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後,小企業倒閉潮使得東莞用工需求大大減少
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東莞憑藉著靠近香港的地緣優勢,開始積極發展外貿業務,利用低人力成本優勢發展對外加工業,在短短十幾年內創造了驚人的經濟增長。但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東莞一直賴以生存的加工製造經濟模式遭到打擊,大企業外遷、小企業倒閉,這些現象在東莞輪番上演。
在東莞,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上可能連結著成百上千個相關的小企業和工廠,一旦處在上遊的大企業外遷或是倒閉,就會殃及到下遊的全部小企業。在這些企業背後,則是數以萬計的普通工人。當經濟環境不好,企業發展不下去,可能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導致大量工人失業。
隨著大企業外遷,不少人選擇返鄉務工
東莞經濟最初是由臺資和港資企業帶動起來的,偏低的人力成本可以說是東莞吸引這些企業工廠入駐的重要原因。但近年來,一方面整體的人力成本在提高,另一方面隨著東莞當地房價和物價的上漲,生產要素的優勢顯然已經不復存在。許多有實力的企業紛紛選擇外遷。
勞動力更加充裕、勞動力成本更低的非洲和東南亞是外遷企業的首選,此外江西、湖南、長三角等一些內陸省份也成為外遷的對象。這些遷入企業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很多人發現就在家門口從業也能拿到跟珠三角差不多的付工資水平,當然更願意留在家鄉發展。
「用工荒」、「招工難」已成為珠三角勞動密集型市場的常態
最近幾年我們經常會在新聞上看到某某地區開年後就出現用工荒,甚至企業花費更高的成本也招不到人。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城市間的差距也在慢慢減小,很多年輕人的就業觀也在發生變化,在網際網路浪潮下,返鄉就業、返鄉創業、網絡直播等等,年輕人的收入形勢越來越多樣化,單純的流水線工作對他們的吸引力也會越來越小。
如何應對當今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提升自我技能顯得尤為重要。機器生產取代人力生產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基層勞動者會被淘汰。要想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就要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
喜歡就點擊關注【輕鬆租房】哦,更多房產乾貨,和你一起認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