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魚不蒜,羊不姜」,是何意思?古人的經驗,確實可信嗎?

2020-12-08 三九養生堂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很多的俗語,它們都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一直延續到今天。有一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就是「魚不蒜,羊不姜」,乍聽上去是不是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應該也會聯想到一點,就是與飲食有關,有蒜和姜在裡面,就會想到調味。到底說的是什麼,下面就來好好地了解看看。

「魚不蒜,羊不姜」講的究竟是什麼

我們可以先來說說「魚不蒜」,講的就是魚了,魚是很有營養的食物,適當的多吃點對身體會有很多好處。現在的魚種類還特別多,不同種類的魚,帶給身體的好處也不一樣。這裡所講的意思,就是在製作魚的時候,不要放大蒜。現代人可能就不理解了,因為現代人在做魚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放大蒜的,可以幫助調味,還能去腥。

可是在以前,老祖宗在做魚的時候,是不放大蒜的。以前吃魚都是野生的魚,不像現在,大多都是養殖魚,就會有很大的腥味。野生的魚就沒有太大的腥味,做出來會更加鮮美一點。都知道大蒜是屬於刺激性的調味料,加入到鮮美的魚當中,會破壞魚的鮮美,吃起來就不那麼好吃了。

在以前這樣的說法是成立的,現代生活中,在應用如此方法,那才是破壞魚的鮮美,可能沒有太多人願意吃魚。腥味很重,不加大蒜去腥氣,基本上是沒法吃的。如此看來,古人的經驗之談,也不一定全有道理,還是要按實際情況來判斷。

再來說說「羊不姜」,羊就是羊肉,羊肉褒貶不一,有人喜歡吃,有人不喜歡吃。只怪羊肉的味道比較重,在古時候,羊肉是很受歡迎的,尤其是在冬天。大鍋燉羊肉會很香,還能幫助驅寒暖身體。在烹製羊肉的時候,就少不了要放調味料了,不然味道實在是有點重。但在以前煮羊肉的時候,有一種調味料不放,就是生薑了。會覺得容易滋補過頭,本身羊肉就是滋補的食物,生薑也容易引發上火,兩者加在一塊,體內的火氣能不燒的旺,就會容易給身體帶來相關問題。

現代人做菜,生薑算是必備的調味料了,不管做什麼菜都要放一點,一方面是給菜餚增加一味,另一方面就是生薑可以去腥,去除雜味,讓食物的味道更好一點。羊肉的羶味太重,不放點生薑真的有點接受不了。不過也要看個人喜好,有的人可能就喜歡這味道,也不用放生薑。針對古人所說的這種吃法,也不必全信,適合自己的就好。

每道菜都有不同的做法,每個人的看法也不同,還有就是個人口味也有差異。到底怎麼樣做好吃,自己覺得好吃就行,不會給身體帶來損傷就是可以的。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在以前可能很受用,但在現代也未必就是符合的,應該要根據實際情況去操作。你在製作魚肉和羊肉的時候,有沒有不同看法,也可以提出建議。

