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無數人眼中的「香餑餑」,現在卻迎來「倒閉潮」?

2020-12-16 痴經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鋪傳三代」這樣的說法,不過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上各種電商平臺的出現,使得商鋪不再有原來的吸引力。大街上隨處可見旺鋪轉讓的招牌,許多局外人看不懂這是什麼情況,心裡還在納悶做生意不是比打工更加賺錢,為什麼越來越少的人選擇開店,甚至商鋪還出現了「退租潮」呢?

多數人都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由於電商的出現,大部分的實體店主也覺得生意不景氣是由於電商出現造成的。認為如果電商不出現的話,自己的實體店再發展個十年八年都不是問題,也絕不可能出現現在這種租不出去、賣不掉情況。商鋪淪為「傷鋪」和電商肯定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但如果只將原因歸咎於電商的誕生顯然是有點無理取鬧了。歸根結底,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還是以下三點。

其一,電商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了,電商的出現對於實體店來說確實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卻不在於此。畢竟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電商的出現是必然的,不過是時間上的早晚罷了。再加上電商比起實體店具有很大的優勢,畢竟電商不需要支付高昂的店面租金,價格上優勢非常明顯。

不過實體店也有自己的優勢是無可替代的,隨著電商的發展壯大,入住的商家越來越多,肯定會存在部分商家為了賺錢忽略產品的質量,導致平臺內商品質量參差不齊,給顧客帶來不好的購物體驗。而實體店店面就在那,產品質量不好隨時可以再回去反饋,退貨、換貨什麼的也更加的方便。不過近年來許多的實體店放棄了這個優勢,眼裡面只有錢,不在乎顧客的購物體驗,生意不好做是必然的。

其二,客流分散

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是越來越多的房子平地而起,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曾經外行眼中的「香餑餑」商鋪,現在已經可以說是「爛大街」了。從前的商鋪屬於稀缺資產,大部分人花大價錢都搶不到。而現在哪個小區會沒有商鋪?不僅如此,商場、商業街也是越發展越多,不經意間商鋪就淪為了「危險資產」。

商鋪是越建越多,但是消費的人群卻是有限的,隨著商鋪的增多,客流也只會越來越分散,客流量都下降了,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了。尤其是對於地理位置不佳的商鋪來說,或許一天都見不到幾個人,最終的結果也只能走向倒閉。商鋪也就這樣迎來了「倒閉潮」,滿大街旺鋪轉租的牌子也隨處可見。

其三,消費力降低

房價一直上漲使得現在大部分年輕人背上了房貸,消費力最強的年輕人,每月的工資剛發下來就要還出去一大部分,消費力自然也就降低了不少。還完房貸手裡的錢已經所剩無幾,再購物的話也就更加傾向於網上的商品,畢竟網上的商品更加的便宜。手裡的流動資金減少,也就不會再大手大腳的去消費,商鋪生意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雖然電商的誕生對實體店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大部分的實體店生意受到影響,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是新零售的出現也是給實體店帶來了一絲曙光。相信抓住這次機遇的話,未來的生意也不會太難做!

