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的出路在哪?

2020-12-16 藍天說

近10年來實體店幾乎連年備受打擊,實體經濟也是備受打擊,這不得不把原因算在電商頭上,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成了實體經濟的噩夢。有人說,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倒閉的能是旺鋪嗎?不過沒有電商的話,或許真的就是旺鋪吧,那麼實體店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價格影響消費,消費刺激生產

最受打擊的一定要算服裝行業一個,現在的人買衣服多少是在網上買的,多少是在線下買的?這些都是傳統電商的優勢,實體店有點難受。

本質上來說,廠商和品牌商們的銷量經過電商以後,呈幾何式增長,他們的不僅沒有受到打擊,反而藉助傳統電商獲得了利益的有效提升。

這種情況就類似於餐飲業自從接入外賣平臺以後,每天的單子都變多了一樣,在生產埠和銷售埠並沒有出現問題,反而是消費刺激了生產。

之所以是消費刺激生產,是因為商品在沒了店鋪租金、人工成本以後,在網上展示的價格更低,價格刺激了消費,需求量增多,那麼相應的生產量自然也要提上來。

網上的選擇更多,價格更好

實體店最大的難處在於除了偶爾的活動促銷外,難以拿出更低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所以在七夕節、中秋節、國慶節、元旦節這些噪點極大的節日,他們幾乎都是幾重大禮輪番轟炸。

恰好也正是這個節日出來的人才特別多,一條街上最吸引人的永遠不是服裝店,人們牽掛的是無止境的夜生活,小吃街是最受歡迎的,逃不過吃的命。

如果可以的話,家長們更願意在網上給孩子選擇一葉草、三隻松鼠的零食大禮包,剛好孩子也特別喜歡,不是線下超市不好,而是網上的選擇變多了。

難道不是這樣嗎?

讓現在的衣服也能像外賣一樣送出去

唯一的好消息是傳統電商基本已經發展到一個臨界點,目前正在朝著線下發展,新零售就是很好的一個方式,甚至最近爭議不斷的社區電商也是。

試想,實體店的衣服也能像外賣一樣賣出去的話,消費者為什麼還要去網上挑選等上幾天呢?

這有又回到了一開始的難題,店鋪的租金,尤其是大城市的租金。

所以線下店鋪們除了在周年慶、節假日的時候營造氛圍以外,平時也要形成自己的文化,或者競爭優勢,這一點中式快餐華萊士就是一個不錯的代表。

華萊士每個月的8號、18號和28號都有自己的特惠活動,利用這一點,至少華萊士可以肯定這三天的節日銷量更好難道不是嗎?

社區電商:對市場秩序破壞太大

實體經濟才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裡真的不得不多勸勸宅男宅女們多出門走走,年輕人們也是多出門買菜,社區電商真的招來的爭議太多了。

我不得不說幾塊錢就能買到30個雞蛋,幾塊錢就能買到七八斤橘子是真的香,但是這真的對市場秩序破壞得簡直不要太明顯,這價格比價格戰還價格戰。

我不說社區電商發展起來對菜市場有多大的影響,單是現在的滴滴打車,你有看見過滴滴打車以前的價格嗎?網際網路經濟靠砸錢,後期的回本之路卻是太猛。

社區電商成型以後,基本就是30塊錢幾個雞蛋了,橘子賣你7塊錢一斤你也不得不買,菜市場和超市的菜確實偏貴了一點,但都是基於成本的正常考慮。

實體經濟的發展之路

國家都還在為此而擔憂,我也是過來做一些簡單的分析,可以確定的是,振興實體經濟已經迫在眉睫,現在是社區電商,下一個風口又會在哪裡?

