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皇帝登基竟也犯了忌諱,清宮裡那些處處是雷的規矩

2020-11-02 圓明園遺址公園

皇宮裡面規矩多,多到什麼程度呢?一個不小心,皇帝自己的父親也會犯忌諱。

溥儀登基時年僅三歲,登基那天,父親攝政王載灃抱著他登上了寶座,但溥儀一直哭鬧,載灃脫口而出「別哭,別哭,就快完了」。在場的大臣們驚慌失色,如五雷轟頂。

為什麼大臣們會這麼驚惶?因為載灃說的話,犯了宮裡面的忌諱,嚴懲就要殺頭。在宮裡面「完了」、「拉倒」、「倒了」這些話,是絕對不能說的,統治者最看重的就是江山永固,完了、倒了、是什麼意思?新皇帝的父親,親口對小皇帝說「快完了」,這又是幾個意思?難怪這事一傳出去,天下人就覺得清王朝的氣數要盡了。

規矩本就是主子來約束下人的,奴才伺候主子,太監伺候皇室,那規矩、禮法更是多得數不清,沒這些個規矩,哪裡顯得出皇家的威嚴?

這些規矩讓西方人著實驚到了。溥儀的英文老師叫莊士敦,他剛到宮裡面任教的時候,發現總有一個太監一動不動地面牆站立,半個小時後就悄無聲息地退出去,另一個太監再悄無聲息補到原來的位置上,明明是個大活人,但稍不留意就很難意識到他的存在。這讓莊士敦大為吃驚。

但這就是宮裡的規矩。在主子身邊的奴才要時刻等著主子吩咐,但又不能礙著主子的事情。他們要把身子站得筆直,雙手下垂,緊貼身旁,要站得像廟裡面的塑像。太監給主子遞東西也有講究,我們一般人是正對著對方遞東西,但太監則絕不允許正對主子,他們要側著身子遞東西,把東西捧到自己眉心的位置。

宮裡言多必失是真理,有些話說出來就要殺頭,比如主子的名字奴才絕對不能說,就算同音的字也不能說,說了就犯忌諱,要殺頭。小太監對上司不能稱呼為太監,更不能稱呼為「老公」,否則要被打個半死。

我們一般常聽太監稱呼皇帝為「萬歲爺」。這個稱呼也不是隨便叫的,到了清中期以後,皇帝的近侍太監、宮女才開始稱呼在位皇帝為「萬歲爺」,對死去的皇帝要在「爺」字前加年號,比如「康熙爺」、「乾隆爺」。太監和內務府記錄的有關皇帝的檔案也標以《萬歲爺檔》之類。但是,這也是局限於一小部分太監,不是所有太監都能這麼稱呼皇帝,外朝的大臣更是不能這麼稱呼。

對妃嬪,太監稱「主子」。因皇帝的妃嬪不止一位,則在前面冠以封號,如對光緒之妃珍妃稱「珍主」,瑜妃稱「瑜主」,以示區分。書面行文稱「主位」。至於對皇子的稱呼,現在影視劇中一律稱「阿哥」,這又是不懂規矩的表現。在清代對皇子的稱呼不同身份是有區別的,「阿哥」是大臣們對皇子的稱謂,內務府官員和太監一律按皇子的排行稱「爺」。書面行文則按排行稱「皇几子」。皇帝之女在未授封公主之前,一律稱「格格」。

