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昔日輝煌廣州十三行將變身嶺南風貌步行街

2020-12-18 環球網

廣州十三行現在是中國最繁忙的服裝鞋帽批發市場之一。圖為十三行路貿易勝景。 許青青 攝

中新網廣州2月19日電 題:通訊:昔日輝煌廣州十三行將變身嶺南風貌步行街

中新網記者 許青青

「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三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清朝詩人屈大均這首詞見證了在清朝全盛時期,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廣州十三行的昔日的輝煌。如今,已是聞名全國的服裝批發市場的廣州十三行,即將被改造成為步行街,傳統工藝水刷石和青磚片牆面的還原設計將讓步行街具有獨特的嶺南韻味。

廣州十三行現在是中國最繁忙的服裝鞋帽批發市場之一。圖為故衣街。 許青青 攝

記者19日在位於廣州十三行商館區舊址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看到兩廣總督楊琳關於英法等國商船到粵及華僑回籍情形的奏摺。博物館資料顯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在東南沿海設立粵閩江浙四大海關,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了粵海關獨家管理對歐美貿易事物。此後,廣州十三行行商代表清政府對外商進行管理,並與英、法、美、荷蘭、瑞典等國家商船進行進出口貿易,廣州逐漸成為中西貿易的中心。粵海關和十三行不僅為清政府提供了可觀的稅收,還為宮廷採辦前所未見的奇器寶玩,被譽為「金山珠海、天子南庫」,繁華盛極一時。以潘、盧、伍、葉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十三行行商也被認為是近代中國最富有的商人群體。

圖為位於廣州十三行商館區舊址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許青青 攝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籤訂,規定開放五口通商,廢除了廣州十三行壟斷外貿的特權。隨著時間的流逝,上世紀90年代末,十三行舊址周邊逐漸興起了服裝批發類生意,「中國80%服裝來自廣東、廣東服裝80%來自廣州、廣州服裝80%來自十三行」的說法印證了十三行服裝鞋帽批發市場的興旺。背著行囊或是貨袋的青年男女、大大小小的拖車滿載著一兩米高的貨物包裹、還有滿街飄香的小吃美味,是十三行的今日街景。

「來過好幾次了,這裡的貨價格公道質量好,就是人真的是太多了」,拿著兩大袋衣服、鞋子的劉自芳在家鄉貴州開了間服裝店,進貨都是來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是她經常來的地方,神情焦急的她語速極快地告訴記者,「看中就會馬上下手,下手慢了很可能都買不到」。據政府部門統計,十三行舊址附近商鋪多達2萬家,每日接待來自中國各地、俄羅斯、東南亞地區的客商多達十萬人。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展出的廣州十三行行商出口歐美的絲綢、棉布、茶葉等貨物。 許青青 攝

記者在十三行周邊看到,曾經的豪宅也不甘寂寞地在門前搭起了雨棚做買賣,狹窄逼仄的小巷被用作倉庫,堆滿了大小包裹準備發往外地。每一個小小的地方都被積極利用起來,即使是樓梯口的一角也掛起了裙子、褲子、鞋子,等待著顧客的光臨。

周邊交通不暢以及公共配套設施落後正在成為十三行的發展瓶頸,十三行在廣州市荔灣區,荔灣區政府城市更新局表示,廣州市和荔灣區財政將投入6200萬元人民幣對十三行周邊地區進行綜合整治微改造。按照改造方案,十三行區域的故衣街、豆欄上街、裝帽街將還原為具有嶺南風貌的步行街,保留人行道,取消車行道。改造後,600多家沿街商鋪將統一更換門面及招牌,預計全部工程將於今年6月左右完工。

圖為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展出的1760年-1843年廣州十三行行商及年代表。 許青青 攝

十三行即將改造成為嶺南風貌步行街的引起海內外關注。十三行文化愛好者黎女士對記者說,希望在建設的過程中把以前十三行的元素加上去,營造文化歷史悠久的韻味,「現代與傳統交融,打造荔灣獨特的文化底蘊與魅力,也傳承老廣的情懷。」(完)

