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古蹟 榮山三廊橋

2021-01-11 騰訊網

臨川之南有集鎮名為榮山,由榮山、蓮源二鄉撤併而成,清代隸屬新豐鄉,接壤宜黃,境內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飛禽走獸,河港縱橫交錯,撫河支流夢港即發源於南坑村山坊,故古橋遺存甚多,尤以三座石拱廊橋最為稱著,為撫州現存廊橋數量最多的鄉鎮之一。

廊橋亦稱虹橋、蜈蚣橋等,其特色是在橋上修建廊亭,可保護橋梁,同時亦可遮陽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會、祭祀等作用,可謂是集橋、亭、廟三者功能於一體。主要有木拱廊橋、石拱廊橋、木平廊橋、風雨橋、亭橋等。

筒車石拱廊橋,位於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榮山鎮新街村委會,橫跨夢港,始建年代有待考證,重建於清代,長約15米,寬約3米,高約4米,兩墩三孔,船形橋墩,麻石構造,橋上建有廊亭,頂覆小青面瓦,裡面供奉神像數尊,門匾題有「水鏡寺」。

明代刑部主事陸岡作有《百三都榮山筒車橋記》。陸岡於明嘉靖二年癸未(1523)中進士,系姚淶榜,此榜臨川僅兩人中試,另一人是章袞。陸岡家族為科甲世家,父陸元,明正德五年(1510)舉人,官至慶元知縣,從子陸來宣,字伯旬,號平村,嘉靖乙酉(1585)舉於鄉選,署增城教諭,累擢為道州知州,卒於任。來宣篤信陽明之學,其答湯秩之書有雲,陽明子謂尊德性之外無學,某於此亦直謂,致良知之外無學矣,此孟子傳於子思,子思傳於曾子,曾子傳於孔子,孔子傳於堯舜,千數百餘年未嘗有異說也,蓋致良知正以尊德性也,後著《平村》等集多散佚,其詩文存者蓋百一雲。

望仙亭橋,位於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榮山鎮新街村通往神嶺村古道上,距唐代樓撫山普潤禪寺(今婁山寺)不遠,建於明代,單孔麻石構造,橫跨高聳於樓滸港,上建有磚木結構風雨廊亭,頂部部分坍塌,亭身覆滿藤蔓,亟待清理修繕。如採用贛派建築傳統技術加以修繕,保持青磚黛瓦外觀,絕不失為一處具有顯著地域特色的歷史建築景觀和鄉愁文化載體,亦可使平淡單調的田園風光增色不少。

南溪石拱廊橋,位於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榮山鎮小雷村坑口,建於明代,一墩兩孔麻石構造,通橋長10.3米,寬3.52米,高3.7米,單孔跨度4.34米,在橋頭位置建有一座簡易橋頭堡,橋上建有穿鬥式木結構重簷風雨廊亭,頂覆小青面瓦,廊亭兩側安裝木製板壁,防止斜雨打溼橋面,在風雨廊中間設有藻井及佛龕,供奉觀世音菩薩。據筆者所知,類似的石拱廊橋崇仁清代「三川橋」已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縱觀南溪石拱廊橋整體保存完好,建造年代更早,造型古樸美觀,風格獨特,尤其是橋頭堡加廊橋組合形式較為少見,對研究古代廊橋建築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坑口,為黃氏族人聚落,僅有二三十戶人家,世稱南溪黃氏,南溪橋因此而得名。《南溪黃氏宗譜》記載:元至元年間,黃遠任從宜黃姑川遷此。

雙港橋

另據史料記載榮山還遺存有樓滸石拱橋、小雷村雙港橋、南源寺橋等古橋。相傳南源寺歷史悠久,據清道光三年《臨川縣誌》記載:「南源寺,唐開元中,僧喆如創。明萬曆中,僧廣週偕徒眾至寺,興修殿宇樓閣,規模宏壯,頓殊舊觀。明範季時詩:懶逐兒童載灑行,朅來蕭寺作清明。江湖萬裡此身健,風雨一春今日晴。露地野花雙戲蝶,並湖煙樹獨啼鶯。掛冠神武何時見,只合深藏諱姓名。」上述詞條所載「明範季時詩」有誤,《南源寺》一詩應為宋範季隨所作,其紹興二十二年任建昌軍(今南城縣)參軍,成都人,與陸遊善。因歷史上稱南源寺者頗多,故宋範季隨南源寺詩是否指此地有待考證。

