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旺鋪轉讓,活下去成了唯一口號,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

2020-12-19 逸雲財富

文:Jarvan

我們都知道的一個道理:一個新興行業的崛起總會為另一個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比如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為電商行業提供了沃土;而與之相對應的,一個行業的興起往往會伴隨著另一個行業的沒落,電商行業的崛起確實值得欣慰,然而它卻影響了實體經濟,如今實體店的生意非常難做。

近年來,我們發現街道兩邊多了很多「旺鋪轉讓」的廣告語,不僅大型門店如此,小型店鋪的處境更是十分艱難。之前,「一鋪旺三代」是很正常的一種情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實體店鋪的生存情況已經十分不樂觀了,不誇張地說,「活下去」才是很多店鋪的唯一目標。

實體店生意不好,各個店鋪老闆發出陣陣「哀嚎」,然而這群人把鍋全部丟給了馬雲,他們紛紛表示是馬雲的電商害死了實體店,電商逼得實體店行業無路可走。電商的出現確實對實體店行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相比於實體店,電商有很多優勢,顧客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買到各種產品,全國有14億人,網民的數量更是高達6億,如此龐大的用戶勢必帶走了大量的流量。

不過我們還要分析更深層次的原因,電商的優勢只是方便嗎?如果跟實體店的直接購買相比,顯然電商的物流系統是短板,即便是京東的自營店鋪,配送時間也在一天左右,所以電商的優勢不在於便利。那它的最大優勢是啥?毫無疑問,是價格!

如果是同樣的商品,你們認為消費者看重的是什麼?自然是價格高低,電商相比於實體店,由於沒有太多的經營成本,所以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比較低,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才開始從電商平臺購物。

電商的優勢很明顯,但我們能說它十全十美嗎?顯然不能!入駐平臺的商家越來越多,商家之間的競爭壓力也在逐漸變大,為了增加銷量提高利潤,一些商家甚至出現了售假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吃虧的就是買家。

電商行業的發展潛力確實大,但也有明顯的弊端。對此,商界鐵娘子董明珠就曾說過,某些電商平臺公然售假,平臺上超過70%的商品都是假貨。在董明珠看來,實體店不是沒有未來,相反,實體店才是最基本的,脫離了實體店,電商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

董明珠認為,只有發展實體才有前途,實體行業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而或聯網只是一個媒介渠道,脫離了實體,網際網路只是空殼。

實體店不會消失,正如銀行會永遠存在一樣,我們能說行動支付普及後,銀行就會消失嗎?顯然這是空談!董明珠表示,實體店的未來依然很光明。正因如此,董明珠始終沒有放棄發展實體,為了讓實體店更有發展潛力,她正在摸索實體和電商之間的某種關係,電商+實體才是未來。

總而言之,電商的發展確實衝擊了實體店行業,但這並不意味著實體店會快速消亡,那些能夠及時轉型的實體店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實體業需要快速轉型,這才是最根本的!

電商離開實體店無法存活,同樣的道理,實體店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它也需要擁抱網際網路。當今的實體店市場早已今非昔比,「等著顧客上門」顯然已經行不通了。

這就要求商家應該主動利用網際網路來推廣自己,而且商家也有理由走出去,提供上門服務,利用同城的優勢,將自己的服務質量提高。不是說實體店沒有未來,只要能夠及時轉型,改變策略,實體店依然可以跟電商硬碰硬。

實體店也是有出路的,但這需要店主們去摸索,只有努力打造成服務一流,口碑一流的店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相關焦點