相關焦點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我們的國家不但文化源遠流長,美食也是,除了色香味俱全,還有許多做菜的俗語,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長輩說過這樣的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究竟這個俗語所指的含義在現代是否適用呢?也許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俗語「牛不韭,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正確嗎?58歲老廚師精彩解惑
    俗語「牛不韭,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正確嗎?58歲老廚師精彩解惑中華美食博大精深,關於飲食習慣,各個地區都流傳這不同的說法,就比如俗語說「牛不韭,魚不蒜、羊不姜」,這是山東煙臺、福山等地諺語,從字面意思我們不難理解,是說這些食材是不能一起吃的,那麼這句話到底正確嗎?有沒有深層的含義呢?58歲老廚師精彩解惑。先說「牛不韭」。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原來是這個意思,老祖宗還是很講究的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原來是這個意思,老祖宗還是很講究的眾所周知,中華的美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古至今,其很多的美食慢慢地都融入了文化的精髓,也逐漸地融進到了一些俗語之中。小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與美食有關的俗語,農村的人說,魚不蒜,羊不姜,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話一說出來就說明,老祖宗還是很講究的。小編今天來和大家說說這一句話的意思。首先第一句,魚不蒜,它的意思是說我們在做魚的時候不要放大蒜,這是為什麼呢?
  • 古有俗語「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為什麼?現在還合理嗎?
    「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這是中國從古代流傳到今天的民間俗語,不過近些年大家提的比較少了;還有一句話「存在即合理」,是一句國外經典諺語。那今天我們就一起結合營養學、烹飪技巧等來探討一下經過幾百年乃至幾千年的發展(因為也不太確定這句話的出處年代),這樣的食材搭配至今是否還合理?
  • 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什麼講究?老廚師:我只說一遍
    關於吃,我國有很多的俗語,比如「民以食為天」啊之類的,但其實,在廚師界還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那就是「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後都會非常不解,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講究呢?大家都知道,炒菜是一個技術活,不同的人炒出來的菜,味道都各不相同。就比如說炒雞蛋吧,有人喜歡多加油,有人喜歡多加水,做出來的口感自然就不同。
  • 農村人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地區的許多俗語,琢磨一下都是很有意思的,其中的一些,看起來還與我們的常識是相悖的。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這一句,就很讓人納悶,我們平時燉魚哪有不放蒜瓣的?有些地方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燉魚不放蒜,味道減一半」,可以說是大力支持燉魚的時候放蒜。的確,在烹飪魚的時候,去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大蒜不僅是非常常用的調味料,更是去腥增鮮的好幫手,燉魚的時候要是不放蒜,味道肯定自然而然的就會差一點。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有道理嗎?很多人都誤會了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有道理嗎?很多人都誤會了對於經常做飯的朋友來說,應該聽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那「魚不蒜」是絕對成立的嗎?我認為和魚的做法密切相關。如果是清蒸魚,講究的是原汁原味,保持魚的本味和鮮味是最重要的,那這時候放大蒜就很煞風景;如果是烤魚等重口味的魚肉做法,那加點大蒜,我認為是不傷大雅的。老一輩說的「魚不蒜」,指的應該是清蒸魚的做法裡,最好不要放大蒜,如果擔心魚腥味,可以加點蔥絲和薑絲一起蒸魚。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意思?發現真講究
    在中國,經常能聽到一些俗語,這些話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經過時間的累積,和經驗的積累,這些俗語雖然聽上去很俗,但蘊含的知識可不小。在飲食方面,老人也有很多俗語,要是知道這些俗語的意思,耳熟能詳的話,就不會輕易的做錯菜,食材間不會發生衝突,因為做菜間有很多講究,比如有些食物是相剋的,吃了後會發現不好的反應,還有些食物搭配在一起不能散發香味,反倒很臭,所以要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太重要了,有這樣一句俗話「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它是什麼意思?專門為了這句話請教了一下廚師,發現真講究。
  • 古語講「魚不蒜,羊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蔥,姜,蒜,花椒是我們日常經常食用的調理品,可以去腥提鮮,驅寒保胃,殺菌消毒,適當的食用對人體也有好處。但是古人講「魚不蒜,羊不姜」,很多人都不明白其含義,我們煮魚燒羊肉的時候,都會讓如大蒜和生薑,古人為什麼有這樣說呢?真的有科學依據嗎?本篇文章詳細和大家解釋一下。