相關焦點

  • 家具業深陷倒閉潮:兩巨頭同時破產 中小廠死傷無數
    在過去三年,家具行業深陷倒閉潮,中小家具廠家「死傷無數,一片哀鴻」,它們在中國網際網路最鬧熱的時候,成為了一個個漸漸遠去的落寞者。這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兩家昔日家具「明星企業」同時宣告破產。
  • 又一行業迎來「倒閉潮」!電商的鐵蹄之下,有太多「亡魂」
    又一行業迎來"倒閉潮"!電商的鐵蹄之下,有太多"亡魂"也許很多人都曾想到,電商的崛起會對實體企業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大部分人未曾料到的是,在電商的衝擊之下,大量的實體企業已經完全沒有了生存空間。以前人聲鼎沸的商圈,現在都很少有喧鬧,許多實體店打出"跳樓價"的招牌依舊無人問津,許多商家不得不關門歇業。對於很多實體企業的商家來說,馬雲儼然成為了"罪人",當然這個"鍋"馬雲確實背的比較冤。
  • 超35000家企業倒閉,日本步入美國後塵,迎來「破產潮」
    眾所周知,今年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經濟都陷入了危機,本來以為美國可能是今年受災最嚴重的國家,畢竟今年美國的病情一直在世界第一的「寶座」上沒有下來,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日本也步入了美國的後塵,迎來了倒閉潮,已經有超35000家企業倒閉。
  • 餐飲業迎來拆店潮!倒閉最多是奶茶店火鍋店
    經歷了二月份的停擺,三月份迎來了「回收潮」。復工以來,預約商家一直不斷,他倆一天要看七八家店,最忙時一天拆過五家店。這些倒閉的餐館,營業面積小到十幾平方米,大到上千平方米。不少店面年前剛裝修好,結果疫情來了,一天沒營業就打包賣掉。
  • 又一行迎來」倒閉潮「,曾經讓所有人都眼紅,現在沒人敢接手
    所以很多人有錢後都會選擇投資商鋪,以此來保證子孫富貴綿長。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曾經炙手可熱的商鋪,如今成了'高危資產」,這一行業走向了下坡路。物以稀為貴,商鋪不等於旺鋪!過去二十年裡,中國經濟迎來了飛速發展,房地產業走上了快車道;大型購物商場、社區底商等,各種商業地產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現如今,幾乎每條街上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字樣,即便是人流最多的步行街也是如此。原因就在於;新式商鋪越來越多,而且售價也越來越高,租金也只能跟著漲。
  • 年後迎來返工潮,廣東多個工廠卻因招不到人而倒閉,真相很現實
    今天是正月初八,很多公司和工廠都已經開始上班了,「返鄉潮」才過去一個星期,現在又迎來了「返工潮」。現在正是求職招聘旺季,有些工廠把「高薪」「高福利」的廣告打出來了,卻招不到一個工人,用工荒持續升溫,甚至出現了工廠因為招不到人無法經營而倒閉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工廠找不到人呢?
  • 河南的城中村,曾經是人們的「眼中釘」,今後或將成為「香餑餑」
    文/匯潮旅遊說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生不要猶豫,想去哪就去哪在河南,有這樣一個城市,名叫焦作。這裡雖然說只是河南的一個小小地級市,但是,這裡蘊藏的能量是無限大的。這裡的無限發展潛能,也讓很多的人來到這裡找工作。這裡雖然說發展的不錯,但是,難免還是會有一些城中村的存在。有些城中村非常的亂,很多人都不喜歡,還一度成為人們的「眼中釘」。這就是永興屯村。
  • 賭場倒閉、店鋪關門、商品滯銷……西港或將迎來第二波撤離潮?
    西港賭場接連倒閉最直接的表現則是西港遍地開花的賭場接連倒閉。原本因為競爭日益激烈,開銷龐大,不少實體賭場都相繼開設網絡博彩業務,以牟取暴利。沒曾想禁令下來,主營業務被砍,依附其發展的小賭場開始慢慢在破產的邊緣遊走。
  • 中國百貨店迎來倒閉潮 有多少實體商業能撐過2016?
    製造業的萎靡直接導致的是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很多開實體店做生意賺錢的越來越難以維持下去,有的直接關門倒閉。而且,按照目前的形式發展,未來幾年,實體店倒閉潮會越來越猛烈。年初,一份在網上流傳甚廣的《實體店陣亡名單》揭露了實體經濟「屍橫遍野」的現狀。
  • 太原這個商場可能倒閉,曾經是受人歡迎的地方,現在風頭被搶
    現在的商場,因為生活的變化,變得非常的多樣性。所以,商場變得非常的多樣化,現在的商場,賣衣服、賣飾品、還有很多的小吃還有電影院。現在的商場的綜合性非常的強。而且,現在也經常能看到人們下班或者說是放假和自己的小姐妹一起逛街的場景。而且,現在很多地方的商場變得非常的時尚。現在,每個城市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商城,就比如說是成都的太古裡。
  • 曾經的「香餑餑」變「燙手山芋」,租不出也賣不掉,誰在作祟?
