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份民國老檔案 一窺無錫榮氏家族商業風雲(圖)

2020-12-19 江蘇頻道

導讀:民國元年十二月,振新紗廠向上海瑞記洋行訂購多種機件,其中鍋爐電機是與茂新麵粉廠合購的,全部價值英金一萬零八百鎊。茂新付銀兩萬兩,但與瑞記訂立的合同,則是以振新的名義訂立的,由振新兩位董事署名籤押。貨到之後,電機中有麵粉廠用馬達六部,即裝備給茂新廠用。

江蘇省檔案館館藏租用馬達案的判決書。

江蘇省檔案館館藏租賃土地案的判決書。

提起榮氏家族,無錫人引以為傲,他們靠實業救國、護國、榮國,留下一段輝煌的歷史。民國時,榮宗敬、榮德生兩兄弟是著名的「麵粉大王」「棉紡大王」,他們創辦的企業是中國民族企業的前驅。

江蘇省檔案館館藏兩件與無錫榮氏家族有關的民事案件卷宗,近日,現代快報記者受權獨家解密。這兩份檔案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榮氏家族的商業風貌。

案件一:榮氏茂新麵粉廠租用馬達案

兩廠合購機器,六部馬達究竟歸屬誰家?

■案件審理時間:民國七年(1918年)

■控訴人:榮德生

■被控訴人:振新紗廠董事會

■案件提要:榮氏茂新麵粉廠租用振新紗廠馬達,因租用合同指代不明引發爭議

■案件結果:撤銷原判,振新紗廠董事會敗訴

原審判茂新麵粉廠償還馬達本利,榮德生提起上訴

據這份民國七年的江蘇高等審判廳民事判決記載,榮德生,無錫人,44歲,住開原鄉,業商,在無錫任茂新麵粉廠經理。從清光緒末年到民國四年九月,又兼任振新紗廠經理。官司就發生在這兩個廠之間。

茂新麵粉廠是榮宗敬、榮德生等於1900年籌資創辦的,是榮氏家族創辦得最早的企業,原名保興麵粉廠,後改稱茂新麵粉廠。

民國元年十二月,振新紗廠向上海瑞記洋行訂購多種機件,其中鍋爐電機是與茂新麵粉廠合購的,全部價值英金一萬零八百鎊。茂新付銀兩萬兩,但與瑞記訂立的合同,則是以振新的名義訂立的,由振新兩位董事署名籤押。貨到之後,電機中有麵粉廠用馬達六部,即裝備給茂新廠用。

民國四年九月,兩廠互訂合同,商議將合購機件並歸振新所有,但仍由茂新照舊使用,年納租金兩千兩。

民國六年四月,振新董事會忽令振新董事會代理人王某到縣,代訴聲稱這六部馬達,是茂新囑託振新墊款代購的,並不包括在租用電機之內,今被使用多年,請將原價本利一併判令償還。原審訊問王某,該機件的價格究竟多少,他僅稱曾經估明價值美金七千元。於是原審判由洋行經理等估明價格及歷年利息,著茂新如數清償。榮德生不服,到江蘇高等審判廳提起控訴。

馬達包含在合購鍋爐電機之中,振新紗廠董事會敗訴

本案訴訟之事唯一的要點,即該馬達六部是否包括在租用合同上所租電機之內。

江蘇高等審判廳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拿到一個重要證據——振新公司會議簿一冊。裡面載明民國二年五月二十五日開董事會商議增添機器之事,一共所需費用四萬四千五十鎊,約合現銀三十二萬兩。費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三萬三千二百五十鎊,與茂新無涉。另一部分是一萬零八百鎊,與茂新合購的機器即在內。會議簿上還寫明,此項機件內鍋爐電機是與茂新合購,茂新認銀兩萬兩。

由此可見,茂新對于振新所購的全體機件,除了合購部分之外,絕無所謂「託購」之件,產生爭端的馬達,的確是兩家共同出資的,且與其他電機一起由茂新使用。

民國七年九月十八日,江蘇高等審判廳作出判決,原判所判毫無根據,應予以撤銷,改判被控訴人振新紗廠董事會在第一審的請求駁回。由敗訴的被控訴人負擔原審及二審的訴訟費用。

案件二:榮氏租賃土地案

原賣主買回租地,租地契約能解除嗎?

