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十三行介紹今昔對比 十三行具體地址一覽(圖)

2020-12-19 廣州本地寶

  十三行從事服裝批發的商戶們。

  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十分熱鬧

  十三行上,拖車拉貨的人絡繹不絕。

廣州十三行介紹今昔對比 十三行具體地址一覽(圖)

  廣州地名系列之十三行路

  說起「十三行」你會想到什麼?是馳名中外的服裝批發市場?還是那個曾經風光的對外窗口?近代史上,十三行一直是廣州商貿的一個重要區域,曾經的洋行早已消失殆盡,但十三行的熱鬧比起當年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想要覓古通今,不妨穿過十三行路,再走進十三行博物館。

  名字溯源

  十三行路是荔灣區一條東西走向的道路,東起人民南路,西至杉木欄路,長315米,寬12米,目前為東往西方向單向通行。

  據了解,該道路名稱源自清朝初年在此設的廣州十三行,取名為十三行街,1926年廣州大量街道拆建為馬路,十三行街築為馬路,改稱十三行路,沿用至今。除了因十三行得名之外,坊間還有一個說法是明代瓊州府管轄13個州、縣,此地原為瓊州人經營瓊貨的處所,固有十三街之稱。

  古

  曾是唯一對歐美通商特區

  根據十三行博物館的資料顯示,十三行最早出現在明代,位於廣州城西珠江邊,清代在此設洋行、外國商館經營進出口貿易。當時的十三行,指的是洋行、商鋪及外國商館所處的整個區域,名義上雖稱「十三」,其實並無定數。開海貿易以來,尤其是廣州對歐美一口通商後,進出口商品都集中在十三行,然後經十三行商人進行交易。

  清順治十三年(1656)朝廷頒布禁海令,但廣東海上貿易禁而不絕。康熙二十三年(1684)取消海禁,設立粵海關(今海珠廣場西側),由此開啟了廣州十三行長達一個半世紀的輝煌。康熙皇帝為振興沿海地區凋敝的經濟,實行開海貿易政策,在東南沿海設立粵、閩、江、浙四大海關,作為海外貿易的行政機構,到了乾隆二十三年(1757),朝廷只保留粵海關管理對歐美貿易事務。1757年至1842年,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的對歐美通商特區。

  19世紀以後,資本主義國家殖民擴張政策與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的矛盾日益加劇,接連而來的兩次鴉片戰爭給十三行帶來致命的打擊,鹹豐六年(1856),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十三行商館區毀於戰火。民國時期,十三行內的洋行、商館所在地先後改為商店民居。

  目前文化公園所在地曾經也是商店民居的聚集地,無奈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飛機炸毀,廣州解放後才把這個地方建成文化公園。

  我記得我父親曾經跟我說,十三行是廣州一個十分風光的區域,各種進出口的貿易都要經過這裡。可惜後來不斷經歷多次災難,現在基本看不到當年的盛況。

  ——老街坊陳姨

  今

  熱鬧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洋行早已消失殆盡,但十三行的熱鬧比起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街作為廣州歷史最長的服裝批發集散地,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十三行路為中心,以故衣街、十三行豆欄上街、和平東路服裝商場(市場)環繞成的物流商業圈,每天進出貨物上千噸,人流量達數十萬人次,商業輻射面遠至全國各地、俄羅斯以及東南亞地區。

  從道光年間開始,十三行區域內就不斷發生多次大型火災,加上接連的戰火,十三行的輝煌歷史被摧毀得幾乎一乾二淨,僅剩的遺蹟也難以呈現當年的風採。曾經的風光如何再現?

  上月底,由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荔灣區人民政府主導籌建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館,常設展覽有「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王恆、馮傑伉儷捐贈的十三行時期文物專室陳列展」。據了解,展覽以大量珍貴的文獻史料和海內外遺存的文物,系統地展示了十三行曾經的輝煌,展館內的展品還涵蓋了清代廣州的主要外銷工藝品。據介紹,館藏文物均由中外熱心人士無償捐贈。

  十三行博物館的開幕,受到了廣大市民和中外遊客的歡迎。據統計,黃金周期間,該博物館迎遊客達13000人次。據了解,目前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觀眾可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到文化公園正門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票務中心免費領票。

