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倒閉潮」是真是假?電子廠高管:並非因人工成本增加(圖)

2020-12-18 網易新聞

  作

  為 一 個 GDP 近6000億元的經濟體,東莞不僅是「世界工廠」,更是中國企業的「晴雨表」。藉助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成本優勢,東莞製造業度過了黃金時期,成為全球IT業的加工製造基地。

  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東莞鞋業、紡織業、玩具業紛紛遭遇「寒冬」,或停或倒,舉步維艱。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10月,東莞最大玩具代工廠——合俊玩具廠倒閉後,東莞3500多家玩具廠只剩數百家,形成東莞第一波「倒閉潮」。與此同時,珠三角的3000多家臺資鞋企,如今也只剩下千餘家,多數遷往了人力成本更為低廉的東南亞。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近一年裡,電子製造業開始陷入艱難,停業倒閉的代加工企業接二連三遭遇「倒閉潮」危機。

  關於新一輪的「倒閉潮」,東莞官方並不認可,認為企業的生老病死,屬於市場的正常淘汰,不應被誤讀,擔心一家或是幾家企業的關停並轉成了「唱衰論」。

  那麼,東莞新一輪的「倒閉潮」亦真亦假,因何而起?

  工人說

  休假歸來,生產線被拆除了

  9月26日,東莞市長安鎮的金寶電子廠鳳凰廠區的員工們開始放假,國慶假期長達9天。在此待了四五年的小武說,這種長假幾年難遇。中秋國慶長假後,回來上班的員工們卻發現生產線被拆除了,聽說被搬到了泰國,廠區即將關閉。

  金寶電子廠是一家知名臺資集團的下屬企業,主要為HP、DELL、IBM等國際知名企業代加工。金寶電子廠在長安鎮有四個廠區,鳳凰廠區、科技廠區、電通廠區、光電廠區。

  鳳凰廠區的關閉,卻被金寶電子廠高管否認,告知華西都市報記者只是拆除一個工作檯而已。

  小武是生產線的最底層管理者。他說,此次被關閉的是整個鳳凰廠區,並非只是一個工作檯,該廠區常年有3000多人,最高峰時超6000人。

  不僅在金寶電子廠,遍布東莞、深圳的代加工電子廠,其收入與加班均成正比,主要收入來自於8小時外的加班費。

  小武稱,沒班加的話,他一個月2300元左右,比普通工人多幾百元。加班就不一樣了,平常一個月要加班150小時,雙倍計酬,一個小時26.5元,節假日則是三倍,每月加班費在3000至4000元不等。

  這份每月六七千的收入,對於小武來說,是在廠裡拼搏了4年,做到現場管理職位的回報,很不容易。而普通的工人,月收入只有三四千了。

  小武覺得廠區的關閉很突然。事實上,鳳凰廠區關閉的跡象,在8月底就已顯現,「沒了加班了」,工人們都只能拿到基本工資。

  鳳凰廠區被關閉後,小武不願轉廠。4年的經歷告訴他,一個廠區就是一個小社會,若上下級關係要重新建立,對新的生產線需重新熟悉,估計管理崗位難保,隨時會讓他遭遇冷板凳,收入隨之下降。

  業內說

  電子產業遇「黑暗十月」

  關閉鳳凰廠區後,金寶電子廠是要搬離東莞嗎?

  「我們沒有撤離,一切都很正常。」來自中國臺灣的金寶電子廠高管劉裕宏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所謂的工廠搬離,只是拆走了一個工作檯而已,大設備都還在,只是產品之間的一個調度而已。

  劉裕宏說,與工人的糾紛,也都已經處置了,員工們已經被安置,或被轉調別的生產線,這一批涉及165人,對於有6000多人的金寶電子廠,這165人只是少數。

  事實上,在東莞乃至珠三角,電子代加工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十月寒冬」。

  同樣是在這個國慶節前後,同為代加工企業的深圳福昌科技公司關門歇業。10月8日,位於深圳龍崗的福昌突然發布公告稱,因資金鍊斷裂,決定停產,放棄經營。

  華西都市報記者實地探尋,而今的福昌已易主,準備再次招人開業。

  福昌前員工朱某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國慶節假後,本來4號上班,來了又說繼續放假,隨後很多工人開始要求結算工錢了,再後來福昌就宣布停產了。倒閉前的福昌,有三個廠子,3000多人。

