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秋節的由來

2020-12-15 伯樂公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祭月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一)中秋節起源於古人祭月習俗

中秋節源自於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它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這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

祭月,古代重要祭禮之一。天子於每年秋分設壇祭祀月神。《管子·輕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裡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帶錫監,吹壎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禮記·祭法》:「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鄭玄 註:「夜明,月壇也。」 孔穎達 疏:「夜明者,祭月壇名也。」《史記·封禪書》:「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史記·孝武本紀》:「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則衣紫及繡。」

祭月,是中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中國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所謂「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在先人的觀念中,日月代表著陰陽兩極,兩者和諧是萬物正常生長的保證。《禮記·祭義》中記載:「日出於東,月出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視祭祀日月。

《禮記·祭義》有「祭日於壇,祭月於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陰陽關係,祭日於高臺,祭月於坑穴。《史記·封禪書》還記載:「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豬祭月。

秦漢時期祭月在皇室禮儀中繼續傳承。秦時,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東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於成山,祭月於萊山。漢武帝時,則「夕夕月則揖」,行朝日夕月之禮。北魏、隋唐直至明清歷代沿用秋分祭月禮儀。明世宗時,還在北京修建夕月壇,專供天子於秋分設壇在夜晚祭祀月神,這就是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園。《明嘉靖祭祀》記載:「秋分祀夜明於夕月壇。」又曰:「夕月壇每三歲一祭。祭以醜、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則遣文臣,夕月則遣武臣。」即每三年一大祭,遇醜、辰、未、戌年皇帝親自在月壇祭月。其他年份則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祭月活動在民國期間仍然風行,只是四九年後才因形勢的變化而逐漸消失,所以現代人中秋節只知吃月餅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幾年來又重新開始出現由官方或民間組織的祭月活動。

(二)中秋節是女性地位最為高貴之時

古人認為天地分乾坤,萬物分陰陽,天生萬物相生相剋,陰陽也是協調對立。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男子為陽,女子為陰。因為男子與月亮,一陽一陰,所以男不拜月,而女子與月亮同為陰,故而無礙。

古人講究封建禮法,因此八月十五拜月,只有女人可以祭拜月亮,男人不可以。再者,在傳說中,月神是居於廣寒宮的嫦娥仙子,後世男子若是祭拜月神,則有褻瀆之意,為心懷不軌之行為。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說:中秋節「惟供月時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師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月亮屬於太陽,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只能由婦女(包括女孩)拜月。月亮是美女,一個男子謙恭地叩拜,是心懷不軌的表現。」

根據中華民族「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傳統,在祭月之時,男人是不能參與的。而且只能在女性吃過之後,男人才能吃一些殘羹剩飯。因此中秋節這一天是女性地位最為高貴之時。

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仿照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三)中秋節的意義

起源於中國上古時代的中秋節,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

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及世界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根據我國的曆法,夏曆(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為「中秋」。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

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也成為亞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

(四)中國中秋節的傳說在告訴我們什麼?

(1)嫦娥奔月

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裡要來得不死藥,就飛進月宮。

(2)吳剛折桂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代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

