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火熱,街邊商店生意慘澹,未來實體行業的「出路」究竟在哪?

2021-01-18 爾東商業觀察

文/森森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從網際網路上誕生的各種產業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其中,電子商務和行動支付成為網際網路行業最大的亮點之一。網際網路的出現為電子商務鋪平了道路,行動支付也是如此,甚至說它們是用於「服務」電商也不為過。

眾所周知,在電子商務出現之前,國人忙於生活、工作的同時,購物只能在空餘時間去商場或實體店,其他購買方式也很少。但電子商務的出現給了人們另一種選擇。就像一塊「蛋糕」在實體店只有一個人分享,但隨著電子商務的出現,「蛋糕」變成了兩個人分享。因此,肯定會有吃不飽的人。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實體店老闆抱怨生意不好,許多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實體店受到嚴重影響。到目前為止,一些實體店仍然無法營業。事實上,實體店的「生意不好」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現象。早在幾年前,很多實體店就傳出生意下滑的消息。他們還表示,水、電、房租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漲,但生意不如以前,許多實體店「微利」。雖然大家都知道實體店正在遭受損失。但仍有許多實體店店主將經營不善歸咎於電子商務,認為電子商務是「壓垮」實體店的罪魁禍首。甚至指責馬雲把電子商務帶到了中國。

其實,電子商務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即使沒有馬雲,也會有其他人把電子商務帶到中國來。和以前一樣,亞馬遜也想建立中國市場,但當時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已經被「瓜分」了,所以亞馬遜別無選擇,只能離開中國。

事實上,當電子商務第一次進入中國時,很多人都對它不屑一顧。當時,很多人認為電子商務「不可靠」,因為沒有實體店來保證。但後來人們發現,網上的東西不僅便宜,而且售後服務和質量都和實體店一樣好,很多的網店在不同的時期還會推出優惠券。不僅在省時又省力的同時,還比實體店便宜。

電子商務的出現使許多人能夠呆在家裡滿足他們的購物需求。例如,最近流行的直播帶貨,讓很多宅在家的朋友也能買買買。當人們不去購物時,實體店自然就會缺少顧客。當人們發現網購比實體店更便宜時,會覺得自己被實體店欺騙多年,甚至還會出現抵制心理。而這也是實體店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電商最吸引用戶的,無疑是價格和足不出戶就能方便快捷的購物方式。同樣的產品質量、款式,結果網店裡賣的更便宜,這樣的比較下,大家自然明白消費者會選擇誰。電子商務不需要門面、水電、裝修,與實體店相比節省了不少成本。一些人把自己的家當作電子商務的「倉庫」,這為他們節省了很多成本,為電子商務公司之間的「價格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於電子商務成本低,很多人有機會「觸碰」它。一些大學生和上班族在業餘時間做電子商務,這些人也為電子商務的「擴張」做出了巨大貢獻。

與電子商務相比,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在於服務,而這是電子商務無法帶給用戶的。實體店以「精緻的服務」讓顧客記住你。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回頭客的機會。

過去,中國的實體店行業也曾有過「輝煌史」。當時,很多人都投身於實體店。當時,實體店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人們想買東西只能去實體店,這就導致了實體店的「一家獨大」。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大量實體店的生意被「搶走」,導致街頭的「旺鋪轉讓」到處都是。

在網際網路時代,實體店要想「生存」就必須順勢而為。現在,人們喜歡「網購」。實體店也可以開設自己的「網店」,將線上和線下結合起來,可能會產生很大的效果。利用「網店」來宣傳自己,然後消費者就可以來到實體店購物,這樣可以為實體店帶來很好的宣傳效果。現在時代變了,以前實體店是等生意,現在卻成了自己主動「找生意」。對此你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