相關焦點

  • 半月談丨泰順廊橋:橋架山澗,意通古今
    半月談記者 魏一駿「九山半水半分田」——穿行於滿目蒼翠的崇山峻岭和宛若仙境的雲蒸霞蔚間,才能切身體會位於浙南山區泰順縣的地理風貌。為打破地理阻隔,也為往來的旅人提供遮風避雨、集市貿易的場所,古人在溪澗架起座座廊橋。
  • 深圳蓮花山空中廊橋正式開通,連廊直通筆架山蓮花山公園
    (深圳商報記者 黃青山 攝)「空中廊橋」全長共1.2公裡,連接蓮花山公園和筆架山公園,由於地面機動車交通流量大。這還不是最厲害的下面由玩妹來告訴你「空中廊橋」究竟厲害在哪裡廊橋長度在深圳同類項目中是最長的橋體造型採用蓮藕狀和折線結構,橋面寬度從10米至18米不等在變化中增加動感
  • 泰順現有廊橋九百多座,不愧是廊橋之鄉!
    由於泰順多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從瀋海高速下來,過了分水關,車外的泰順是山高路遠,群峰疊翠。據查,泰順縣境內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正因為這樣獨特的地理環境,才有了山區田園特色的地方文明, 廊橋,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 尋香景慶,探秘山哈~走進麗水感悟畲鄉、廊橋、香菇、百山之祖……
    「山海一家親」,為推進寧波與麗水山海協作,加強麗甬兩地旅遊合作交流, 11月6日-8日,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總工會組織了「山海相約 景慶同行」寧波療休養踩線活動,來自市縣工會
  • 臨川--才子之鄉
    臨川人口逐漸增多,生產迅速發展,商業、手工業日趨繁榮。到了北宋初期,已經出現了「翳野農商」、「賈貨駢肩」(張保和《羅城記》)的盛況。當時,北宋統治者採取「興文抑武」的政策,大力發展學術教育,偏重開科取士,對科舉錄取的進士獎賜有加,考取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的,更榮於作戰立功的武將,一時文風大盛。
  • 民國三十七年(1948)臨川概況與2019年臨川概況比照,有何變化?
    北鄉平地,屬武夷山、九連山之脈,著名之山,有靈谷嶺、芙蓉山、龍會會、葉仙山、潭山、嚴嶺山、玄山、塔峰山、戚姑山、寶林山、饒嶺山、饒家山、樓山、接雲山、仙桂峰、堯山、交嶺、筆架山、金山嶺、小天峰、浮遊嶺、禁山、青蓮山、明水山、銅山、金臺山等。
  • 臨川文化的內涵
    《江西歷代文學藝術家大全》共收錄了1296人,其中撫州籍名家317人,幾佔三分之一。「宋詞四開祖,臨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鞏、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陳、羅和章、艾」。「江西詩派」前期25人,臨川有謝逸、謝過、汪革和被陸遊稱為「詩僧第一」的堯節。全國兩宋詞人867人,江西為153人,而撫州就佔44人。
  • 昭陵陪葬人物~太宗才女臨川公主
    臨川公主(624—682年),表字孟姜,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女,生母韋貴妃。臨川公主從小聰穎好學、志高識遠、愛好經書,平日「處貴能約,居榮以素」、「躬循婦道,志越家人」,是太宗諸多女兒中最聰明的一個,也是與武則天關係最好的一個。
  • 臨川文化是撫州江右民系創造出來的區域性文化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臨川文化是撫州江右民系創造出來的區域性文化。亦為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臨川文化以臨川古治屬為核心,涵蓋現今撫州市十餘縣區,生成於秦漢,興盛於兩宋,延綿於明清,影響於當今。
  • 建甌房道鎮大型廊橋建成 古色古香雄巍壯觀
    原標題:房道鎮村民集資建廊橋扮靚鄉村>新建的廊橋造工精緻,飛簷翹角、古色古香。本報訊 一提到廊橋,許多人自然想到的是那激起縷縷思古之幽的古廊橋。而今,在建甌市房道鎮小竹村墟頭自然村新建起了一座雄巍壯觀的廊橋。20日,筆者慕名參觀了該鎮近年來建設的第一座大型廊橋。據介紹,廊橋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朝已有關於「廊橋」的記載。小竹村黨支部書記魏華興告訴筆者,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為增加古樸鄉愁元素,小竹村決定重建傳統文化韻味濃厚的廊橋。
  • 臨川文化的人文基礎
    臨川人口逐漸增多,生產迅速發展,商業、手工業日趨繁榮。到了北宋初期出現了「翳野農商」、「賈貨駢肩」(張保和《羅城記》)的盛況。當時,採取「興文抑武」的政策,大力發展文化,偏重開科取士,對科舉錄取的進士獎賜有加,考取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的,更榮於作戰立功的武將,一時文風大盛。