相關焦點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館 開館時間及領票方式一覽
    哥德堡號、中國皇后號……滿載著中西貨物,以廣州為起點,運向世界各地,昨日,歷經3年,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昔日十三行原址正式開館,一館觀百年輝煌海絲路。國際奧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主席霍震霆先生及廣東省、廣州市和荔灣區負責人參加了揭幕儀式。
  • 廣州十三行——「眾籌」出來的博物館
    2000多年前,廣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從1757年至1842年,清代十三行是朝廷特許的對歐美貿易特區,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歷史印記。如今,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現廣州文化公園)上,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拔地而起。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成立於2016年,是專題性歷史博物館,以大量珍貴的文獻史料和海內外遺存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發展史。
  • 上下九步行街——南方廣州行之四
    上下九步行街——南方廣州之行之四來到廣州,似乎不到街上走走心有不甘,因此每天晚飯後,與同伴一起總要外出走走,剛開始是就近原則,先從近處著手,然後拓展開來,向周邊發展,要不是公園,就是步行街,大家準備好了零錢,便上了公交車。
  • 歷時8年編撰,《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正式發行
    南都訊 記者趙安然 實習生鄒美含 通訊員荔宣5月17日上午,在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前夕,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荔灣區國家檔案館、荔灣區文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等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的書籍發行儀式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
  • 獨特的嶺南文懷——廣州上下九步行街
    ,那麼除了小蠻腰舉世聞名之外,小編覺得,廣州的上下九街也是很值得大家去遊玩和感受的!上下九街上下九步行街地處廣州市荔灣區(俗稱西關)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間,是廣州市三大傳統繁榮商業中心之一,特別是香港的經驗而引入到廣州的建築。
  • 聊聊廣州舊西關以及十八甫十三行的歷史
    」的來歷十三行在當時廣州作為唯一的通商口岸也造就了西關的繁榮在講十三行之前我想先講一下十八甫(粵音:pou)為什麼要先講十八甫呢上下九步行街就位於下方的那條路之間而前面說到的將十八甫一分為二變成上九甫和下九甫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因為不管是上九甫還是下九甫並不是九個甫的合稱
  • 廣州北京路步行街披「新裝」開街
    廣州北京路步行街披「新裝」開街。 陳驥旻攝  中新網廣州9月23日電 題:廣州北京路步行街披「新裝」開街  作者 蔡敏婕 陳沛琪  融入當代年輕人所喜愛的潮流品牌、電競、影視等消費娛樂新業態和各類5G智慧應用……歷時近1年的改造提升,23日晚重新開街的北京路,在傳承廣府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擁有時代賦予的特色,夜景升級。
  • 兩千年商街-廣州北京路步行街「升級煥新」開街啦!
    其中一位暱稱「粵聽APP」的網友回答最為詳盡,我們摘錄一小段,可窺見其輝煌歷史。「向海而生、因商而興的廣州,以北京路為城脈,在越秀山腳綿延生長。北京路也成為千年商都發展的重要表徵:自唐朝起,北京路就已是繁華的商品集散地;至明清,更是店鋪林立,成為當時的商業中心。」
  • 老照片:廣州1949年,中西合璧的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步行街地處廣州市荔灣區(俗稱西關)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間,是廣州市三大傳統繁榮商業中心之一。全長約1237米,共有各類商業店鋪238間和數千商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了當今商業步行街中西合璧的四大西關風情特色,並構築成一副獨特的、絢麗多姿的西關風情畫。
  • 《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等新書發布:留住歷史印跡 聚焦荔灣...
    、教授王元林,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名譽館長、廣州十三行文化促進會會長王恆等40餘位知名學者和文化名人以及省市各大博物館館長出席書籍發行儀式及嶺南文化發展研討會,會上專家們就弘揚嶺南歷史文化和挖掘廣州十三行歷史文化展開了話題,並就致力於建立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展開研討。