    時間推到沒有智慧型手機,電商也不發達的從前,對於想要掙到更多錢的普通人來說,商鋪就成為了許多行業的香餑餑,不管是做超市生意,還是做餐飲生意,或者是做服裝生意,這些遍布在全國各個角落的商鋪儼然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聚寶盆」,特別是一些找到不錯地段,租金還不高的一些個體戶,基本開商鋪就等於穩賺不賠
  • 以前東莞那麼發達,但現在都是倒閉潮,在東莞打工的人去哪裡了?
    2008年金融危機後,小企業倒閉潮使得東莞用工需求大大減少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東莞憑藉著靠近香港的地緣優勢,開始積極發展外貿業務,利用低人力成本優勢發展對外加工業,在短短十幾年內創造了驚人的經濟增長。
  • 疫情下菸酒店或迎倒閉潮?酒類連鎖面臨加速發展拐點
    來源:酒業家菸酒店或迎「倒閉潮」?酒類連鎖面臨加速發展拐點丨疫情影響酒業系列報導文丨酒業家團隊「倒閉」或將成為今年全國零售市場的普遍現象,酒類零售也難獨善其身。1「倒閉潮」真的會到來嗎?「已經做好3月份才開店營業的計劃,同時也做好虧損半年的準備……」「既要付房租、水電、員工工資,又無收入來源,壓力非常大……」「年貨未銷完,資金有點緊……」這是來自菸酒店最真實的聲音。
  • 又一行業陷入「倒閉潮」?半年倒閉6487家,不少人卻「拍手叫好」
    曾經炙手可熱的網吧已經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地方,也成為老闆們致富的手段。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充滿人類煙火的地方,如今卻在逐漸沒落……1996年,中國第一個電腦房「威蓋特」在上海誕生。此後,無數年輕人都有了夢想聚集地,也就是所謂的網吧。自從第一個電腦房出現後,網吧行業開始迅速崛起,越來越多的網吧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種高科技的休閒方式已經被無數的年輕男女所追求。
  • 日本百貨業迎來倒閉潮 因中國遊客消費力不再旺盛又雪上加霜
    日本經濟新聞3日報導,隨著在線購物的興起以及人口高齡化的加重,日本的百貨商場正在迎來關門潮。僅今年預計有10家百貨商場關門,這些店不僅包括大沼、井筒屋等中小品牌,也包括三越伊勢丹等大品牌。雖然近幾年日本百貨商場的數量逐漸減少,但像今年關門數量達到兩位數確實罕見。
  • 疫情+脫歐雙重衝擊,英國小企業或現倒閉潮
    英國小企業聯合會日前的報告預計,由於疫情和脫歐的雙重衝擊,英國有可能在今年出現小企業的倒閉潮。路透社 張穎博:倫敦西南部著名的富饒區域裡士滿的商業街幾乎所有的店鋪都因為疫情封鎖而暫停營業,同時轉讓和空置的店鋪越來越多。比如這裡曾經屬於一家知名大型連鎖百貨老店,去年在全英境內大規模關店時,主流媒體爭相報導。
  • 繼實體店不景氣後,又有行業面臨「倒閉潮」,無力經營相繼退出
    2、繼實體店不景氣之後,又有行業面臨「倒閉潮」,無力經營相繼退出其實除了很多大型商場之外,我國在幾年前出現了一種新型的購物模式,名為社區團購產業,意思就是通過一些社區的報團,採用線上拼單採購,在下定點送貨這一模式,這些日用品和果蔬的購買,這樣一來,僅僅只用批發價就可以購買商品,因此吸引了不少用戶成為團購的一員,對於消費者來說,有更廉價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呢,可這就使得很多的小型企業還有很多小商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 大陸遊客1天不到300人 臺東旅遊業者:或現倒閉潮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東景氣進入「寒冬」,據當地業者估計,到臺東的大陸遊客1天不到300人,讓旅遊餐飲相關業者的的生意一落千丈,業者沉痛表示,如果情形持續惡化下去,未來將出現旅遊及餐飲相關行業的「倒閉潮」。
  • 2018年潮起,2019年潮落,2020年又潮起,社區團購走向何方?
    2. 2019年的倒閉、關停潮(潮落)然而,資本的狂熱只延續到2019年上半年,2019年下半年開始,全國性平臺倒閉關停、地區性平臺被兼併的事件不斷。相比於少量的投融資事件,2019年熱度更大、消息更多便是社區團購平臺資金鍊斷裂,經營不善,導致倒閉、關停、撤城的事件。轉眼間,冰火兩重天的兩個局面,讓人不禁唏噓。
  • 第二輪下崗潮來襲 或重蹈90年代國企下崗潮覆轍?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稱,由於國企重組等因素影響,要準備迎接第二輪下崗潮。中國面臨著製造業倒閉潮和失業潮雙面夾擊的局面,中國人迎來巨大挑戰。如果真入曾湘泉所言,那麼國家確實要對就業政策做出調整了,更要好好研究,如何才能調整好就業形勢,做到不浪費人才,減少失業待工的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月製造業PMI指數跌破榮枯線,跌至49.8,為最近28個月的最低點。越來越多的頭牌外資企業開始加速撤離中國。中國面臨著製造業倒閉潮和失業潮雙面夾擊的局面,中國人迎來改開後第三次命運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