清代宮廷裡的規矩之繁複、禮節之講究,可以長篇大論,寫一本禮儀大全。

文章轉自:吉祥滿族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相關焦點

  • 在清宮裡混要懂的7個規矩:奴才不是隨便叫的
    原標題:在清宮裡混要懂的7個規矩:奴才不是隨便叫的   隨著《步步驚心》《甄嬛傳》等清穿劇的熱播,大量的清代題材電視劇出現了讓行家一眼看出毛病的地方。如何有逼格地看清穿劇?清代宮廷裡有哪些必須要懂的規矩?   1、漢人不能自稱奴才,奴才是滿人的特權。
  • 在清宮裡混必須懂的7個規矩
    清代文武官員被皇帝或皇太后召見,漢大臣必須自稱「臣×××」,滿籍大臣則稱「奴才」。如果漢族大臣稱「奴才」,是犯了忌諱的,會被同僚看不起。皇后、妃嬪、滿漢大臣只能稱皇帝為「皇上」,只有皇太后或皇太妃稱皇帝為「皇帝」。叫萬歲爺是找死滿人有時稱皇帝為「主子」,但不會稱「萬歲」。「萬歲」之類是戲劇舞臺上的稱呼,大臣的口中是根本不敢這樣稱呼皇帝的。
  • 末代皇帝:被命運捉弄的溥儀,一生竟如此傳奇!
    末代皇帝:被命運捉弄的溥儀,一生竟如此傳奇!《末代皇帝》是由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由尊龍、陳衝、鄔君梅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並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九個獎項。本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皇帝到普通公民橫跨60年的傳奇一生。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按慈禧太后的旨意將3歲的溥儀接近宮中教養,準備接位。在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即日登基。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裡火車站時,他以為從此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自殺。
  • 《如懿傳》中一妃子戴指甲套,皇帝看了大怒,專家:犯忌諱了
    這段時間熱播的清宮劇《如懿傳》就會經常出現一些妃子戴指甲套。兩隻手的指甲上,會戴一些金,銀,玉,銅等材質做成的指甲套,這些指甲套的外觀看起來非常的華麗,並且指甲套還特別的長,指甲套的前段也特別的尖,這是最早的美甲。戴指甲套的由來是來自滿清後宮的皇后,嬪妃,至於戴指甲套的原因,有兩點。
  • 侍寢竟還有如此規矩,溥儀晚年道破天機,皇上也不可為所欲為!
    侍寢竟還有如此規矩,溥儀晚年道破天機,皇上也不可為所欲為!在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統治中規矩尤為重要,自古以來皇室就比其他人高一頭所以也更注重規矩,一旦說有哪些下人,犯了規矩必然要被拉下去打上幾十大板,但是你們知道嗎?在清朝睡覺也十分有規矩!
  • 末代皇帝溥儀究竟犯了什麼罪
    溥儀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的一生都充滿著傳奇性和悲劇性。在年幼無知時,兩度登基又兩度退位,而後又在日本佔據的東北地區做了傀儡,當了偽滿洲國的皇帝,隨著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溥儀出逃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羈押,整整五年後才被押解回國,又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十年,而後終於得以自由公民的身份度過餘生。
  • 三次登基,三次退位,帝師莊士敦影響末代皇帝溥儀的人生真相
    大清末代皇帝溥儀三次登基,享受過人間至尊地位和最奢華的生活,三次退位,沒有人會否認,終其一生,溥儀是一個可憐的被命運捉弄的悲劇式人物。他前兩次登基分別是在2歲和11歲,那都不是他的自主選擇,而是被時代潮流和各種勢力裹挾著推上了帝王寶座。
  • 溥儀在偽滿洲國登基想要穿龍袍,日本人,想做皇帝就只能穿總統服
    在大臣們的慫恿之下,溥儀還是同意了日本人的建議,雖然有點管制的意思,但畢竟還是有權利的,溥儀和大臣們心裡還都在想著臥薪嘗膽的故事。既然勾踐都可以,為什麼我溥儀就不行呢?不論藉助的是誰的力量,只要可以光復,那麼歷史還不是那些成功者的日記書嗎。
  • 溥儀登基之時大哭大鬧,父親載灃的回應,預言了大清的悲慘命運
    在1908年12月2日這一天,清朝舉行了登基大典,在大典上,溥儀被自己的父親強行抱坐在太和殿的龍椅上,接受滿朝文武大臣的跪拜。可是此時的溥儀不過三歲,哪裡見過這樣的大場面,當即就被嚇得大哭起來。而且每道菜裡還放有一個銀牌,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往菜裡下毒,由此可見,皇帝是多麼害怕有人來暗算他。溥儀的菜雖然多得驚人,但卻都是「多而不精」的,先不提御廚的手藝如何,那些菜都是在前一餐時就已經準備好,並放在爐灶上溫著的。當太監前來下達傳膳指令時,便立刻擺到盒內,再端到溥儀面前,供他享用。
  • 它描述了宣統帝溥儀的一生 是最有味道的清宮戲
    最近,《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再度掀起清宮戲的熱潮,惹得眾人在為哪部劇更考究爭論不休。若真論起來,大概沒有一部清宮戲能比得上《末代皇帝》,它可是第一部經中國政府同意在紫禁城內拍攝的故事片,取景時,它甚至做到了清場,並拆除了護欄。
