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瞭望智庫
記者 | 劉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ID:kjrbwx),原文首發於2020年6月4日,原標題為《與網紅螺螄粉齊名,桂林米粉要打造中式「米三星」?》,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柳州螺螄粉名揚天下。在廣西,與螺螄粉齊名的還有桂林米粉、南寧老友粉等米粉。
「我回到桂林,三餐都到處去找米粉吃,一吃三四碗,那是鄉愁引起原始性的饑渴,填不飽的。」這是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對家鄉桂林米粉的一段記憶。
前不久,廣西柳州成立全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轟動一時。近日,「桂林米粉」也不遑多讓,衝上微博熱搜榜。原因源於近日正式發布的《桂林鮮溼類米粉加工技術規程》《桂林米粉店建設與服務規範》《桂林米粉店等級評定規範》3項桂林市地方標準,這3項地方標準將於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廣西桂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截圖
桂林米粉店將劃分為三個等級?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式的「米三星」?網友的留言吐槽,引發了一波「米粉熱」。一些網友也坦言擔心米粉變相漲價。
1
桂林米粉竟源自北方?
地處亞熱帶的廣西,素有「米粉之鄉」稱號,許多地方都有自己名揚一方的特色米粉品牌。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米粉亦甲天下。生活在桂北地區的人們,對桂林米粉情有獨鍾。桂林的米粉不僅好吃,而且歷史悠久。
關於桂林米粉的起源,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發兵南下時,大批聚集在興安修築靈渠的北方將士吃不慣南方的大米飯,思念北方的麵條。於是,廚師就試著將大米磨漿,加工成麵條的模樣,煮來讓將士們一解鄉愁。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米粉在桂林地域得到長足的發展,不僅製作的粉、糕等食品名目繁多,不少食品加工和製作方法還大量輸出到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宋代市面上的粉館已相當普遍,在《史記貨殖列傳》中 「文君當壚」的故事中可見。
晚清至民國年間,桂林米粉最有名的是馬肉米粉和擔擔米粉。馬肉米粉配的是特製紅燒馬肉,鮮嫩味香,每份一碟。
在白先勇先生的記憶裡,「哈盛強的馬肉米粉最出名,我一口氣可以吃五六碟,吃了回來,抹抹嘴,受用得很」。擔擔米粉,則是挑著擔子,一頭是火爐,一頭是米粉、配料等。起早貪黑,挑著它走街串巷叫賣……
桂林米粉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對桂林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桂林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2018年桂林米粉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70多億元,全市桂林米粉店數量超6000家,全市桂林米粉餐飲銷售額近40億元。
2
「米三星」正式提上日程?
《桂林米粉店等級評定規範》中明確,桂林米粉店劃分為三個等級,即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各星級的評定由桂林米粉店等級評定機構按照嚴格的評定標準進行。
桂林米粉店與國外米其林餐廳評級都分三級,但星級量有所不同。桂林米粉店星級從三星起,五星封頂。具體評定方式主要從米粉店基本條件、就餐場所、廚房、公共區域和服務要求等五個方面界定。
有網友就疑惑了,所有的米粉店都要參評嗎?沒星的不香嗎?
「此項標準屬於推薦性標準,目的是為了引導桂林米粉經營者走向規範化、標準化的,將米粉產業做大做強。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桂林米粉店都必須參與等級劃分活動。該項標準適用於桂林米粉星級店評定。」桂林市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說。
據了解,並非所有米粉店都需參評,本著自願申報的原則。同時並不是任何一個店鋪想申請評定就能申請的,還需要米粉店鋪正式經營3年以上(含三年)才可申請,分店、連鎖店則需要運行6個月(含6個月)。
桂林米粉店等級評定由桂林米粉店等級評定機構評定,評定結果由桂林米粉店等級評定機構不定期在媒體上公告,桂林米粉店等級的標誌和證書由評定機構統一製作、核發,桂林米粉店等級的標誌置於粉店顯著位置。
其實早在2019年,桂林市就已經出臺《關於桂林米粉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桂林米粉標準化建設,健全桂林米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支持本地桂林米粉星級店改造與提升。繼續開展米粉星級店評比活動,到2021年底,完成100家桂林米粉星級店升級改造與評定工作。對星級店予以扶持,努力提升桂林米粉實體店品牌形象。
目前,桂林市在全市11縣6城區改造完成並評出桂林米粉星級店84家。其中:三星級店58家,四星級店12家,五星級店14家。不僅對星級桂林米粉店頒發了獎牌證書,並按照三星級5萬元,四星級10萬元,五星級15萬元的標準,獎勵給星級米粉店,有效調動了桂林米粉店評星的積極性。
3
米粉加工工藝大有講究
桂林米粉好不好吃,米粉生產加工是基礎。
與《桂林米粉店等級評定規範》一同發布的《桂林鮮溼類米粉加工技術規程》主要規定了桂林鮮溼類米粉廠生產加工過程衛生要求、原輔料要求、加工工藝,適用於桂林市行政區域內桂林鮮溼米粉、桂林調製鮮溼米粉、桂林切粉、桂林調製切粉的加工。
《桂林鮮溼類米粉加工技術規程》明確,桂林米粉以秈米為原料,桂林市行政區內按不同的生產工藝將其劃分為鮮溼米粉、調製鮮溼米粉、切粉和調製切粉四類。除了是否需要切條、是否加入澱粉調劑,其他工藝流程大致相同。主要包含選料、清洗、浸泡、發酵、磨漿、熟化、成型、蒸粉、冷卻、包裝等。
其中,對加工工藝技術有特殊考究的在發酵、熟化、蒸粉幾步。
發酵有時也可省略,若要發酵,在室溫下,一般控制在夏天發酵2~3天,冬天3~6天;在夾層發酵罐內,則將發酵溫度控制在26℃~40℃,發酵時間8~48小時。
在將磨好的米漿採用蒸片機蒸片熟化過程中,粉漿厚度要控制在3~4毫米,熟化壓力為0.25MPa~0.35MPa,溫度92℃~95℃,熟化時間100~120秒,熟化至七八成熟。
蒸粉對壓力也有特別的要求,須在0.35MPa~0.48MPa之間,溫度100℃以上,時間控制在120~180秒。
關鍵環節的加工,做到數據量化,才能保證米粉品質的穩定,而這也正是工藝難點所在。
把加工好的米粉燙熱濾幹,再配以鍋燒(炸酥的五花肉)、滷牛肉片、香腸、叉燒等,加滷水、花生油、酥黃豆,再根據個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蔥花、各類酸菜等,攪拌入味,食客吃起來呼呼作響,聲色味俱全。
4
從「小特產」做成「大產業」,
桂林米粉要走向世界
據了解,此次首批桂林米粉標準發布後,其餘多項標準將加快制定和審定,在近期內陸續發布。
「桂林米粉3個地方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對規範桂林鮮溼類米粉加工技術要求,規範桂林米粉店和桂林米粉星級店建設要求和服務質量,統一桂林米粉店品牌形象,宣傳桂林米粉文化,提高消費者對桂林米粉的評價,提高桂林米粉品牌知名度,提升桂林米粉品牌價值,加快推動桂林米粉從『小特產』做成『大產業』,促進桂林米粉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桂林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負責人表示,目前,桂林市委、市政府正將大力發展桂林米粉產業作為「一市一品」重點項目來抓,推動桂林米粉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發展,著力將桂林米粉打造成為全球知名品牌,力爭到2021年桂林米粉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