  • 溫州不止有皮革廠,還有「世界上最美的廊橋」,迄今已350年歷史
    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這裡風光秀美、遍布古蹟,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在這秀美的山水間,就有一座座古老的廊橋鑲嵌其中。溫州多廊橋,尤其以泰順廊橋最負盛名。泰順境內以山地為主,歷史上的這裡由於山高路遠、人跡罕至,猶如一處世外桃源一樣,引得許多名人賢士來此避難,並留下了眾多的地方聞名,泰順廊橋就是其中之一,至今在這裡依然保存著46座修建於不同時期的廊橋,其數量之多、造型之美、工藝之巧,在世界橋梁史上堪稱一絕。
  • 清代臨川才子李茹旻《臨川「十詠」》詩
    臨川「十詠」次明郡守蘇公本眉韻出自清代臨川才子李茹旻《李鷺洲集》卷十七蘇本眉(1614-1673),字道生,山東霑化人。順治副貢,歷任平陽通判,河間、撫州兩府同知。右軍墨池過江三少成名聞(陳留阮裕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書法偏能掩右軍。比伐深源輸本記,東山安石病浮文。
  • 風雅榮成——遊古蹟頂山廟
    古蹟頂是偉德山山脈的第二主峰,相傳東漢末年經學大師鄭玄曾在此隱居授徒講學,又有傳說古時有道人在此修煉升仙。明初山上建有三青廟,設有玉皇大帝主殿。「古蹟凌雲」系民國榮成八景之一。
  • 人間最美是故鄉~你好,榮山!(內附筒車橋實拍視頻)
    原創 | 黃麗珍首發 | 遇見燈芯草 ( ID:dengxincao18 )穀雨前一日,與黃初晨老師、芮義標學長同遊故鄉榮山。榮山鎮 ,位於夢港河上遊,是清朝名臣李紱的家鄉,歷史悠久,風光秀麗。關於榮山的歷史文化,初晨老師的公號和書裡都有介紹(點擊閱讀《榮山村:金山銀山遜榮山》),這裡就不再贅述,只散漫地記錄一下此行的所見所思。老糧站我們將車停在老糧站的院子裡。站在院子中央,望著這一棟棟老房子,童年賣谷的情景登時浮現在了眼前。
  • 浙南的偏僻小縣城,全縣有超200座廊橋,被譽為中國「廊橋之鄉」
    從浙江省的溫州來到下轄市泰順縣,這是浙江省內離福建最近的一個縣城,縣城雖然不大,但是卻擁有200多座廊橋,被譽為中國的廊橋之鄉,這裡有世界上最美的廊橋,也有保留了500年的世界最美廊橋。泰順這個地方山多水溝多,交通受阻,所以要造這樣一個橋,把它連接過去,唐朝詩人羅隱「遙聞千山相對語,跨其老澗數裡程,這裡有木料,有技術,做橋的人有,所以就出現了那麼多廊橋。
  • 老中青三代同演「臨川四夢」
    崑曲《牡丹亭》本報訊(記者王娟通訊員滑凌雲)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作品「臨川四夢」,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戲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戲劇史和世界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4月20日至4月23日,上海崑劇團排演的「臨川四夢」將在武漢劇院連續上演,這也是第五屆中華優秀戲曲文化藝術節的重頭戲。「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夢記》四大名劇的合稱。這四部劇作「因情成夢,因夢成戲」,通過四個夢境演繹了紛繁世間事,也各具個性。
  • 南康區坪市鄉永安橋:廊橋古韻悠
    殊不知,永安橋是南康境內唯一的古代廊橋,與信豐玉帶橋、安遠永鎮橋、龍南太平橋、石城永寧橋以及崇義章源橋並列為贛南地區最具特色的六大古廊橋。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值得前去觀賞。  蓮花河上的永安橋,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隱藏著怎樣的歲月痕跡?
  • 時代英之皇廊橋太貴了-時代英之皇廊橋評價
    主臥南北通透帶衣帽間,其餘三次臥朝北,U型廚房實用性強。  B戶型:98-101㎡三房兩衛  特地:3.6米景觀陽臺,客餐廳進深長7.1米,視覺延伸性較好。陽臺、主臥、次臥均為正南向設計採光佳,主臥帶有衛生間。U型廚房實用性強,帶有生活陽臺。二次臥面積略小,適用於兒童房或多功能房。
  • 深圳時代英之皇廊橋-時代英之皇廊橋評價
    主臥南北通透帶衣帽間,其餘三次臥朝北,U型廚房實用性強。  B戶型:98-101㎡三房兩衛  特地:3.6米景觀陽臺,客餐廳進深長7.1米,視覺延伸性較好。陽臺、主臥、次臥均為正南向設計採光佳,主臥帶有衛生間。U型廚房實用性強,帶有生活陽臺。二次臥面積略小,適用於兒童房或多功能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