  在朱某看來,福昌的倒閉,是因為自身的管理不善,福昌畢竟不掌握手機生產的核心技術,僅是加工手機的部分配件,屬於薄利行業。多人稱福昌從2012年起就開始虧損。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4年報告顯示:2014年福昌營業收入4.59億元、淨利潤1905萬元,負債5.6億元。

  事實上,由於行業下行,電子代工企業倒閉的消息並不鮮見,甚至有業內人調侃,這是電子產業的「黑色十月」。

  在深圳福昌之前,倒下的另一個電子業巨頭是東莞兆信通訊。

  今年1月3日,專門代工手機的兆信通訊正式宣布倒閉,其董事長高民自殺,並留遺書稱:「是我的無能沒有經營好工廠,願賭服輸,我輸了」。追溯到去年,給諾基亞代工的閎暉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也停產並遣散員工,而作為蘋果、三星等的供應商,臺灣勝華集團下屬的東莞萬士達、東莞聯勝和蘇州聯建也相繼停工停產。

  電子行業之外又如何?東莞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關停或外遷企業大多來自臺灣、香港等地,以服裝、紡織、鞋帽、家具等傳統加工貿易企業為主。

  成本說「成本在任何地方都會增加」

  金寶電子廠關停部分生產線也好,福昌的倒閉也罷,並非行業個案。不久前,東莞京馳塑膠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破產。

  成立於2013年的東莞京馳,只是東莞鳳崗鎮一家手機外殼加工企業,員工有七八百人之多。留守人員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京馳的廠房是租的,倒閉時欠債上百萬的供應商有不少,外債達到了數千萬。中秋節後,就有供應商逐漸來要帳,工廠今年來也不是沒有訂單,而是更換了總經理後,次貨率達到了20%,大批量的產品成了廢品,才最終導致企業倒閉。

  事實上,每家電子代加工企業的倒閉各有原因,但無一例外不是利潤微薄,而一旦遭遇資金鍊緊缺,就很難承受風險,而最終難以為繼。

  「長安鎮關閉工廠的事出了後,相關的政府部門也很關心,有工作人員來鎮裡調查,4家裡面,真的有3家倒閉歇業,而我們的產品很多樣化,電子鋼琴、電腦配件、印表機等,所以我們是真的沒有問題。」劉裕宏說。

  劉裕宏在金寶電子廠工作有15年之久。

  對東莞「倒閉潮」之說,劉裕宏有自己的看法。他說,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本身要把這種上升給消化掉,比如他們每年增加20%的工資率,就必須用自動化把這個20%降下來。「不好的企業就該被淘汰,這本身是市場競爭的過程,我們在環境不好的時候,更會戰戰兢兢去面對,大浪來了,不會去跑。」

  對代工企業而言,如遊牧民族般的「逐水草而居」,自然會成為定律,隨著人力成本的上升,企業的利潤自然就越微薄。

  逐水而居』,製鞋、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會受到影響,而我們不是,我們在菲律賓、泰國、巴西、墨西哥、美國、波蘭都有工廠,在每一個地方去紮根去有序經營,如果說非要換一個地方,我們可以再蓋一個工廠,而不是搬過去。」劉裕宏闡述所在企業面對的難題時解釋。

  「幾年前,根據政策我們可以往西部走,可是沒有。成本的增加,在任何地方都會增加,我們在東莞也有二十多年了,我們不會因為成本的增加,就把我們的企業遷走,這不是我們一貫的政策,我們自己會用很多的方式去降低成本。」

  市長說「每天新登記企業170戶」

  有「手機代工」聖地之稱的東莞,與手機有關的代加工企業,無一例外在今年上半年業績下滑。多年來,代工企業仰仗低廉的人工、政策紅利才得以發展,而今經濟環境轉變,出現的「倒閉潮」現象究竟是真是假?

