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先驅孫中山先生曾提出過「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的主張,但是在整個民國,有關房子的話題並不輕鬆。同樣在當下的大時代背景下,房子的話題似乎也很沉重,但是民國時代的房價和現今的房價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唯一相似的就是房子價格不菲。
魯迅先生1912年隨教育部從南京前往北平,一直住在紹興會館。這個紹興會館在清朝就有了,一直是給來北京的紹興人臨時居住的,類似於今天的駐京辦招待所,條件一般,不能攜家帶口的住在這裡。
1912年到1919年有差不多7年的時間,魯迅先生都是住在招待所裡,類似於現在的北漂一族。1919年魯迅先生已經38歲了,在那個年代38歲的成年男子一般情況下都已經是幾個孩子的父親了,而年近不惑之年的他突然才開始找房子,打算購置房產,這是為何呢?
當時魯迅老家在1918年左右被他伯父和叔父賣掉了,而魯迅先生的母親和原配夫人朱安不得不來北平和他同住。於是,魯迅就開始尋找住處。經過半年多的尋找,魯迅選中了北平八道灣的一處房產,而且魯迅先生還希望二弟周作人和他的夫人羽太信子以及三弟周建人都搬在這裡同住。
從人數上看,至少現在市面上見到的4室1廳的房子都是不夠住的。魯迅先生是為了一家人同住而購置了一套豪華四合院,這樣一套房子放在今天可是幾千萬,甚至上億都買不下來的,那麼魯迅先生當年花了多少錢呢?在魯迅日記裡的記載,總共付了3500塊大洋。
1919年,魯迅先生已經在教育部做到了僉事一職。僉事,就是副職的代稱。教育僉事級別,相當於今天教育部副職幹部,算得上是司局級幹部。當時魯迅的工資每月350塊大洋,可以說不吃不喝需要一年才能買到。
3500塊大洋折合現在人民幣多少錢呢?根據1926年出版的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季刊中刊載的25年來北京市物價工資及生活程度,這篇文章所提供的數據來看,1919年麵粉價格一袋5塊大洋,一袋在民國等於100公升,如果是麵粉大約是130斤到150斤,再根據今天的麵粉價格對比,150斤麵粉價格在230多元到300元之間,那麼一塊大洋價值60元人民幣左右。
當年的糧食產量低,全部糧食產量大約是1.5億噸左右,而2018年已經達到了6.5億噸以上,所以一塊大洋的價值其實要超過60元人民幣,至少應該在100元人民幣以上。那麼根據剛才這些換算參照物,3500塊大洋如果按照每一塊大洋超過100元人民幣來算,大約為現在的40多萬人民幣。
當時魯迅先生買的這座四合院前後三進有正房和廂房,有耳房有花園,還有一個小跨院,將近30間房,面積大概是兩畝地,也就是1333平方米。折合成平方米計算,每平米的房價大概不到三塊大洋,也就是現在的300多元人民幣。這麼看起來魯迅先生當年買房可以說是抄到底了,試想今天北京城裡怎麼可能找到這麼便宜的房子,而且是臨近新街口這樣的地帶,魯迅先生真的撿了大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