■案件審理時間:民國十二年(1923年)

■上訴人:榮宗敬

■被上訴人:孫渭臣

■案件提要:榮氏與孫渭臣訂立土地租約,因故不能履約

■案件結果:租地契約解除,上訴人賠償被上訴人七百五十元

一審判照約租地,榮宗敬提起上訴

這起案件是因土地租賃引起的糾紛,打官司的一方是榮德生的哥哥榮宗敬。

榮宗敬住上海閘北光復路,曾向趙某買得一塊一畝大小的地。民國十年十二月,孫某租地開同利竹號,每年租金五百元,立有合同。租據上面寫明,此地早先租給德利竹號,需於明年(民國十一年)九月責令德利遷讓後,才能交產起租。將來五年後,如果地主要將此地出讓,照時值同等的價格,同利有優先承受之權。如果同利不願意出同等之價,或地主有出於萬不得已的情由不能不收回自用,則同利不得藉口年限未滿而不遷讓。雖然雙方訂立的租約看似「未雨綢繆」,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仍然出乎雙方所料。

民國十一年七月間,趙某的侄子主張收回這塊地,於是向榮宗敬備價贖回,轉賣永盛煤號營業。民國十一年十一月間,孫某以故意違反租約等情由,將榮宗敬告到上海地方審判廳,一審判令榮宗敬將地照約交孫某租用。對於一審判決,榮宗敬不服,上訴到江蘇高等審判廳,稱該地既被原賣主買回並轉賣永盛煤號,他對於該地的權利已失,從何給付?他認為原判讓他「負不能給付的義務」,所以他提起上訴,表示願加倍償還預付租金。

租地契約解除,榮宗敬賠償七百五十元

依照合同來看,榮宗敬對孫某是有交地的義務,榮宗敬稱因「陷於給付不能之狀態」,所以不得不解約。而孫某則認為,並非不能給付,堅持要求履行原來的條約。所以本案應該先審查清楚的是,「有無給付不能之事」。

江蘇高等審判廳查明,永盛煤號已經取得所爭之地的所有權,這就不是榮宗敬和孫某締結債權性質的租借契約所能對抗的。榮宗敬沒有收回永盛煤號的權力,所以他所說的「給付不能」的狀態是實情,孫某堅持不允許解約,請求強制履行不能認為是合法的行為。但是,這塊地既是榮宗敬向趙某買來,趙某隨時有取贖之權,榮宗敬在與孫某訂立合同時,不應完全以地主自居,這是他自己的過失。孫某若有損害,榮宗敬應負賠償的責任。

按照上海租賃房屋業主毀約要加倍返還定金的習慣,榮宗敬已經收受預付地租二百五十元,責令賠償孫某五百元。榮宗敬的代理人又表示,如果案件和解,願意加賠二百五十元。民國十二年四月三十日,江蘇高等審判廳宣判,榮宗敬上訴為有理由,原判除訴訟費部分之外廢棄,改判雙方所締結的租地契約準予解除,並令榮宗敬除返還孫某預付地租二百五十元之外,再賠償五百元。

相關連結

榮宗敬(1873~1938)

江蘇無錫人。榮德生之兄,中國近代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早年經營過錢莊業,與榮德生等人先後在無錫、上海、漢口、濟南等地創辦保興麵粉廠、福興麵粉公司(一、二、三廠)、申新紡織廠(一至九廠),被譽為中國的「麵粉大王」「棉紗大王」。著有《實業救國芻議》等書。

榮德生(1875~1952)

江蘇無錫人,榮宗敬胞弟,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慈善家、民族實業家,著有《樂農氏紀事》。榮德生從事紡織、麵粉、機器等工業60年,享有「麵粉大王」「棉紗大王」的美譽。曾任北洋政府國會議員、國民政府工商部參議等職。 

