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市油菜種植面積約30萬畝,其中「稻油輪作」試點面積超28萬畝,超額完成任務,實現了油菜種植面積恢復性增長,提升了食用油供給保障水平,助推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對糧食安全的影響,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表示要繼續開展輪作休耕,擴大輪作、減少休耕,輪作繼續以種植糧食為主,統籌推進糧食生產、大豆和油料振興。根據今年6月印發的《江蘇省2020年度國家耕地輪作制度試點實施方案》,今年南京市部級耕地輪作制度主推「稻油輪作」模式,目標任務不低於27.4萬畝。
「油菜種植用工量大,比較效益不高,油菜面積逐年下降。到2019年秋播,高淳油菜種植面積僅2萬多畝,不足高峰期的十分之一。」高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何新保告訴記者。
「以前機械化作業率沒有現在這麼高,9月份育苗以後等10月水稻收割以後再移栽到田裡,費時又費力。」禾田越光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清告訴記者,自己從2014年就嘗試稻油輪作,但油菜面積只有七八百畝。
近些年,油菜並非南京地區主要輪作作物。為助力保障油料供給,今年南京耕地輪作全部種上油菜。能如此大規模推廣稻油輪作,正是依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今年,魏清從傳統種植方式升級到機械種植,4200畝的水稻收割後,他全部種上了油菜,其中一半的面積依託無人機5天就全部飛播完成。「直播和移栽一天只能完成50畝,現在飛播一天就能播撒400畝,效率提高了好幾倍,可以在短時間內爭取最佳的播種時間,又節省了人工成本。」
不僅僅是種植,魏清說合作社裡有80多臺(套)農業機械,從油菜的播種到收穫,已經實現全程機械化。「今年高淳區稻油輪作油菜種植面積達到4.3萬畝,比去年翻了一番。」何新保說道。
實施稻油輪作,讓農民有了增收的新渠道。多種一季油菜,就多了一季收入。魏清想到不能只賣油菜籽,他購買了一套精煉設備,把往年只能生產毛油的菜籽油加工廠做了升級,既提高了油的品質,也提高了產能。目前菜籽油日加工量達到1.2噸,滿足了自己的所需,還為其他農戶提供加工,淨利潤從原先的每畝300元增加到每畝1100元,還帶動了周邊3000多戶農戶增收。
從賣菜籽到賣菜籽油,從賣糧油到賣好糧油,魏清的目標在一步步提高。另外,魏清還發現,實施稻油輪作後,耕地的肥力有所提高,稻米的品質也隨之提升。
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第四屆「江蘇好大米」評鑑中,南京地產優質大米斬獲11個獎項,獲獎企業的稻米種植區域都實施了耕地輪作項目,進一步表明了實施耕地輪作有利於助推南京優質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稻油輪作的生態效益十分明顯。魏清發現稻油輪作減肥又節藥,全年的化學農藥大約減少了30%,化肥減少了25%。油菜花的殘根、秸稈、落花落葉還田,能為土壤提供大量有機物,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相關負責人說道,據統計,耕地輪作實施區域畝均可實現節水12.2%、節藥22.5%和節肥24.66%,減輕了耕地開發強度,對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有積極意義。
實習生 許嘉璐 劉益辰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