  • 廣州北京路步行街雙節迎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國慶中秋假期,經過改造提升,煥然一新的廣州北京路步行街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不少當地居民感概地說,今年受疫情影響,迎春花市提前收攤、美食節取消了,沒有遊客,北京路步行街一下冷清了。
  • 廣州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正式「開街」獲央視點讚
    10月6日,央視《新聞聯播》以題為《古街展新顏 廣州千年老街煥發新活力》的報導關注改造後的廣州市北京路步行街。報導指出,經過一年的改造提升,北京路步行街這條千年老街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國慶假期熱門的旅遊打卡地。《新聞聯播》為何用2分多鐘的時間聚焦廣州的一條千年老街?讓我們一探究竟。
  • 廣州十三行介紹今昔對比 十三行具體地址一覽(圖)
    廣州十三行介紹今昔對比 十三行具體地址一覽(圖)  廣州地名系列之十三行路  說起「十三行」你會想到什麼?是馳名中外的服裝批發市場?還是那個曾經風光的對外窗口?近代史上,十三行一直是廣州商貿的一個重要區域,曾經的洋行早已消失殆盡,但十三行的熱鬧比起當年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 廣州越秀「四個相結合」推進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
    兩年來,越秀區將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作為服務新發展格局、塑造「老城市新活力」典範最重要的抓手,以老建築、老品牌、老城脈為「小切口」,實現街區互動有新體驗、消費有新熱度、活力有新提升的「大改變」。2019年,北京路人流量超7000萬人次,同比增長24.6%,營業額117億元,坪效超2萬元,客單價超880元、提袋率8.83%,提袋率與世界一流步行街水平相當。
  • 揭秘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它將走向何方?
    如果不是行內人,來到廣州荔灣區的十三行可能會撲一個空。下午三點是一個分界線,這之前和之後的十三行,猶如兩個不同的世界。  下午三點差不多是批發市場歇業的時間,新中國大廈、紅遍天、十三行網批莫不如是。  在這之前你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外來客,甚至還有外國面孔。
  • 廣州北京路步行街釋放消費新活力
    1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43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廣東省被點名表揚的3項花落廣州、深圳、東莞,第一項就是廣州市越秀區推動「四個結合」釋放北京路步行街消費升級新活力。
  • 千年商都的高光時刻——廣州十三行,這裡還出過世界首富
    兩千多年前,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起航,因貿易而興盛的千年商都——廣州,十三行是其享譽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片。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建於清代十三行商館遺址上(現文化公園),是專題性歷史博物館,以大量珍貴的文獻史料和海內外遺存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輝煌歷史,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 廣州北京路步行街披「新裝」開街-新聞頻道-和訊網
    中新網廣州9月23日電 題:廣州北京路步行街披「新裝」開街作者 蔡敏婕 陳沛琪融入當代年輕人所喜愛的潮流品牌、電競、影視等消費娛樂新業態和各類5G智慧應用……歷時近1年的改造提升,23日晚重新開街的北京路,在傳承廣府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擁有時代賦予的特色,夜景升級。當晚,即使下著細雨,北京路步行街依然人頭湧動。
  • 國務院點名表揚廣州,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釋放消費新活力
    1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43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廣東省被點名表揚的3項花落廣州、深圳、東莞,第一項就是廣州市越秀區推動「四個結合」釋放北京路步行街消費升級新活力。
  • 「南粵古驛道」大型沉浸式體驗展亮相廣州北京路步行街
    12月26日,遊人在廣州北京路步行街上欣賞「嶺南畫軸」裝置和南粵古驛道地圖。當日,「南粵古驛道」大型沉浸式體驗展亮相廣州北京路步行街,該展覽旨在展現南粵古驛道保護、活化、利用工作和成果。2016年以來,廣東率先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通過將散落在南粵大地的古驛道挖掘出來,系統整理具有廣東傳統文化內涵和地理風貌特徵的驛道文化。與此同時,將古驛道的保護利用與旅遊、文化、體育、生態、農業和扶貧等工作相結合,為欠發達的小城鎮和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推動全省特別是粵東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