  從小時候開始,十三行在我的記憶中就與服裝關係密切。只要說起十三行,第一個反應就是服裝,無論是我還是我媽媽都來這裡拿過貨。

  ——80後小服裝店老闆小周

專題推薦:廣州周末活動大全-廣州周末好去處-廣州周末好玩的活動

【推薦閱讀】

廣州必去的十大旅遊景點推薦

廣州哪裡適合約會?廣州十大約會地方推薦

廣州哪些景點好玩?廣州最值得去的景點推薦

廣州哪裡好玩又便宜?廣州便宜好玩的地方推薦

廣州一日遊攻略 18條特點路線推薦(2016年最新)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廣州十三行興衰史
    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因為外貿壟斷的關係,大量的財富匯集到廣州十三行,人稱 「金山珠海,天子南庫。」1792年廣州出口貨物圖表(節選)攝於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從上圖可以看到,1792年,僅東印度一家便有約450萬兩白銀的貿易出口總值。
  • 廣州十三行——「眾籌」出來的博物館
    2000多年前,廣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從1757年至1842年,清代十三行是朝廷特許的對歐美貿易特區,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歷史印記。如今,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現廣州文化公園)上,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拔地而起。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成立於2016年,是專題性歷史博物館,以大量珍貴的文獻史料和海內外遺存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發展史。
  • 《廣州十三行故事》即將出版
    本網訊(記者徐平 通訊員李素娟)記者從廣州出版社獲悉,由該社策劃編輯的《廣州十三行故事》即將與讀者見面。  助力灣區建設、講好灣區故事是廣州出版社策劃「藝述大灣區」系列年曆的出發點,《廣州十三行故事》是該系列年曆的第一本,也是為了方便文化輸出,方便讓外國人了解中國、了解大灣區、了解十三行,因此年曆採取了中英對照的的形式。
  • 廣州十三行:一座城市嘅老歷史
    在廣州文化公園北側,白鵝潭畔,有一條名為「十三行」的街道。
  • 廣州十三行之所以叫十三行,竟然是因為算盤有13行?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廣州十三行的名字,雖然現在來廣州旅遊再找十三行舊址,只有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像個地標似的證明十三行確實存在過。有很多人都以為十三行的意思是有13個洋行,實際上並非如此。關於十三行的得名,有人好好的研究了一番,得出了兩個結論。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館 開館時間及領票方式一覽
    哥德堡號、中國皇后號……滿載著中西貨物,以廣州為起點,運向世界各地,昨日,歷經3年,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昔日十三行原址正式開館,一館觀百年輝煌海絲路。國際奧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主席霍震霆先生及廣東省、廣州市和荔灣區負責人參加了揭幕儀式。
  • 廣州十三行繁榮背後的屈辱
    在大家的認知裡,經常聽說的「廣州十三行」這個機構,可能是政府在廣州設立的一個機構或者是廣州地區的十三個有名望有地位的組織。今天我明確得告訴大家,都是錯的。接下來我將全面的解釋一下「廣州十三行」的繁榮背景以及他背後的種種屈辱。
  • 2020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節慶文化圖片展時間地點一覽
    (公園北門西側)  主辦單位:廣州文化公園、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展覽形式:圖片展  本次展覽將以圖片展示為主,展現漫長歲月中廣府人在節慶文化中與時俱進的能力。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西堤二馬路37號(廣州文化公園內)  地鐵:6號線文化公園站A、B、D出口  公交:文化公園(公交站)552路,57路,208路,131B路,209路,238路,31路,38路  開放時間:
  • 「天子南庫」的廣州十三行,在清朝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上圖_ 1822年的廣州十三行大火西方油畫中的廣州十三行十三行接待外商時,先將船舶停泊澳門,由海關和十三行商人測量噸位,核算船鈔,再由「海防衙門 撥給引水之人,引入虎門,灣泊黃浦」,十三行出面籌備「唱演神戲」,「勞以牛酒」,供「外夷觀瞻」。
  • 罕見清朝老照片:那時的廣州十三行,第一張圖足見廣州的繁華!
    罕見清朝老照片:中國最早的自貿區廣州十三行,第三張圖說明中國好落後1685年,康熙統治時期的清朝,在廣州設立粵海關,此時,廣州十三行誕生,但還無法接待外國商人,只能提供洋行商人的行棧或者租行棧。1757年,乾隆統治時期的清朝,那時的廣州十三行,只準洋船隻準在廣東收泊貿易,某些機構壟斷廣州洋行的貿易,1800年代的廣州十三行繁華景像。1829年,美國人William C. Hunter曾經有過憶述廣州十三行,當時在廣州的中國人,無人能讀或寫英文。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品有望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展出
