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鋪傳三代」這樣的說法,不過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上各種電商平臺的出現,使得商鋪不再有原來的吸引力。大街上隨處可見旺鋪轉讓的招牌,許多局外人看不懂這是什麼情況,心裡還在納悶做生意不是比打工更加賺錢,為什麼越來越少的人選擇開店,甚至商鋪還出現了「退租潮」呢?
多數人都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由於電商的出現,大部分的實體店主也覺得生意不景氣是由於電商出現造成的。認為如果電商不出現的話,自己的實體店再發展個十年八年都不是問題,也絕不可能出現現在這種租不出去、賣不掉情況。商鋪淪為「傷鋪」和電商肯定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但如果只將原因歸咎於電商的誕生顯然是有點無理取鬧了。歸根結底,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還是以下三點。
其一,電商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了,電商的出現對於實體店來說確實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卻不在於此。畢竟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電商的出現是必然的,不過是時間上的早晚罷了。再加上電商比起實體店具有很大的優勢,畢竟電商不需要支付高昂的店面租金,價格上優勢非常明顯。
不過實體店也有自己的優勢是無可替代的,隨著電商的發展壯大,入住的商家越來越多,肯定會存在部分商家為了賺錢忽略產品的質量,導致平臺內商品質量參差不齊,給顧客帶來不好的購物體驗。而實體店店面就在那,產品質量不好隨時可以再回去反饋,退貨、換貨什麼的也更加的方便。不過近年來許多的實體店放棄了這個優勢,眼裡面只有錢,不在乎顧客的購物體驗,生意不好做是必然的。
其二,客流分散
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是越來越多的房子平地而起,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曾經外行眼中的「香餑餑」商鋪,現在已經可以說是「爛大街」了。從前的商鋪屬於稀缺資產,大部分人花大價錢都搶不到。而現在哪個小區會沒有商鋪?不僅如此,商場、商業街也是越發展越多,不經意間商鋪就淪為了「危險資產」。
商鋪是越建越多,但是消費的人群卻是有限的,隨著商鋪的增多,客流也只會越來越分散,客流量都下降了,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了。尤其是對於地理位置不佳的商鋪來說,或許一天都見不到幾個人,最終的結果也只能走向倒閉。商鋪也就這樣迎來了「倒閉潮」,滿大街旺鋪轉租的牌子也隨處可見。
其三,消費力降低
房價一直上漲使得現在大部分年輕人背上了房貸,消費力最強的年輕人,每月的工資剛發下來就要還出去一大部分,消費力自然也就降低了不少。還完房貸手裡的錢已經所剩無幾,再購物的話也就更加傾向於網上的商品,畢竟網上的商品更加的便宜。手裡的流動資金減少,也就不會再大手大腳的去消費,商鋪生意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雖然電商的誕生對實體店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大部分的實體店生意受到影響,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是新零售的出現也是給實體店帶來了一絲曙光。相信抓住這次機遇的話,未來的生意也不會太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