(3)玉兔搗藥

兔子登上月宮搗藥,最早見於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裡,對月亮有什麼好處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宮的呢?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4)上世紀美國登上月亮之後,已經證明了月亮是空心的了。中國古人的傳說在告訴我們什麼?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介紹20字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100字
    導讀:關於中秋節,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嫦娥與后羿的故事,這樣的美麗傳說被說成各個版本,然後製作成書本、電視和電影來向我們宣傳,其中這都是中秋節的傳說而已,你知道中秋節的真是由來嗎?為了讓大家了解中秋節,萬年曆小編帶來了中秋節的由來簡短介紹20字和中秋節的由來簡短100字,供大家查閱。
  • 【中秋節手抄報】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手抄報】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2012-07-09 11:47:4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在我國歷史悠久。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 。普遍的說法是: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徵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徵,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時間:2019-09-15 19: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時間:2020-09-30 23: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國中秋節的由來,又有哪些習俗?
    春去秋來,又是一年的中秋節就要到了,想想中秋節馬上就要和家人團圓,一起共賞中秋,就很開心。那麼,在中秋佳節之際大家對中國中秋節的由來知道多少呢,中秋節又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吧。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呢?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這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關於中秋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中秋節的由來,以及為什麼叫中秋節?首先為什麼叫中秋節呢?中國曆法中,一年被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的名字由此誕生。其實中秋節又被稱為秋節、仲秋節、八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那麼中秋節的由來又是什麼呢?
  •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中秋節的由來和中秋節的詩句
    2013年的中秋節就快要到了,各位同學是不是在為中秋節手抄報的內容煩惱呢?不用著急,在這裡為大家特別準備整理了有關於中秋節手抄報方面的相關精彩內容!今天提供的是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中秋節的詩句,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一看吧。
  • 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
    中秋節團圓 至於中秋節何時固定有八月十五日,根據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
  • 中秋節的由來是怎麼樣的?又是經過什麼改變,變成今天的中秋節?
    我們先來說一說中秋節的由來。根據中國古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而關於它的由來,網上目前有兩種較為主流的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君主的宗教祭祀活動,這種說法來源於《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說的是君王春天需要祭拜太陽,秋天需要祭拜月亮。
  •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時間:2019-09-12 22: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按照史籍的記實,中秋一詞最早呈此刻《周禮》一書中。
  • 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知道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嗎?
    馬上又要到八月十五中秋節,現在的各大商場、超市、大街小巷買月餅的商家一定是數不勝數。但是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呢,月餅又是這麼做出來的呢?這些您了解嗎?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秋節的發展與歷史的由來。其實在歷史上關於中秋節的說法很多各不相同,中秋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皇帝有祭拜月亮的習俗,當時皇帝都在祭拜月亮那是不是真的是有什麼神仙住在月亮上呢,所以當時的大臣、民間的群眾邊紛紛效仿起來,就有啦祭拜月亮的儀式。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中秋節」的字面去理解,大家應該都了解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 中秋節的由來和寓意介紹 中秋節祝福語彙總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由來和寓意介紹 中秋節祝福語彙總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
  • 中秋節手抄報資料內容大全簡單 中秋節由來故事傳說古詩50字
    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祭祀月神,文字記載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很多學生都會畫中秋節的手抄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秋節手抄報的資料,有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也有中秋節的由來介紹,感興趣可以接著往下看。
  • 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_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2013年中秋佳節即將到來,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及中秋節的傳說等你知道和了解多少呢?這裡就為大家整理和準備了有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及中秋節的傳說等方面內容。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 中秋節有什麼含義?中秋節的由來和寓意介紹 中秋節祝福語彙總
    中秋節是什麼意思中秋節釋義: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有賞月、吃月餅的風俗。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
  •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簡介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按照史籍的記實,「中秋」一詞最早呈此刻《周禮》一書中。小編整理了中秋節來歷的簡單介紹,既有二三十字的簡要版,也有100字左右的介紹,讓我們一起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吧。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最早見於《周禮》。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時間:2019-09-13 1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啦,你準備好和家人團聚了嗎?胖丁兒在這裡提前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希望你們都可以吃胖胖噠!說到中秋啊,其他國家是否也跟我們一樣在歡慶「中秋節」呢?和家人一起放孔明燈許下願望哦首先,跟大家來聊聊那些有趣的歪果仁的大話中秋,當你問他們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
  • 冷知識|八月十五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月餅的由來是什麼?
    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大家都要吃月餅賞月,當你在吃月餅的同時,你知道吃月餅的由來是什麼嗎?為什麼要在中秋節吃月餅呢?月餅的含意又是什麼呢?其實關於月餅的由來主要與四個傳說有關:月餅的由來傳說1: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暴政,朱元璋聯合各路義軍計劃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為了傳遞消息,劉伯溫想出了把寫有
  • 中國民俗之中秋節的神話故事,中秋節的由來
    一、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變化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熱衷於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後來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主要的節日之一。有關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流傳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