網際網路無疑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這麼迅猛的擴張,實在讓人膽寒。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科技資訊

相關焦點

  • 遍地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相告
    近年來,很多實體店因經營不善,而相斷倒閉,特別是今年疫情過後,不僅是街邊小店都掛出了「旺鋪轉讓」的標牌,就連大型的商場也熬不過這個冬天。前些日子,開了17年的上海四川北路的巴黎春天商場因經營不善而宣布關門倒閉。
  • 遍地旺鋪轉讓,活下去成了唯一口號,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
    文:Jarvan我們都知道的一個道理:一個新興行業的崛起總會為另一個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比如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為電商行業提供了沃土;而與之相對應的,一個行業的興起往往會伴隨著另一個行業的沒落,電商行業的崛起確實值得欣慰,然而它卻影響了實體經濟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文:林蕭 「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簡單點來說,就是你買下一間鋪子,然後出租出去,基本上就可以養活三代人。這說明,投資商鋪的回報率還是非常高的。所以長期以來,不少人手裡有餘錢的人,都非常青睞投資旺鋪。
  • 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相信幹實體店時間久的人都有體會,如今開店賺錢越來越不容易,近幾年店鋪轉讓的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深圳某整條街的店面批量倒閉,招租了許久也沒人問津,同樣在深圳坂田五和也發現有很多店鋪在轉讓中。」其實不僅是深圳出現這種現象,其他地區也基本一樣。如今,滿大街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小廣告。甚至是一些人流最多的步行街的門面,也能看到很多店鋪轉讓的廣告。
  • 商鋪輝煌不在,一鋪養三代成歷史?曾是香餑餑,如今成了危險資產
    自改革開放開始,商鋪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香餑餑。過去在房價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瘋狂的時候,商鋪就已經是備受搶手的房型了。原因很簡單,個體戶是所有創業行為中門檻最低的一門生意,而想要成為個體戶,首先要有一個商鋪,所以每逢交通便利的樓盤開售新的商鋪時,商鋪周圍儘是人山人海。
  • 「一鋪養三代」成歷史,馬雲透露「新風口」?商鋪出路「在這」!
    可以發現,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進程加快,街道上的「旺鋪出租」是越來越多了。很多商鋪主掛著「清倉甩賣」、「最後清盤」等字眼的橫幅,一大波實體店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衝擊下倒閉破產。從前,人們堅信「一鋪養三代」,但是,現在的商鋪卻從「香餑餑」變成了難啃的山芋。
  • 遍地「清倉甩賣」,實體店成「黃粱一夢」,董明珠暗指實體未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生意不好做,人工成本增加、房租增加……每年總成本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收益卻沒有增長太多,因此有很多人都表示所謂的「一鋪養三代」不過是一場「美夢」罷了。其實,在電商崛起之後,實體行業會遭受到衝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有限,當電商帶走了一定流量之後,實體行業自然就會損失一部分流量。
  • 又一行迎來」倒閉潮「,曾經讓所有人都眼紅,現在沒人敢接手
    自古以來就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意思是,買下一間商鋪,然後租出去,基本上可以保證三代人生活富裕;由此可見,買鋪面的回報率還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人有錢後都會選擇投資商鋪,以此來保證子孫富貴綿長。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曾經炙手可熱的商鋪,如今成了'高危資產」,這一行業走向了下坡路。物以稀為貴,商鋪不等於旺鋪!過去二十年裡,中國經濟迎來了飛速發展,房地產業走上了快車道;大型購物商場、社區底商等,各種商業地產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 曾經人山人海的東門老街,如今冷冷清清,人們都不出來逛街了?
    以前每年都要去很多次東門老街買衣服,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就沒有去,但是最近去了一次就卻發現東門老街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人山人海了。甚至有些服裝店冷冷清清。一些賣衣服的銷售人員在門前大聲吶喊,也沒有一個人進門挑選衣服。曾經人山人海的東門老街,到如今變成冷冷清清的街道也就是一兩年的時間。