  事實上,東莞部分企業倒閉是客觀存在的。

  據介紹,東莞有1萬多家外資企業,每年都會有部分從事低端代工生產的外資企業關停搬遷。以今年1-9月為例,關停或外遷的外資企業數量是267家,而2008年全年是857家,到2012年下降到569家,去年全年是434家。

  東莞市商務局提供給華西都市報記者的數據稱,今年1-9月,東莞關停外遷的企業243家,涉及合同金額為3.3億美元,相比之下,1-9月該市新增項目698宗,涉及合同金額38.5億美元。

  如此,東莞企業的倒閉一直存在。東莞市長袁寶成稱,近期外界關注的倒閉企業大都是智慧型手機或其設備部件的生產商。「市場經濟中優勝劣汰,並不能說明製造業整體遭遇了危機。」

  袁寶成更是反駁東莞企業「倒閉潮」。他表示,從東莞市場主體數量上看,東莞去年的市場主體不到60萬戶,而今年東莞市場主體已經接近70萬戶,從數量上看,增長了21.2%,從新註冊的資本上看,增長了71.1%。這些數據顯示東莞的經濟發展、企業經營處於一個穩定增長的狀況。「今年前三季度,新登記市場主體9.1萬戶,全市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70戶、個體戶234戶。」華西都市報記者羅道海東莞、深圳報導

