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多數南陽的「實體店」經營者來說,2020年,是個特殊的一年!
從新冠疫情突襲,到開放市場後,「線上經營」的變遷;
從「地攤經濟」的火爆,到「消費補貼」的傳來;
從」豬肉價格「的瘋漲,到」社區團購「的襲來;
……
2020,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給了很多經營者許多思考的時間,也開始以一種倒逼的方式:讓經營者開始反思經營模式,思考「線上」與「實體」變化後,該如何改變!
古人云:窮,則思變!說起來,竟一語雙關!
」門面經濟「一直是傳統意義上,主要的經營方式,這種傳承了幾千年的經營思路,是地域「人口聚集、市場形成」而發展而來的經營方式,無疑是為了滿足消費」便利「而來,也通過」服務與口碑「形成了眾多長久不衰的百年老店;因此」門臉「經濟正因為有著巨大的市場,所以長期存在!
但凡事皆有」度「,並非越多越好,這也就是」物極則反「的道理,需求一定,供給多,則必然薄利競爭,有競爭便必然有輸贏,再加上特殊環境和事件之下,」優勝劣汰「也就自然而然了!
曾幾何時的南陽梅溪路和府衙附近,無疑是「購物」天堂,南陽經濟最活躍的地點之一,曾經的門臉「房租」一直領跑南陽,可如今府衙周邊逐漸蕭條,梅溪路更是物是人非,許多曾經的「旺鋪」,如今用「慘澹」二字,十分貼切!
不知曾經在此經營的商戶,看到如今的境況作何感想?想必是五味雜陳吧!
傳統生意不能「傳統」做
在企業家當中,劉強東可謂是從「傳統生意」向電商跨度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他的境遇想必與南陽經營者面臨著同樣的機遇與挑戰,但究竟該跳出圈子外?還是在熟悉的領域換種模式,無疑是問題的關鍵!
實際上,許多常年與某種行業打交道的生意人,本身就擁有著一定的資源與人脈,這無疑是最好的財富,可長期以往的經營方式,往往會束縛一個人的思維格局,禁錮經營方式的變遷,這其實也是一種守舊的觀念,當直播、電商、推廣等方式不斷發生變化,盲目的守舊,最終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個朋友常年做實體店,很長一段時間,在整個業內也算得上名聲在外了,可前一段閒聊時,他說: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許多店鋪打價格戰,現在利潤少,業務也跟不上,太難做了!
但同樣做實體店的另一個朋友,反倒是風生水起,大有擴大的趨勢,原因就是他借用「自媒體」包裝、打造「網紅+限時折扣」互動,反倒是很有起色!
所以說,只要有市場,傳統生意就不會「消亡」,只是傳統生意決不能「傳統」去做!就好像,一個店鋪如果現在還沒有二維碼收款,那麼一定很麻煩,現在網絡時代,一切信息都很透明,也很簡單與普及,一個小學生買東西都知道查詢「網店」的價格,何況是成年人呢,索性把價格公開對比,把服務的便利放在前面,或許生意就能反虧為盈!
市場應該跟著「需求」轉
實際上,現在南陽城市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表面上,看似變化不大,但隨著信息的傳播,人們對資源信息的掌握越來越清晰,同時也意味著需求也越來越多!
如何抓住眼下的時機和迎接挑戰?在經濟內循環的大形勢下,除了及時改變經營模式,更重要的是了解南陽人未來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從何得知?很簡單,從政策變化、從關注度角度,甚至藉助眼下最「熱點」的大數據分析!
所以正如李嘉誠所說:我從不間斷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會因為不了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
所以:已經「大有作為」的企業家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正在準備發展的新「經營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