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積德行善」可以得福報,到底要積什麼「德」行什麼「善」?

2020-12-18 每天讀詩詞

現如今,人們經常把「積德行善」這四個字掛在嘴邊,都知道這樣做可以得福報,可是卻並不了解到底要行什麼善才可以積德,而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可是人們卻開始盲目的抄經念佛,或者是去市場買幾條魚放到綜合裡面去放生,這樣算是在為自己記得嗎?或許算吧,但是卻絕不絕對。

在《了凡四訓》中說過:「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如果真正能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或許我們才會了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積德行善。「德」分兩種,即:陰德與陽善,一是指做好事被人知道,二是指不被人知。「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所以我們要積的德,就是陰德,那麼如果我們想要積德到底應該行什麼「善」呢?我們可以多做下面這3種事情,做了自然是福報多多。

一、幫助他人

首先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多多幫助他人,而且不求回報,這個他人可以是我們認識的人,也可以是我們不認識的人。在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並不是抱有怎樣的功利心,不是想要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這樣我們才可以收穫最大的福報。比如說幫助迷路的老人,給孕婦讓座,這樣的行為都是發自內心不求回報的。

這點在歷史上我們也可以找到典故,孫權的祖父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瓜農,可是他卻非常樂於幫助他人。路過的行人如果口渴,他都會慷慨的贈送西瓜給路人吃,他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在積德的,而他的後世祖孫果然受到了他應得的庇護,到了孫權這裡已然建國稱帝。

二、慎獨

這是出自儒家的一個概念,它是在告訴人們,不管是在人前還是在人後,都要管控好自己的內心,能夠做到謹言慎行,遵守各種各樣的道德規範。不要因為身邊沒有人監督自己,就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比如說手裡有垃圾時,因為見到路旁沒有人,於是就將垃圾隨手扔在地上,這種事雖然不是什麼大事,可是做多了卻會有損自己的福報。

不要總是以為自己一人做了壞事就沒有人看到,因為長此以往內心也會被侵蝕,慢慢養成不好的習慣,內心世界的潔淨也被汙濁。所以說如果想要基因的,就要約束自身行為,無論是在人前還是人後,都要做到表裡如一。

三、教育子女

看似這與積德沒有什麼關係,但是要知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為人父母,如果能夠好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那麼其實這也是一種積德的,同樣也可以造福我們後代子孫。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好好的教育子女,那么子女自然會染上各種惡習,這是在放縱作惡,但倘若好好管教,子女言行規範,道德良好,何嘗不是在積德呢?

要知道這樣的行為其實是發自於內心的,是因為我們本身就意識到自己應該這樣做,而不是為了好處才去做這樣的事情,大家覺得還有什麼積德的行為呢?