  • 「一鋪養三代」成老黃曆,又一「暴利」行業衰敗,半年倒閉148家
    雷軍曾一語成讖,他的那句「站在風口,豬都能飛」一直被頻繁提起,因為說的的確有道理。在「風口行業」,只要你稍微能動動腦筋吃點苦,基本上都能賺到錢,甚至可以將小企業辦成知名品牌,目前活躍在富豪榜上的很多人都擁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在累積了一定的財富之後,看到「風口」就會立馬投資布局,這樣才能將產業越做越大,例如馬雲、馬化騰、李嘉誠等人。
  • 2020年,實體店生意將更加難做,除了抱怨,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大街小巷都煥發著生機,北方的朋友打雪仗,南方的朋友吃雪糕,所有實體店的老闆則在瑟瑟發抖。曾經喧鬧無比的節慶促銷大面積啞火,光鮮亮麗的彩旗和花球失去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醒目的「轉讓啟示」「招租廣告」和「倒閉清倉」。信息差被徹底破壁,全民電商鯨吞蠶食,開店成本快速激增。
  • 一鋪「養三代」成過去式,現在降價也沒人要?說到底就是沒錢!
    畢竟有那麼一句話「一鋪養三代」。要是能夠買到一個地段好、人流量也比較大的商鋪,光是一個月的房租就能夠養活三代人的開銷。因此,就算是在高房價時期,購買商鋪的人也比比皆是。而現如今,房價依舊高居不下,可是購買商鋪的人卻在逐漸減少,甚至有的商鋪就算降價也是無人問津。
  • 電商火熱,街邊商店生意慘澹,未來實體行業的「出路」究竟在哪?
    到目前為止,一些實體店仍然無法營業。事實上,實體店的「生意不好」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現象。早在幾年前,很多實體店就傳出生意下滑的消息。他們還表示,水、電、房租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漲,但生意不如以前,許多實體店「微利」。雖然大家都知道實體店正在遭受損失。但仍有許多實體店店主將經營不善歸咎於電子商務,認為電子商務是「壓垮」實體店的罪魁禍首。甚至指責馬雲把電子商務帶到了中國。
  • 巨頭紛紛回歸線下,那麼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例如商場、超市、飯館、酒店、KTV、休閒足浴、美容美髮店、美食店、生活館等,各行業有真實店鋪經營的都可以統稱為實體店。 在網絡上開設銷售的,沒有在線下開鋪經營的,這些就統稱為虛擬店或叫網店。
  • 從「一鋪養三代」到「一鋪坑三代」,為何說「商改住」也救不了商業...
    2009年以來,中國城市進行了大量的商業地產建設,「一鋪養三代」言猶在耳。地方政府喜歡,開發商高興,銀行支持。但是線下商業很快受到經濟低迷和電商分流的雙重打擊。到國務院出臺「商改住」政策的地步,但瘦死的駱駝,真的能變成馬?
  • 南京站雙地鐵口文玩旺鋪招商盛啟!商圈已醇熟,恭迎蒞臨!
    雙地鐵黃金錢巢旺鋪 鋪鋪搶贏  主城區最後一條低價商業街  南京站位於位於南京古城城北,地處揚子江畔,在紫金山下,前臨玄武湖,後靠小紅山,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優越。周邊環繞著玄武湖商區、湖南路商區和山西路商區,繁華大境已成,恭迎老闆駕到。
  • 原因有三,都很現實
    許多貸款購買商鋪的業主在「以租養貸」的情況下仍舊能賺不少錢。 曾經就有這麼一句話說「一鋪養三代」,看來一點也不誇張。 商鋪的投資回報率大大下滑,從「一鋪養三代」變成了「三代養一鋪」。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商鋪頻現「退租潮」、商鋪投資者血本無歸呢?答案很現實。 電商對實體行業的衝擊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許多電商平臺不斷湧現。例如我們熟知的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
  • 2020大批店鋪倒閉轉讓背後,實體店如何生存和盈利
    2020實體店如何生存和盈利?2020年,受到疫情的衝擊與「線上電商」、「網店」的衝擊,一批批的店鋪不得不面臨著倒閉轉讓的風險,大街上一排排的空店鋪,著實讓人看著心疼。難道說是實體店無法生存下去了嗎?真的是主要因為電商的衝擊?
  •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近幾年,大家反映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大家把這一原因歸根於電商的出現,殊不知近幾年電商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就在近些年,大家走在大街小巷會看到很多實體店鋪轉讓,或空房出租等字樣。
  • 槓哥每日一評:2020房價下跌就從商鋪開始!
    今年經過疫情這一折騰,房地產的分水嶺就馬上要來,有人會噴,唱了這麼多年的房價下跌,什麼時候跌啦,磚家都被拍死了多少回了!各位看官且聽我細細道來。今天我們就談房地產其中的一個黃金角色――商鋪自從人類有了商業活動以來,商鋪就誕生了,其歷史悠久,一直受到資本的追捧,風彌上千年,一鋪富三代也不是神話!如今看來,別說三代,一代都成問題了,其中兩代跑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