相關焦點

  • 無錫榮氏家族曾「承包」半個中國的麵粉和布
    民國時的茂新麵粉廠舊影。本版均為資料圖片無錫榮巷內的老建築。據史料記載,明代正統初年,無錫榮氏始祖榮清率領全族百餘人自金陵遷來無錫,最早分為上榮、中榮、下榮三個自然村落,歷經清朝、民國的時代變遷以及新中國成立前後行政歸屬調整,逐漸聯成一片,「榮巷」之名也由此而來。榮氏家族的歷史可謂燦爛,有「麵粉大王」「棉紗大王」之稱的榮氏兄弟榮宗敬、榮德生等實業家,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他們都從榮巷中走出。
  • 榮氏家族的麵粉+棉紗帝國往事
    100年前的這個家族,實力更是大得驚人:他們家生產的麵粉和棉花,一度佔據了當時中國「吃」「穿」兩大市場的半壁江山。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榮氏家族。作為產業風雲的第二部,今天我們就來走進這個家族。
  • 江蘇無錫濱湖區榮巷街道赴臺拜會榮氏家族後人
    中國臺灣網4月25日無錫消息 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榮巷孕育了中國民族工商業巨子——榮氏家族。如今,榮氏家族後輩精英散布世界各地,臺灣成為了重要聚集地之一。為充分發揮榮氏家族在臺後人這一鄉情、親情優勢,助推街道產業發展水平,江蘇濱湖區榮巷街道黨工委書記於強剛一行專程赴臺拜會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副總經理榮康信和臺灣中國旅行社董事長周慶雄等榮氏後人並進行了座談交流。  期間,臺灣中國旅行社董事長周慶雄親自介紹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和臺灣中國旅行社的歷史由來和發展現狀,並陪同參觀了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行史館。
  • 榮氏家族的麵粉+棉紗帝國往事(中國期貨祖師爺是怎樣煉成的?)
    100年前的這個家族,實力更是大得驚人:他們家生產的麵粉和棉花,一度佔據了當時中國「吃」「穿」兩大市場的半壁江山。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榮氏家族。作為產業風雲的第二部,今天我們就來走進這個家族。
  • 舊中國的唯一財團:榮氏家族的崛起(圖)
    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曾經說,在舊中國能夠算得上財團的就只有榮氏一家。從無錫的小商人到上海乃至中國的麵粉、棉紗大王,榮氏兄弟走的是一條艱辛的創業路。縱觀兩人一生的事業,可以說他們的興衰榮枯都與當時的大時代密切相關。
  • 榮氏家族(01) (原創)
    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立的榮氏企業,生意做得很大,在中國很有名,在國際上知名度也很高,人稱這兄弟倆為靣粉大王、棉紗大王。至一九四七年,榮氏靣粉的產量,己佔全國總產量四分之一,其棉紡業紗錠的總數佔全國總數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榮氏的企業不僅經營麵粉、棉紗,還經營煤礦、造紙、機器製造等多種行業,其公司、工廠遍布國內、國外十幾個城市、地區。
  • 無錫龍光塔修繕項目竣工 榮氏家族代表獲贈紀念模型
    圖為修繕一新的龍光塔。 張園昀 攝中新網無錫5月21日電 (孫權 張園昀)「無錫文化地標」龍光塔一度因年久失修而「與世隔絕」。5月21日,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施工,龍光塔的塔身工程及外部環境美化工程已基本完成。
  • 中國「財團」:榮氏家族的繼承者們
    相較於西方國家那些綿延數百年的企業世家,中國的家族企業顯然還處於幼年時期。中國崎嶇坎坷的歷史進程一次又一次地把新生的家族企業攔腰斬斷。當今中國絕大多數的家族企業都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之後。不過大名鼎鼎的榮氏家族卻是一個例外。
  • 中國「財團」:榮氏家族的繼承者們
    相較於西方國家那些綿延數百年的企業世家,中國的家族企業顯然還處於幼年時期。中國崎嶇坎坷的歷史進程一次又一次地把新生的家族企業攔腰斬斷。當今中國絕大多數的家族企業都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之後。不過大名鼎鼎的榮氏家族卻是一個例外。這個富豪之家歷經了從晚清、民國、抗戰、解放、改革開放至今一百多年的跌宕,任憑歷史雨打風吹去,家族火種基業長青。
  • 人物風流:60年代開英國跑車的榮氏家族
    榮氏家族並非今日才貴,早在19世紀後葉,族譜已經修到三十世。如此根深蒂固,諾大中國僅此一家。  這樣的家庭,已經不是普通的商業階層所能比擬,它是看不見的頂層——「這一等級的人們往往會極力避開社會學家、民意測驗者,以及消費調查人員們詳盡的提問和計算。無人對這個等級做過細緻研究。因為他們的確看不見。」