相關焦點

  • 遍地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相告
    近年來,很多實體店因經營不善,而相斷倒閉,特別是今年疫情過後,不僅是街邊小店都掛出了「旺鋪轉讓」的標牌,就連大型的商場也熬不過這個冬天。前些日子,開了17年的上海四川北路的巴黎春天商場因經營不善而宣布關門倒閉。
  • 人人車「被破產」 二手車電商,出路在哪?
    人人車「被破產」 二手車電商,出路在哪?,出路在哪?  上周,二手車電商人人車「破產」「關站」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媒體上不脛而走,引發行業極大關注。  人人車則回應稱,相關消息不實,人人車不存在「破產」「關站」等情況,目前一切業務運轉正常。而據媒體報導,人人車「被破產」事件背後源於其「戰略升級」。
  • 如果只留存下電商,沒有了實體,社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街邊的商店全部大門緊閉,街上空空蕩蕩,沒有聲響,沒有絲毫生氣,不能單純用冷冷清清形容,簡直到了恐怖的地步。見慣了昔日街面熙熙攘攘的場景,見到那般蕭條的樣子,人真的有說不出的酸澀。還是希望再不要出現那種悽涼的狀況,人還都是嚮往希望,嚮往欣欣向榮,嚮往充滿陽光正能量的幸福場景的。
  • 實體店生意「慘澹」,真的「只怪」馬雲嗎?這「3個」同樣是幫兇
    一提起實體店生意慘澹,大家第一「怪罪」的永遠都是馬雲。久而久之,大家紛紛把「生意不好」這個鍋,甩給馬雲。但是電商已經發展成熟,實體店生意仍舊不好,真的「只怪」馬雲嗎?不可否認,馬雲創造的電商,確實對國內大部分實體店造成了衝擊,而最受影響的莫過於服裝行業了。
  • 遍地旺鋪轉讓,活下去成了唯一口號,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
    ,如今實體店的生意非常難做。之前,「一鋪旺三代」是很正常的一種情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實體店鋪的生存情況已經十分不樂觀了,不誇張地說,「活下去」才是很多店鋪的唯一目標。實體店生意不好,各個店鋪老闆發出陣陣「哀嚎」,然而這群人把鍋全部丟給了馬雲,他們紛紛表示是馬雲的電商害死了實體店,電商逼得實體店行業無路可走。
  • 夫妻經營滷味店生意慘澹,想出奇招,挽救生意,網友:膽大包天
    夫妻經營滷味店生意慘澹,想出奇招,挽救生意,網友:膽大包天現在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惡意的競爭。無論是大型的企業還是小小加工廠?都存在著很大的競爭關係。而且現在我們國家正在提倡環保意識。所以對於美食行業來說,競爭力也是非常大的。
  • 南陽「門面房」生意「慘澹」?該「轉型」?還是該另闢蹊徑?
    這一年給了很多經營者許多思考的時間,也開始以一種倒逼的方式:讓經營者開始反思經營模式,思考「線上」與「實體」變化後,該如何改變!古人云:窮,則思變!說起來,竟一語雙關!曾幾何時的南陽梅溪路和府衙附近,無疑是「購物」天堂,南陽經濟最活躍的地點之一,曾經的門臉「房租」一直領跑南陽,可如今府衙周邊逐漸蕭條,梅溪路更是物是人非,許多曾經的「旺鋪」,如今用「慘澹」二字,十分貼切!不知曾經在此經營的商戶,看到如今的境況作何感想?想必是五味雜陳吧!
  • 如果顧客不回來,化妝品店的出路在哪?
    2014年以後,電商、微商、代購以及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不斷蠶食實體零售的份額。2018年,電商正式成為化妝品零售第一渠道。其次是價格體系的崩塌。網際網路使得化妝品這樣的標準品價格更加透明,加之電商促銷的常態化,線上線下竄貨也成了常態,使得原有的代理商、經銷商的進貨價格體系基本崩塌。
  • 美生在線發力,打造實體電商消費平臺
    美生在線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新消費體驗,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落地實體商家打造美生在線商城。美生在線發力,從消費者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消費理財全面覆蓋,連通線下實體商家打造實體電商消費平臺。 今年,實體店鋪遭遇一輪又一輪的衝擊,有很多實體店只能關門大吉,選擇另尋出路,實體經濟也出現了減退狀態
  • 農村現在最缺什麼生意?哪些將會是未來農村暴利行業?
    別的咱們先不說,就連商業大佬馬雲在2019年教師節提出了「未來致富在農村」的一席言論,可見農村的未來前景依然廣闊。雖然在未來,農村的生意前景很廣闊,但是來說,在農村做生意也和城裡一樣,也是有高低利潤之分的。比如一些高技術的生意、以及近幾年熱門的生意,總是比一些冷門、低技術的生意要好。
