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實體店因經營不善,而相斷倒閉,特別是今年疫情過後,不僅是街邊小店都掛出了「旺鋪轉讓」的標牌,就連大型的商場也熬不過這個冬天。前些日子,開了17年的上海四川北路的巴黎春天商場因經營不善而宣布關門倒閉。本來人們一直在說「一鋪旺三代」,家裡開實體店,肯定不會窮,而現在擁有實體商店的那些業主們卻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
平心而論,實體店關門倒閉,是有各方面原因的,比如租金太貴、同業競爭激烈、經營不善等等,但是實體店的老闆們都把責任推給了馬雲,他們也紛紛的表達自己對電商的不滿,實體店老闆們認為他們是被馬雲逼死了。理由是,顧客只要待在家裡面,就可以買到各種各樣商品,而且還能夠把貨物直接送到家。全國有14億人口,網民就高達9.4億,如此龐大的用戶數量必然會帶走線下實體店的大量業務。
不過,從事電商行業多年的資深人士表示,實體店經營不下去是由多種原因的,怎麼能全怪電商?我們電商現在日子也不好過:第一,電商雖然不交稅、沒租金,但你要吸引流量進來,要交廣告費吧,這個廣告費用也是越來越貴。第二,電商之間競爭激烈,你報的價格低,我報的更低。最後大家都沒利潤。第三,別看電商有各種節日,效果也都不錯,但是主要還是讓平臺賺去了,電商過各種網絡節日,都要打折促銷,還要支付高額廣告費,基本都是在賠本賺吆喝,沒什麼利潤。第四,平臺打擊電商假冒偽劣商品,如果被查到會被重罰甚至被迫關店。
顯然,做實體店的不滿意,而做電商的也有很多苦衷。對此,有網紅企業家之稱的董明珠曾經講過,某些電商平臺公然售假,平臺上超過70%的商品都是假貨。在董明珠看來,實體店並非沒有未來,相反實體店才是最基本的,如果脫離了實體店,電商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董明珠認為,發展實體行業才有前途,實體行業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而網際網路只是一個媒介的銷售渠道,脫離了實體,網際網路只是空殼。
正因為如此,董明珠表示,實體店的未來依然很光明,為了讓實體店更有發展潛力,她正在模索實體和電商之間的某種關係,電商+實體才是未來。這讓我想起一位實體店老闆,她是賣女裝的,她的生意做得很不錯的。她讓每一位到她店裡來購物的顧客都加了她的微信,每一次如果有新的款式服裝到來,這位女老闆就在微信裡面把圖片貼出來,以供顧客選擇,這樣顧客們在網上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就可以到實體店裡面去購買。而一些老顧客只要把自己身材尺寸留在店裡,她們在微信上選好了衣服,只要叫女老闆將商品快遞過去就可以了。
此外,我們認為實體店競爭不過網際網路電商,主要是與電商同質化競爭了,大家如果銷售同一種商品,實體店肯定沒什麼優勢,被淘汰出局是遲早的事情,但如果展開差異化競爭,實體店也是很有競爭力的,起碼生存下去沒問題。就像24小時超市、社區乾洗店、蔬菜瓜果店、咖啡店等並不會因為電商平臺的發展、崛起而消失。所以,做實體店的並不是沒有出路,就看你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