  • 「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啥意思?你在做飯時有哪些避諱?
    就比如這句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說的就是關於吃飯的事情,其實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我們分開來一句一句的理解。牛不韭,就是說做牛肉的時候,不能放韭菜,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羊不姜,大家都知道,羊肉的羊羶味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都會選擇用調味品去味,很多人就會用姜作為其中的一種調料,不過這其實也是不好的,吃多了羊肉也非常容易上火,而姜本身也屬於溫補的食材,就比如有些女生肚子痛的時候,就會喝一些紅糖生薑水,不過這種食材和羊肉用在一起之後,和牛肉配韭菜也是一個道理了。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今天限行3和8 明天限行4和9 經常做飯的朋友,應該聽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喜歡的人,生吃都愛;不喜歡的人,聞到那股味道,恨不得馬上扭頭就走。如果吃了大蒜卻沒好好刷牙,那估計周圍人都想你離你半尺遠。大蒜最大的特點,就是味重。 而魚作為海鮮的一種,講究的是鮮美。我們可以腦補下,又鮮又嫩的魚肉中,夾雜著撲鼻而來的大蒜味,吃下去會是何方滋味。那「魚不蒜」是絕對成立的嗎?我認為和魚的做法密切相關。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這時候就切入文章正題了,估計不少朋友都會提出疑問,標題中不是說了嗎?肉不放薑片,魚不能放蒜嗎?你怎麼反其道而行之?其實我不是故意抬槓,姜是肉的主人,百味姜做主,肉離不開姜。也有姜啊。燉羊排:羊排洗乾淨,剁成段,焯水後備用。大蔥切段,生薑切片,大蒜,花椒,大料適量 。再看看清燉魚的菜譜:主料——:鯉魚500克(其他魚也可以)。清燉魚輔料:蔥、姜、蒜、香菇、棗、精鹽、醋、醬油、料酒、食用油。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啥意思?老話在理嗎?看完有數了
    「民以食為天」,吃飯乃人生的頭等大事,也正是因為吃飯的重要性,在農村中關於吃飯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魚不蒜魚是我們最常吃的肉類食物之一,和吃其它肉類不同的是,吃魚我們主要吃魚的鮮美味道。之所以會有烹飪魚時不能放大蒜,是因為大蒜雖然可以去除魚肉本身的魚腥味,但是由於大蒜的味道過於濃鬱,會將魚肉本身的鮮味所遮蓋住,所以才會有做魚的時候不能放大蒜的說法。
  • 現在才明白「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是啥意思,早知道早受益
    前言:現在才明白「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是啥意思,早知道早受益!在我們生活中用來做菜的調料品,也是非常多的,經常我們也會聽到一句老話,就是」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看字面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做魚的時候是不能放大蒜,炒牛肉的時候又不能放韭菜,做羊肉的時候裡面是不能放生薑的,多數人可能是不知道這話是啥意思。
  • 燉肉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原來是這個意思,以前想錯了
    燉肉:肉不姜,牛不韭,魚不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看完長知識了現在優越的生活,離不開老一輩人的辛苦奮鬥,他們在很多方面都給我們留下了經驗,在生活上呢,則有天有魚鱗斑,曬穀不用翻。燕子低飛要下雨等等。那麼在美食上呢,老一輩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關於美食的俗語,其中有一句就叫——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看上去很神奇,也很深奧,估計也很少有人聽到過,那麼誰知道這句話是什麼含義呢?我想單純從字面上其實也能猜出來,但是是什麼原因使得老一輩說出這句話的呢?這大家可能就不太知道了,下面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製作美食的方法,其中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蔥姜蒜和韭菜都是做菜時經常能用到的調料和輔料,從字面上來看,「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似乎並不符合常理,這是因為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實際上我們如今聽到的這句俗語是簡化過後的,完整的說法是「魚不宜蒜,牛不與韭,肉不離姜」,這句話應該如何解釋呢?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幾千年的飲食文化,我們也積累了各種各樣的經驗和方法,很多都流傳了下來,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些話有什麼意思呢?究竟代表著什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這些俗語是什麼道理?都來了解一下吧!一開始我們看看魚不蒜,從字上面就可以知道,燒魚的時候不加蒜,人們喜歡吃魚,多數的緣由是魚很好吃,例如做湯的時候就更加鮮美,所以魚是新鮮的比較好,雖然大蒜可以加入許多的菜裡面,而且的確食物中有了大蒜就能更加美味,但是它有很強的大蒜味,而且比較的辣,如果你做魚,加入大蒜,大蒜會對魚的味道發生影響,導致魚湯的原始味道變差,所以不要把大蒜放入魚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