相關焦點

  • 常積陰德,必得大福報,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常聽老人說一句話,人生在世,一定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無福不可求也。積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會去做,善念、善行,都是積善,積德。但為什麼要說積陰德呢,陰德和陽德有什麼不同,這裡就說到了行善的大小了,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叫陰德。
  • 積陰德的方法,先做到2點,善越積越厚,福報就會現前
    人生想要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一生暢行無阻,就一定要積德行善,所謂有德走遍天下。而自己所做的善事,最好是不要讓別人知道,這叫「陰德」,積累「陰德」將來所獲得的福報是無量的。像現在的新聞媒體,有人做一點好事就表揚、讚嘆,這也是福報,不過這個福報立刻就消耗掉了。所以真正做好事的人,不要讓人知道。
  • 佛說:為什麼要行善積德
    行是行為,善是無私,行為的無私就是行善,積德是行善的必然。行善可以改運,家族興旺發達,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最好的是積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最好的養生,是去行善積德。
  • 「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5種善事,看看你做過幾種?
    人活著最重要的,不是積累多少財富,而是要多積陰德。  陰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這樣得的福報才大。
  • 行善積德換榮華富貴,人得有熱心腸,好人註定有好報
    《尚書》中記載人生有五福,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其實,「好德」是一切福氣和福報的根源,一個人惟有行善積德,才能贏得長壽、富貴、康寧和善終,才會五福臨門、福澤深厚。
  • 佛曰:一人行善,全家得福!
    大師說: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一切依賴於自心,故應精勤修善心。意思是說,心若善良,出世間的五道十地會順利得到;心若不善,不但得不到這些,反而可能會墮入三惡趣,所以,解脫與沉淪完全依賴於自心,我們一定要精進修持善心。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 一生多做善事,廣積陰德,福報大
    老人常說:為人在世,一定要積陰德。為何老人這樣說呢!積德行善的事情,任何人都會去做,但是積德亦有「陰德」和「陽德」之分。萬事萬物都在變,變化中也有不變,就是萬事都有陰陽兩面。我們的一念善心、善行,都是積德。所謂陽德就是為善而人知之,陰德則為善而人不知。
  • 善,可積福;德,能聚財
    來源:一號書院(ID:YHSY-111)作者:一號書院老話說,善不積,不足以得福;德不立,不足以聚財。有善之人,將福澤貫一生。一個人的財運,藏在他的德行裡。有德之人,將財氣滿天下。劉理仁道長也曾說:造善積福,以德養壽。
  • 為什麼積德行善會改變人的運氣、命運?
    行善,幫你聚集正能量場。4、福報不同於福氣,福氣是在世間上得到一點福力而已,而福報包含世間福和出世間的福。它來自於修行的功德力,必須具備優良的前因,才會結下誘人的福果。通俗點說,你人生道路上該遇到的誘惑和欲望,你通過行善積德拒絕了它,那麼你的人生走勢就會發生好的變化,經受過了考驗,上天自然不會虧待你。6、那麼行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積德不求人知,行善自有天知!
    什麼叫作陰善,什麼叫作陽善呢?行善讓人知道,叫陽善;「陽」,是完全顯露出來,做的好事希望人人都知道,報紙上表揚,網絡上也在讚嘆,所做的這些好事,全都報掉了。行善不求人知,叫陰德。就是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希望人知道,也不會主動告訴任何人,這叫積陰德。陰和陽的相不同,果也就不一樣。 陰德無人知,無人表揚,積集在那裡,不會不感果,譬如地裡的種子不會因為無人知道,就不發芽,不開花結果。
  • 道家智慧: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這就是《周易》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簡單。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做著好事或壞事,其中的因果關係也在不斷地矯正與權衡,最終呈現出的結果自然就是另外的樣子。多行善與多作惡,關係的則是天平向哪一邊傾斜。不報,是因為你看得太淺顯。
  • 我們常說的「善」,究竟是什麼意思,易經終於給出答案
    《易經》的坤卦文言中有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是說凡是積德行善做好事的人家,必然留給子孫許多澤福,會有很多慶賀的事情;而多行不善,做惡事的人家,給子孫帶來的是惡果,是災難。佛家也有一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兩句話都告誡人們,積德行善是人生要做的頭等大事,來不得半點疏忽,要想有福報,好運連連。而我們常說的善,其實是三種,只有理解透徹,才真正體會到易經坤卦的真意。一 心要善心是思想,是念頭,一切福禍都從心而來。
  • 10句行善積德的警示名言!人生第一是行善積德!
    10句行善積德的警示名言!人生第一是行善積德!一、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語出《尚書·周官》。行善積德,就會心曠神怡,一天比一天顯示得快樂和美好;作假欺詐,就要費盡心機,反而一天比一天顯示出漏洞和拙劣。這句話指出了做好事和做壞事對人的品德發展和身心健康的不同影響。後來有成語「心勞日拙」,指有的人說謊話、做壞事,費盡心機,不但沒能得逞,反而越來越陷入困境。二、見殃而能為善,則禍不至。
  • 積德行善準沒錯,尤其是做了這3件好事,福運無窮
    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無德無物,有德便有財,無得便無財,因果循環,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舉頭三尺有神明,積德行善準沒錯,尤其是做了這3件好事,福運無窮。一、心存善念便是修福的開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天不會偏袒任何人,也從不虧待善良的人。
  • 佛說: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隨緣行善,方能收穫大福報
    佛說:「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行善是可以為我們積累功德福報的。但是,很多人卻不了解因為我們行善的方式方法不同,最後得到的功德福報也會有所不同。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做了善事之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心態產生,但是這些心態也就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做了善事,不求人知,是發自內心中的善;第二種,做了善事,喜歡廣而告之,希望所有人都知道。
  • 有人積德行善沒有好報,有人作惡多端卻活得很好,這是什麼原因?
    學佛人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因果規律,絲毫不爽,是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人只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修來好的福報,如果天天作惡,等待自己的只有惡果。種下什麼因,最終就會收穫什麼果。歸根結底,自己的債務還得自己償還,自己的因果只能自己來了。有人懷疑因果的真實性,甚至拿現實中的例子來說明,有人積德行善沒有好報,有人作惡多端卻活得很好。其實,這不是因果規律有問題,是我們的眼光有問題。
  • 榮華富貴非註定,積德行善福運自會來
    人過三十而立,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進入擁有幸福家庭和富貴有餘的狀態。可現實是,每個人的命運境遇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坐擁豪車別墅、有的人卻為溫飽奔波,為什麼會這樣呢?只是因為八字不好命運不眷顧嗎?拋開這些硬性的因素,我們可以從自身修為努力,用自己的內心去修來福氣、每天增添自己的福運。榮華富貴的厚薄在於自身「德」的多少,德厚則多富貴、德薄則多貧賤。
  • 為何積陰德福報深厚,而陽善卻毫無功德?
    佛門常勸誡世人,行善積德,有德才有福報。「德」分為陰德和陽善,古人云:「立榮名不如種陰德。」這就是告訴我們要積陰德而不是積陽善。但是,這些高調行善的人,卻沒看到積累什麼好運,生活也還是那樣,粉絲似乎也並不買帳。明明做了善事,卻沒有好回報,由此可知古人誠不欺我。「德」為什麼分為陰陽,佛教認為,行善得福報不是行善這件事本身就能得福報,而是看自己能否以此結下善緣。正如《太上感應篇》所云:「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 斷舍離|子女:勤儉節約,積德行善,福澤後代
    追根究底,是因為父母把子孫的福報,提前用光了!01兒女的福報,都存在父母手中!正所謂:「積德行善,遠澤兒女近澤自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積德,福蔭子孫。父母積德行善,必定有庇蔭子孫的餘福。而若造下惡業,自然家族早敗,兒女遭殃。
  • 王陽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人到中年要多做善事積「善德」
    王陽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人到中年要多做善事積「善德」有句老話我們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世間本就是因果循環,種善因得善果,與之相反作惡事得惡果。很多名人大家都是尊崇「善德」。尤其是多做一些善行,經常做善事積了「善德」的人,通常會有4種表現,您可以參照比較一下:第一種表現:寵辱不驚經常做善事的人,反而內心堅定不容易被人所影響,頗有一番「看破紅塵」、「不問世俗」的感覺