相關焦點

  • 東莞「倒閉潮」是真是假?電子廠高管:並非因人工成本增加
    那麼,東莞新一輪的「倒閉潮」亦真亦假,因何而起?工人說休假歸來,生產線被拆除了9月26日,東莞市長安鎮的金寶電子廠鳳凰廠區的員工們開始放假,國慶假期長達9天。在此待了四五年的小武說,這種長假幾年難遇。東莞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關停或外遷企業大多來自臺灣、香港等地,以服裝、紡織、鞋帽、家具等傳統加工貿易企業為主。成本說「成本在任何地方都會增加」金寶電子廠關停部分生產線也好,福昌的倒閉也罷,並非行業個案。不久前,東莞京馳塑膠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破產。
  • "倒閉潮"傳言再起 材料漲人工漲上下遊齊叫苦
    針對近期珠三角企業「倒閉潮」傳言,7月以來從國家工信部到廣東省相關部門紛紛表態:未見中小企業扎堆倒閉,但當前中小企業確實較為困難。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私營企業戶數增長,然而一大批中小企業仍感覺生存困難,一些微型企業則倒閉。  中小企業的困難主要在哪裡?
  • 耐克、普拉達等世界品牌代工廠東莞興昂鞋業結束生產!
    作為曾經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加工製造業在國內一度輝煌,但2015年以來珠三角地區製造業倒閉潮不斷湧現,其中東莞、溫州等地均為代工廠倒閉的重鎮。而令業內人士恐慌的是,作為NIKE、GUESS、LVMH、TIMBERLAND等頂尖世界名牌女鞋和休閒鞋生產商,東莞興昂鞋業的倒閉似乎更標誌著中國製造業不僅榮光不再,更將難以為繼的尷尬處境。
  • 以前東莞那麼發達,但現在都是倒閉潮,在東莞打工的人去哪裡了?
    2008年金融危機後,小企業倒閉潮使得東莞用工需求大大減少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東莞憑藉著靠近香港的地緣優勢,開始積極發展外貿業務,利用低人力成本優勢發展對外加工業,在短短十幾年內創造了驚人的經濟增長。
  • 作為世界工廠的東莞,為什麼這幾年倒閉了很多工廠?
    東莞如今卻面臨著外來工大量流失與難以吸引外來工的狀況,勞工的不足直接限制了企業發展,導致許多中小型企業經營不善而倒閉破產,大型企業也選擇朝東南亞、非洲等地區遷移。     一,作為世界工廠的東莞,為什麼這幾年倒閉了很多工廠?
  • 廣東東莞無證電子廠20天產近4萬部山寨機
    無證電子廠20天產近4萬部山寨機  一家未取得營業執照及相關授權的電子廠,在20天的時間裡,組裝了近4萬部知名品牌的山寨手機。今年2月10日,法院認定該電子廠的經營者宋某等三人犯假冒註冊商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  昨日,東莞市檢察院通報了智慧財產權犯罪的典型案例,同時檢察院還公布了《東莞市2008~2009年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調查報告》。報告稱,2009年東莞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明顯減少,2009年檢察機關共受理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12件23人,比2008年分別下降45.5%和43.9%。
  • 「倒閉潮」洶湧 ,那些搬去越南、柬埔寨的工廠又要回來啦?
    而柬埔寨之所以出現大批製衣廠倒閉的現象,這裡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人工成本的上升:柬埔寨勞動力不再具有優勢 如果把員工的福利以及各種補貼計算在內,目前,柬埔寨一個普通的員工每個月的成本支出大概是210美元左右每月,有一些員工的工資甚至可以達到500美元左右。 跟柬埔寨人工工資相比,目前東南亞以及南亞一些國家的人工成本就相對比較低。
  • 第二輪下崗潮來襲 或重蹈90年代國企下崗潮覆轍?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稱,由於國企重組等因素影響,要準備迎接第二輪下崗潮。中國面臨著製造業倒閉潮和失業潮雙面夾擊的局面,中國人迎來巨大挑戰。「包裝地帶」微篇認為,主要原因大致可歸納為如下幾點:  1、人工成本高漲,中國失去吸引外資的最大優勢  2001年產業工人工資五六百元,不僅低於東南亞國家,而且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工人工資的1/20-1/30。現在工資普遍達到三、四千元,五險一金」更是佔到工資總額的40%-50%,企業負擔沉重。
  • 2015年浙江大型紡織服裝廠瘋狂倒閉
    近日,大型紡織服裝企業頻現倒閉潮,令這一上下遊產業鏈就業人口高達1.7億,曾經佔據中國出口半壁江山的支柱行業再次觸動國人焦灼的神經。受中國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倒閉潮的影響,全國各地正在上演一大批服裝品牌店倒閉潮,包括波司登、利郎、百麗、佐丹奴、安踏、九牧王、七匹狼等。
  • 東莞鳳崗電子廠:男女比例1比5,女工還是發愁對象難找
