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近日,桂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首批米粉地方標準,分別為《桂林鮮溼類米粉加工技術規程》《桂林米粉店建設與服務規範》《桂林米粉店等級評定規範》3項地方標準。與此同時,全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也在廣西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揭牌,今年將正式招生。
其實,出臺特色美食的地方標準,桂林米粉並非首個。此前河南的燴麵,天津的煎餅果子、河北的驢肉火燒等,當地也都出臺過標準。江西贛南師範學院有國內首家臍橙學院,湖北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成立了「小龍蝦學院」,也都轟動一時。類似「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這樣的「小特產」能否通過標準化生產等方式做成「大產業」呢?
全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揭牌:
培養螺螄粉產業技術技能複合應用型人才
沒錯,聞著臭吃著香的「螺螄粉」成立學院了。
作為廣西柳州的地方特色小吃,由網際網路傳播後,成了網紅美食,在2019年為柳州創造了60多億元的產值。前不久,廣西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與行業企業共同成立了「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
柳州市螺螄粉協會會長倪銚陽:「在螺螄粉行業中,這幾個板塊上都缺人才,因為螺螄粉2019年突破135億,袋裝產品62.5億,它還需要很多的人才。」
千萬不要以為螺螄粉學院的主要課程只是教你如何「做粉」。據了解,學院在原有專業基礎上擬開設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廣告設計與製作、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7個螺螄粉專業方向,為滿足螺螄粉產業的人才缺口,計劃每屆學生培養規模不低於500人 。同時,學院將創建螺螄粉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校企共同開展產學研合作,培養高素質、極具創新力的螺螄粉產業技術技能複合應用型人才,支持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 。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甘金明:「現在馬上就是招生季了,計劃是今年9月份入學。我們採取的是學徒制,訂單班 ,畢業馬上就訂單,馬上就可以就業,入學之前就籤約,有一部分是籤約,有一部分是轉專業,當時是已經做好訂單班學徒班的規劃的。」
首批桂林米粉地方標準發布:
桂林米粉店將分三個等級
「螺螄粉」成立了學院,「桂林米粉」也不甘落後,有了「米粉標準」。
近日,桂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首批米粉地方標準,對米粉的加工技術、米粉店面的建設和服務以及米粉店的星級評定做出了相關規定。標準分為三、四、五星三個等級,從設施設備、服務質量、管理水平、設施設備的維修保養及清潔衛生等五個項目維度進行評選,選上後會給星級桂林米粉店頒發獎牌證書、且分別予以5萬元、10萬元和15萬元的獎勵。
圖自桂林市市場監管局網站
桂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化科科長王敏丹:「桂林米粉是一個綜合性產業,為推動桂林米粉由小特產向大產業轉變發展,將桂林米粉產業發展作為『一市一品』重點項目來抓 ,推動桂林米粉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發展。」
據媒體報導,2018年,桂林米粉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70多億元,市內桂林米粉店數量超過6000家,銷售額近40億元。桂林市政府在2019年也出臺過《關於桂林米粉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桂林米粉標準化建設,健全桂林米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支持本地桂林米粉星級店改造與提升。此次出臺的「米粉標準」也是為了以標準為抓手,推動桂林米粉產業高質量發展。
王敏丹:「此次的標準屬於『推薦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意義 。此次三個標準的發布和實施,有利於規範我們桂林米粉鮮溼類米粉加工技術要求。另外規範我們桂林米粉店和桂林米粉星級店建設要求和服務質量,主要是為了統一我們桂林米粉店的品牌形象,提升桂林米粉品牌價值。」
專業人士:「美食標準」
有利於美食品牌的推廣
記者也隨機採訪了桂林幾家米粉連鎖店的負責人,他們大都對出臺行業標準表示支持,認為這樣能夠促進米粉行業的更新換代。
桂林老東江米粉店負責人:「那肯定是希望是好的,如果有好的標準,也希望能夠出臺這些東西。」
還有一些已經參與過星級評定並取得了一定成績的米粉店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星級的宣傳,讓更多的市民所有了解。
桂林日頭火飲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溫耄周:「顧客還是比較認同的,我建議政府多多宣傳,這樣才有公信力,我們掛牌子顧客不懂,什麼星級,他們不明白。例如衛生、標準、質量可靠之類的,要多講,不講清楚光掛牌子,沒有多大用處。」
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東棟分析認為,通過推動美食產業的發展,可以有效地帶動旅遊業、養殖業、種植業,推進精準脫貧,可以說「美食驅動戰略」已經成了各地政府的一種共識,而制定「美食標準」顯然有利於美食品牌的推廣。
吳東棟:「民間對美食的認識有所不同,打個比方,老百姓經常說某種美食它正不正宗,好不好吃,各有各的說法,你說他的是正宗的,我說我的是正宗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當地政府在打造品牌的時候,也想到能不能把這些特色美食給制定一個規範化,這樣才能準確的推廣所謂的傳統的風味,把傳統的工藝給解釋清楚,用標準來推廣 ,通過政府還有行業合作去推動標準化的工作,起碼在社會上,行業上它是得到認可的。」
此外,吳東棟稱,這次桂林的米粉標準是推薦性標準,並不會抹殺掉它的多樣性。制定米粉標準有利於商家和生產企業更加直觀地了解製作流程,降低生產成本,讓桂林米粉能夠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從而加快推動桂林米粉從小特產做成大產業。
吳東棟:「它是一個地方性的推薦標準,並非強制性標準 。顯而易見今後市面上也還會有各種各樣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桂林米粉存在。實際上哪怕是採取相同的食材,相同的配方,由於各家工藝技術流程的細微區別,也會造成米粉成品在感官,在口味上有所不同。只不過它是一種推薦性的標準,讓你知道什麼樣才是標準化的米粉。」
培養專業人才
「全面推動地方特色美食產業健康發展」
吳東棟也一直呼籲各地能夠成立一些特色美食培訓機構,他認為美食不僅是一種感官上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專業的培訓機構和學院能夠系統性地培養專業人才,促進了產業,也解決了就業,十分有意義。
吳東棟:「這些特色美食絕大部分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者說是非常傳統的美食。普遍成本比較低,製作工藝複雜,利潤又低,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太願意學,後繼無人,就面臨失傳。所以我覺得能夠成立類似的美食產業學院,對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可持續發展這一塊,我覺得是意義非常重大 。同時通過成立學院可以系統性地對產業的各個環節,無論是生產也好,還是工藝也好,包括營銷方面也好,能夠系統地去培養這些人才,更全面地去推動地方特色美食產業健康發展。」
對此,網友也議論紛紛:「沒想到可以吃到五星級桂林米粉」「為什麼要分級?」......
對此,你怎麼看呢?
總臺央廣記者:常亞飛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綜合桂林市市場監管局網站、微博網友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