  • 榮氏家族(03)原創
    榮氏兄弟乃無錫東鄉無名小輩,兩個泥腿子出身的小鄉巴佬,黑白兩道皆無後臺,錢包癟癟的,只有幾個小錢。但他們不怨天地、不怨爹娘,而是動腦筋、找門路、創造條件上。榮氏兄弟,巧借東風,纏住一個人不放,這個人叫朱仲甫。朱仲甫是榮氏兄弟父輩的至交好友,且有親戚關係,是榮德生的姑丈人。
  • 低調的首富家族——榮氏家族:家中三代中國首富,家族資產超萬億
    麵粉大王榮德生榮氏家族擁有久遠的家族歷史,由於世代從商,再加上清末時期對外貿易環境的逐漸開放,當時的榮氏家族已經靠著壟斷麵粉和紡織行業成為了國內聲名顯赫的商業巨頭。榮毅仁自小在濃厚的商業氛圍中長大,耳濡目染的知道了許多商業知識,而他本人也得天獨厚的擁有著過人的商業頭腦。正是這種家族遺傳的商業頭腦和多年經歷得到的經驗。榮毅仁並沒有成長為類似八旗子弟一般遛鳥鬥蛐蛐兒的富二代,而是穩重幹練,處理起來父親交付給自己的產業也是遊刃有餘,而這一切,與榮德生對榮毅仁的諄諄教誨也是分不開關係的。
  • 榮氏家族(05)原創
    起初在無錫與人合辦起振新紗廠,後來榮氏兄弟獨資辦廠,不斷壯大,到一九三二年,榮氏的申新紡織公司已有九個棉紡廠,三百多臺織布機,五十二萬枚紗綻,年產棉紗三十萬包,棉布二百七十九萬匹。申新紡織公司成了中國當年最大的紡織公司,榮氏兄弟成了中國棉紡業最大的老闆。
  • 榮氏家族(04)原創
    經調查,榮氏兄弟動工建廠,手續齊備,合理合法,並未強佔民田,風水之說更是莫須有的欲加之罪。據此,劉坤一即批文,撤銷無錫縣令關於停止動工,另擇廠址之判決。同意榮氏兄弟仍在原址建廠。但是天高皇帝遠,強龍難鬥地頭蛇,當地的地痞、劣紳仍強詞奪理,要挾縣令,仍然不準榮氏兄弟在原址開工。榮氏兄弟在朱仲甫支持下,一邊頂住幹擾強行施工,一邊繼續打官司。
  • 榮氏家族百年沉浮富過三代(組圖)
    艱苦創業的第一代  榮家是在20世紀初崛起於無錫的中國最著名的現代工商業家族奠定榮氏商業世家基礎的便是榮毅仁的父輩榮宗敬、榮德生兄弟。伯父榮宗敬(1873-1938年)雄才大略,父親榮德生(1875-1952)平實勤勵。歷經二十餘年,榮氏兄弟便進入了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家行列,成為名震工商業界的「麵粉大王」和「棉紗大王」。
  • 中國期貨祖師爺:中國的「洛克菲勒」榮氏家族
    進軍麵粉行業  榮德生南下廣州時,看出了麵粉行業的商機,他把這一想法告訴榮宗敬,兄弟倆一拍即合。20世紀的第一個年頭,榮氏家族事業邁出了其決定性的一步,在無錫西門外的太保墩創辦了保興麵粉廠,有保證興旺的意思,這是無錫歷史上第二家近代企業。17畝地皮,四部法國石磨,三道麥篩,兩道粉篩,就已經是麵粉廠的全部家當。
  • 榮氏家族(07) 原創
    :左起 :榮敬敬(榮毅仁伯父)榮德生(榮毅仁父親)榮毅仁榮智健(榮毅仁之子)榮毅仁是榮氏家族的第二代,榮宗敬是其伯父,榮德生是其父親。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蔣、宋、孔的非法官商違法話動,他不打,專門打擊壓榨榮氏家族為首的民營企業。使民營企業元氣大喪,怨聲載道。就在解放軍即將攻佔上海的前一天,蔣氏政府還誣陷榮氏把變質的靣粉賣給國民黨軍隊,導致國民黨軍隊失守東北,要榮毅仁出庭受審。目的就是訛詐榮氏錢財。
  • 到無錫這些景區尋找懷舊民國風,帶你穿越回民國
    民國古巷:榮巷榮巷,源自明清之際榮氏家族聚居的自然村落,已有將近600年的歷史。民國年間,以榮氏家族榮宗敬、榮德生為代表的民族工商業家群體迅速崛起,建立起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烙印和地方特色的民國建築群,使榮巷演變為街鎮。
  • 揭秘榮氏家族:對財富的理解比王思聰要靠譜
    「一個家族與一個王朝一樣,總是有興衰起落。」榮海蘭不經意的把目光投向窗外,「沒有例外。我們必須懂得惜福,否則下輩子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27歲的榮宗信是榮氏家族的第四代,他已經完全不會說中文。這是榮宗信第一次來到北京,在內地企業家的面前作了一場關於家族傳承的演講。演講剛一結束,他的姑姑榮海蘭就在臺下呵護地迎住他。兩人走出會場門外時,一波又一波的人圍住他們要求合影留念。
  • 榮智健40港元成立榮氏家族公司(圖)
    6月,榮智健悄悄成立了以家族命名的公司,董事會是清一色家族成員。CBN記者從香港公司註冊處查到,榮智健成立的新公司名為「榮氏企業控股有限公司」。這家新成立的企業雖然註冊資本僅40元(港元,下同),卻頗受外界關注,因為榮智健曾成立53家空殼公司,卻從來沒有一家以「榮氏」命名。這不由得令外界猜測,榮家將把主要精力和資源放到這家企業,藉此創造另一個中信泰富式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