。現在隨著杭州商鋪價格的高企,很多浙江人把目光放在了價格尚處爬升階段的二三線城市商業地產身上,力圖能提早布局,掘到屬於自己的一桶金。  商鋪追著房價漲  杭州炒鋪者嘗甜頭  最近幾年,杭州的房子漲得厲害,繞城之內儘是萬元房,但杭州商鋪的價格也在不知不覺中漲了上來,而且地段好的商鋪漲幅比住宅還兇猛。  「2006年的時候,隔壁鄰居要把商鋪以48萬元賣給我們,我們沒要,後來被人接手了,現在有人要出300萬買,房東竟然還不賣呢。」對於杭州成熟商圈店鋪的漲幅,徐東也算見證人。
  • 商鋪變"傷鋪" 千名業主維權路迷茫
    「日光碟」、「百萬喝茶費」、「近9000人搖號搶不足400套房」……7月新盤一公布,許多人已經忙著做「打新計劃表」。對於這場「盛宴」,有實力無「房票」的人開始把眼光盯向了不限購、不限貸的商鋪投資。「一鋪養三代」這個思路根深蒂固,可真是如此嗎?曾經4人瘋搶一個不足7平方米的格子鋪,以為一鋪養三代,從此抱上了聚寶盆。
  • 資本進軍菜市場,馬雲成為背鍋俠,後面是傳統暴利行業醜陋嘴臉!
    這一表態,被解讀為對網際網路巨頭不斷下沉普通無技術含量市場,搶奪窮人最後一口飯的警告。馬雲也被噴子任意噴成嗜血資本家!這樣的風氣愈發嚴重,其實是很可悲的。因為,馬雲不過是替銀行和房地產這兩個經濟暴利者背負了大家的怨氣!事情其實很簡單!首先,資本擴張到社區團購,並沒有法律明文禁止。
  • 「2000年」是個「風口」:以馬雲、丁磊為首的9位名人「脫穎而出」
    馬雲,浙江人(南方),杭州師範學院畢業。其實,早在1995年,馬雲就已經步入了網際網路行業,並且成功地開發出了「中國黃頁」。又過了幾年,馬雲最終於1999年創立了阿里巴巴。我們再來說說2000年前後,分別拔得頭籌的三位娛樂圈名人。陸毅,「上海」人(南方),「上海」戲劇學院畢業,於1999年主演的電視劇《永不瞑目》讓陸毅一舉成名。
  • 西安發布樓市新政,商鋪或將成為新一輪投資風口
    這也是繼2019年6月20日之後,時隔近一年半樓市調控再次加力。本次新政調控政策從商品房預售管理、二套房首付比例、預售資金監管等方面都做出了詳細規定。其中新政後與購房者息息相關的二套住房首付比例政策,可謂給廣大置業客戶帶來不小的衝擊:在西安「全市」(含西鹹新區)範圍內,購買第二套商品住房的貸款首付比例:最低40%,最高70%!
  • 展望未來房價,2020買商鋪還是買住房?馬雲的一句話讓很多人後悔不已
    商鋪是一種長期投資的項目,投資回報率穩定而且基本上每年都會都遞增,主要是要選好地段,不然會成傷鋪,收益非常困難。但是商鋪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說轉手比較難,因為稅費很高,基本上商鋪的稅費約30%左右。馬雲曾豪言壯語說未來一些住宅將是白菜價,可馬雲一直也沒否定未來商鋪是毫無價值的,近年來他在退休之前,濃墨重筆搞起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河馬鮮生」,還投資購入了大量的商鋪,由此可見他對未來商鋪的前景是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