    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館長(右三)一行參觀十三行博物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品有望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展出  「如果有機會,可以把佛羅倫斯大教堂博物館的藏品運來十三行博物館展覽!」昨日,被譽為世界上最美教堂的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館長FrancoLucchesi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參觀時表示,希望以後有機會利用互展的形式把教堂的展品帶到廣州,把十三行博物館的展品帶到佛羅倫斯展出。
  • 穿越十三行路 覓得廣州古與今
    據了解,該道路名稱源自清朝初年在此設的廣州十三行,取名為十三行街,1926年廣州大量街道拆建為馬路,十三行街築為馬路,改稱十三行路,沿用至今。除了因十三行得名之外,坊間還有一個說法是明代瓊州府管轄13個州、縣,此地原為瓊州人經營瓊貨的處所,固有十三街之稱。
  • 揭開廣州十三行的神秘面紗
    說到中國近代經濟社會發展,往往繞不開廣州十三行。她是大清國門打開之前,與外國人做生意的窗口。對於多數人來講,也僅限於此,為什麼叫十三行,他到底是做什麼的?我們一般都一無所知。其實,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動態發展的歷史,絕不僅僅一開始就是我們所想的神秘模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廣州十三行的神秘面紗。大清鎖國的特殊產物,專司經營外貿的專業商行提起閉關鎖國,我們往往想到的是清朝。
  • 雲想衣裳花想容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新展帶你領略清代女性風採
    精彩展品一覽皇宮、官宦家庭中的女眷形象19世紀 通草水彩官員女眷圖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19世紀末 菩提葉水彩官員女眷圖清末 象牙板仕女掛畫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優雅動人的女樂師19世紀 通草水彩女樂師圖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曾以「銀錢堆滿十三行
  • 廣州十三行,批發市場怎麼活下去
    廣州作為中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地,以往包括十三行、沙河、白馬、紅棉等批發商圈在元宵左右開工。而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復市時間一再延遲,直到3月5日才先後迎客。十三行雖是其中較早復市的一個,伍鵬飛覺得還是遲了。過年後的2-4月是服裝批發的交易旺季,延遲開工和人流量大減,使得春季銷售機會少了三分之一。
  • 2020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外銷文物展時間、地點一覽
    中西共融——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外銷文物展  展期:(1684)清政府取消海禁,設立粵海關,拉開了廣州十三行輝煌歷史的序幕。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下旨實行一口通商政策,從1757年至1842年,十三行成為清政府唯一的對歐美通商區域,這裡成為了中西商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  本次展覽,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遴選出45件(套)館藏文物亮相,涵蓋廣彩瓷、廣繡、外銷畫、外銷銀器、畫琺瑯、外銷扇、象牙雕、名片盒等。
  • 清朝廣州曾出了一名「世界首富」?阿菩新書《十三行》完結出版
    9月20日下午,著名作家、歷史學者、百萬級暢銷書《山海經密碼》作者阿菩攜新書《十三行》(全三部)做客廣州購書中心,與廣東電視臺著名導演、製片人關洪,花城出版社總編輯程士慶一起與讀者分享新書創作的故事,以及十三行的悠久歷史。
  • 廣州十三行女老闆,怎麼那麼有錢?
    有網友問:廣州十三行做服裝生意那麼賺錢?有的女老闆經常在朋友圈炫富,不是曬賓利豪車,就是曬在哪個國家旅遊度假。十三行做服裝生意賺不賺錢,你可以通過十三行檔口租金,就可以了解到一點點。目前十三行商圈有的檔口租金高達幾十萬!
  • 《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等新書發布:留住歷史印跡 聚焦荔灣...
    5月17日上午,在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書發布會在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荔灣區國家檔案館、荔灣區文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聯合主辦《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的書籍發行儀式。
  • 通訊:昔日輝煌廣州十三行將變身嶺南風貌步行街
    廣州十三行現在是中國最繁忙的服裝鞋帽批發市場之一。圖為十三行路貿易勝景。 許青青 攝中新網廣州2月19日電 題:通訊:昔日輝煌廣州十三行將變身嶺南風貌步行街中新網記者 許青青「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三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