    ,更是還有很多人分享在電子廠的窘境,而這樣的宣揚下許多年輕人都不願進廠打工,但是許多人也發現一個問題,如今的電子廠已經不同往日,你不想去,可能它還不想要你呢。這也是因為如今已經有些電子廠改革後開始製作高新科技產品,還需要有一定的學歷才可以進去上班。不過大部分的廠還是天天缺人,對於那些首次進廠打工的人來說,第一個接觸的人就是中介了,如果遇到一個黑中介,可能輾轉幾個工廠都沒法賺到錢,不過碰到一個好廠,也會讓人不想離開。
  • 8張照片,一起看看5年前的東莞工廠生活,是什麼樣的?
    說到東莞,很多去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城市,雖然僅有28個鄉鎮,4個街道,但是這裡卻匯聚了近千萬的人口,創造了近萬億的產值,這些輝煌的過去,與當年東莞「世界工廠」的地位,密不可分。本期,我們百家號:走遍千山和萬水將通過8張當年的照片,帶大家一起來看看5年前的東莞工廠生活,是什麼樣的?這張照片拍攝於2013年,圖為東莞某電子廠的集體食堂,中午下班,食堂內,人潮湧動,餐桌前,座無虛席。這張照片同樣拍攝於5年前,不過是另一家電子廠的食堂,無獨有偶,工人下班後,排隊吃飯。
  • 清退千名臨時工、東莞知名耳機代工廠遭遇生存困境
    文章中稱,清退員工是因工廠的訂單受到影響。一時間,消息被誤傳為「佳禾電子倒閉」,並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公開資料顯示,佳禾電子是香港佳禾電子集團於1991年在內地創立的全資集團公司,其工廠位於東莞市石排鎮,主要生產耳機、音箱等電聲產品。2019年10月,佳禾以「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佳禾智能)的名字於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 大陸遊客1天不到300人 臺東旅遊業者:或現倒閉潮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東景氣進入「寒冬」,據當地業者估計,到臺東的大陸遊客1天不到300人,讓旅遊餐飲相關業者的的生意一落千丈,業者沉痛表示,如果情形持續惡化下去,未來將出現旅遊及餐飲相關行業的「倒閉潮」。
  • 中國百貨店迎來倒閉潮 有多少實體商業能撐過2016?
    製造業的萎靡直接導致的是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很多開實體店做生意賺錢的越來越難以維持下去,有的直接關門倒閉。而且,按照目前的形式發展,未來幾年,實體店倒閉潮會越來越猛烈。年初,一份在網上流傳甚廣的《實體店陣亡名單》揭露了實體經濟「屍橫遍野」的現狀。
  • 華東又一知名紡織服裝廠數千工人罷工【圖】
    有媒體稱,根據過去幾年中國製造業的運行規律,接下來的6-11月中間,或可能發生又一波外資撤離中國導致後續產生的倒閉潮…… 據東莞興昂周一的公告,公司結業時間將為2月10日,東莞興昂在員工公告中稱將按照法定程序進行遣散,並補償遣散員工費用。母公司九興集團人力資源部主管鍾偉傑表示,是次調整是關閉東莞興昂所有生產單位,但仍保留研發、行政等部門,裁員涉及員工1900多人,停下的產能將往東南亞國家轉移,原因則是人工成本的上升。
  • 東莞昔日電子廠如今冷清,是什麼原因讓它成為一座空城,人去哪了
    文/惜談東莞昔日電子廠如今冷清,是什麼原因讓它成為一座空城,人去哪了東莞是廣東一座非常出名的城市,除了大家「熟知」的知名方式以外,其實東莞還是我國的「如果你曾經在東莞的清溪鎮三中村工作或者生活過的話,如今回到這裡看到它,你也許會感到無所適從。因為這裡對比前幾年,確實變化太大了。不能說這種變化是好是壞,但是確實能感覺到變化的原因,人變少了。從整體規劃上來說,這個村子的街道更為整潔乾淨,綠化也十分美麗。但是這些經過美化後的你曾經走過的道路,似乎又是另外一番樣子。
  • 清退千名臨時工、股價持續走低,東莞知名耳機代工廠遭遇生存困境
    記者 | 徐詩琪1近日,華為與小米的供應商佳禾智能陷入了倒閉傳聞。3月21日,有公眾號發布文章稱,「擁有4000名員工的知名品牌Cosonic耳機製造商佳禾電子因疫情宣告工人全部降薪或清退出廠。」文章中稱,清退員工是因工廠的訂單受到影響。
  • 成本漲漲漲 紙板廠大佬齊聚東莞想幹啥
    4月21日,對東莞紙板行業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頗具紀念意義的日子。一群來自東莞各大紙板廠的老細們終於聚在了一起,當然他們聚會的目的並非飲茶傾偈、把酒言歡,而是商討如何應對用紙、用汽等成本高漲的問題。  看來,珠三角紙品廠的老闆們準備審慎地應對當前的危機了。
  • 東莞不再是當年的東莞了,它變了,變得如此陌生
    說起東莞真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整個青春都奉獻給了東莞,因此對東莞還是有很多回憶的,但是最近回了一次東莞,看到的跟自己想像中的樣子差別太大了,雖然打工以工廠眾多而聞名,但是現如今的工廠冷冷清清,大門緊閉,在下班高峰期,幾百間工廠的工業區只看到寥寥無幾的人上下班,東莞真的變了,變得陌生了
  • 中國工廠再遇「倒閉潮」 工業4.0洗牌製造業?
    1月5日,東莞兆信手機代工廠傳出企業倒閉遭到供應商圍堵的消息,董事長高民留絕筆信後自殺。而就在兩周前,國內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宣布倒閉,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遣散了大部分員工關門停產。業內人士估計,春節前東莞至少還有上百家大型工廠倒閉或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