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轉讓費10萬,現在免費轉租沒人要!實體生意為何這麼難做了?
推薦語:眾所周知,就在馬雲打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口號之後,國內網際網路電商正式崛起,可隨之而來的卻是,實體生意開始變得每況愈下。特別是房價上漲的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實體老闆們開始抱怨:生意太難做了!
甚至有一位一線城市的實體店老闆表示:以前自己所在的店鋪轉讓費都要10萬塊接手,但現在想轉租出去的時候卻發現,即使減去了轉讓費也無人願意接手,來看門面時都說租金太貴,這種情況實在令人感到絕望。
那麼話說回來,現在國內實體店生意為什麼如此難做了呢?經過深入的了解,筆者總結出了3個非常直接的原因。
第一個:網購的興起。
網絡信息發達,電商讓產品價格變得越來越透明化,利潤本來就不高的實體店生意就更加難做了,經過這幾個月的疫情影響,實體生意更加是雪上加霜。
而且,目前國內很多實體餐飲店行業都被線上外賣平臺收取了巨額的提成,服裝和家電實體也被網際網路巨頭京東、阿里搶走了市場。
所以實體店價格就算能維持和網上的一樣,前來購買的消費者仍然非常有限。況且實體店運營成本遠高於網店,相對於電商來說,實體真的是一點優勢都沒有了。
第二個:商鋪越建越多。
這幾年,建築商正在開發大量新建築、新消費廣場門面。另一方面,市場對實體商鋪的需求在減少。
最重要的原因是門店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微薄,進貨渠道單一,這樣激烈的競爭也難免會讓人流量稀化,最終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沒賺到錢,反而是賣商鋪的開發商賺得盆滿缽滿。
而且房價如此之高,大多數人買個房子都已經完全透支了,根本沒多少錢消費。真正的日常消費能將就就將就,貨比三家幾乎成了常態,消費者似乎變得「越老越吝嗇了」。
第三個:店鋪租金上漲容易,下降難。
關於租金的成本,我們都知道,隨著近幾年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商業地產的租金也水漲船高,所以很多店鋪的租金也不斷續高漲。
像很多店鋪的合同,都是一年籤訂一次的,而且每年的成本都增長速度在10%-20%。但成本越來越高的同時,絕大多數店鋪的營業卻在逐年下降,實體的零售業的銷售毛利數年內幾乎沒有增加,也是導致實體店生意難做的一大原因。
當然了,這些年來實體店生意難做,也代表著一個傳統的時代即將要被「淘汰」。不妨看看以前人山人海的商業街,現在人流量也已經變得稀稀拉拉,相信再過幾年,實體店也會越來越難。
而當下實體老闆們更應該清晰地意識到,如果繼續守著這個「傳統行業」不創新,未來也只能夠被社會所淘汰,這是可以預見的事實。
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