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rvan
我們都知道的一個道理:一個新興行業的崛起總會為另一個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比如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為電商行業提供了沃土;而與之相對應的,一個行業的興起往往會伴隨著另一個行業的沒落,電商行業的崛起確實值得欣慰,然而它卻影響了實體經濟,如今實體店的生意非常難做。
近年來,我們發現街道兩邊多了很多「旺鋪轉讓」的廣告語,不僅大型門店如此,小型店鋪的處境更是十分艱難。之前,「一鋪旺三代」是很正常的一種情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實體店鋪的生存情況已經十分不樂觀了,不誇張地說,「活下去」才是很多店鋪的唯一目標。
實體店生意不好,各個店鋪老闆發出陣陣「哀嚎」,然而這群人把鍋全部丟給了馬雲,他們紛紛表示是馬雲的電商害死了實體店,電商逼得實體店行業無路可走。電商的出現確實對實體店行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相比於實體店,電商有很多優勢,顧客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買到各種產品,全國有14億人,網民的數量更是高達6億,如此龐大的用戶勢必帶走了大量的流量。
不過我們還要分析更深層次的原因,電商的優勢只是方便嗎?如果跟實體店的直接購買相比,顯然電商的物流系統是短板,即便是京東的自營店鋪,配送時間也在一天左右,所以電商的優勢不在於便利。那它的最大優勢是啥?毫無疑問,是價格!
如果是同樣的商品,你們認為消費者看重的是什麼?自然是價格高低,電商相比於實體店,由於沒有太多的經營成本,所以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比較低,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才開始從電商平臺購物。
電商的優勢很明顯,但我們能說它十全十美嗎?顯然不能!入駐平臺的商家越來越多,商家之間的競爭壓力也在逐漸變大,為了增加銷量提高利潤,一些商家甚至出現了售假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吃虧的就是買家。
電商行業的發展潛力確實大,但也有明顯的弊端。對此,商界鐵娘子董明珠就曾說過,某些電商平臺公然售假,平臺上超過70%的商品都是假貨。在董明珠看來,實體店不是沒有未來,相反,實體店才是最基本的,脫離了實體店,電商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
董明珠認為,只有發展實體才有前途,實體行業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而或聯網只是一個媒介渠道,脫離了實體,網際網路只是空殼。
實體店不會消失,正如銀行會永遠存在一樣,我們能說行動支付普及後,銀行就會消失嗎?顯然這是空談!董明珠表示,實體店的未來依然很光明。正因如此,董明珠始終沒有放棄發展實體,為了讓實體店更有發展潛力,她正在摸索實體和電商之間的某種關係,電商+實體才是未來。
總而言之,電商的發展確實衝擊了實體店行業,但這並不意味著實體店會快速消亡,那些能夠及時轉型的實體店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實體業需要快速轉型,這才是最根本的!
電商離開實體店無法存活,同樣的道理,實體店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它也需要擁抱網際網路。當今的實體店市場早已今非昔比,「等著顧客上門」顯然已經行不通了。
這就要求商家應該主動利用網際網路來推廣自己,而且商家也有理由走出去,提供上門服務,利用同城的優勢,將自己的服務質量提高。不是說實體店沒有未來,只要能夠及時轉型,改變策略,實體店依然可以跟電商硬碰硬。
實體店也是有出路的,但這需要店主們去摸索,只有努力打造成服務一流,口碑一流的店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