  • 溥儀登基老照片
    這一組照片拍攝於1908年12月2日,拍下了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登基大典舉行圖為溥儀乘坐轎子經過北京街道,到處都是圍觀的百姓,在場無一人跪地迎接,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尷尬的一次皇帝登基儀式,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皇帝登基儀式
  • 末代皇帝溥儀再行登基大典,不在故宮而是在偽滿洲,這場面太寒酸
    圖為復闢後的愛新覺羅·溥儀,年僅12歲的溥儀正坐在乾清宮的龍椅上,一副君臨天下的姿態。當時,溥儀雖然宣布退位,但由於優待條件規定他依然能暫居宮中,對內仍然用皇帝尊號,史稱「遜清小朝廷」。正是如此,溥儀從小就把「恢復祖業」(其實就是搞復闢)作為畢生的追求目標。在經過帝師們教授後,溥儀的腦子裡更是裝滿了「效法康乾」「光復舊物」「還政於清」等夢想。圖為復闢後的溥儀,在御花園天一門前。
  • 清宮小朝廷裡的溥儀,買了一輛小汽車,出了末代皇帝最後一次風頭
    他一直到1924被迫出宮前,在紫禁城裡生活了16年,無論是當皇帝還是廢帝,可以說沒有辦過一件正兒八經的事情。但是,儘管1911年清廷已被推翻,他卻依然能在皇宮裡過著呦五喝六,無憂無慮的日子,因為當時的國民政府給予了清室優厚的待遇。
  • 溥儀講述,皇宮裡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還原歷史
    故宮,明清兩代的都城,作為皇宮一直戒備森嚴,普通人無法探知裡面的秘密,直到清朝皇帝溥儀被驅逐出皇宮兩年後,成立了故宮博物院,這座皇城才正式對外開放。讓世人一覽皇宮內景,可是對裡面發生的許許多多的故事卻無從探知。
  • 末代皇帝溥儀遜位的歷史真相背後,竟隱藏著兩位清宮無間道!
    談起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封建王朝的帝王。溥儀三歲登記,六歲便宣布退位,至此,大清王朝破滅,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之久的封建社會也在那一時刻宣告結束。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全世界的大事,各國媒體爭相報導。但是當時的溥儀也才僅僅六歲,還是一個孩童。
  • 當年溥儀在東北登基,日本人為什麼不準溥儀穿龍袍?因為名聲太臭
    但在溥儀登基之前因為一些事情卻和日本人鬧的很不愉快,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比舉可謂正中溥儀下懷,因為溥儀原本就是想恢復大清國從新當皇帝的。經過慎重謀劃,最終溥儀在東北這滿清的龍興之地登基為帝,關於年號的事,溥儀開始是想使用的是宣統而不是後來的康德,想向天下證明大清並沒有滅亡,自己還是中國人的皇帝。但卻被日本人拒絕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人明白清王朝在中國不得人心,名聲太臭了,如果恢復舊年號,容易引起民憤。
  • 清朝已滅亡,溥儀已退位,為何滿清遺老還要爭著把女兒嫁給溥儀?
    光緒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緒帝載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要將溥儀接到宮中來撫養繼承皇位,同年12月2日,溥儀在太和殿登基,當時的溥儀還未滿三歲。僅僅做了3年的皇帝,在少不更事的年齡便退位了。其中包括了東北王張作霖,還有袁世凱和袁世凱的重要謀士徐世昌也紛紛前來湊熱鬧,爭著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溥儀。關鍵是溥儀還不接受,因為按照老祖宗定下的規矩,清朝的皇室是不能與漢人通婚的。
  • 清朝宮女們真實長相:大家都被清宮劇騙了,圖8是溥儀漂亮的乳母
    【宮女們合影】這是一組反映清朝宮女們真實長相的照片,有網友評論,「從總體面貌來看,宮女們要比皇帝的妃嬪們要漂亮」。筆者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宮女顏值確實要比皇帝的要高,但是宮女卻是皇宮裡地位最低下的群體之一,她們從事最辛苦的勞動。
  • 清朝宮女們真實長相:大家都被清宮劇騙了,圖8是溥儀漂亮的乳母
    筆者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宮女顏值確實要比皇帝的要高,但是宮女卻是皇宮裡地位最低下的群體之一,她們從事最辛苦的勞動。【溥儀登基時選入宮的宮女們】縱觀明清,生活在皇宮裡的女性大約可以分為四類:妃嬪,乳母,女官,宮女。
  • 末代皇帝溥儀:一生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最後擁有了選民證
    正文1908年,年僅三歲的溥儀登基,稱為宣統皇帝。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逝世,誰來繼承大統,擺在了清朝王室的面前。這時,慈禧太后把這個歷史的重任,也可以說是最難做的工作,交給了年僅三歲的溥儀,這也註定了溥儀動蕩不安的一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