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新冠狀病毒非常時期再提憂患意識
兩千多年前,儒學大家孟子在《孟子·告子下》寫到:「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就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八個字更是為後人所熟知。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憂患意識深入人心,例如《左傳》中有「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易經》中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論語》中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憂患意識是我們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總結出來並流傳至今的獨特精神特質和生存智慧,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現實中有很多人的生活就如溫水中的青蛙,安於現狀,預感不到危機。我們要常常保持憂患意識,從而發現自身欠缺的能力和知識,為發展提升找準突破口。憂患意識對現實的個人、企業,社會,乃至國家民族甚至全球的命運共同體,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2020年春節前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把本該歡樂祥和的春節假期,變得冷冷清清。舉國上下,從城市到農村,看到的都是對病毒的嚴格防控。城市在重點入城路口檢查過往車輛,甚至勸返外省的車輛;村子也不再有走街串巷走親戚的,甚至很多村子封閉了出入道路;酒店、賓館、餐飲業、旅遊業本該生意火爆,卻不料都只能偃旗息鼓;商場、工廠、企業延遲開市、開工;學校、培訓機構,可能延遲開學時間長達十天至二十天。
很多返鄉的人,面臨著暫時不容易或者不能回到工作的城市,意味著收入減少,而該交的信用卡借款、車貸、房貸,哪個也不了。很多企業或者商店,面臨著暫時不容易或者不能正常經營,意味著經營效益減少,而該交的房租、店租、欠銀行的經營貸款之類的,該交的還得交。對很多人或者企業來說,可能全年的正常運轉就是要靠每一個月的正常運轉。一個月不能正常運轉,可能就要面臨生存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趁這些宅起來的日子,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過去與未來。
一、關於人的健康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個人健康和壽命15%決定於遺傳,10%決定於社會,8%決定於醫療條件,7%決定於氣候影響,60%決定於自己。在這個問題上,你比老天爺管用。
中科院84歲的鐘南山院士,17年前年曾在抗擊非典的戰場上作出非常巨大的貢獻,現在又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場上繼續坐鎮一線。一張乘坐高鐵奔赴武漢的照片,感動了無數人,疫情危難時刻,鍾院士總是率先挺身而出,勇擔大局,毫無畏懼,救治病人,堪稱新時代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鍾南山院士說過: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有了健康並不等於有了一切,沒有健康就等於沒有了一切。他指出人要從青年時代就要養成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中年老年時再考慮,並給出了一些建議。
① 在健康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
② 全世界最不好的習慣是抽菸、醉酒。
③ 營養過剩一樣中毒。
④ 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
⑤ 家庭不和睦,人就會生病。
⑥ 吃好3頓飯,睡好8個小時覺。
⑦ 每天堅持運動半個小時。
⑧ 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
好的身體素材代表著更好的免疫力,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多是年老體弱的或免疫力相對較低的人。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保護好健康是全民重中之重。
毛主席在1917年《體育之研究》上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指出強健的身體是做一切事業的前提。八十多歲的鐘南山院士,看起來依然精力充沛、健步如飛,這與他幾十年如一日良好的生活習慣、健身習慣還有孜孜不倦的奮鬥與奉獻精神分不開的。
在這個全民追星的時代,
鍾南山院士應該成為我們的超級偶像,超級榜樣。
二、關於人與自然和諧的問題
從2003年SARS病毒,到此次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據研究結果表明可能是源於蝙蝠所攜帶的病毒,而蝙蝠已經被證實可攜帶多種病毒,如狂犬病病毒、MERS、伊波拉病毒等。
蝙蝠不會主動招惹人類,這些病毒主要是通過下一級的消費者比如果子狸,蛇等等來傳播,捕獵和食用這些野生動物,可能才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的原因。滿足口腹之慾或者博眼球吸引粉絲關注,都不應該成為吃野生動物的理由。如果人人都不吃野味,沒有野味消費市場,自然就沒有人再捕獵果子狸、蛇、蝙蝠之類的野生動物了。
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生,讓這些野生動物在屬於它們的自然環境裡,按著自然法則生存。拒絕野味,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是人人都應該有的社會責任!