  • 北京友誼商店生意慘澹 改造成友誼大廈能否重生?
    隨著電商衝擊,曾經風光無限的實體百貨店都在尋求出路。然而在北京寸土寸金的長安街沿線,卻有一家商店像「文物」幾十年少有變化。這就是北京友誼商店,曾經作為國內最早的涉外商店之一,是新中國第一家為常駐外賓、旅遊團隊提供服務的大規模涉外商店。
  • 實體服裝店生意越來越慘澹?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6個原因
    尤其是看到自己店旁邊街面上一排排的服裝店,客戶進店更少,服裝店老闆每天無所事事獨守店鋪,生意也是好不到哪裡去。那造成實體服裝店生意不好的原因有哪些?據我觀察分析有以下六點:1、電商的衝擊電商的出現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足不出戶,在家只需通過電腦、手機下單就直接可以買到我們心儀的物品。線上服裝店眾多,我們只需在網上挑選好自己喜歡的衣服、尺寸,一鍵下單就直接輕鬆搞定,比去實體店買衣服要方便多了。
  • 葫蘆島最繁華的商區,近百家門店出租無人問津,生意慘澹未來堪憂
    生意紅火的大潤發區域和生意冷淡的興宮中街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大潤發區域,我們會看到來往人群絡繹不絕,門口的外賣小哥來來往往進進出出的,在道路旁邊的計程車也是排成長龍,進入地下車停車場的私家車也越來越多,看到的儘是一片繁華景象。但是在大潤發的後面卻有一個「陰暗面」,近百個門市生意慘澹無人問津。
  • 農村現在最缺什麼生意?哪些將會是未來農村暴利行業?看完有數了·
    別的咱們先不說,就連商業大佬馬雲在2019年教師節提出了「未來致富在農村」的一席言論,可見農村的未來前景依然廣闊。 雖然在未來,農村的生意前景很廣闊,但是來說,在農村做生意也和城裡一樣,也是有高低利潤之分的。比如一些高技術的生意、以及近幾年熱門的生意,總是比一些冷門、低技術的生意要好。
  • 爆品超市:全國首個超級IP全網爆品電商,打造全網電商爆品+賦能實體...
    他們當初並非刻意揚名,都是為了做好喜歡的事而一意孤行, 他們都成為了時代企業家英雄, 我總在想未來的時代怎麼寫我們的歷史。 優勢二:爆品超市是目前全國首家賦能線下實體商家的線上電商平臺! 優勢三:爆品超市是目前全國首家基於保護用戶隱私為前提、不做任何分享和分銷的爆品電商平臺!
  • 電商挑戰實體商業 專家稱不僅「分羹」更應「互補」
    今年「雙11」,電商火了!最新數據顯示,「雙11」購物狂歡節,天貓加淘寶聯手實現了191億元的銷售額,幾乎相當於國內頂尖百貨連鎖全年的業績。  電商崛起,以實體店銷售為主要依託的商業地產該如何應對?業內人士指出,實體店與電商既有競爭也有互補,走差異化路線、注重體驗消費,為商業地產注入文化內涵將成為未來商業地產的發展方向。
  • 實體廣告店VS網店廣告店,實體廣告店出路在哪?
    近年來,網際網路+大趨勢背景下,各種行業的網店崛起,廣告行業同樣也在列。眾所周知,網店因為省去了很多的銷售環節,成本比實體店低,故而降價空間大,所以銷售成本低,銷售價格也比實體店低。加上現在的運輸技術,線上實圖手段高超,故而實體廣告店面臨不小的衝擊。
  • 疫情過後,實體商家的出路是什麼?【長沙陸陸網絡科技】 ​
    原本應該熱鬧非凡的春節變得格外蕭條,眾多行業進入「寒冬」,特別是餐飲、娛樂、商超等高聚集實體產業均受到了嚴峻的考驗。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不少收入幾乎都大幅度縮水,而這其中,對線下實體商家的影響尤為巨大。2、3個月中,客流量幾乎為零,還有房租、水電、人員工資的必要開支等,使得線下經營困難重重。疫情過後,好不容易存活下來的實體商家,該如何尋找出路呢?
  • 生鮮電商現在有哪幾種運營模式?
    生鮮行業已成為一個熱門行業,有不少線下實體店也想開發自己的線上商城。生鮮電商現在有哪幾種運營模式?一起來看看:店倉一體最典型的就是蘇寧小店,線下的蘇寧小店不僅是用戶線下購物的窗口,同時也是前置商店的定位。
  • 疫情過後,實體商家的出路是什麼 長沙陸陸網絡科技
    原本應該熱鬧非凡的春節變得格外蕭條,眾多行業進入「寒冬」,特別是餐飲、娛樂、商超等高聚集實體產業均受到了嚴峻的考驗。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不少收入幾乎都大幅度縮水,而這其中,對線下實體商家的影響尤為巨大。2、3個月中,客流量幾乎為零,還有房租、水電、人員工資的必要開支等,使得線下經營困難重重。  疫情過後,好不容易存活下來的實體商家,該如何尋找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