  • 遍地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相告
    近年來,很多實體店因經營不善,而相斷倒閉,特別是今年疫情過後,不僅是街邊小店都掛出了「旺鋪轉讓」的標牌,就連大型的商場也熬不過這個冬天。前些日子,開了17年的上海四川北路的巴黎春天商場因經營不善而宣布關門倒閉。
  • 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的出路在哪?
    近10年來實體店幾乎連年備受打擊,實體經濟也是備受打擊,這不得不把原因算在電商頭上,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成了實體經濟的噩夢。有人說,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倒閉的能是旺鋪嗎?不過沒有電商的話,或許真的就是旺鋪吧,那麼實體店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 遍地「清倉甩賣」,實體店成「黃粱一夢」,董明珠暗指實體未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生意不好做,人工成本增加、房租增加……每年總成本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收益卻沒有增長太多,因此有很多人都表示所謂的「一鋪養三代」不過是一場「美夢」罷了。其實,在電商崛起之後,實體行業會遭受到衝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有限,當電商帶走了一定流量之後,實體行業自然就會損失一部分流量。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所以長期以來,不少人手裡有餘錢的人,都非常青睞投資旺鋪。特別是早幾年,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商鋪投資迅速變成了有一個炙手可熱的行業。然而讓很多投資者沒有想到的是,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商鋪開始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 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相信幹實體店時間久的人都有體會,如今開店賺錢越來越不容易,近幾年店鋪轉讓的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深圳某整條街的店面批量倒閉,招租了許久也沒人問津,同樣在深圳坂田五和也發現有很多店鋪在轉讓中。」其實不僅是深圳出現這種現象,其他地區也基本一樣。如今,滿大街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小廣告。甚至是一些人流最多的步行街的門面,也能看到很多店鋪轉讓的廣告。
  • 格力15%股權轉讓新進展:2項相關議案已通過,董明珠7年首次缺席股東...
    與往年不同的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因「工作原因」缺席——這是董明珠自2012年5月接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以來,7年間首次缺席年度股東大會。在今天的股東大會上,格力電器董事會秘書望靖東表示,此次股份轉讓的主導是國資委和格力集團。今日股東大會所涉及的相關議案,都是為了下一步15%股份轉讓所做的一些安排。
  • 電商火熱,街邊商店生意慘澹,未來實體行業的「出路」究竟在哪?
    眾所周知,在電子商務出現之前,國人忙於生活、工作的同時,購物只能在空餘時間去商場或實體店,其他購買方式也很少。但電子商務的出現給了人們另一種選擇。就像一塊「蛋糕」在實體店只有一個人分享,但隨著電子商務的出現,「蛋糕」變成了兩個人分享。因此,肯定會有吃不飽的人。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實體店老闆抱怨生意不好,許多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實體店受到嚴重影響。
  • 線上線下兩重天 家電實體店能否「蘋果化」
    線上銷售迭代在電商沒有興起以前,家電實體店幾乎是產品銷售的唯一渠道,並經歷過一段輝煌時期。李女士是北京市一家家電賣場的工作人員,親身經歷了家電線上線下變革的這十幾年。最近,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先後現身抖音和快手,親自為格力產品宣傳並帶貨,且效果不錯。5月10日晚間,董明珠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數超過1600萬,最高同時在線100萬人。開場30分鐘3個產品銷售額破1億元,100分鐘銷售額破2億元,3個小時成交額達3.1億元。
  •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近幾年,大家反映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大家把這一原因歸根於電商的出現,殊不知近幾年電商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就在近些年,大家走在大街小巷會看到很多實體店鋪轉讓,或空房出租等字樣。
  • 2020大批店鋪倒閉轉讓背後,實體店如何生存和盈利
    2020實體店如何生存和盈利?2020年,受到疫情的衝擊與「線上電商」、「網店」的衝擊,一批批的店鋪不得不面臨著倒閉轉讓的風險,大街上一排排的空店鋪,著實讓人看著心疼。難道說是實體店無法生存下去了嗎?真的是主要因為電商的衝擊?
  • 董明珠的「掌舵人之旅」,背後並不簡單:一群男人幹不過一個女人
    董明珠曾在節目採訪中,講述自己的經歷,在我看來就三個字:「活下去!」  為了讓家人「活下去」  1975年,21歲的董明珠從技校畢業,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從事行政管理工作,這份工作在當時無疑是一份鐵飯碗。
  • 格力「易主」,新東家砸400億,或成董明珠「新老闆」
    要說我國最知名的女富豪或者女企業家是誰,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格力電器董明珠。作為格力的掌門人,董明珠仿佛成了一塊格力的「招牌」。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擊敗了實體店?推薦語: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國的電商基本也成為了大多數人生活中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畢竟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無論是可選擇性還是價格上都比實體店有優勢,所以很多人在幾年內都養成了電商購物的習慣。
  • 屢敗屢戰董明珠
    賣智慧型手機、造新能源汽車、家電多元化、投資晶片……無論哪一條選擇猛進的岔道,交出的答卷都沒有令市場信服,亦沒有為格力帶來明顯增量。賣智慧型手機、造新能源汽車、家電多元化、投資晶片……無論哪一條選擇猛進的岔道,交出的答卷都沒有令市場信服,亦沒有為格力帶來明顯增量。 不過,市場見識了董明珠個人超強的流量。 自2016年中國網絡直播元年開啟後,經過4年發展,2020年電商直播帶貨在疫情背景下迎來高潮。
  • 董明珠的網紅之路:炮轟同行被指尖酸刻薄,曾罵美的小米是小偷集團
    她執著地宣揚對格力、對格力產品的信心,並用自己獨特的快人快語甚至有些尖刻的方式表達出來,然後就成了一個網紅。據說,這為格力省下了上千萬的廣告費。2014年,格力電器將代言人改為自家領導董明珠。在此之前,格力的代言人是國際影星成龍。
  • 董明珠:單身30多年,為何不再婚?商界鐵娘子終於說出了原因
    1984年,董明珠30歲,兒子2歲,這一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董明珠獨自撫養兒子到8歲,1990年,董明珠把8歲的兒子託付給了母親,獨自一人南下珠海闖蕩,進入格力,做業務員。1992年,董明珠的個人銷售額突破1600萬,佔據整個格力公司的八分之一,1994年,格力出現了危機,骨幹集體跳槽,董明珠臨危受命,堅持留在格力,被眾人推選為經營部部長。1995年,董明珠升為銷售經理,在她的帶領之下,格力公司的銷售額和收入連續11年居於首位。
  • 董明珠:剛柔並濟的鐵娘子
    長期浸淫在這樣「韜光養晦」的文化中,很多人年少時就已老成而世故,早就學會了夾起尾巴乖乖做人,圓滑處事,只要跟自己的利益不衝突,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董明珠顯然是一個另類。她喜歡鬥爭,卻並非出於天性。與對手鬥這不,最近格力電器的一紙訴狀讓空調界的「小弟」奧克斯成了眾矢之的。一個是市場佔有率為30%的家電市場老大哥,一個是市場佔有率僅為6%的未上市小弟。本該井水不犯河水,可又偏偏恩怨不斷。
  • 董明珠變身海立股份「野蠻人」的可能性不大
    一家之言    如果海立股份大股東有意轉讓,那麼格力將積極充當「接盤者」
  • 三維家聯袂三粒米:給家居經銷商「活下去」的出路
    未來三年只要活下去」。面對時代變局,一直專注於技術服務家居家裝行業的三維家,憑藉商業創新,技術創新實現智慧轉型。三維家專注於三維圖形軟體,做設計軟體、生產軟體,從導購、營銷、設計、生產、交付全鏈條的工具體系來賦能整個產業、門店、家裝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