2019年8月,巴西亞馬遜森林大火燃燒了數日之久。環境專家託馬斯·洛夫喬伊的研究團隊指出,倘若亞馬遜雨林的森林覆蓋率下降至75%以下,亞馬遜雨林的生態平衡將面臨不可逆轉的破壞,雨林的中部和南部地區將永久性退化為稀樹草原。
2019年9月,澳大利亞森林大火延續數月,數億隻動物葬身火海,野生動植物和澳洲整個生態系統遭到巨大破壞。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支援湖北高校物資的包裝箱上的八個字,有網友說是表示了謙遜,體現了感情,還有對將來的希望。但是,我覺得用來形容「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準確的!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跨入了高度文明的時代,維護好地球表面的自然生態系統關係到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問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全球的自然生態系統需要全人類共同維護。
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終南山「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新,靈動,優美,只有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才有最美的詩詞,最美的心情。今天和未來,我們需要的仍然是新鮮的空氣,乾淨的水,美麗的生活環境。
那麼,人與自然必須和諧共生。
三、關於企業生存發展的問題
在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情況下,公司企業延遲復工能夠減少人員聚集,達到阻斷疫情傳播的目的。疫情影響的最主要的是人與人的交流活動,導致客戶流失,沒有生意,沒有業績,卻仍然要繳納房租、銀行貸款,一些中小型公司企業可能會陷入現金流危機。等到疫情過後,一些不專業的弱小公司企業可能會被淘汰,而專業的有實力的公司企業會實現更快增長。
疫情危機下,公司企業怎麼應對?
北大國發院教授陳春花提出了五條對策建議:
① 學會與疫情下的不確定性共處:
要求自己接受疫情下的不確定性變為經營背景,要用新的方式和認知去理解當下的情況。
② 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
不管經濟是處在繁榮階段,還是處在衰退時期,保持增長都是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
③ 進化應對而非預測判斷:
朝著特定的方向,調整自己的準備,在前進過程中不斷驗證和改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
④ 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自我救贖,縮減費用、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沒有質量的增長,確保現金流,確保競爭力。
⑤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堅持底線思維,積極參與防控,人生際遇並不是由環境決定,而是取決於思維的瞬間。
中小型公司企業的資金鍊的接續性,是最需要保證的關鍵點。另外,在這種非常時期,提前做好淡季營銷準備是非常必要的,疫情一定會過去,提前做好宣傳推廣,布局網絡市場,一定能為後面的正常經營帶來很大幫助。
四、關於個人生存發展的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正在改變,老一輩的節衣縮食艱苦樸素的作風被丟棄,很多80、90、00後們奉行的是「該花就花」、「超前消費」、「提前享受」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貸款買房,貸款買車,貸款買高檔手機,貸款旅遊,貸款創業等等,導致「月光族」、「負債族」、「網貸族」越來越多。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饑寒。——薩迪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幾類群體可能正經受著殘酷的生存困境。
① 非正式工作,沒有固定薪資的從業人員
比如: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家政人員、搬家服務人員、建築工人等。現在各行業大多屬於暫停營業,延遲開業的狀態,這些從業者可能冒著可能感染的風險也未必能保證溫飽。
② 街邊或商場的個體零售店主、餐飲店主
在不能經營,沒有收入來源,仍然要付租金的情況下,生活可能會變得逐漸艱難。當然,疫情終將過去,堅持就是勝利。
③ 疫情前背負債務及已經逾期的這些人群
如有房貸,車貸,信用卡逾期、網貸逾期的情況。自媒體裡面常有發布提問,說自己背負多少債務之類,往往引來大量的關注和回復。回復者基本都是有很多債務的網友。負債纍纍,甚至被催收,卻又趕上疫情,收入銳減,更是雪上加霜。
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寫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這句話就是告誡唐太宗,應該居安思危,戒除奢侈,踐行簡樸,開源節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方,每個人都應該量力而行,自覺樹立合理的消費觀。疫情面前,車貸,房貸,網貸,反而成了累贅;花很多的錢,買了太多的新衣服,也沒有幾次穿的機會。
在疫情的非常時期,我們應該靜心思考自身的不足之處,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能力,積極尋找發展機遇。在做好主業之外,開拓第二事業,尤其是注重向網絡轉型。如果靠著網店,靠著網站,靠著自媒體,一部手機,一臺電腦,足不出戶就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給自己賺取一些收入,甚至逐漸變成主業,那就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了。
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是對的,「兩條腿走路」也沒有錯,這就像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的汽車都有備胎,未雨綢繆,有備而無患。
新冠狀病毒非常時期再提憂患意識!
保養好身體健康!保護好自然生態!
保障好企業發展!保管好個人錢財!
站上時代的風口浪尖,
前瞻和洞察前路的風險和挑戰。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從最壞處準備,向最好處發力。
疫情終將過去,希望就在前方。
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都在叢中笑。
感謝閱讀,歡迎您留言交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